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不同,新iPhone11的發布並沒有引起多少爭論,「新手機是不是醜」議題的反方已經消失,沒有來往的單方面吐槽甚至連段子手都感到了疲倦。
蘋果也十分自知,不得不拿出了喬幫主譏諷過無數次的「給點顏色」大法,今年先這麼湊合過吧。
新款iPhone 11
在那個每一場發布會都能帶來驚喜的時候,蘋果將「設計」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他們證明了設計的先進可以改變行業甚至影響世界。
在這個工業設計垂危,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必須要提到一位前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 · 伊夫(Jony Ive)所推崇的,影響Apple的傳奇設計師——迪特爾 · 拉姆斯(Dieter Rams)。
「好的設計是儘可能少的設計。」這是德國設計師迪特爾 · 拉姆斯的設計哲學。
拉姆斯設計的時尚、低調的家居產品在20世紀50年代創造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至今仍有影響力。
他為德國精工品牌博朗(Braun)設計的時鐘、收音機、計算器、相機和各種廚房電器都留下了這種深刻的美感,且至今仍影響著現代設備的設計,伊夫說:他的工作「無法改進」。
拉姆斯設計的博朗系列產品
儘管如此,拉姆斯自己的職業生涯一直在躲避聚光燈,似乎是想逃離工業設計教父這個角色。
唯有去年在費城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一場新展覽,以及一部關於他四年人生的紀錄片《Rams》,能讓我們得以一窺他的人生。
十句箴言
拉姆斯最開始是建築設計師,1955年加入德國家電製造商博朗後,負責辦公室的室內設計。他轉行到工業設計領域非常偶然,但在加入博朗6年後就做到了設計總監,一直到1995年。
20世紀70年代末,他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提煉為十條原則:
好的設計是創新的;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
好的設計是唯美的;
好的設計讓產品說話;
好的設計是謙虛的;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
好的設計堅固耐用;
好的設計是細緻的;
好的設計是環保的;
好的設計是極簡的。
「他的十句箴言確實塑造了我們對工業設計師使命的看法,」《迪特爾 · 拉姆斯:原則性設計》的策展人科林 · 範寧(Colin Fanning)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
「直到今天這10規則的影響力都還非常大,但拉姆斯認為它們只是對設計師必須考慮的不同因素的方便總結,不是「戒律」,拉姆斯並不提倡將設計程式化。」
拉姆斯在展覽中
拉姆斯非常謙遜,拍攝紀錄片時,曾以「我不是什麼著名設計師」來優雅回絕製作人加裡 · 哈斯威特(Gary Hustwit)的籤名請求。
能同意拍攝關於自己的紀錄片,也是哈斯威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來回回磨出來的。
「拉姆斯一開始真的不想拍一部關於自己的紀錄片,」哈斯威特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但電影裡的是真正的迪特爾 · 拉姆斯,這個完全可以保證,與許多在鏡頭前非常謹慎的設計師不同,他在鏡頭內外都是一樣的,他絲毫不在乎攝像機。」
拉姆斯、製作人哈斯威特和設計師埃裡克·施比克曼(Erik Spiekermann)在拍攝期間
少,卻更好
拉姆斯在博朗設計的產品大都功能齊全,使用方便,經久耐用。從美學角度來看沒有那麼閃耀,但相當優雅,即使最早期已經有60多年歷史的設計,現在看起來也仍然不過時。
這些產品圓潤的邊緣和乾淨的線條讓人不得不想起今天的蘋果。
KM3 食物處理器,1957年
關於拉姆斯的書《儘可能少的設計》的序言中,伊夫寫道:
「這設計大膽、純粹、比例完美、連貫、毫不費力......在產品細節和特性的層次結構中,是近乎完美地思考,你一眼就知道它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它......當時我完全被它迷住了,而現在我驚奇地發現,這個物體與我產生了如此深刻的共鳴,以至於近四十年來,我對它的感覺依舊清晰得驚人。」
事實上,讓他毫不吝嗇讚賞的只是一臺榨汁機(MPZ 2 Citromatic),沒有什麼高精尖的技術,這更證明了拉姆斯設計原則的普遍性。
MPZ 2 Citromatic,1972年
蘋果公司經常對拉姆斯的設計致敬,比如其播客和計算器等APP的外觀。有論證說拉姆斯1958年設計的T3收音機直接啟發了iPod的設計靈感。
這臺收音機是現代藝術博物館藏品的一部分,此外還有另外22件在博朗工作時的設計作品。
左:T3收音機;右:iPod
在拍攝紀錄片時,伊夫肯定了對拉姆斯的讚賞以及對蘋果產品的影響。
但紀錄片製作人哈斯威特認為這種影響很難判斷,因為拉姆斯沒有電腦、幾乎不上網,他對我們每天都要看的屏幕完全不感興趣。他的生活中只有一臺上世紀80年代的博朗舊電視。
拉姆斯在自家後花園
策展人範寧認為,在有明顯影響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種張力:
「像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依賴於快速淘汰的原則,每年都會發布新款iPhone。這與拉姆斯在其職業生涯中發展和倡導的哲學背道而馳。他更傾向於一種持久耐用的設計,這種設計能夠抵制消費主義和浪費的衝動。」
拒絕浪費
消費主義是哈斯威特紀錄片的一個主題,因為這是拉姆斯思想中的一個主題。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他甚至宣稱「如果我必須重新來過,我不會想成為一名設計師。」
拉姆斯認為,他在推動社會走向消費主義、遠離可持續性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儘管他很久以前一直關注他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SK4無線電留聲機,1956年
這是他40年來一直在談論的事情。這是他設計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不夠讓人們去傾聽,尤其是在設計世界之外。
這是拉姆斯最沮喪的事情之一,可能也是為什麼同意拍紀錄片的原因之一。
在博朗工作的拉姆斯
他設計理念的核心是設計經久耐用的物品。1960年,他為維索公司(Vitsoe)設計了606萬用置物櫃,這是他首次涉足家具創作。
這套系統的設計初衷是讓家具經久耐用,並能適應不同的房間和房屋,隨主人一起移動。從那時起,它就一直在生產和銷售。
606萬用置物櫃,1960年
拉姆斯是第一個說「設計是創造負責任的企業不可或缺的方法」的人,這比我們今天熟悉的企業責任術語早得多。
他從未,也不想真正意識到自己對其他設計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