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WM波控制逆變器雙閉環PID調節器的建模與仿真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逆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逆變器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逆變性能和帶載能力。逆變器的控制目標是提高逆變器輸出電壓的穩態和動態性能,穩態性能主要是指輸出電壓的穩態精度和提高帶不平衡負載的能力;動態性能主要是指輸出電壓的THD(Total Hannonic Distortion)和負載突變時的動態響應水平。在這些指標中對輸出電壓的THD要求比較高,對於三相逆變器,一般要求阻性負載滿載時THD小於2%,非線性滿載(整流性負載)的THD小於5%.這些指標與逆變器的控制策略息息相關。文中主要介紹如何建立電壓雙環SPWM逆變器的數學模型,並採用電壓有效值外環和電壓瞬時值內環進行控制。針對UPS單模塊10 kVA單相電壓型SPWM逆變器進行建模仿真。通過仿真,驗證了控制思路的正確性以及存該控制策略下的逆變所具有的魯棒性強,動態響應快,THD低等優點。並以仿真為先導,將其思想移植到具體開發中,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7672.htm

1 三電平逆變器單相控制模型的建立

帶LC濾波器的單相逆變器的主電路結構如圖1所示。圖1中L為輸出濾波電感,C為濾波電容,T1,T2,T3,T4分別是用來驅動IGBT的三電平的SPWM波,U0為輸出負載兩端的電壓。在建立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時,需要採集負載兩端的電壓與實際要求的電樂值做比較,然後通過調節器可以得到所需要調節的值。在此仿真模型中,驅動波形採用的是三電平的SPWM波形,具體的產生原理在這不做詳細描述。在Matlah的Simlink庫中SPWM波的產生如圖2所示,這裡調製比設為0.8。

圖1 三電平逆變器單相主電路

圖2 四相SPWM產生電路

在B1,B2,B3,B4埠用模擬示波器觀察其波形,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四相SPWM驅動波形2 雙環控制的選取

在逆變控制系統中,採用輸出電壓有效值反饋的方法進行控制,這種方法通過將輸出電壓有效值與實際所要求的電壓有效值進行比較,誤差信號與正弦信號相乘的結果作為SPWM的調製信號。這種方法的輸出波形穩壓精度較高,穩定性好,但最大的缺陷在於逆變器的動態響應很差,完全依靠逆變器的自然特性,輸出電壓的波形質量無法控制。當負載為非線性負載時,由於逆變器輸出阻抗的影響,輸出電壓波形的THD比較大。為解決以上的缺陷,引入內環電壓瞬時環,當負載發生變化時,採樣回來的輸出電壓會在電壓瞬時環的控制下,保持良好的動態響應,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

圖4 雙環控制框圖

在圖4中,輸入信號U為系統所要求的信號,U為系統輸出信號。本系統將PID調節器1設置為電壓瞬時值內環,將PID調節器2設置為電壓均值外環。

3 建立仿真模型

在Simulink下構建三電平逆變器的仿真模型,該模型主要由三電平的SPWM產生電路,主拓撲電路,控制電路和負載電路4部分組成。控制電路實現了電壓雙環控制,同時為SPWM脈衝提供調製信號,負載可以選擇阻性載或整流載。

3.1 建立主拓撲電路

首先來建立逆變器的主拓撲電路。根據圖1所示的電路原理,在Matlab環境下新建一個上程,然後存Simulink庫根據需要找出二極體和IGBT,連接電路圖便可得到如圖5所示的單相逆變器的主拓撲仿真模型。

SPWM波控制逆變器雙閉環PID調節器的建模與仿真" style="border: none;

逆變器相關文章:逆變器原理

pid控制相關文章:pid控制原理

逆變器相關文章:逆變器工作原理

pid控制器相關文章:pid控制器原理


相關焦點

  • 分布式電源併網逆變器控制策略與仿真研究
    針對光伏併網過程中的直流升壓、SPWM波形產生、同步鎖相、逆變併網動態過程、研究了基於電網特點的FIR數字濾波、交流採樣和穩定直流母線電壓的數字PID控制器等技術提出了基於改進MPPT算法的控制策略並進行Simulink動態仿真。
  • 三相SPWM逆變器的調製建模和仿真
    具有開關頻率固定,控制和調節性能好,能消除諧波,設計簡單,是一種比較好的波形改善法。它的出現為中小型逆變器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於大功率電力電子裝置的結構複雜,若直接對裝置進行實驗,且代價高費時費力,故在研製過程中需要藉助計算機仿真技術,對裝置的運行機理與特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進行試驗,以預測並解決問題,縮短研製時間。
  • 基於SPWM 逆變器控制系統的建模與仿真
    摘要:在雙環控制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逆變器要實現狀態反饋解耦。文章在狀態反饋解耦的基礎上,首先建立了SPWM 數學模型,接著對提出的兩種控制方案進行了比較,通過分析指令傳函的動態跟蹤性能和擾動傳函的擾動抑制能力,選擇了負載電流解耦的電感電流反饋,它是控制效果較好的一種方案,最後對所選的控制方案進行了系統仿真,結果表明輸出電壓波形質量高,動態響應好,擾動抑制能力強。
  • 靜止無功補償器電壓調節器仿真與實驗研究
    該加權控制策略採用了三部分傳遞函數計算SVC裝置等效電納,並通過電路仿真模型驗證算法並進行諧波分析。通過閉環的物理-數字仿真系統對所設計的電壓調節器進行功能測試和研究。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提出一種採用閉環PI調節與其他加權控制策略的電壓調節器綜合控制策略,通過將三部分不同的傳遞函數組合起來,一部分為閉環PI調節,另外兩部分傳遞函數類似於超前滯後調節策略。最後通過仿真和實驗研究算法有效性。1 SVC電壓調節器工作原理設計 SVC電壓調節器的主要作用是處理測量到的系統變量,產生一個與補償所需無功功率成正比的輸出信號。
  • 單一DSP控制兩套三相逆變器的實現
    採用單一DSP控制器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8706.htm  制兩套三相逆變器的初步實踐已經表明此舉可行,樣板中包括實現雙永磁同步電機(PMSM)驅動的完整系統及DSP接口。
  • SPWM變頻調速的基本原理與在交流伺服電機中SPWM變頻調速方法
    spwm的應用  SA8281型SPWM波發生器原理及在變頻器中的應用  脈寬調製技術通過一定的規律控制開關元件的通斷,來獲得一組等幅而不等寬的矩形脈衝波形,用以近似正弦電壓波形。脈寬調製技術在逆變器中的應用對現代電力電子技術以及現代調速系統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 高頻脈衝交流環節逆變器控制策略
    為此,本文提出和研究了單極性、雙極性移相控制策略,可分別使得逆變器功率器件實現ZVS或ZVZCS軟開關2 單極性移相控制原理根據高頻逆變器(推挽式、半橋式、全橋式)、周波變換器(全波式、橋式)的組合不同,高頻脈衝交流環節逆變器具有6種電路拓撲,其中全橋全波式、全橋橋式電路如圖2所示。
  • 基於SPWM的逆變器、變頻電源及變頻器等的設計方案匯總
    以PIC單片機內部的兩個外圍功能模塊(CCP)為基礎,利用該模塊具有的PWM功能,軟體控制兩路SPWM波形的輸出。再將這兩路SPWM波利用互補導通原則變換成4路,經隔離放大後驅動IGBT逆變器,實現對輸出的控制。
  • 用可編程模擬器件實現直流伺服電機的速度控制
    傳統的直流調速系統包含2個反饋環路,即速度環和電流環,採用測速機、電流傳感器(霍爾器件)及模擬電子線路實現速度的閉環控制。現代數字直流伺服控制則採用高速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直接對速度和電流信號進行採樣,通過軟體實現數字比較、數字調節運算(數字濾波)、數字脈寬調製等各種功能,從而實現對速度的精確控制。
  • 詳述ARM控制逆變器電源電路設計方案
    SPWM脈衝信號,改變SPWM的調製比就能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從而完成整個逆變器的閉環控制。  終上所述,選擇STM32F107(ARM)完成SPWM脈衝的產生和整個逆變器的控制。  2.系統硬體電路設計  2.1 CPU控制器  CPU 是整個逆變器的核心部分,主要負責反饋信號的採集、數字PI閉環計算、PWM波輸出、參數設置和外部通信。
  • 簡單易學的單相兩級式光伏併網逆變器控制策略
    對於單相兩級式光伏逆變器,除了要實現MPPT和併網逆變外,還必須將連接前後級的母線電容電壓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電壓太低滿足不了併網逆變要求,電壓高則母線電容耐壓也高,體積大。若控制不當,母線電容將一直升高到高出電容耐壓,導致「母線電容崩潰」。
  • 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仿真研究
    SIMULINK仿真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的系統結構框圖,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PMSM驅動仿真分析,用id=0時的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各個模塊介紹如下:給定的參考轉速是700rpm;速度通過PI調節模塊,實現轉速的閉環控制策略,該調節採用了輸出限幅
  • 異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離散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直接轉矩控制不僅拓寬了向量控制理論,同時促進了電機現代控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SIMUUNK是MATLAB提供用來對動態系統進行建模、仿真、分析的軟體包。SIMULINK包含許多模塊庫,利用這些模塊庫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複雜系統構建與仿真分析,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仿真平臺。本文對基於MATLAB/SIMULINK異步電動機的直接轉矩控制離散系統仿真模型做出分析和介紹。
  • DSP控制SPWM全橋逆變器直流偏磁的研究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於DSP的消除SPWM全橋逆變器直流偏磁問題的控制方案,採用TI公司的DSP晶片TMS320F240來實現。在一臺400Hz6kW樣機上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案能較好地解決全橋逆變器中的直流偏磁問題。
  • 四軸飛行器飛行原理與雙閉環PID控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9257.htm四軸飛行器關鍵技術在於控制策略。由於智能控制算法在運行複雜的浮點型運算以及矩陣運算時,微處理器計算能力受限,難以達到飛行控制實時性的要求;而PID控制簡單,易於實現,且技術成熟,因此目前主流的控制策略主要是圍繞傳統的PID控制展開。
  • 電源:CVCF逆變器波形控制技術研究
    為核心的UPS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其輸出波形主要的技術要求包括低的穩態總諧波畸變率(THD)和快速的動態響應,由於非線性負載、PWM調製過程中的死區和逆變器系統本身的弱阻尼性等因素的影響,採用一般的閉環PWM控制效果不理想。
  • 逆變器介紹_全硬體純正弦波逆變器電路圖
    本文介紹全硬體純正弦波逆變器的電路圖,你看完可以試試自己製作一個全硬體純正弦波逆變器。 全硬體純正弦波逆變器前級電路圖 下圖為前級電路圖,此電路採用了光藕隔離反饋,工作在準閉環模式。輕載或者空載時,由於變壓器漏感,輸出可能超壓,容易穿後級和電容。此時佔空比減小輸出降低,當負載變大後,電路逐漸進入開環模式,以確保足夠的電壓和功率輸出。
  • 如何利用ARM裡的PWM模塊產生SPWM波
    由於各種ARM外圍配置的資源各不相同,本人使用是群星的LM3S615,裡面含有3路PWM模塊,可以產生6路PWM波。SPWM與PWM看看,只差了一個,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如果控制電機之類,直接利用PWM波已經足夠,但要做個逆變電源,就必須用SPWM才行。
  • SPWM逆變器死區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6]在建立 SPWM學模型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模式下SPWM電壓源型逆變器的諧波和載波比以及與調製深度的關係。參考文獻[2]通過數學模型和仿真分析了死區對逆變器輸出電壓和產生附加諧波的影響,進而對電動機負載中磁鏈矢量偏移和附加損耗方面進行了討論,其重點在附加損耗方面。上述雖然都針對死區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但系統性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