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排放性等都是汽車發動機的評價指標,馬力是舊制單位,現在普遍使用的是國際單位千瓦。在衡量汽車動力性能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使用馬力,馬力等同於汽車的功率,馬力越大汽車就開得越快。馬力的現實意義在於推動汽車的極速表現。在物理中我們遇到過P=fv這個公式,汽車只要啟動就會遭受來自各方面的阻力,
在汽車啟動後就具備一定的動能:E=mv,這些動能全部來源於發動機,因此需要發動機供能汽車才能提速,馬力,即功率就是發動機運轉的速度。針對同一款汽車來講,做功越大,汽車的動能就會越大。
在評價汽車性能的時候,馬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期間,蒸汽機的普及率快速上升,人類正式邁入了蒸汽時代。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一臺蒸汽機工作能力的大小,瓦特決定用當時比較常見的交通工具——馬匹來進行衡量,於是他找到了一匹強壯的馬,把一個水桶固定在定滑輪上,讓這匹馬進行拉動,用這個方法測出了一匹馬在一分鐘的時間裡面,能夠把重達1000磅,換算下來也就是大約907.2斤的1個水桶,拉動33英尺,大概也就是10米左右的距離。
瓦特就把馬的這一工作能力,定義為1馬力,這也就是我們經常使用到的英制馬力, 1英制馬力換算下來大概是746瓦特。但是蒸汽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瓦特使用的動力單位是英制馬力,但是在工程技術中,最常用的是另一個單位,公制馬力,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單位也十分常見。公制馬力和英制馬力最大的不同在於,英制馬力是瓦特通過測量得到的,但是公制馬力卻是人規定的一個數值,用字母PS來進行代指, 換算公式是1PS=735W。換句話說,在具體數據上,這兩種馬力單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在買車的時候不要只看汽車的外表,因為其最重要的恰好是你看不到的機動系統。汽車內部的所有部位都十分重要,小到一個簡單的螺絲釘,大到輪胎在生產過程中都不能出現半點馬虎。在汽車所有的內部系統裡面,最為關鍵的便是發動機,它就像是汽車的「心臟」。而發動機的功率也即是我們所說的馬力,
發動機功率指的是在單位時間內發動機所輸出的功,當燃油在高壓空氣中燃燒時就會帶動發動機做功。所以單次做功的多少與空氣和燃油的多少也有很大的關聯。功率僅僅取決於發動機的轉速、進氣量(排量、進氣壓力、進氣溫度)。這也就是說明,汽車的馬力是通過多種因素所共同決定的。
隨著汽車在國內市場上的迅速發展,作為一種出行工具,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購買一輛汽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算是一件大事,從挑選車型開始,到去4S店實地考察,再到確定車型,最後到4S店提車,這每一個階段,都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選擇汽車時,一定要先看發動機,然後再挑選外形,外形再好看,但發動機的性能不足,駕駛時體驗就不好,買回去,恐怕也會後悔不已。在當前的疫情期間,整體的經濟形勢不明朗,此時買車,更要多參考汽車的各項性能指標,不要一看到馬力足,就忙著下單,一般來說,馬力足,油耗也高,價格也不便宜。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爭取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划算的商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