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素:自然界中理化性質最穩定的黴菌毒素,270℃才分解

2020-12-04 騰訊網

黃麴黴素是自然界中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屬於一級致癌物質,主要由黃麴黴等真菌產生,而黃麴黴常存在於發黴的糧食當中,比如發黴的花生、玉米、乾果、肉類當中,每年我們都能在新聞中聽到有人因黃麴黴素中毒的消息。

黃麴黴素的毒性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真菌能夠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是產生黃麴黴素的主要生物,黃麴黴素的衍生物有20多種,其中以B1型的毒性最強,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致死量只有大約20毫克,致癌量大約1毫克。

一顆因黃麴黴產生嚴重黴變的花生當中,就可能含有50微克(0.05毫克)的黃麴黴素,攝入過多的黃麴黴素,會嚴重損害人體的肝臟、腎臟等等器官,甚至引發癌變或者死亡。

黃麴黴

黃麴黴的菌株常見於發黴的糧食當中,尤其是澱粉含量較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穀類、豆類、乾果等等,黃麴黴菌株的生長速度很快,表面呈灰綠色,利用孢子進行繁殖,但並不是所有的黃麴黴都會產生黃麴黴素,只有當黃麴黴含有產生黃麴黴素的基因,在生長時才會產生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的性質

黃麴黴素是真菌在生長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其物理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分解溫度大約是270℃,比沸騰的食用油溫度還高,沸水更是無法消除黃麴黴素的毒性,強酸環境也難以分解黃麴黴素,所以一般的烹飪手段和胃酸環境,都無法有效分解黃麴黴素。

相比之下,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卻很容易分解,青黴素能夠救人,但是黃麴黴素卻能害人。

黃麴黴素的廣泛性

由於能分泌黃麴黴素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所以我們接觸到黃麴黴素的機會非常多,甚至在你的上一頓飯中都攝入了少量的黃麴黴素,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只要你吃的食物來源正規,並且沒有明顯的黴變,就不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食品標準,黃麴黴素最高允許濃度為15微克/千克,我國標準是花生、玉米等為20微克/千克,食用油為10微克/千克,只有明顯黴變的食物,才有可能超出這個安全標準。

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1、發黴的食物及時扔掉,並清洗存放發黴的地方,因為黃麴黴通過孢子繁殖,周圍還可能殘存了黃麴黴孢子。

2、壞掉的花生、玉米、乾果等等最容易產生黃麴黴,尤其是我們吃的瓜子和花生,當遇到壞掉發苦的,這苦味很大可能就是來自於黃麴黴,我們需要徹底漱口來防止攝入黃麴黴素。

3、家裡的冰箱冷藏區最好分區,以防止相互汙染,並且對冰箱內部進行定期的清洗和消毒。

4、木製碗筷、砧板定期更換,因為黃麴黴可以在木製纖維中生長,而且清除不掉。

5、食用油大部分由豆類植物製成,如果原料發生黴變,就會把黃麴黴素帶入食用油當中(黃麴黴素易溶於油脂),所以我們儘量不要購買小作坊生產的食用油。

6、益生菌、葉綠酸可以有效阻止人體吸收黃麴黴素,建議多吃蔬菜,可以降低人體日常攝入並吸收的黃麴黴素含量。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黃麴黴毒素在體內無法降解?注意細節可有效防治
    注意細節可有效防治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黃麴黴素,不少人甚至談「黃麴黴素色變」,網上流傳著黃麴黴素的種種神通:「毒性賽砒霜」「高溫殺不死」「致癌小殺手」……那麼,黃麴黴素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黃麴黴素中毒呢?
  • 水洗不掉的「黃麴黴素」,該如何去除?不要急,試試這3種方法
    我們經常聽到的「黃麴黴素」,也是由黴菌產生的。黃麴黴等產生黃麴黴素的菌群最喜歡高溫、潮溼的環境,特別是在穀物、堅果和有機物的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衛生,黃麴黴素是非常常見的。相信大家對黃麴黴素的危害都有所了解,黃麴黴素是毒性非常強的劇毒物質,只需要1毫克就可以產生毒性。
  • 豬飼料中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
    自然界中黴菌分布極廣,種類繁多,但黴菌引起的飼料汙染卻往往被養殖者忽視,其所引起的疾病也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飼料中黴菌毒素不僅會損害動物健康,影響生長和飼料報酬,最終還會由畜產品危害人類健康。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25%的穀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黴菌毒素的影響。
  • 饅頭放在冰箱裡,3天以後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醫生告訴你答案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與危害大家都知道黃麴黴毒素(AFT)是致癌的有害物質,那麼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而且是一種毒性極強的毒素,它的衍生物多達約二十種,且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
  •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 【摘要】 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菌絲生長時產生毒素,孢子可擴散至空氣中傳播,在合適的條件下侵染合適的寄生體,如花生、玉米、大米和棉籽等,產生黃...
  • 發黴食物:黃麴黴素致癌溫床(組圖)
    一個身重70公斤的正常人,只需要攝入20毫克黃麴黴素就會死亡  黃麴黴素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它的劇烈毒性,與「已知黴菌中毒性最強」的名號相比,我國古代人常用的毒藥砒霜只能甘拜下風。  確切地說,黃麴黴素是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總稱。這個大家庭裡目前有12個成員,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
  • 如何減輕黃麴黴素對身體的危害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屬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體內黃麴黴素如在含量在1毫克/公斤的水平以上就可誘發癌症。1毫克/公斤黃麴黴素含量相當於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 黃麴黴素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黃麴黴毒素及其產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土壤和糧食作物如,玉米、花生和棉籽等最常見,其加工產品、乾鮮果品、調味品也可見汙染。動物食用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飼料後,在肝、腎、肌肉、血、奶及蛋中也可以檢出。我國長江及長江以南地區糧食作物黃麴黴毒素汙染嚴重,北方各省汙染相對較輕。所以進食汙染了黃麴黴毒素的糧食或動物製品,是人體暴露毒素最直接的方式。
  • 蒙牛牛奶中的致癌黃麴黴素為什麼會超標?
    黃麴黴素不是強致癌物嗎?牛奶裡怎麼冒出來這個東西了?難道蒙牛比三鹿還狠嗎?黃麴黴素通過飼料進入牛奶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之所以廣受重視是因為它是人類癌症的一個重要的致癌源,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I類致癌物。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AFT),是由產毒的黃麴黴菌與寄生麴黴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它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學物質,包括很多類型,其中致癌性最強的就是B1型。亞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黃麴黴毒素與肝細胞癌變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關性。長期食用會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 名家專欄 | 日常生活中,滅活乳酸菌可減除食品中黃麴黴毒素
    已經感染黃麴黴毒素的食品,可以採用物理、化學方法去其中的毒素。然而,大多數物理、化學法會引起食品性質的不必要改變,如安全性、感官質量、營養質量下降等,尤其是化學法。物理方法中,吸附劑使用相當廣泛,例如:矽酸鹽(蒙脫石)、粘土和活性炭。它們可以將黴菌毒素從食物中「吸」出來,但是必須在毒素淨化後從食品中去除,所以成本會上升。
  • 黃麴黴素是什麼?優食淨食機幫你解答
    有些黴菌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筷子一旦出現黴變,就很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而它竟是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是怎麼產生的?它會出現在哪些食物中呢?其實,黃麴黴毒素是從黃黴素慢慢發展而來的一種代謝產物。1mg的黃麴黴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20mg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 無奈的是,這些劇毒致癌物最容易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就是五穀雜糧,比如我們常見的玉米花生、發苦的堅果、久泡的木耳,還有每天吃的大米。而我們每天吃飯切菜用到的筷子、砧板竟是黃麴黴素最愛待的地方。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黃麴黴毒素最易汙染的有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製品,其次是小麥、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程度輕些。 在我國,糧食和飼料被黃麴毒素汙染的概率很高, 給飼料企業以及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體健康。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它最愛「藏」在這5種食物中,別捨不得扔
    現在正是一年中最悶熱潮溼的時候,而在這種環境下黃麴黴素的「生命力」表現得最旺盛,簡直是無處不在,可能寄生於你家的廚房、抽屜、廁所……總之,人類見了都要瑟瑟發抖,畢竟它的毒性實在是太強了!黃麴黴素致癌性有多強?
  •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黴菌毒素是黴菌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毒產物,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對人和動物都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黴菌毒素中的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具有最強的致癌性。
  • 牛奶裡的黃麴黴毒素哪來的?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強
    ———— 真 相 ————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黴菌毒素之一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一種代謝產物,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黃麴黴毒素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黴菌毒素之一。
  • 發黴的筷子、案板會產生黃麴黴素?真正會致癌的,是廚房這2樣!
    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質,1毫克黃麴黴素攝入就達到了可致癌的劑量,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將黃麴黴素列入了一類致癌物,長期接觸可增加患肝癌的機率。 即便經過了反覆暴曬,也不能將黃麴黴素裂解和去除,只有溫度達到280℃以上時,黃麴黴素才可能發生分解。
  • 黃麴黴素可以致癌,萬萬沒想到它竟然是黃麴黴素的「剋星」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文獻記載,有科學家在黃麴黴素的標準樣品中, 直接加進山胡椒芳香油後, 全部毒素都消除了。在一座庫存1250噸的大型糧倉中試驗, 用12公斤山蒼子油薰蒸三個月後, 每公斤稻穀的黃麴黴素的含量, 便由100 微克降到10 微克以內, 達到了國家規定標準。花生米含毒超過標準2500倍的, 用山蒼子芳香油處理後, 可以消除毒素七成到九成; 花生油含毒超過10 倍以上的, 加進芳香油後, 可以全部消除。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花生最容易滋生的一種毒素——黃麴黴毒素。  網帖  花生會滋生黃麴黴毒素   近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轉發帖子,稱花生很容易滋生一種名為黃麴黴素的毒素,會致癌。   帖子中說:花生米一旦受潮,最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滋生黃麴黴毒素的花生米,鴿子久食後,會侵害肝腎等器官。這種黃麴黴毒素毒性為砒霜的68倍,人久食用後,還易誘發肝癌、胃癌等病。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
  • 第一致癌物黃麴黴素危害巨大 變質食物勿食用
    黃麴黴素在生活當中,存在廣泛。在20-25度之間是最利於生長的。南方溼度比較大、連陰雨時非常有助於黃麴黴的生長。黃麴黴毒素,對肝臟有很大毒性,在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就已經把黃麴黴素列為第一大的致癌物。在對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後發現,尤其是像廣西、雲南等很多南方省市,黃麴黴的存在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