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2020-12-03 澎湃新聞

【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2020-11-25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

沒有黴變的花生就不含黃麴黴素?錯。花生是否受到黃麴黴汙染,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檢測。

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肯定有黃麴黴素?錯。黃麴黴是否能產生毒素,要看它有沒有產毒的基因。食品工業中也需使用黃麴黴,只要不產毒就可以用。

那麼,汙染的不是黃麴黴,是不是就不會產生黃麴黴素?居然又錯了。除了黃麴黴,寄生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素。

總結起來就是,發黴的花生不一定有黃麴黴素,沒發黴的花生也不一定沒有黃麴黴素。

地溝油中含黃麴黴素?錯。黃麴黴素主要產生在田間和儲存環節,地溝油裡的黃麴黴素幾乎都是人們「腦補」的。

驗鈔機可以檢測黃麴黴素?錯。黃麴黴素可以被激發出螢光,很多檢測方法的確是基於這一點。不過一般食品中的黃麴黴素含量極低,不可能被驗鈔機「看」出來。

普洱茶含較多黃麴黴素?不準確。普洱是靠微生物發酵得到的,這些微生物菌群會排斥黃麴黴,因此一般不會有黃麴黴素,只有少數劣質普洱可能含有少量黃麴黴素。

腐乳、豆豉、豆瓣醬容易被黃麴黴汙染?不準確。在製作這些食物的過程中,生產者確實利用了黴變,不過產生黴變的並不是黃麴黴,這點和普洱茶類似。雖然不排除這些食物有被汙染的可能,但總體上來講可能性不大。

大米發黃是長了黃麴黴?不能一概而論。大米發黃,更可能的原因是陳化,也就是放久了。陳化會導致營養價值下降,但不一定產生黃麴黴素。

黃麴黴南方才有?錯。南方溫暖潮溼,確實更適合黃麴黴。不過北方並非淨土,尤其是華北地區,溫度並不低,也是黃麴黴常見的區域。東北、西北相對好一些。

筷子、案板幾個月不換就會長黃麴黴?錯。你以為黃麴黴是「吃素」的?看一下黃麴黴產毒的條件吧,它需要潮溼的環境、豐富的營養,還要攜帶「產毒基因」。為什麼黃麴黴最「喜歡」花生、大米、玉米之類的食物?就是因為它們有營養。這個條件,一般的筷子和案板都不具備,所以,上面長黴是有可能的,產生黃麴黴素,有點異想天開。

雖說不必太擔心黃麴黴素,但為了家人健康,我們在使用筷子和案板的過程中,最好注意這樣幾點:第一,筷子洗完別急著放進筷子盒,稍瀝一下水;第二,筷子盒裡不要放太多餐具,多餘的晾乾後收進櫥櫃;第三,定期清理筷子盒,底部容易長黴;第四,案板儘量做到生熟分開,如果用一塊案板的,不要用正反面來區分生熟,應該用先後次序區分;第五,案板用完,及時清洗乾淨,不留食物殘渣;第六,案板洗完可懸掛或立起來,不要貼牆放置或平放在檯面上;第七,次日或下一頓飯使用案板前,最好再次用流水清洗下。

來源:科技日報、中國食品安全報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
  •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科技日報 | 2020-10-23 09:33:27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摘要]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也就是說米飯變質了也一樣含有黃麴黴素。一旦米飯有異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為已經含有黃麴黴素,所以愛吃剩飯的人更容易感染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它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多大劑量可以致癌呢?   黃麴黴素1mg就是致癌計量。國內外對於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含量都做了明確的限量規定,例如我國規定糧食中黃麴黴毒素B1含量應低於10微克/公斤,乳及乳製品中黃麴黴毒素M1含量應低於0.5微克/升,嬰幼兒奶粉不得檢出黃麴黴毒素M1,代乳品不得檢出黃麴黴毒素B1。   我們有時吃到的苦瓜子、苦花生,就很有可能含有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一級致癌物」!提醒:「5處」,易是黃麴黴素的藏身處
    而黃麴黴素就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黃麴黴素列在了強烈致癌物的清單中。家中的菜板如果經常不徹底清洗或位置放置不當,是很容易發生黴變的,也是黃麴黴素的最好藏身之處。所以一旦發現菜板發生黴變或出現黴點,可用強鹼進行清理。因為研究發現黃麴黴素不耐鹼,並可殺死黃麴黴素。另外建議每周都應用刀將板面的殘渣刮淨,撒上食鹽進行一次殺菌,菜板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
  • 黃麴黴素可以致癌,萬萬沒想到它竟然是黃麴黴素的「剋星」
    黃麴黴素是一種存在於花生、玉米、大豆、稻米、小麥等糧食和油類產品中毒性極高,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的物質,被列為三大致癌物質之一。體內黃麴黴素含量超過1毫克/千克,就可誘發癌症。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食品的多樣化,糧油食品的存儲周期不斷增長,黃麴黴及黃麴黴素汙染的糧油食品已大大增多;屢見報導的陳化糧中,黃麴黴素汙染是存在的主要問題。
  • 黃麴黴素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因此,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業委員會與光明網聯合推出了「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系列專題,以科普人類致癌物、分析腫瘤病因為主要內容,邀請醫學領域內的專家撰文,解答大眾對於癌症的疑惑,幫助大眾了解腫瘤成因、著重預防。願更多人遠離癌症,健康生活。 本篇是「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系列專題第八期。
  •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2012-01-10 13:02:32   來源: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 【科普知識】如何遠離黃麴黴毒素?
    >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一、久泡的木耳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二、沒洗乾淨的筷子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筷子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縫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所以,吃完飯一定要洗乾淨!
  • 發黴食物:黃麴黴素致癌溫床(組圖)
    日前,蒙牛一批純牛奶被檢出黃麴黴素M1超標140%,緊接著,廣東3種花生油也被抽檢出黃麴黴素超標,這個略顯陌生的化學名稱由此闖入國人視野。  施慶珊介紹,黃麴黴素擁有強大的致癌力, 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劑量,便可誘發肝癌、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全身各種臟器癌症。要知道,1毫克/千克黃麴黴素含量只相當於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  科學家們為了弄清黃麴黴素的致癌性,做過很多實驗。1964年,英國的兩位科學家在大鼠的飼料中摻入含有黃麴黴素的花生。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1發黴的花生玉米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廚房中常見的傷肝致癌物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幾十倍,並且生命力很強,用一百度的高溫連續進行二十個小時的滅菌,都不一定能把它殺死。到了潮溼的環境中,它會變得十分猖狂。現在正值雨季,特別是南方,比較潮溼,正是黃麴黴素大肆橫行的季節。
  • 如何減輕黃麴黴素對身體的危害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屬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體內黃麴黴素如在含量在1毫克/公斤的水平以上就可誘發癌症。1毫克/公斤黃麴黴素含量相當於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 藏在廚房中的致癌物:黃麴黴素!
    經過大量的分析實驗,發現該女士家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都有黃麴黴素的存在!那麼,你對致癌因子——黃麴黴毒素了解多少?黃麴黴毒素B1對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尤其是肝臟組織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Ⅰ類致癌物。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1毫克黃麴黴素就能誘發癌症,20毫克則會導致人死亡。
  • 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 這種致癌物家裡處處有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它就是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都藏在哪些食物中呢?我們可以怎樣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通常都藏在發黴的食物中,尤其是澱粉含量多的食物,例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類等。因為澱粉會在高溫和潮溼的作用下發生黴變滋生出黃麴黴菌,所以一旦發現這些食物有味道,就不要吃了,因為裡面很可能已經含有黃麴黴菌了,吃了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
  • 黑龍江9人聚餐7人死亡,2人還在搶救,看黃麴黴素中毒危害巨大
    這次中毒事件警方已經排除了是人為投毒,在食物中檢測出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因此初步判定是因為黃麴黴素中毒。黃麴黴素一直被人們認知是高致癌物,但是說到毒性也許沒有多少個人能夠了解。如果拿黃麴黴素和砒霜或者氰化物做對比大家就很容易能明白,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高出10倍,是砒霜的68倍,毒性也遠超砷化物和有機磷農藥的毒性。
  • 黃麴黴素是什麼?優食淨食機幫你解答
    需要警惕的是,黃麴黴毒素的危害確實不容小覷。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1mg的黃麴黴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20mg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 無奈的是,這些劇毒致癌物最容易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就是五穀雜糧,比如我們常見的玉米花生、發苦的堅果、久泡的木耳,還有每天吃的大米。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幾種食物中就有,別捨不得扔
    其實發黴食物確實是不能吃的,它其中含有黃麴黴素,它是一種致癌物。,但得益於這些年媒體不斷的科普,因此大眾對其還不是太陌生,而且也知道其「威力」有多大。所以說白了,高溫高溼的環境非常適宜生成黃麴黴毒素。除了玉米之外,大米、花生、大麥、小麥等穀物也容易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所以糧食儲存時,一旦水分沒有去除,就有可能發生黃麴黴素汙染。
  • 奧科學家正研發黃麴黴素簡便檢測法
    奧科學家正研發黃麴黴素簡便檢測法 原標題 [奧科學家正研發黃麴黴素簡便檢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