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型逐漸變大?未來的海洋中,會出現超巨型生物嗎?

2020-12-06 茶科技

在地球生命誕生的時候,所有的生物體積還是比較小的,大概25億年以後,隨著多細胞生物的出現,生物進化速度加快,很多大型生物登上歷史舞臺。特別是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上的生物體型偏大。隨著進化過程的加快,生物的體型又開始變小。根據科學家在2015年發表的論文來看,從寒武紀開始,海洋生物的體型都在大幅度增加,最小的尺寸卻保持不變。

柯普法則

也就是說,生物體型變大是一個趨勢。在進化划過程中有一條柯普法則,是一位叫做愛德華的美國生物學家提出的,他認為在進化過程中生物的體型是變大的趨勢。這個法則存在著眾多爭議,但仔細觀察生物變大確實也存在,這是否意味著海洋生物的體型會一直變大,海洋會成為龐然大物的天下嗎?

海洋生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上千萬的物種,大部分的物種體型還是比較小的。從生命誕生初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漫長的時間,雖然生物一直朝著體型增大的形態發展,但不得不說自然界中75%是體型較小的昆蟲,這種現象在海洋中也是分明顯。雖然海洋中也存在一些體型較大的生物,比如藍鯨,它作為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幾百萬年,而海洋中大部分的生物仍然是體型較小的魚類。

大型海洋生物會出現嗎?

大型海洋生物所需要的食物是非常多的,大量的魚類便是最好的能源補充,因此在整個海洋食物網中,小於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海洋生物之所以會進化成體型較大的姿態,其實是因為自然進化導致的結果,在殘酷的自然演變中,海洋生物必須進化成巨大的姿態才能讓自己存活的更久。但進化是有限制的,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大型海洋生物已經進化到了極限,我們很難看到龐大的海洋生物佔領海洋的局面。

海洋生物現狀

但在神秘的海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生物是我們未知的。這些海洋生物或許在淺海中生存,去深海裡捕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行為已經影響了海洋環境,幹預了生物進化。

在人類大肆捕殺的情況下,很多大型海洋生物已經成為了我們的腹中之物,如果不對海洋環境加以保護,大型海洋生物將會越來越少,就像曾經的斯特拉大海牛一樣,只存在了幾十年便消失在了地球上。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可能在宇宙中發現比星球還大的巨型生物嗎?
    在未來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人類很有可能在其他行星上發現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文明,因為行星的環境千差萬別,生物的進化會根據環境做出不同的選擇,外星生物的外觀在人類看來可能會十分的「奇怪」,那麼在未來有可能發現比人類大一億倍,甚至是像星球一樣巨大的生物嗎?
  • 「史前生物」體型那麼大,你知道原因嗎
    那麼,你知道史前動物體積為什麼那麼大嗎?自然進化導致早在19世紀就有科學家根據化石信息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的體積會逐漸變大。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來看,動物有過度繁殖的傾向,由於變異,後代會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在穩定的環境中,自然選擇總是對大的動物有利,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
  • 5個被谷歌衛星地圖拍攝到的海洋巨型生物
    就是因為海洋這樣的神秘,而且我們探索得太少。所以才造成我們一直希望,可以在那麼廣闊的海洋中,發現不曾被我們發現的巨型生物。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5個被谷歌地圖拍攝到的海中霸主。5 印度巨蟹維沙卡帕特南是印度東海岸中部的一個海港。位於印度東海岸中部,毗鄰孟加拉灣的西側。
  • 從科學角度來講,深海中有可能存在超巨型生物嗎?
    大約36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生命時,所有的生物體都很小,而進化出比單個細胞更大的生物差不多花了25億年。多細胞生物出現後,生物演化速度開始加快,隨著體型的巨大多樣化,動物們趨向於變得更大。到了恐龍時代,似乎生物都變成加大碼的,但是之後似乎又開始變小。
  • 海洋中的巨型頭足類生物-巨烏賊
    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強壯的軟體生物之一。體型最大的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巨烏賊不是體型最巨大的無脊椎動物,因為於近年,在南極外海發現了體型更大的大王酸漿魷,長度有18米,但是在此個體的真實的和測量方式上還存在著一些懷疑。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如果我們能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巨型哺乳動物可能會逐漸適應環境變化,體型逐漸縮小,同時,我也認為已經適應溫暖氣候的哺乳動物在這個不斷進化的世界裡會適應能力更強,它們會出現體型縮小,皮毛更薄、更短,眼睛會變小(減少水分損失,因為在較熱環境中水分可通過眼睛流失),耳朵變更大(用於身體降溫和監聽周圍的獵物和掠食者),尾巴會變長,因為隨著氣溫升高,每年的炎熱季節將增多,蚊蟲出現的時間會延長,長尾巴可用於驅趕蚊蟲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 要麼滅絕
    如果我們能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巨型哺乳動物可能會逐漸適應環境變化,體型逐漸縮小,同時,我也認為已經適應溫暖氣候的哺乳動物在這個不斷進化的世界裡會適應能力更強,它們會出現體型縮小,皮毛更薄、更短,眼睛會變小(減少水分損失,因為在較熱環境中水分可通過眼睛流失),耳朵變更大(用於身體降溫和監聽周圍的獵物和掠食者),尾巴會變長,因為隨著氣溫升高,每年的炎熱季節將增多,蚊蟲出現的時間會延長,長尾巴可用於驅趕蚊蟲
  • 海洋中那些體型龐大的生物,非洲象與之相比也顯得渺小
    單單只是了解到的那些海洋秘密,也足以讓我們感到萬分驚奇,我們都知道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應該就是大象了,而大象中又屬非洲象為最大,非洲象最大的甚至能夠達到五噸,這樣體型龐大的大象也是讓人覺得非常驚訝。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海洋中也有著非常大型的海洋生物存在。陸地上最大的非洲象,在他們面前簡直就像是小螞蟻一樣。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全球變暖和生物體型有關聯嗎?根據網絡的言論,溫度越高生物的體型就會變大;溫度變低生物的體型就會縮小。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學道理的。大體型的北極熊從這個角度講,全球氣候變暖,大體型的動物會首當其衝,更容易熱死。反而是小體型的動物更適應環境。昆蟲等變溫動物的體型和全球變暖有關聯嗎?畢竟氣候變暖,對於昆蟲類來說食物會更加充足。答案當然是不會,昆蟲的體溫更多是由其新陳代謝調節,也就是說溫度的變化,昆蟲會更快地適應。
  • 深海生物為何體型龐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
    深海生物為何體型龐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在我們人類的一般觀念裡,事物的兩個極端最會吸引我們。比如說,最大最小。但是一般極好的是更能吸引人的,因為人類在巨大的事物面前都有一顆驚奇和敬畏的心。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看海洋中的一些大型物種,這些生物和我們人類的體型相差巨大,長相也特別的吸引人。所以在很多的影視作品,為了營造磅礴或者恐怖的氣氛,都有很多這樣的海洋生物出現,當然有一些是誇張過的。那麼為什麼這些海洋生物會這麼大個呢?而且比陸地上的要大得多了。海洋為何體型巨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我們知道,在陸地上的動物,再大我們人類也能駕馭。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作者:臉哥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消息,近年來夏天的蚊子越來越大,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據科學家調查,侏羅紀等史前時代,那時的溫度要比現在幾倍,可能正是這種原因,讓史前的生物體型要比現在大得多,就像恐龍一樣。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正確嗎?全球變暖和生物體型有關聯嗎?根據網絡的言論,溫度越高生物的體型就會變大;溫度變低生物的體型就會縮小。
  • 解析生物巨大體型的奧秘,氧氣濃度不是關鍵因素
    最近的一些科學研究,確實也證明了氧氣的濃度對於昆蟲的體型大小有著影響。但這並不能證明大氣中氧氣含量可以有效的影響到脊椎動物的體型。在巨蟲時代的石炭紀,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脊椎動物,無論是魚類還是兩棲類都不是歷史中最大的,其體型也遠遠比不上後世出現的巨型生物。另外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青藏高原的氧氣濃度是遠低於沿海地區的,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人的體型是遠比沿海的人矮小嗎?
  • 海洋深處是否有存在某些巨型生物的可能?比藍鯨還大的那種
    正如有人堅信地球內部還存在著地底文明一樣,也有人相信在大洋底部也存在著人類未知的巨型物種,就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這些巨型物種體型異常巨大,甚至比藍鯨還要龐大(目前地球上體型最為龐大的生物是藍鯨,甚至一些科學家還被認為藍鯨是地球上至今存在過的體積最大的生物)。
  • 從科學角度來說,海洋中是否存在,體形遠超藍鯨的超巨型生物?
    人們總是喜歡把看不到的事物想像得特別強大,比如浩瀚的宇宙,人們覺得那裡會有比人類文明還要文明的物種存在。而深海裡,因為人們到不了那裡,所以,認為人們遙不可及的深海裡會有比藍鯨還要大的巨型動物,其實這些年我們都猜錯了,真實的情況根本想不到!
  • 海洋出現的巨型不明生物 是怎麼來的?與丟失的超50枚核彈頭有關
    提起海洋,更多人心中的是它的無垠浩瀚、包容萬物,在巨大的體態下,任何異物最終會融入到它複雜的生態系統中,轉化為生物鏈的中最為而自然的普通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儘管海洋依舊是地球上最大的毒素處理中心,但是在日復一日的摧殘中,它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紊亂,最終導致海洋生態鏈的坍塌,進而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那麼,對今天的海洋生態系統而言,威脅最大的又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核汙染!
  • 盤點地球上出現過體型最大的8種生物,你見過最大的樹嗎?
    地球自誕生的46億年的時間裡出現過多次生物大爆發時期,科學家發現許多動物的祖先在遠古時期的體型都非常巨大,不過由於環境或者其它外來因素的變遷都慢慢消亡了,如今地球只有在海洋中還存在一些體型巨大的生物,其中藍鯨與人類相比較猶如一架小客機那樣巨大,下面來看看地球上出現過哪些不可思議的龐然大物吧
  • 為什麼遠古時代有體型巨大的生物?
    藍鯨與人類的體型對比,製圖:江泓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藍鯨,有確切記錄最大藍鯨個體體長可達 33.58 米,體重超過 180 噸。在恐龍出現早期的三疊紀晚期,當時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勞氏鱷科,它們對恐龍是有壓制的。在之後的三疊紀 - 侏羅紀大滅絕中,勞氏鱷科全部滅絕了,暫時沒有天敵的蜥腳類開始大型化,它們以更高的樹木為食。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科學網在7月8日對該新聞進行了報導,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人員田力和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麥克·本頓通過結合前人在生物生態上的研究,提出對未來生物生態變化的預測。該研究的研究背景是全球進入氣候變暖時代,而且該時代將會持續長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在這種情況下生物的形態會發生改變以謀求生存機會。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在達爾文之前就已經有生物學家研究生物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在該研究所涉及的法則中最早被提出來的是葛洛格法則,該法則指出生活在溼熱地區的動物的毛色要比生活在乾冷地區的動物毛色更深。然後是伯格曼法則,該法則指出高緯度地區生物的體型要比低緯度地區生物的體型大。伯格曼法則之後是艾倫法則,生物學家艾倫發現熱帶地區生物的附肢要比寒帶地區生物的附肢要長一些。
  • 90%以上的巨型史前生物已滅絕?原來是因為……
    在泥炭紀,奧特曼中的怪獸也不夠看了。為什麼史前生物如此巨大?今天就邀請生物學博士李雷老師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吧。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史前巨型昆蟲,史前巨型恐龍和當代巨型哺乳動物。他們體型巨大的因素有一些區別,所以分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