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舉措生效了?南極上空那個大洞正在"癒合"

2021-01-12 荔枝網新聞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地球臭氧洞正在癒合,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蒙特婁協議》是一項30多年前的國際條約,旨在監督淘汰破壞臭氧層和使得地球遭受有害輻射的化學物質。11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8年臭氧消耗評估報告顯示,1987年發布的《蒙特婁協議》對全球臭氧層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臭氧層正在繼續恢復。

  近年來,南極洲上空出現「臭氧洞」,這是因為該區域上空臭氧層非常稀薄。自21世紀初開始,臭氧洞持續縮小,預計本世紀60年代臭氧洞將癒合。2018年測量數據顯示,臭氧洞面積大約900萬平方英裡,略小於整個北美大陸面積。

  美國宇航局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Paul Newman)說:「總體來講,這是一個好消息,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消耗臭氧的氣體持續減少,並持續下降,只要各國繼續遵守《蒙特婁協議》,對保護地球臭氧層是非常有利的。」

  臭氧佔據了大氣層的兩個區域,大氣層中10%臭氧存在於對流層。臭氧層是一個31英裡厚的大氣緩衝區,在對流層之上,它可以保護地球免遭太陽紫外線B輻射的傷害。臭氧層中存在一個周期性反應——太陽輻射將氧氣(O2)分裂成單個氧原子,它再與其它氧分子結合形成臭氧(O3),當它吸收輻射時就會轉化為氧氣(O2)。

  如果沒有這種周期性反應,陸地上的生命形式就不可能存在。有害輻射將到達地球,增加皮膚癌、白內障的患病機率,並抑制人類免疫系統,損害植物和大多數水棲生命。

  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含有氯和溴原子的人造氣體,例如:冰箱、空調和氣溶膠罐釋放的化學物質,可以逃逸至大氣上層。這些人造氣體被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為氯和溴自由基,能夠引發摧毀臭氧層的鏈式反應。

  1985年,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上空出現一個臭氧洞,他們開始意識到氯氟烴可以破壞臭氧層,46個國家依據《蒙特婁協議》採取行動管制消耗臭氧的人造氣體排放。現在《蒙特婁協議》已被全球每個國家接受認可。

  《蒙特婁協議》管制的物質包括:氯氟烴、氫化氯氟烴、四氯化碳、三氯乙烷和含溴滷鹽和甲基溴。假設各國繼續遵守《蒙特婁協議》,預計北半球臭氧將在本世紀30年代恢復至正常指數,南半球臭氧將在本世紀50年代恢復正常指數,臭氧損失最嚴重的極地區域,將在本世紀60年代恢復正常指數。

  紐曼說:「這並不是說當前狀況十分樂觀,目前含氯氟烴(CFC-11)等某些臭氧消耗物質在大氣中減少的數量遠低於預期。研究表明,自2012年以來,亞洲地區臭氧消耗物質排放有所上升。含氯氟烴等物質是在《蒙特婁協議》中禁止的,但它們卻在大氣層中存在了幾十年,如果繼續排放這些物質,將對人類後代造成傷害。」

  為了說明這種情況,紐曼將一小罐製冷劑氟利昂(CFC-12)放在辦公室裡。他說:「如果我將這個罐子倒置在地板上,300年之後,罐子裡5%的CFC-12物質將漂浮在大氣層。」更為糟糕的是,一旦氟利昂分子進入平流層頂部,就會被紫外線分解,釋放出氯原子。一個氯原子在其生命周期內可以破壞數千個臭氧分子,然後再循環回到較低的大氣層,通過降雨而消失。

  這就是全球各國遵守《蒙特婁協議》和2016年增加《基加利修正案》的重要性,紐曼稱,這兩個條約將對有害物質減排帶來積極影響。《基加利修正案》將於2019年1月生效。

  氟烷(HFCs)已被用作許多臭氧消耗物質的替代品,它通常用於汽車空調,其使用壽命不及氟利昂,但是它不會破壞臭氧。

  由於全球氣溫在20世紀已升高1攝氏度,本世紀末還可能再升高1攝氏度或者更高,消除臭氧消耗物質將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          

相關焦點

  • 南極上空這樣東西正在流失,有點不妙
    1998年10月6日 美國太空總署發布衛星照片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洞不斷擴大英國南極考察科學家於1985年報導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極大陸上空,臭氧總量開始減少,10月初出現最大空洞,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千米,覆蓋整個南極大陸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
  • 科技: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終於開始恢復了,南極的臭氧洞正在消失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新報告,臭氧層正在從氣溶膠噴霧和冷卻劑造成的損害中恢復。現在的問題是它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臭氧層一直在枯竭。從那以後,科學家們敦促官員儘快發出警報並禁止臭氧消耗化學品。
  • 美國航天局:南極臭氧空洞正在癒合 氯含量下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日前發布消息稱,一項基於NASA衛星測量數據的研究顯示,過去幾年來,南極臭氧空洞內的氯氣含量緩慢下降,而該地區臭氧消耗量比2005年減少約20%。這是科學家獲得的第一個臭氧空洞正在癒合的直接證據。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 南半球大氣氣流正恢復正常,臭氧層空洞或在本世紀中葉「癒合」!
    不過在1982年,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出現一個大洞(臭氧層空洞),此後為了防堵洞口越來越大,全球開始逐步禁用會分解平流層分子的化學物質(即氯氟烴)。,將有機會於本世紀中葉完全「癒合」。自發現南極上空出現的臭氧層空洞開始,雖然在1987年籤署了《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了氯氟烴產品破壞臭氧層後,臭氧層空洞減少惡化問題。但因尚存大量氯和溴等物質,臭氧層空洞曾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最大面積約為2590萬平方公裡。
  • 2020南極臭氧洞變大:極地渦旋是元兇,恢復之路任重而道遠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自1982年開始追蹤以來,2019年南極臭氧洞已達到其最小的年度峰值。但自2020年8月中旬以來,南極臭氧空洞增長迅速,並且覆蓋了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其規模遠高於平均水平。
  • 2020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變得更深更廣了
    圖為2020年10月19日南極上空臭氧總量的假彩色圖像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近年來已擴大到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規模2019年,科學家們透露,南極臭氧洞達到了自1982年開始追蹤以來的最小年峰值。但是2020年,關於這一大氣異常的最新情況——和今年的其他情況一樣——帶來了一個令人清醒的視角。
  •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慢慢「癒合」,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二、加熱作用臭氧能將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紫外線轉化成熱能加熱大氣,這樣能使地面上空15千米——50千米處能夠存在升溫層,由於臭氧的存在才會有平流層,所以大氣的溫度結構對於大氣的循環具有很重要的影響。據研究表明,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明顯比上世紀70年代末減少了很多。1982年10月,南極上空就首次出現了臭氧層含量低於200個臭氧單位,形成了臭氧層空洞。至此,人類開始恐慌了,在震驚中久久不能緩和過來。
  • 南極臭氧洞,怎麼又小了?
    近30餘年來,每年南半球春季,南極上空都會出現臭氧洞,其平均面積達1820萬km²;然而,在剛過去的2019年南半球春季,臭氧洞的平均面積只有934萬km²,差不多縮小了一半(其9月21日為616萬km²,還不到多年平均的30%),是自臭氧洞發現以來的最小規模。臭氧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一種痕量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
  • 北極罕見最大臭氧洞終於得到修復
    科學家們說,北極最大的一個臭氧洞一個月後終於修復了。3月末,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的科學家們在北極上空大氣層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臭氧洞。很快,這一臭氧洞就演變成北半球最大的一個臭氧洞。平流層在陸地上空10至40公裡之間的高度上,平流層中的臭氧層是抵禦紫外線輻射最有效的屏障之一。如果這一保護層出現破洞,就會影響冰川的融化速度,同時也會給所有生物體免疫系統帶來更大壓力,並增加人類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
  • 不僅是南極!科學家稱在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出現了巨大破洞!
    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長期以來備受各界關注,科學家近期卻發現,北極上空臭氧層也罕見出現破紀錄的巨洞,上次觀察到類似情況時,是在2011年春季,為9年內再度發生。根據英國媒體報導,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局長彭屈(Vincent-HenriPeuch)說,北極圈上方的臭氧層罕見出現破洞,過去幾天從太空和地面關注這個破洞,發現它的大小已經達到破紀錄的尺寸,這是北極上方大氣溫度異常降低所造成的結果。
  • 南極上空出現大洞可裝下兩個美國,分析:後果需警惕
    根據NOAA和NASA的最新報告,目前南極洲上空的平流層再次出現了一個極大的的臭氧層空洞,它的範圍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可以裝進兩個美國,比常年同期範圍高出了962萬平方公裡。在1970年代南極臭氧洞出現之前,9月和10月南極上方的平均臭氧量為250至350杜布森單位。據南極測量,海拔13到21公裡(8到13英裡)之間的臭氧量已接近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NOAA全球監測實驗室的科學家布萊恩·詹森(Bryan Johnson)說:「我們所能測量的臭氧幾乎接近零。」
  • 南極上空出現大洞可裝下兩個美國,分析:後果需警惕
    根據NOAA和NASA的最新報告,目前南極洲上空的平流層再次出現了一個極大的的臭氧層空洞,它的範圍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可以裝進兩個美國,比常年同期範圍高出了962萬平方公裡。
  • 南極又大又深的臭氧層洞將持續到11月
    一年一度的南極臭氧洞在9月9日達到了峰值,約為248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美國大陸面積的三倍。觀測顯示,南極上空4英裡高的平流層柱幾乎完全消除了臭氧。寒冷而穩定的南極渦旋支持了2020年有記錄以來第12大臭氧洞的發展。這個洞在9月9日達到了頂峰。
  • 臭氧層正在癒合,並對大氣環流造成重大影響,人類或該好好思考?
    比如說,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就曾經出現過空洞。這一現象被人類發現之後,一度引起了恐慌。如果人類持續的去排放汙染大氣的氣體,那麼最終,臭氧層全部消失,即使地球還能夠擁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但是僅僅只是憑藉臭氧的消失可能就會將人類殺死,或者讓人類產生變異。
  • 藏文科普 | 臭氧洞咋就南極有?
    為什麼要把臭氧洞的範圍定義為220多布森單位呢?因為當南極平流層臭氧總量低於220多布森單位時,南極上空的紫外線輻射就能夠穿透平流層到達地面,使人們罹患皮膚癌,輕者皮膚潰爛,重者危及生命;與此同時,還可以殺死位於海洋表層1米內的生物,破壞海洋環境。
  • 南極臭氧洞,今年怎麼又小了?
    近30餘年來,每年南半球春季,南極上空都會出現臭氧洞,其平均面積達1820萬km²,將近有二個中國那麼大;在剛過去的2019年南半球春季,臭氧洞的平均面積只有934萬km²,差不多縮小了一半(其9月21日為616萬km²,還不到多年平均的30%),是自臭氧洞發現以來的最小規模。
  • 北極臭氧層巨洞倆月就自行閉合,為何南極臭氧層空洞卻存在幾十年
    不過最近有好消息傳來,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在5月1日公布的消息稱,一地區出現的臭氧層空洞已經癒合,也就是說該空洞基本消失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地球的南極上空曾經出現巨大的臭氧層空洞,原因被認為是人類的氟利昂等化工產品釋放到空氣中作用於大氣中的臭氧分子而形成的,不過近些年來人類減少了氟利昂的排放,南極的臭氧層空洞範圍也大大減少,不必再過多的擔心了。
  • 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被關上了!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關閉。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今年3月下旬,當異常的風況連續幾周將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困住時,臭氧層的空洞首次在北極上空打開。這些被稱為極渦的風形成了一個圓形的冷空氣籠,導致該地區形成了高空雲。
  • 來自南極上空的威脅,難道全世界的努力都要白費了?
    由於很多國家籤訂了《蒙特婁議定書》,相約著不再使用可能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等化學物品,目前效果明顯,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恢復之中,預計在2046年到2057年間會完全修復,這個詞也幾乎要淡出人們的視野了;遺憾的是,為了遏阻全球氣候變暖,全球主要國家都籤署了《巴黎氣候協定》,相約著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卻有一個主要國家不顧其國內多數人民和全世界科學家的反對,退出了氣候協定
  • 南極上空的奇異空間,南極上空的時間漏洞是真的嗎?
    南極上空的奇異空間,南極的時間漏洞是真的嗎?一直以來研究時間與空間的科學家他們研究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可惜的是直到目前為止對於時間與空間還沒有太準確的定義,而相對論中的理論則認為重力是可以使得時間變慢的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時間漏洞或許也會存在。然而據說在南極有個地方就存在這樣一個時間漏洞然而在南極的這個時間漏洞上方還有一個一直在不停旋轉空間。那麼出現在南極的這個時間漏洞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