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疫情影響之下,植物能量醫生,如何利用園藝療法恢復身心愉悅

2021-01-09 樂活橘子

武漢疫情影響之下,如何利用園藝療法恢復身心愉悅

疫情當頭,人們日日宅在家中,情緒需要一個宣洩口,園藝療法被越來越多人提及。

園藝療法最早起源於英國。早在1699年,一位名叫李那託·麥加的英國人就在《英國庭院》中對園藝的治療效果有了記載:在閒暇時,您不妨在庭園中挖挖坑,靜坐一會兒,拔拔草,這樣會使您永葆身心健康,這樣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植物和園藝到底有何能量?自然對於人類健康有何益處?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已經成熟地在醫院、學校、療養院、監獄等場所的綠化中發揮園藝療法能效,將景觀療愈場所作為提供園藝療養活動的特殊空間,設計中也根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有側重地進行了建設。

園藝療法其實最近幾年都是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將侍弄花草當作閒暇時的一大樂趣,無論是花卉園藝展,還是居家空間的裝飾,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園藝的熱情。美好的生活,莫過於手持花剪在花園中度過。

特別是在2013年之後,家庭花卉綠植消費的增長和園藝產品的創新所呈現的漸進式升溫狀態,以及不少研究證實的園藝行為能夠幫助抑鬱症、焦慮症等病人減輕壓力、改善情緒及恢復健康的案例,更讓行業堅定要在園藝領域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

以陽臺、露臺、庭院為載體的園藝空間,同樣也是園藝景觀療愈的一種形式。它似乎有種魔力,使不少在城市中奔波忙碌的人以及老人、小孩一來就想待上很久,在露臺裡喝喝下午茶,順便體驗繪畫、插花、組合盆栽等活動帶來的心靈慰藉。

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瑞迪兒童醫院,在360平方米的療愈花園中,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富有安全感、想像力以及深刻寓意的童話世界。海星狀的凳子、彩色的風車以及牆面上用彩色金屬板拼出的動物造型,讓他們在美好的光景中對抗疾病。

而在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日本,設計者們在醫院等綠地建設中普遍側重於弱勢群體。如北九州市的西野醫院,將其自有的優美山地環境及建築作為開展園藝療法的場所,對約半數喜愛園藝操作活動的老人產生了積極影響。

其實,園藝是一堂生命課。長期關注兒童與自然議題的美國作家理查洛夫曾說,現在的孩子都有「大自然缺失症」,但這並非醫學病症,而是小孩已不再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現象,與自然逐漸疏離。現在很多父母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環境裡面,有潔癖、擔心骯髒、危險、不喜歡植物等,外加科技設備的誘惑,促使小孩不再欣賞自然生態之美。

所以,疫情當下,我們有時間靜下心來,讓我們熱愛園藝,讓植物與生命之間有更深層次的對話。

相關焦點

  • 如何用芳香園藝植物來療愈五感身心?
    Van den Berg和Custers兩名專門研究園藝和植物療愈的學者創造了術語「壓力恢復理論「(Pressure recovery theory),當個人沉浸在自然中時會產生許多情緒好處,包括減少焦慮、降低心率、使人的精神產生積極變化等等作用。
  • 綠色療愈力:在植物世界中擁抱生命能量——園藝療法專業技能培訓招生
    植物一直伴隨人類的衣、食、住、行,我們與大自然的和諧互動,從而產生對生命的敬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自然缺失症、都市病、亞健康越來越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 重慶將建首個園藝療法示範基地
    03-02 18:35:36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3月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近日,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申報的園藝療法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已經在市財政局立項,將建設重慶首個園藝療法示範基地。
  • 清華大學李樹華教授建議運用植物等自然元素緩解壓力 維持健康的...
    希望在這個特殊時期,讀者利用園藝療法和康復景觀的知識,有效運用植物等自然元素在辦公環境下緩解來自於外界的壓力,重拾積極的工作心態,維持健康的生活工作狀態,高效投身於眼下的工作之中。受到環境帶來的影響,人體會有應激表現。更多的應從消除工作壓力,減緩疲勞的角度考慮適宜的方法;而居家辦公,有著更多的選擇空間,對於環境的改變能力也更強,可以更多參考上期:清華大學李樹華教授建議疫情"閉關"期間莫煩躁利用園藝"養"身心,從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運動量的角度出發尋找適宜的園藝療法方案。
  • 園藝治療師是一個善用資源的人
    這些不會與說話的植物,其實是有語言、有表達、有欲望的,只是我們的五官和感知系統,還不能做到和植物直接對話,於是,科學家利用科學的手段試圖與植物對話;園藝師用日復一日的陪伴來了解植物的欲望,而攝製組,則選擇用鏡頭記錄植物的行為
  • 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的「青春常駐」秘方-植物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一直以來是被認為是西方的一種神秘文化,近幾年來才開始作為美容、養生的護理方式在國內開始盛行。其實人類使用植物的歷史相當久遠,大約早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居住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埃及人就已經利用芳香藥草植物來治療各種身心失調的疾病。
  • 被世人追捧的芳香療法,真的如此神秘嗎?
    2.1何為芳香療法「aroma意味芳香,therapy意味療法。合起來aromatherapy即芳香療法。芳香療法是利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種自然療法。」——《精油與香草的教科書》芳香療法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芳香療法是利用植物中提取的精華來進行治療的方法。而廣義的芳香療法不僅包括使用精油,還有品飲香茶、用香薰花裝飾房間等。芳療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豔后使用玫瑰花沐浴便是很好的例子。公元前1000年的阿育吠陀醫學記載了約1000種藥用植物。
  • 聲音療法,讓你在美妙聲音中康復和治癒疾病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誰是聲音療法的最初創始人,至今眾說不一。在西醫學為主的西方國家,聲音療法和針灸療法已廣為接受和應用。在疫情期間聲音療法更是被盛傳,舒緩人們對疫情的焦慮和抑鬱。聲音療法如何幫您康復和治療疾病聲音療法本質上包括被動和參與式。
  • 我如何用能量治療他人?
    下一章,我將更詳細討論如何運用全像圖。 只要全像圖出現,我就能支配能量,讓患者恢復原先的健康狀態。觀察我治療的人常對我說,我的動作就像在指揮交響樂團。我的雙手、手臂在空中揮舞,我的手指輕快揮動,調整能量。對觀察者而言,我的姿勢千變萬化,宛如施展魔法,就像熊熊大火中的舌翻舞。
  • 色彩療法:(組圖)
    這就是當今在歐美漸漸流行的色彩療法。色彩在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對人的影響可謂滲透到人的每一個細胞。巧妙運用色彩的能量可以調節身心,促進健康。如今,英國有600位經過特殊培訓的色彩治療師,如果說色彩顧問的存在是讓人的外在更加美麗,那麼色彩治療師的出現則是為了讓人的內在更加健康。
  • 植物醫生2020萬抗疫捐款頒發 致敬最美逆行者
    8月25日,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儀式。在醫療中心學術報告廳裡,包含醫護人員在內的300餘人共同參與了 「植物醫生2020萬抗疫捐款致敬最美逆行者暨公益愛心企業授牌」。疫情期間,除了醫療物資緊缺外,為抗擊疫情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更值得關心和關注,所以當植物醫生為黃岡大別山醫療中心捐款2020萬後,便立即與院方領導商議,決定拿出一部分捐款來感謝這些偉大的抗疫英雄。
  • 後疫情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一座「療愈花園」!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自然在治癒過程中的重要性被逐漸削弱,然而當「治療超過照顧」,當焦慮、抑鬱、自閉等精神類疾病越來越年輕化、普及化,當民眾整體的健康觀念逐漸提升,行業內近年來開始正視功能性花園和園藝治療師對於病況的積極影響,療愈花園應用而生。療愈花園興起於美國,其旨在通過園林的形式,以療愈為目的,讓人感覺舒適,幫助人們減少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
  • 5個養花小技巧,告訴園藝小白,想要盆栽植物健康就得這麼辦
    所以,園藝小白們,一定要學會下面這些養花小技巧,明白該怎麼做才能讓花卉健康,自己身心更愉悅。從盆中取出植物後,將所有腐爛的根修剪掉。清水和紫藥水融合,將植物根部浸入30分鐘以進行滅菌,然後重新選擇花盆和乾淨的基質進行種植。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使失明小鼠恢復部分視力
    現在,一家名為Nanoscope的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繞過受損細胞,使完全失明的小鼠恢復一定程度的視力。「雙極細胞位於光感受器的下遊,因此當MCO1 opsin基因被添加到具有無功能光感受器的視網膜中的雙極細胞中時,光敏感性就會恢復。」新的治療方法是將腺相關病毒(AAV2)中攜帶的MCO1卵磷脂一次性注射到眼睛中。該團隊在視網膜退化的小鼠身上測試了該技術,這導致它們完全沒有光感。
  • 疫情之下,平臺商戶之難何解?
    如今,疫情讓國內不少中小企業也面臨著「虢國之困」,多家商戶企業集體發聲,呼籲政府和相關企業平臺政策扶持。疫情之下,各企業平臺與入駐商戶,猶如虞國與虢國,是唇齒相依、互為依存的利益共同體。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面對此次的疫情劫,唯有團結一致,才可能求得共存、共進。
  • 《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植物分類指南》:一把進入植物世界的鑰匙
    這本《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植物分類指南——75科常見植物的鑑賞與栽培》,書名雖長,但卻對學植物的「新手」非常友好,幾乎同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現在資訊太過發達,知識碎片看著容易,忘得更快。這本書好在,先為讀者樹立「知識的出現解決了取水問題,讓植物脫離水域」「維管束能運水,讓植物可以長得高大」等淺白實例,通過植物生理結構一次次變化,描述了植物如何一步步從水中登陸、進而散布到世界各地的過程。  在了解植物演化歷史的同時,讀者可以自然而然地學到描述植物特徵的術語,解決了「上胚軸」「託葉」等分別是什麼的問題。
  • 冥想:意念調動身心的能量,療愈自我
    這裡的兩個部分是你的身體和你的心神每天都在能量的消耗和恢復循環(我更喜歡用輪迴二字來描述。),而每天的食物補充和睡眠補充就是能量補充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一些簡單到極致的常識:我們的每天的精神都在做各種事情消耗,當我們休息時可以得到補充。我們身體的體能也是在做各種事情中消耗,當我們攝入食物消化之後可以得到補充。
  • 疫情之下的春節出行和節後返工研究報告
    1月10日,2020年春運啟動,到了1月20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嚴重性進一步被人們認識到,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同日,浙江等三個省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政府和專家呼籲大家居家過年,減少外出。同時,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多省市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8日或9日。在萬眾一心的努力下,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人數2月3日開始回落,湖北新增確診人數2月12日之後開始回落。
  • 哈佛科學家利用抗衰老基因療法使青光眼小鼠恢復視力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實驗性的基因療法,通過有效地逆轉小鼠細胞的衰老過程,成功地讓患有青光眼的小鼠恢復了視力。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該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是用表觀遺傳學減緩衰老症狀的概念證明。在視神經受傷的小鼠中,該療法幫助神經再生。該療法還有助於逆轉患有類似青光眼的小鼠的視力下降,以及那些與年齡相關的損傷。「我們的研究表明,有可能安全地逆轉視網膜等複雜組織的年齡,並恢復其年輕的生物功能,」該研究的資深作者David Sinclair說。「如果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得到肯定,這些發現可能會對青光眼等年齡相關視力疾病的護理以及對整個疾病的生物學和醫學治療領域產生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