家裡4處地方「黃麴黴素」最喜歡的,看完後,趕緊去清理吧

2020-12-03 季節養生小常識

癌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癌症卻不知原因,很有可能是家中這種物質在作祟——-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是一種天然的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黃麴黴素的那些事!家裡什麼地方「黃麴黴素」最喜歡的,看完後,趕緊去清理吧!

第一,家裡這些地方黃麴黴素最喜歡!

(一)、冰箱。冰箱溫度雖然低,但是它的冷藏箱溫度仍然適合黃麴黴素生長。而且正是因為冰箱的冷藏功能,所以長期存儲的食物,如果不定時清理,就會滋生出很多的細菌,冰箱就成了黃麴黴素最好的藏身之處了,所以冰箱中的食物一定要定時整理,冰箱也要一周清理一次,不要捨不得丟掉其中的食物。

(二)、發黴的菜板、筷子等木質工具中。木質的菜板、筷子等因為經常用水清洗而且是自然陰乾,所以很容易出現黴點、黴斑,而黃麴黴素就藏在這黴點黴斑之中。當木質產品中出現這種情況,有條件的最好及時更換,如果沒有的就可以用強鹼清洗,可以殺死黃麴黴素。菜板每周可以進行刮殘、然後撒上食鹽進行殺菌。

(三)、變質的花生、穀物。現在家家戶戶都會將玉米、花生、穀物等存放起來,但是在溼熱的季節,如果不保存好這些食物,這些食物就容易發黴,而發黴的食物中就存在著大量的黃麴黴素,所以一旦發現這樣的食物,一定要及時丟掉,附近的東西也要及時清理。平常存儲食物的時候也注意保持通風,一次不要存放過多。

(四)、腐爛的水果。家裡有時候水果買多了或者長時間不吃,有些水果就容易腐爛發黴,有些人比較節省,就把腐爛的部分去除,剩下看似完好的部分繼續食用。但是研究表明雖然部分未腐爛,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有毒物質,黃麴黴素也在其中。所以,一旦發現家中有腐爛的水果和蔬菜,請不要食用,趕緊丟掉吧!

相信大家也發現了,黃麴黴素存在於大多發黴、長期存放的食物或工具中,所以家中如果有這樣的東西,一定要及時處理,因為黴素會跟隨空氣到處遊走。

第二,如何清理、預防黃麴黴素。

(一)、注意溫度。黃麴黴素的繁殖溫度在6~46度,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37度,所以想要清理黃麴黴素,可以通過高溫消毒或者冷凍滅菌,在平常保持器具的乾燥清潔。

(二)、紫外線滅菌。黃麴黴素在紫外光照下非常不穩定,所以家中的物品可以通過紫外線燈照射,沒有紫外線燈的可以經常曬太陽。

(三)、強鹼和強氧化劑處理。黃麴黴素在強鹼下會水解失活,漂白粉、雙氧水等強氧化劑也會讓其失活,所以一些有黃麴黴素的器具可以用強鹼或者強氧化劑滅毒,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黃麴黴素?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但是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不知道你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像黃麴黴素和胡蘿蔔素的各種含量,幾乎是很少有人關注的,但其實這些東西比脂肪什麼的更為重要,而且獲取他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困難。什麼是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一級致癌物」!提醒:「5處」,易是黃麴黴素的藏身處
    家中黃麴黴素5大藏身之處1.長期不清理的冰箱中冰箱可以說是現在家庭的必備品。而長期儲存食物不清理,冰箱便會成為黃麴黴素的藏身處。冰箱具有一定的冷藏保鮮功能,一些吃不完的飯菜、魚肉、海鮮、蔬菜、瓜果、調味品等,人們都愛放在冰箱中保鮮。如不定期清理,便會滋生細菌,其中黃麴黴素這種致癌物就會隱藏其中。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每周清理一次冰箱,以免滋生黃麴黴素及一些細菌,給健康帶來不利。
  • 家中哪些地方會有「黃麴黴素」?一旦接觸,小心致癌,要按時清理
    發生率高、死亡率高都是不爭的事實,更多的時候,需要大家提前了解致癌物,例如黃麴黴素,就是很多人憂心忡忡的有害物質,而這樣的毒害身體物質,存在家中很多地方,一起來看看吧,家裡哪裡地方會有這樣的有毒物質?同樣的黴斑、黑點,還會出現在切菜板上,尤其是一些木頭製成的切菜板,上面的這些斑點更多,甚至一些家庭,切菜板從來不清洗,在潮溼的環境下,切菜板上都長毛了,這樣的情況,也暗示黃麴黴素超標,也需要特別注意。在切完菜後,清洗乾淨,放在通風的地方,把水氣蒸發掉,這樣的做法,都是很有必要的。
  • 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 這種致癌物家裡處處有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它就是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都藏在哪些食物中呢?我們可以怎樣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4、發苦的堅果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杏仁等堅果,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5、筷子筷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筷子使用久了以後,吃的食物殘渣會留在筷子中,這些殘碴可能會引發黴變產生黃麴黴菌。因此,我們最好將家裡的筷子換成不鏽鋼的或者半年將筷子更換一次,要不然洗完後將筷子拿出去曬一曬。
  • 黃麴黴素是致癌的一大「禍首」,它善於隱藏在4種食物裡,別大意
    黃麴黴素是致癌的一大「禍首」,它善於隱藏在4種食物裡,別大意發黴的糧食我們的食物在放置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出現發黴的情況,而發黴的糧食正是黃麴黴毒素的「活躍地」。黃麴黴素除了善於隱藏在家中的食物裡,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地方也可能滋生大量的黃麴黴素,希望你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這樣才能夠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沒有黴變的花生就不含黃麴黴素?錯。花生是否受到黃麴黴汙染,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檢測。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肯定有黃麴黴素?錯。黃麴黴是否能產生毒素,要看它有沒有產毒的基因。食品工業中也需使用黃麴黴,只要不產毒就可以用。
  •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
  • 【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花生是否受到黃麴黴汙染,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檢測。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肯定有黃麴黴素?錯。黃麴黴是否能產生毒素,要看它有沒有產毒的基因。食品工業中也需使用黃麴黴,只要不產毒就可以用。那麼,汙染的不是黃麴黴,是不是就不會產生黃麴黴素?居然又錯了。除了黃麴黴,寄生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素。
  • 遠離黃麴黴素 醫生教你這樣做
    「食品工業加工會通過去除黴粒、加鹼處理、紫外線消毒等方法消滅黃麴黴毒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過這些辦法處理食材或者器具。 」顧萍介紹道。高溫能殺死黃麴黴素嗎?能,但黃麴黴素是脂溶性的物質,要28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殺死,水的沸點是100度攝氏度,所以用水煮發黴的花生、玉米是很難殺死黃麴黴素的。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廚房中常見的傷肝致癌物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幾十倍,並且生命力很強,用一百度的高溫連續進行二十個小時的滅菌,都不一定能把它殺死。到了潮溼的環境中,它會變得十分猖狂。現在正值雨季,特別是南方,比較潮溼,正是黃麴黴素大肆橫行的季節。
  • 這4種最容易致癌的「黃麴黴素」,你家冰箱有嗎!
    大家都知道的「黃麴黴素」也就是發黴的的毒素,就是那種我們能看到表層長了一層黑黑的食物。但是有些物質產生這些毒素卻不易被發現,例如:木耳、花生等等。夏天來了很多人喜歡在冰箱裡儲存許多的飲料或者零食,包括我們吃不完的食物也會放到冰箱裡。
  • 藏在廚房中的致癌物:黃麴黴素!
    一、黃麴黴素的介紹黃麴黴是黃麴黴菌群中的一種,通常呈現出肉眼可見的黃色或黃綠色,最適宜在30攝氏度到38攝氏度、pH值為5.5的環境下生存,易長於土壤、有機物、糧谷中。黃麴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廣泛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類堅果中,特別容易汙染糧油製品,其中以玉米、花生及其製品最易受到汙染,其次是稻穀、小麥、豆類等。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幾種食物中就有,別捨不得扔
    應該算是吃過吧。 C:沒吃過。我爸媽在食物保存上相當有嚴謹,只要稍微有些壞了,立馬扔掉。聽說吃發黴的食物會致癌…… 雖然平時在飲食上很注意,但或多或少會有「失誤」的時候。比如像小B說的,有些堅果看似正常,但內部已經黴菌叢生,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嘴裡。其實發黴食物確實是不能吃的,它其中含有黃麴黴素,它是一種致癌物。
  • 黃麴黴素:自然界中理化性質最穩定的黴菌毒素,270℃才分解
    ,分解溫度大約是270℃,比沸騰的食用油溫度還高,沸水更是無法消除黃麴黴素的毒性,強酸環境也難以分解黃麴黴素,所以一般的烹飪手段和胃酸環境,都無法有效分解黃麴黴素。 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1、發黴的食物及時扔掉,並清洗存放發黴的地方,因為黃麴黴通過孢子繁殖,周圍還可能殘存了黃麴黴孢子。
  • 發黴的筷子、案板會產生黃麴黴素?真正會致癌的,是廚房這2樣!
    即便我們每天都在清理廚房,保持一塵不染,但事實上廚房不少小物品「暗藏」著健康隱患,嚴重可能還會致癌?然而,他們並沒有將其丟棄,而是放在陽光下暴曬、將黴變部位去除後繼續食用。 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質,1毫克黃麴黴素攝入就達到了可致癌的劑量,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將黃麴黴素列入了一類致癌物,長期接觸可增加患肝癌的機率。
  • 黑龍江9人聚餐7人死亡,2人還在搶救,看黃麴黴素中毒危害巨大
    也許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不知道酸湯子是什麼,就當它是玉米經過水磨後發酵製成的麵條吧。這個麵條在冰箱中冷凍了一年了。在發黴的玉米、花生、棉花種子、豆類、堅果等食物中都能檢測到黃麴黴素的存在。其中最嚴重的被汙染的食物就是玉米和花生。
  • 致命的黃麴黴素扔不掉
    黃麴黴素可誘發肝癌等疾病黃麴黴素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質,多見於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及發黴的穀物及有機物的表面。1993年,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人人害怕的黃麴黴毒素,可能藏在廚房裡,檢查一下你家有沒有?
    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黴變的食物是絕對不能吃的,原因就是存在黃麴黴菌,而這種細菌會代謝出一種物質——黃麴黴素,這種物質的可怕之處在於毒性很強,強到什麼地步?這麼說吧,大家一定從電視上聽說過砒霜,只要吃0.1克就會死人。
  • 黃麴黴素是一級致癌物,容易藏在哪些地方?為了健康,請儘早避開
    黃麴黴素,以前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隨著健康意識增強,通過網上信息傳播,對於黃麴黴素也會有一定了解。水果和蔬菜放置太長時間,就會腐壞,若不及時處理,還將腐爛變質的部分切除,繼續食用,就會容易攝入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最喜歡腐爛的水果和蔬菜,借著這個載體,趁機進入到人體,長期大量攝入,就會給人體造成大的損傷。變質、發黴的花生、玉米,都是黃麴黴素的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