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覺」趣談

2021-02-15 房地內參

■為什麼有人可以看到聲音、吃到顏色?

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的眼睛可以看到聲音,吃到顏色?筆者認為,這實在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按照我們常規的認識,聲音只能用耳朵聽到,顏色只能用眼睛看見,味道只能用嘴巴品嘗,而這些感官功能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聯覺」。

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聯覺」現象。具有聯覺的人通常被稱作聯覺人,據統計全世界每2000人中只有一人。由於這種罕見、新奇、有如超能力般的體驗,使得「聯覺人」成為各種電影、電視劇、小說等的創作題材。

美劇《豪斯醫生》第四季第二集中的案例講述了一位患者的眼睛可以聽;韓劇《看見味道的少女》中,女主角可以看見各種顏色的味道;日本電視動畫《東京殘響》的男主角Twelve在聽到女主角理莎的聲音時說出了是黃色的樣子;美劇《超異能英雄》第四季中,角色艾瑪·庫利奇擁有對聲音的視覺……

再比如《星期三是藍色的》一書的作者丹尼爾·譚米特就有強烈的聯覺,10000以內的兩個數字相乘他都能對應到一個不同的顏色、質地或形狀,所以他可以很快的說出答案,曾在眾人面前背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後22514 位,也曾在一個禮拜內學會冰島語。

■英國學者:聯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有學者認為,聯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英國劍橋大學的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文章中提出,各種感知能力在開始時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才逐漸被分開。因此,對一個嬰兒來說,媽媽的聲音很可能帶有美麗的顏色和溫馨的香氣。

而我們最常見的聯覺是「色-聽」聯覺,即對色彩的感覺能引起相應的聽覺,現代的「彩色音樂」就是這一原理的運用。色覺又兼有溫度感覺,例如紅、橙、黃色會使人感到溫暖,所以這些顏色被稱作暖色;藍、青、綠色會使人感到寒冷,因此這些顏色被稱作冷色。還有一種色覺稱「光幻覺」,可伴有味、觸、痛、嗅或溫度覺。

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類似於聯覺的描述。明人賈唯孝在《登螺峰四顧亭》中寫道:「雨過樹頭雲氣溼,風來花底鳥聲香。」在作者看來,鳥聲也是有香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也有類似的描繪:「微風過處,送來縷縷的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聯覺與創造性思維有關,為後代成長選定三盤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的「聯覺」情況是,因為你有過相同的經歷,所以當別人向你訴說自己的經歷時你會覺得感同身受。還有人有一種特殊的「鏡像觸摸」聯覺,看到別人的肩膀被摸了,就覺得自己的肩膀也像是被摸了一般。

幾乎每個人都擁有聯覺,只是個體之間會有強弱差異的存在。一般情況下,聯覺人擁有更好的空間記憶能力和創造力,思維更豐富、活躍。研究發現,有「語-色聯覺」的人記憶數字、人名的能力比較強;「色-聲」聯覺較強的學生聯想能力也比較強。藝術家中有聯覺者的比例高達20%~25%,對愛倫·坡、雪萊等詩人的作品分析發現了大量聯覺的運用,提示聯覺與創造性思維有關。

聯覺使人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可以讓一個人從同一個事物上看到不同的世界,這實在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而正如前文所述,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聯覺人,比如說孩子看到一個圓形,會回答出很多答案,太陽、雞蛋、餅乾、皮球等等。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成長環境的變化,我們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被不斷抹殺,最終失去了聯覺能力。

由此可見,如果想要最大化地保留聯覺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為後代營造一個寬鬆、良好的成長環境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像華潤·銀湖藍山、宇宏健康花城、中信紅樹山等在城市中擁享優質生態環境的項目,可以提供充分的私人時間和心理空間,將為聯覺能力的保持、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提供豐富的土壤。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