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張天師"爭正統 揭秘中國道士生活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臺灣道教嗣漢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張源先上月病逝,接班人選競逐激烈。第六十三代天師之子張美良現身稱張源先「篡位」,違背先父襲位遺囑。而此前,臺灣和大陸的兩個「張天師」的「舅甥爭鋒」也曾熱火朝天,究竟誰是皇帝敕封,誰又是道統傳人?

儒釋道在中國長期的王朝式統治地位,導致了一些特殊世襲貴族存留至今。嫡系傳承到底意味著什麼?在現代它是否具有廣泛意義?繼孔子後世「衍聖公」傳承之後,鳳凰文化再次梳理道教「張天師」傳承史,冀以展現一個我們幾乎遺忘的真實文化影像。

張天師張源先舉行奏職儀式。/時報周刊

歷代張天師均受到朝廷敕封,統領道教一切,位高權重。如今,臺灣和大陸都有張天師出現,孰是正統傳承,引起一場天師大鬥法。

「張天師」不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存在,代代相傳。不過,臺灣有六十四代的張天師,大陸也有六十五代的張天師。兩代張天師怎麼會同時存在,鬧出雙包?

臺灣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名叫張源先,大陸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叫做張金濤,嚴格來說,論輩分,大陸的張天師還要稱臺灣的張天師為「舅舅」。對於同時存在兩代張天師的情況,張源先顯得有些不悅,他說:「我都還活著,怎麼會有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太離譜了!」

張源先表示,天師的傳承有一定的規矩:下代繼承上代之傳統職位,有遺囑從其遺囑,無則從其家族會議決定。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侄,傳侄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族外人,親疏分明,長幼有序,向無紊亂。

中國道教嗣漢天師府組織規程第二章第七條也寫到:嗣漢天師依照歷代天師傳統,以嫡系長子(有遺書從其遺書,無則從其家族會議決定,以為其血統為原則)繼承之,稱謂為「嗣漢○○○代天師張○○教主」。

因此,張源先也說,「有關六十五代天師繼承人之選定,亦得由六十四代天師遵循祖制指定人選。某人自稱為六十五代天師,如此行徑罔顧倫理,不尊重現任六十四代天師,根本就是企圖破壞祖制規矩。」

傳承必有血緣關係

雖然已經進入民主時代,連總統都是由老百姓投票選出來的,張源先說,天師的繼承仍然要遵照傳統。最基本的條件是,天師一定要姓張,也要有張氏家族的血緣關係。

如果按照這樣的規矩,張金濤就不符合六十五代張天師的「身份」。張源先解釋說,張金濤的母親叫做張稻香,乃是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二女兒,而且,張稻香是嫁給姓魯的,張金濤本來應該是叫做「魯金濤」,「張金濤只能算是六十三代天師的外孫,不是嫡系子孫。」

張源先又說,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生的小孩也是別人家的血統,血緣是無法分解的,「張金濤不是屬於我張氏血脈,按照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教祖遺訓,他根本不能繼承為六十五代天師!」

其實,張源先相當介意的是,「第六十四代天師還建在,豈有出現第六十五代天師的道理!」那麼,他對於真正的第六十五代天師傳人,是否已經有了人選?張源先表示,「下一代天師的人選已經在我心中,這是天機,不能事先公開。」

當初,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也有一個兒子,叫做張允賢,本來應該就是接任第六十四代天師的第一人選,不過,張允賢卻在民國四十三年因病去世,張源先則是張恩溥的堂侄,為了傳承的原因,才會提前從軍中退伍跟著張恩溥學道。

張源先拿出當年的退伍令,他是在民國四十八年以陸軍上士文書階級退伍,退除役的原因則是寫著「繼承教統」。「我從軍旅生活退伍之後,專心跟著六十三代天師學習,一起生活,前後將近三年。那時候,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天師的傳人,但是,我不會外出招搖,也不會對外自稱是天師的傳人,如果這麼做,這是對長輩不尊敬。」

民國五十六年時,張源先又申請回軍中,考取陸軍官校專修班,五十九年晉升為陸軍中尉。不過,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在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依照天師的傳統繼承規矩,張源先在民國六十年二度退伍,正式就任為第六十四代張天師。

下一頁:大陸「張天師」為何身份遭質疑?

更多文化內容請點擊>>

相關焦點

  • 道士的分類及如何拜師進入正統道門
    出家制度起源很早,不過原來的符籙各派並沒有很嚴格的一律的規定,只有全真道提倡出家,並且要求其專職道士必須出家。所稱出家,就是放棄家庭生活,專門從事修真向道的宗教活動。原先沒有建立家庭的,不得再建;已經建立家庭的,則要求離棄家庭。 初期道教中有影響的教派都沒有必須出家的規定,正一派的祖師張道陵和他的兒子張衡、孫子張魯都有妻室,人稱「三師三夫人」。
  • 張道陵變虛竹,全片一句咒語、一把劍,《龍虎山張天師》成武俠片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多平臺播放才是網絡電影的最佳方案,最近一部網絡電影就已經把各大平臺刷屏了,它就是《龍虎山張天師》。《龍虎山張天師》由樊少皇、張東、李璐兵等人主演,從演員名單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由樊少皇獨挑大梁的電影,整部影片只有樊少皇有著不小的名氣。
  • 推薦一部槽點滿滿的電影《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風採依舊
    最近意外刷到一部剛上線沒幾天的電影《龍虎山張天師》。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觀看的。因為,有前車之鑑,想看之前必須衡量衡量。同類題材,就拿前幾年出的《道士下山》、《奇門遁甲》、《鍾馗伏魔:雪妖魔靈》來說,皆是口碑平平,差強人意,以致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是,最後還是難抵對道士題材的吸引力,隨意一瀏,只是因為不想錯過一部好作品。觀影前,習慣性的先看評分,意料之中,五分上下。本想就此跳過,但因看到是樊少皇主演,本著情懷,還是硬鴨子趕上架,狗急跳牆也看了。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說起道教與佛教,同時與儒家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道教主張出世,佛教主張超世。道教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宗教,以黃老之術和道家思想為根底。佛教從印度傳過來,後來逐漸被中國化了。道教與佛教,各有山頭和淵源,本來你修你的道,我念我的經,兩家相安無事,各不相爭。
  • 《龍虎山張天師》把色彩用成這樣,能用視覺盛宴形容嗎
    而電影《龍虎山張天師》在色彩方面,贏得了我的尊重,無論是視覺感受還是在它基礎上引發的的心理感受,都是愉悅的、震撼的、深刻的。視覺體驗,從正片開始之前的「楔子部分」就已經開始了。晚間的戲,深藍色的主色調加上少許黑色的點綴,將從黑夜遠處顯影的一伙人的神秘和邪惡立刻凸顯到了無法被人輕易探究出來的程度。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張天師:張道陵(34年-156年),原名張陵,東漢時期沛郡豐縣人,《列仙傳》說他是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在東漢末年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也就是天師道,後世尊他為「祖天師」。
  • 歷史上法術最高的3位道士,第3位不僅能一日千裡,還活了210多歲
    我們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道德經》為核心經典,故以道教為名。道教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 道法自然: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
    道士對於大眾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煉丹打坐,畫符做科,他們的生活彷佛是脫離世俗,離我們很遠。真實的道士生活是什麼樣的呢?由於篇幅所限,本期就簡單的介紹道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道教目前主要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正一派是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祖庭位於現在的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 「道士下山」背後 是在成仙和紅塵間糾葛的民間道教
    經過道教中人的不斷推廣和努力,到了隋唐時期,道教發展成為皇族宗教,各種道教神的信仰和祭祀使道教滲透入生活方方面面,社會地位大大提高。於是,主張修仙問道,脫離塵世的正統道教進一步壯大,其理論水平和藝術形式也隨之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貴族們廣建道觀、度道士、設道場、優待道士女冠,道教齋醮儀式的規範化和經戒發籙傳授由此更為制度化。
  • 漢朝一道士活了123歲,後飛升成仙威震萬妖,連紅孩兒都怕他
    雖然這個故事是紅孩兒編出來的,但是紅孩兒既然能說出要讓張天師算命這樣的話來,可見他對張天師是非常敬畏的。那麼,這個張天師是誰呢?張天師的原型是東漢光武帝時期的張道陵。據記載,張道陵出生前,其母親夢見魁星墜,感覺又懷孕了;他出生的時候,滿室香氣,整月不散,黃雲蓋頂,紫氣墳頭。張道陵從小就極其聰明。七歲時,他就通曉《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預言。
  • 茅山道士有多神秘,在春節登一次茅山,體驗茅山道士的生活
    提到道士,我們首先就會想到茅山道士,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的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同時,茅山也是中國道教茅山宗的搖籃。茅山道士,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影視劇中的神奇的道術,可以驅鬼、降魔,令人心生好奇,同時大家對茅山道士抗日救亡的歷史也記憶猶新,又不免心生敬佩。一直以來,茅山被譽為「第一福地」,正因為此,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道教信徒來此祈福。同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奇人異士也慕名來此尋道問仙。茅山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顯得愈發神奇。
  • 《道士下山》被指醜化道教 道教協會:持包容心態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 外媒稱,陳凱歌執導的電影《道士下山》在中國引發爭議。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負責人譴責《道士下山》下流及醜化道教,但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時表示道協對該片持包容心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0日報導,中美合拍的《道士下山》,劇情描述民國時期小道士(王寶強飾),在亂世中因為糧荒偷偷下山,一腳踏入光怪陸離的萬丈紅塵中,包括捲入醫生夫婦(範偉、林志玲飾)與吳建豪飾演角色的三角戀,太極門高手(元華飾)與兒子(房祖名飾)、師弟(郭富城飾)、徒弟(陳國坤飾)之間的掌門之爭,以及郭富城與武生(張震飾)之間的曖昧情義。
  • 老港片裡的「茅山道士」是怎麼回事
    那麼老港片中頻頻出現的「茅山道士」的真實原型究竟是什麼?電影《殭屍先生》中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茅山道士」與香港民間宗教文化香港的民間宗教文化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在正統的儒釋道三教之外,活躍著喃嘸、六壬、茅山等地方教派的從業人員。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挺「繁」反「簡」的聲音在海外還要更嘈雜些,在港臺有很多人在「繁簡」之爭這個問題上非常激進,他們蔑稱「簡」為殘,「繁」為正。甚至「繁簡」之爭被一些人泛政治化,牽扯上了政治色彩,將「繁、簡」強分為正宗與旁門,塗抹上帶著敵意的對立情緒,明裡暗裡展開了有些奇怪意味的較勁。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所以真正修行的全真道士是不會去研究《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術數。真修行人不研究術數的原因是:一,術數是旁門外道不是大道,把心放在這上面浪費修行時間。二、全真道士修行講究順乎自然,不逃避現實。三、預知會給修行增添障礙,使人徒生煩惱不得清靜。
  • 清朝和金國同屬於一個民族,可乾隆皇帝為何認定南宋是正統?
    古代歷朝歷代對於「「正統」這個名號看得非常重要,因為「正統」代表著合法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連自己的合法性都證明不了,還怎麼去讓老百姓乖乖的臣服呢?正統之爭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分裂割據時期,例如三國時代。三國時期魏蜀吳皆認為自己是正統,這個問題後世也爭論很久。
  • 《絕密搜查》曝預告 金允石飾刑警劉海鎮演道士
    《絕密搜查》曝預告 金允石飾刑警劉海鎮演道士 時間:2015.05.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橙小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