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近日沿著南渡江澄邁段溯源探訪,走進了澄邁縣金江鎮龍江烏什古村落。這個擁有300餘棵見血封喉古樹的小村落,以其自然、純樸的村容村貌和美麗傳說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 本報記者 孫慧 特約記者 陳超 通訊員 王家專
祖先讓我們遙數中原,
因為孤島,所以愈發需要雄心;
時代讓我們向前奔騰,
溶入大海,就是一色海天。
駕著扁舟,南島漢子,
不論天海茫茫,哪怕電閃雷鳴。
走過來,先民,接上去,後生。
那滔滔江水奔向黃河,奔向長江,
告訴華夏,海之南,有一條江;
告訴中華,天之涯,有一群男人……
300餘棵見血封喉樹繞村
從金江鎮起航溯源而上,不到10公裡,便來到了一個古渡口邊。從古渡口拾階而上,便來到了這座毗鄰南渡江畔的小村莊——龍江烏什村。龍江烏什實際上是兩個自然村莊,龍江村和烏什村緊挨在一起,久而久之,人們便稱之為龍江烏什村了。
龍江烏什村曾是澄邁縣赫赫有名的「紅色村莊」。早在大革命時期,馮白駒、馬白山和馮平等革命志士就曾在該村進行革命活動。江邊這個不起眼的古渡口,曾是澄邁的紅色渡口。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很多共產黨地下黨員從這個古渡口進入敵軍控制區域,一些亟需的物資也是從這個渡口運送至六芹山革命根據地的。
進入村落,先被吸引的首先是江畔東岸石壁上那片高聳雲天的參天古木林,這片被稱為「見血封喉」的箭毒木林均有幾百年樹齡,裸露地面的樹根形似龍爪,樹冠樹枝彎如龍角,因此龍江村的村民們把這片懸崖稱為龍頭山。在懸崖邊上,還有一處石壁形似一張椅子,相傳是「龍皇」坐著乘涼的地方,所以叫做龍椅,把村名叫做龍江。
沿著古木環繞的小道而下,來到了懸崖邊上的龍皇廟。龍皇廟懸崖下的這段江面被稱為龍江潭,龍江潭碧波粼粼,時不時可見清澈江水下魚兒溯遊。峭壁上,鳳凰花開紅紫爭豔,讓人流連忘返。
關於龍江潭的來源,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陳氏始祖自明代洪武年間搬遷至此,毗南渡江,以種養捕魚為生。陳氏後人看到南渡江邊水藍草綠,便買來幾頭水牛,在江邊牧養。不久,一頭母牛產下一頭全身長滿白毛的小公牛,小白牛長大後,經常潛入江中遊玩,累時就遊到水中間的那塊石頭歇息。
有一天,小白牛在江中玩耍時遇到了江蛟,與之搏鬥,天上烏雲密布,雷雨交加,波濤四起……待風平浪靜下來時,只見一條龍翻滾著往天上飛去,長長的尾巴漸漸地收縮得無影無蹤。思牛心切的主人忙潛入江中尋找心愛的小白牛,在江底只見到一條傷亡的蛟,小白牛再也找不著了。以後,只要颳風下雨,村民隱約看到有龍浮江面,他們認為,小白牛是在江中與蛟相搏鬥,戰勝後便成仙登天當龍皇去了。因此,人們在江畔東岸建起了一座龍皇廟,安龍皇神位,拜號為「思牛潭府——聖赫龍皇」。
每逢乾旱季節,人們都拿著供品到龍皇廟去祈禱,祈求龍皇降雨以保生產。人們把江畔稱為龍宮潭,江中那塊小白牛遊玩歇息的石頭叫做牛印石。
賽龍舟洗龍水成村莊傳統
這座香火已持續上百年的龍皇廟,見證了南渡江對這個村莊生產生活的重要性。無論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還是平日裡出船捕魚,龍江烏什村的村民都會來龍皇廟裡拜拜龍皇,祈求平安。如今,雖然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和觀念改變了,可節日祭拜龍皇廟作為龍江烏什村的一項傳統,沿襲流傳了下來。
在龍江烏什村,曾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嫁女不嫁龍江村,上個山嶺如上梯。」這座坐落在南渡江邊的小村落,地勢高低不齊,土地貧瘠,在解放前是周邊地區最窮困的村莊。
窮困的龍江烏什村,村民們也只能是「靠江吃江」。運竹排、捕魚蝦、撿河蚌、割刺筍……這條南渡江哺育了一代代龍江烏什村人。如今,隨著上遊水電站的建設和生態保護,南渡江已禁止亂砍伐樹木和過度捕魚,昔日熱鬧繁華的渡口也逐漸寂靜下來。村民們開始陸續種植橡膠、檳榔或外出打工,生產生活和南渡江的聯繫不似往日緊密,可還是有許多與南渡江有關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
在龍江村,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村裡的大日子。每到那天,在外的遊子們都會趕回村莊,參加村裡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諳水性的都可下水上船參加,帶著鬥笠的婦女們齊吆喝,老壯少男們光著膀子,打鼓舞龍來加油。
年滿7歲的孩子們通通被趕下水去洗龍水澡,村民們把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竹扇子撒到江面上,讓孩子們去撿,誰撿的越多,誰得到的獎勵就越高,以此來激勵孩子們學習水性。這項端午節傳統沿襲至今,已成為了南渡江澄邁段的端午節傳統活動,不僅是龍江烏什村人,周邊的村莊村民和金江鎮居民,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會攜兒帶老趕來,觀看龍江烏什村的精彩龍舟賽。
古村傍風景點要吃旅遊飯
2011年至2012年,南渡江澄邁段的谷石灘、九龍兩座電站相繼建設完工。南渡江段的水位日益上漲,龍江烏什村人昔日「靠江吃江」的日子已很難維持下去。
儘管擁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可土地貧瘠、道路不通的龍江烏什村一直擺脫不了貧困帽子。直至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2005年3月,澄邁縣委、縣政府把龍江烏什村列為文明生態村創建村莊,時任縣長楊思濤親自抓創建工作,並從縣長備用金中撥出20萬元支持龍江烏什村創建紅色文明生態村,群眾自籌資金3.7萬元,投工投勞3個月,建了環村大道,對村裡7條小巷進行了硬化,並在環村道路兩旁種上5000株檳榔。由此,龍江烏什成為澄邁縣第一個紅色文明生態村。
經過9年的改造,這座南渡江畔的古村落煥發新機。昔日泥濘不堪的村道變成了水泥硬化道,村道兩旁檳榔樹碩果纍纍,村口那口水塘裏白鵝曲項高歌,村民在大榕樹下閒談農事年景。
在村口的檳榔樹下,村委會主任陳煥日正帶著村民們蓋茅草亭子,準備在此建一個農家樂。他告訴記者,隨著南渡江旅遊開發的消息傳出後,陸續有遊客前來南渡江遊玩。他們準備建一個農家樂,讓遊客們在村裡品嘗農家飯菜。
距離農家樂不遠處,由澄邁縣文體部門投建的龍舟館已經建設完成。澄邁縣想藉助這次南渡江旅遊開發契機和龍江烏什村賽龍舟的優良傳統,在此建立龍舟訓練基地,以此開發南渡江旅遊產品。
而下一步,澄邁還計劃在龍江烏什村後的龍頭山風景點,開發建設休閒度假住宿區和觀光樓。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從龍江烏什村古渡口登船泛遊南渡江,划龍舟或漫步休閒綠道,中午品地道農家菜和江鮮,夜晚可休憩鄉村酒店,聽著蟲鳴蛙叫而眠。
時光,猶如南渡江水靜靜流淌,這座江邊的古村落,在江水流淌的伴唱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繼續向幸福生活前行。 (本報金江9月9日電)
專家連線
海南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
內陸山河旅遊開發 已成海南旅遊趨勢
海南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聽說澄邁要啟動南渡江內河旅遊開發,我精神為之一振,目前海南的濱海地帶開發已經逐步成熟,由濱海轉向內陸山河旅遊開發,這已經成為了海南未來旅遊發展的趨勢。
無論任何旅遊產品,生態、生活和生產是三大基本內容。要開發南渡江旅遊,我認為澄邁首先要考慮的是圍繞其濱江特點的生態系統來做旅遊規劃,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濱河區域有其特殊的生態特點,不適宜短時間內大規模開發,要區分不同河段流域的生態特點,要保證兩岸生態可持續發展。
第二,旅遊是異地文化體驗,不能僅靠生態,在南渡江旅遊開發中注意研發貼切濱河特點的旅遊產品,使之和現在已有的旅遊資源形成互補。
第三,河道是內河旅遊的主要景觀帶,要保證河面項目的合理、合法性。政府應該將江面的開發權掌控在手中。
第四,我省這幾年統計的旅遊數據表示,由於旅遊資源相似,我省很多市縣出現了爭奪旅遊客源的趨勢。為避免與周邊市縣競爭,澄邁在開發、獎勵等政策上要注意與周邊市縣區別開來,可在規劃前與其他市縣進行交流溝通,以此彌補他們在旅遊開發中的不足。
本報記者 孫慧
(本報金江9月9日電)
網友互動
@假裝是網友:南渡江從源頭奔流而下,衝出一片富饒的天地,她帶著生命和智慧,滋養著海南人民,她不求回報,只求她的子女生活快樂幸福。一直希望能多些了解她,但苦於沒有機會。海南日報做的這組報導,讓瓊島子女有機會了解母親,進而熱愛她,非常及時,非常深入,非常有意義。感謝!
@賣報小行家就是我:一路擺渡,渡出一個風景如畫又歷史悠遠的金色水道。來海南第四個年頭,盼與你有一個親密約會!
@垃圾桶吃貨樂無邊: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遊。一眼望去,儘是喜人的綠色,哪裡還耐得住!迫不及待地想要駕一葉小舟,在青山綠水間自由遨遊!
@青春記憶官微:據說在未來的規劃設計中,金江大橋上將鑲嵌或雕刻體現澄邁文化色彩的紋飾,在秀水明山之間,以清新雅致的姿態舒展於江上。好期待!
@起點網微博:海南的母親河,獨特而瑰麗的原生態美景,還可去農家樂享受茅草亭、農家菜、青筍江蝦,真真是醉了。
@minicafe:在海南土生土長,卻從來都不知道我們的母親河有如此之美!如此詩意的景致,才能養一方質樸柔軟的人吧!
人物訪談
龍江烏什村 68歲村民王愛鳳:
南渡江旅遊開發 村民多條致富路
■ 本報記者 孫慧 通訊員 李唐旭
「嫁女不嫁龍江烏什村,爬個山嶺如爬梯,藤甕簸箕吊得足,粥飯稀拉糟粕水……」在1970年代,澄邁縣金江地區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講述龍江烏什村貧困的歌謠。
那個時候的龍江烏什是有名的貧困村,很多父母都告誡自己的姑娘們,嫁人千萬不要嫁到龍江烏什村。可偏偏還真有一個梳著大辮子的漂亮姑娘,不顧阻攔嫁到了龍江烏什村,一呆就是48年。
「我媽當年一聽說我跟龍江烏什村的小夥子談戀愛,給我唱了這首歌謠,勸阻我別嫁到龍江烏什來。」68歲的龍江烏什村村民王愛鳳告訴記者,當年她在建設水庫時認識了龍江烏什村的小夥子陳文浩,兩人在工作中產生了感情,談了6年戀愛才衝破父母阻撓,幸福結合。
王愛鳳在龍江烏什村的48年間,親眼看著村裡的泥水路成了水泥路,茅草房變成了平頂房,親身經歷了這座村莊的一場蛻變。
「當年縣長來我們村幫扶,第一頓飯就是在我家吃的。」王愛鳳說,2005年時任縣長的楊思濤來到村口,看到村裡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很是難過,立即帶著工作組扎在村裡,籌資20萬元修了一條繞村水泥路。
修了水泥路,龍江烏什村村民們出入方便了,他們種植起了橡膠、檳榔,日子越過越好,村裡很多茅草屋翻新成了平頂房。
王愛鳳說,秀麗純樸的小村莊也陸續吸引了一些遊客前來參觀遊玩,尤其是到了端午節賽龍舟,海口、定安等地區很多人都會攜兒帶女過來觀看。
「現在南渡江搞旅遊開發,肯定對我們村有好處,遊船可以停靠在我們村渡口。到時候,村裡可以建農家樂,賣點水果特產,村民們豈不是又多了一個掙錢的路子!」王愛鳳已經打起了南渡江旅遊開發的生意經,她想著把自己的小賣部開到渡口邊上去,多掙點錢。
這座古老的村落,因為南渡江開發而變得沸騰起來,村民們有的忙著裝修農家樂,有的組織龍舟隊,大家都期待著南渡江旅遊開發帶來的新變化。
(本報金江9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