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意義重大,因為涉及到養家餬口,家庭的日常支出、子女的教育費用、房貸車貸等等,都指望著它了。
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可能會覺得每個月工資三四千元實在太少了,都渴望拿七八千的工資。事實是,由於我們國家東西部的發展還不均衡,拿到5000元工資的人都是少數。
在剛過去的2020年,有關我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1000元,甚至成為了熱門話題。這並不少聳人聽聞的話題,因為很多老弱婦幼、農村人口都可能只有這樣的收入。
根據2019年末的數據,我國的總人口超過14.億,其中有超過5億的人口常住鄉村。相比之下,農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是比城市常住人口少很多的。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19年我們國家的農村居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6021元,平均到每個月,則只有1300元左右。現如今青壯勞力大多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而留在農村的勞力,有不少只能打零工或者種地,加上老人、兒童等等,在農村月收入1000元的人群絕對不在少數,更不用說是5000元了。
在農村有大批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在城市恐怕也不在少數。因為城市裡也有很多老弱婦幼,也有很多低收入的人。以深圳為例,騰訊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在深圳仍有多達3.3%的人口每個月的工資在2000元以下。
此外,在深圳有20.8%和19.7%的人口,每個月的工資分別為為3000元-4500元、4500元-6000元。綜合看來,在深圳,如果你拿到5000元的工資,那麼基本可以超過50%的人。
在經濟發達的深圳尚且如此, 在其他發展較為落後的地方,拿著5000元以下工資的人,比例肯定更高。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能說明以上觀點。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收入級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12元,即為「高收入組」,達到這一級別的人數佔全國人口20%。
此外,佔人口20%的「中等偏上收入組」, 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79元;佔人口20%的「中等收入組」, 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75元;佔人口20%的「中等偏下收入組」, 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53元;還有「低收入組」,佔人口20%,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500元。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如果每個月收入達到5000元,保底已經超過全國90%的人。以全國14億人口算,每個月拿到5000元工資,那麼至少已經超過12億人。
同時,數據表明拿著5000元以上月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中。另外,據報導2019年我們國家薪酬最高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在這些行業中工作,月薪基本都能達到5000以上,月薪過萬也很普遍。
不過,我們國家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生活在一二線城市,也沒有在信息傳輸、金融業等行業中工作,更多的人只在普通的崗位上班,每個月都拿著普通的工資,月收入5000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而言,務實的做法是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連拿月薪5000元在國內都還是少數,已經屬於高收入,更不用說上萬的高薪了。
目前,國內很多普通工作者拿到的工資就是在3000元-5000元之間。當然了,這樣的收入在北上廣深可能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或者是農村,那麼每個月還是可以有一些盈餘的。
說到底,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還不能丟,多勤奮一點,自己的收入可能就會比別人高一點,而多節約一點,自己的存款可能就會比別人多一點。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