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親日引民眾不滿 民進黨建日本人銅像遭「斬首」

2021-01-11 鳳凰衛視

核心提要: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的銅像16號遭到不明人士斷頭引起議論,也掀起藍綠陣營論戰。臺灣發起年金改革,反對團體集結抗議,齊圍立法院。本周陸委會舉行座談會,與臺商進行交流,回顧30年來兩岸交流發展的歷程。

鳳凰衛視4月22日《臺灣一周重點》,以下為文字實錄:

臺南日本工程師雕像被斬首 引發藍綠營激烈論戰

解說:臺灣立法院本周審議年金改革草案,反年改團體集結抗議,齊圍立法院,發起夜宿圍城。隔日阻擋立委和官員進入,發生零星衝突。領導人蔡英文出面表態稱年金改革會堅持到底,不容暴力拖延。

臺灣軍方年度大型軍事演習漢光33號將在五月登場,月初先進行兵棋推演。5月22號到26號實施實兵實彈驗證,美方將依慣例派退役上將率團赴臺觀摩,據了解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將赴離島澎湖視導軍演。

國民黨主席選舉本周完成登記作業,參選的六方陣營都交出大幅超過參選門檻的連署書。黨中央經過審查之後宣布六人皆取得候選人資格,六強爭霸局勢已經成型。

臺灣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預算分配爭議遭質疑重綠輕藍。近期在立法院召開多場公聽會,多位藍綠縣市首長與代表皆出席關切,針對地方財政問題趁機大吐苦水。

臺灣在1987年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發展兩岸人員的交流至今已滿30年。本周陸委會舉行座談會,與臺商進行交流,回顧30年來兩岸交流發展的歷程。陸委會主任張小月表示兩岸現階段陷入困境,不利臺商找出新的出路。

黃家騰:好,回到節目現場來介紹今天的兩位來賓,首先要介紹的是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智賢姐。

黃智賢:主持人,大家好。

黃家騰:另外再介紹的是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遊老師。

遊梓翔:家騰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黃家騰:好,這禮拜的話題我們要聊聊的是在臺南有一次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的銅像遭人破壞,這件事乍聽之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情沒有想到卻引起了全臺的論戰。甚至是拉高到藍綠陣營對罵這樣的一個局面。這個八田與一究竟何德何能,能夠受到全臺的關注。而民進黨又為什麼為了一座日本人的銅像而氣急敗壞?在進入討論之前先來看我們的背景片。

解說:臺南烏山頭水庫旁設置的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的銅像16號遭到不明人士斷頭引起議論,也掀起藍綠陣營論戰。

臺南烏山頭水庫工作人員:他有那個痕跡嘛,切砂輪機的切痕嘛。

解說:八田與一在日本佔領臺灣時期,授命興建嘉南平原水利設施,耗費十年建成嘉南大圳,規劃設計烏山頭水庫,有效提升當地農產品產量。民進黨從陳水扁執政時期就不斷宣傳八田與一對臺貢獻,並視為臺日友好象徵。如今八田與一的銅像遭到破壞,除了擔心這和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後積極推動去蔣化,並默許深綠團體破壞全臺蔣介石銅像,造成族群撕裂有關。

賴嶽謙(臺灣實踐大學副教授):他是變成一個圖騰,他變成媚日的一個象徵。那他也採用同樣的手段把它的頭鋸掉,這個就是臺灣內部的撕裂的一個最明顯的一個現象。

解說:部分綠營人士對於八田與一銅像遭到破壞暴跳如雷,怒斥是低劣手段。但藍營方面回擊八田與一在臺建設只是為了方便日本剝削臺灣。民進黨政府過度媚日只會引發更多反彈。

賴嶽謙(臺灣實踐大學副教授):當你越去中國化的時候,臺灣就有一股的人對於民進黨或者是對同一批人的媚日的行為就越加的憤怒。那越加的憤怒,他們也就會要推這個去日本化、去日本殖民臺灣化。最主要是要去民進黨的美化日本殖民臺灣的這些的錯誤行為。

解說:學者認為民進黨政府可以分化族群激化藍綠對立類似破壞行動未來恐怕會越來越激烈,而日本方面也十分關注八田與一銅像遭到破壞的事件,並登上部分日美的頭條新聞。

黃家騰:好,日本人關心這件事情不意外,因為他們自己人嘛。不過如果是臺灣人暴跳如雷,我就覺得有點奇怪。我們整理了一些民進黨方面的一些說法跟言論。我們來看一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臺南市長賴清德在評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說親中仇日不能破壞臺日友誼。確實如果說一座銅像就能夠影響友誼的話,這個友誼也太薄弱了。但是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他說八田與一對臺有貢獻,會影響臺日友好關係。另外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這是要挑起族群鬥爭的陰謀。這句話由當年推導淺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等人的口中說出來其實沒什麼說服力。民進黨的議員李退之說這是傷害了臺灣人民情感的投射對象。這個說的有點露骨。然後是民進黨的新竹市黨部的執行長說了這是長期黨國體制歷史教育扭曲的結果。這我就不太懂了,這個是不是在說當年日據時期臺灣的抗日活動都是有誤會?我想請教一下智賢姐,其實簡單來說這個八田與一就是當年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由日本政府派他來臺灣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的一個日本官僚。但在民進黨口中卻變成了對臺灣有大恩的大恩人。他的銅像被破壞了,民進黨的反應非常非常地激烈,為什麼?為什麼民進黨的反應會是這個樣子?

黃智賢(時政評論員):為什麼會反應這麼強烈?情感上你可以感覺到他不只是要對他的支持者交代,而是他是真正有情感上的激烈、激動的反應。如喪考妣。

黃家騰:確實是。黃家騰

黃智賢:然後綠色的媒體所報導的是什麼?兇手,行兇者,就好象是命案一樣,你如果不知道它是一個銅像的話。而你具體還原這個行為本身代表的法律意義在臺灣其實是賠償。其實這可能是一種民事賠償或者是一種為罪的。為什麼會這樣?當然是因為長期以來民進黨跟臺獨派的他們在論述上、在政治操作上以及在情感上長期的一種依歸。你看到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對於曾經殖民者用這樣的態度去觀察。聯合國它也曾經有決議就是任何帝國主義對於殖民地的建設是不可以被歌頌的,不應該被歌頌。因為你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剝削,八田與一不是死在臺灣,他是在日本政府把他派去菲律賓顯然要做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被美軍炸沉,所以他死在海上的。所以為什麼會突然強調一個即使在官階上對日本的整個體制也不是很高的八田與一?是因為臺獨的論述裡面,必須要找到一個可以對整個中國對臺灣的影響這麼多的。你翻開歷史去看,臺灣的建設99%以上正面的建設其實都是明清跟兩蔣來臺灣以後的建設,你必須能夠找到一個抗衡者,找了半天你找到的都是殺人者。所以往下一直找,一下子找到一個工程師,工程師沒有殺臺灣人了,所以趕快在李登輝、在陳水扁執政的時候,在他的歷史教科書教材裡面第一次突然間出現了八田與一。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人,我們念的歷史課本裡面不會看到八田與一。可是再年輕一點的,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所讀的教科書裡面有八田與一,而且把他定位成嘉南大圳臺灣水利之父,這個帽子這麼的大。所以那個情感連接,對於年輕人的情感連接就是說我們臺灣人本來就很敦厚啊,任何人對我們有功勞,我們當然就要飲水思源。這種飲水思源、這種崇拜是可以塑造出來的。指示

八田與一所造的這個東西嘉南大圳也好或者是烏山頭水庫也好,其實本來在清朝的時候,臺灣的嘉南地區就是臺灣的米倉了,本來就有農田建設了,本來就有三大水利設施,有草工郡、六工郡跟八寶郡。在那個時候他徵用臺灣人,日本政府用低價的工甚至是要你出工差做免費的勞工去蓋嘉南大圳,蓋了之後收你非常高額的水費,所以當時有很多的小地主要賣田甚至賣兒子、賣小孩去繳納地租跟水租,最後所有種出來的米也送到日本去。這個嘉南大圳是建設了,可是問題是他來之前臺灣一年就可以蓋出1.6條的嘉南大圳。這些東西全部被扭曲了,扭曲之後自然而然在整個歷史的結構裡面,你看到的不是一個正確的歷史。我沒有要詆毀八田與一的意思,他就是個單純的水利人員,當時種出來的米全部55%都運到日本去。當時有100多個臺灣工人因為受到虐待、因為沒有好好的規劃而死在蓋嘉南大圳上。八田與一有沒有講過一句話?沒有。我不會詆毀他說他怎麼樣,可是他沒有那麼重要。那個重要性跟臺灣的整個水利來講,重要性差太大了。他這麼小,然後兩蔣跟清朝、明朝的重要性這麼大,可是你把他扭曲成這樣,他變成那麼大。這樣的結果當然就會造成社會上不只是綠營支持者,一般不太關注社會、不太了解臺灣史的人也會覺得人家就是對臺灣社會有貢獻,你為什麼要這麼去做呢?所以激烈的情緒是完全可以製造出來的。賴清德在臺南市政府公告上用日文發了一篇對於日本政府的類似下跪道歉函。

黃家騰:這個太誇張了,真的太誇張了。

黃智賢:真的太誇張,就好像他是日本之士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他連接了臺灣人內心裏面非常素樸的感恩,吃水果拜樹藤的那種心情。

黃家騰:是我覺得有點自卑或者是受害者的心態,我要補充一下,就是剛剛智賢姐有特別提到,這個嘉南大圳對於臺灣確實是有貢獻的,確實大幅提升了臺灣農產品的產量,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人家破人亡。我們來看一下,這是當年臺灣新生報的報導,臺灣當時很有名的一份報紙。裡面提到嘉南大圳區域內的地主七倒八苦,另外還有說因為嘉南大圳的強迫,貧困地主要賣子納水金。臺灣人當時用這個水是要付錢的,不是說免費給你使用,很多人付不出錢要賣地賣子,我們接著請教老師。可是這樣的一個歷史在民進黨口中卻變成了活民無數,臺灣人必須要感恩在德。為什麼民進黨不斷不斷在美化日據時代統治的過程?他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遊梓翔(學者):我想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很多的討論都失去了他的比例。剛剛智賢有說到,其實八田與一是一個技術官僚,用更通俗的話講是一個小咖,他是一個被派來做臺灣殖民地建設的技術官員。而這個官員現在被講成一個大神,沒有他臺灣就沒有水利建設。可是同樣的國民黨過去還有之前的明清在臺灣的很多建設又把它縮小,就把過去兩蔣做的一些壞事無限放大,然後把所有的貢獻都給他壓低。這兩種不同的比例操作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扭曲歷史,是為了附和自己的政治目的。什麼政治目的呢?當然就是反中的目的。他為了要臺獨,他知道他最大的敵人是大陸,他要獨立大陸不讓臺灣獨立,他就把大陸鎖定為是敵人。一旦這麼鎖定之後,他就要依託在美國和日本背後。你看他們說砍掉這個銅像的頭是兇手,剛才智賢也介紹了他已經告訴我們誰是兇手了,兇手就是當八田與一坐船去菲律賓的時候美國人把他幹掉的。所以照說你這麼愛這位八田與一的話,可殺掉他的兇手是美國,你應該先追那個兇手,這麼好的人你們當時怎麼把他打死了呢?很奇怪,他們用全力抓的兇手不過是個砍掉銅像頭的兇手。不過對待這個砍掉銅像頭的兇手,跟全臺灣把兩蔣特別是蔣介石的銅像砍掉,尤其我們知道在高雄那還不是砍頭,那可是分屍啊。

黃家騰:大卸八塊。

遊梓翔:同樣的事不斷再發生,你的反應不僅輕描淡寫,甚至還歌頌那些去砍頭的加害人。雖然我們講的很奇怪,我們講的是銅像。可是遇到八田與一這件事,你卻一副這是個嚴重不可的犯罪,必須要追兇這種態度。我覺得在日本跟中國之間它的意識形態就顯露無疑,所以基本上是為了媚日、為了反中,所以才有很多很怪異的言行。

黃家騰:我追問一個問題剩下一分鐘的時間,可是為什麼臺灣人會這麼地想念或者是緬懷日本,我想聽智賢姐為我們解答一下。為什麼?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情。

黃智賢:好,我們客觀地講第一因為統治50年。這跟日本統治東三省其實不太一樣,統治韓國少於50年。50年是兩代半的人,所以等於有兩代半的人已經跟中國的關係是脫離的。然後在後面皇民化推行之前,他先去中化。去中不是臺獨原創的,日本就已經去中了。所以當時不但在臺灣禁閩南語,還禁漢文在報紙上後來就禁漢文,然後禁止臺灣人回到唐山跟大陸去。所以切斷之後已經很多人忘記了這是歷史的真實。第二個是因為後來對國民黨統治的一個排斥。可是我們會講說為什麼韓國沒有呢?要知道整個韓國分裂成兩個地方的時候,那個比例大小是比較一致的。所以南韓的人比較有民族的自尊心跟自信心可以對抗日本過去的統治。而臺灣人會很容易被操控。

黃家騰:其實說穿了就是文化洗腦的過程。民進黨不許人砍日本人的銅像,對於破壞蔣介石的銅像卻毫不手軟。民進黨長期推動洗腦工程,年輕人仇陸、媚日造成臺灣社會世代對立,為什麼國民黨過去八年執政無法撥亂反正。

《我們一起走過》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姜楠

首播時間:周六 10:35—11:30

重播時間:周日 01:10 05:20 15:30 21:40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

                 

相關焦點

  • 馬英九為慰安婦銅像揭幕要求對日索賠,蔡英文卻在憑弔神風特攻隊
    誠如為銅像揭幕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所呼籲的,臺當局應該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賠償,「這才是對慰安婦的轉型正義」,才能「讓歷史傷痛得到平撫」。▲去年今日,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在「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門前集會,要求日本政府正視歷史。然而,這樣一個正當行為,卻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滿。
  • 踹「慰安婦」銅像的日右翼竟還狡辯 島內痛批蔡英文「軟腳蝦」
    此次日本右翼腳踹「慰安婦」銅像的事件,最先是被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9月9日晚間在社交平臺曝光,他發文稱有16個日本團體赴臺灣就「慰安婦」銅像一事「交涉」,並遞交公開質問書。期間(9月6日)日方代表竟明目張胆用腳踢「慰安婦」銅像,不僅連踹幾腳,還擺pose讓人拍照。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日本人藤井實彥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的事情還未平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被指責,其曾在一紀念碑題詞歌頌日本侵略者角色,落款還把自己的大名給署上了。據臺灣《聯合報》9月13日報導,日本人藤井實彥日前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被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曝光,引起民眾憤怒。
  • 蔡英文遭自家人嫌棄 綠營大佬嘆:她已被掐住脖子
    蔡英文(左三)前往南鯤鯓參拜,臺南市長賴清德(右二)、高雄市長陳菊(右三)、屏東縣長潘孟安(左二)陪同出席。海外網1月5日電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其民調不斷下跌。日前曝出綠營內部民調,蔡英文不滿意度高達近60%,綠營大佬放話看衰蔡英文,稱其「脖子已被掐住」。蔡英文民調下跌已成常態,據臺媒消息,日前曝出南部綠營內參民調,蔡英文南部不滿意度飆至接近60%。臺中綠營大佬林豐喜表示,「蔡民調低迷不振,新系一定想換自己人,而蔡的脖子早就被新系掐住,民進黨內已無派系可制衡『新潮流』。」
  • 臺媒:「豬隊友」助力蔡英文民調重力加速度般墜落
    蔡英文資料照取自網絡  中國臺灣網11月20日訊 根據媒體最新民調,執政剛滿半年的蔡當局,蔡英文不滿意度高達58%、滿意僅34%,「行政院長」林全的民調數據更是慘不忍睹。  文章舉例說,在引爆勞團抗爭的「一例一休」議題上,日前「衛環委員會召委」陳瑩不顧程序正義,在短短幾分鐘內強行讓「法案」闖關,遭外界戲稱是「一分瑩」,即使民進黨團努力搶救,依舊重創蔡當局與勞團之間的信賴關係,陳瑩堪稱是蔡當局的頭號「豬隊友」。
  • 蔡英文要「退了」?82%的臺灣民眾感到不滿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蔡英文於8月底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要在明年開放萊豬進口。在沒有事先進過任何的民意調查和相關部門批准的情況下,蔡英文就私自開放萊豬進口,這也導致臺灣民眾感到非常不滿。進口萊豬,從根源上侵犯了豬農戶的利益以及市民的身體健康。
  • 蔡英文怕牛皮吹破了?8輛裝甲車停在淡水河口,隨時「逃跑」
    在過去30年,兩岸的關係逐漸回暖,兩岸不僅僅是經濟往來,同時還有婚配家庭,逐漸地朝"兩岸一家親"的方向前進。可自從蔡英文當選,民進黨向來打著"自由"與"民族"的大旗招搖過市,可實則民進黨跋扈專政以及對政敵斬草除根,儼然已經成為臺灣地區的"一言堂"。而"臺獨"在民進黨的操弄之下,在臺灣年輕一代的內心中厚植。
  • 蔡英文春節行程一公布,臺灣民眾抗議活動就安排上了
    蔡英文上任3年來,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諸多政策引發臺灣民眾不滿,抗議「如影隨形」,但蔡當局卻始終未能提出令民眾滿意的改善措施。以至於春節期間,島內抗議聲音仍然不斷。去年春節,蔡英文在發放一元新臺幣紅包的行程中,就曾遇到多起抗議事件,臺中、臺南和基隆均有發生。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豬瘟"開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新」論述,但通篇不見善意,還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一席話讓臺網友憤怒不已,直批蔡英文「別拉臺灣人陪葬」。蔡英文元旦談話拿兩岸問題「開刀」據「中央社」報導,蔡英文1日發表新年談話,在談到兩岸交流時提出了所謂「四個必須」及「三道防護」。要求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必須以對等方式處理雙方歧異」、「必須是政府跟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
  • 綠營黨內對兩岸論述"各自表述" 蔡英文陣腳大亂
    抗議民眾高喊蔡英文下臺,表達心中的不滿。(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海外網6月20日電民進黨內近日對兩岸論述「各自表述」起來,「親中」、「知中」、「友中」、「和中」,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20日上午稱,很明顯地,民進黨內政治明星的「各自表述」,是否意味蔡英文已經提前「跛腳」,所以黨內紛紛項莊舞劍?
  • 軍情洩密是蔡英文當局失控的開始
    英國阿克頓勳爵有句流傳百世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才剛連任不到半年的蔡英文當局,似乎也無法擺脫這個歷史定律。民進黨是個擅長文宣戰的政黨,非常了解輿論戰的重要性,所以「執政」後對媒體的掌控更是無所不在,無論是用「政府宣傳案」酬庸特定媒體、還是用公權力威嚇不同政治立場的業者,甚至用公帑餵養網軍來污衊或攻訐反對黨及人民,早已不是新聞,其手法簡直是粗暴不堪。
  • 島內民眾高呼「下臺」!@蔡英文,就問你怕不怕?
    ,民眾高呼「蔡英文下臺」。年金改革為什麼會引起島內民眾如此不滿?蔡英文又能否聽到島內民眾的聲音?這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軍公教警消」這些人,民進黨最早期推動的這些年輕人,就是年輕的「軍公教警消」去鬥爭已經退休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更多民眾知道他們又受了民進黨的騙,因為當時站出來的那一些人,後來都被重用。
  • 2020年最後一天,蔡英文收到這樣的「施政成績單」
    而在臺灣島內,從疫情之初爭搶口罩的「口罩之亂」,到年中的紓困振興政策爭議,再到引爆食安危機的反「萊豬」抗爭、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予換照而熄燈關臺等事件,都讓臺灣民眾「格外有感」。12月30日,國民黨舉行「2020民進黨政府十大失政」記者會。國民黨文傳會以「QSearch」檢索系統進行分析,通過臉書大數據對2020年蔡當局「10大失政」進行排名。
  • 日本要給釣魚島改名,臺民眾舉五星紅旗抗議,蔡英文被批「龜縮」
    據現場圖片顯示,還有島內民眾手中的紙牌上寫道:「日本將釣魚臺改名,我就叫你為日末」。不過,「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並未派出代表接受抗議書,抗議團體當場撕毀抗議書表達不滿,並表示將會再回來抗議。在臺灣,釣魚島的管轄權屬於宜蘭頭城鎮。
  • 臺親日團體想立「天皇碑」的陽明山有何來頭?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島內有親日團體想在陽明山為日本天皇立碑,結果遭臺北方面拒絕。這也讓陽明山這個景點引發關注。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山區。日本殖民時期的1927年,臺灣舉辦民眾投票選出「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 兩岸事務零作為 陸委會轉行幫蔡英文"衝內政業績"遭聲討
    中國臺灣網5月11日訊 蔡英文當局端出的「政策大菜」,8年砸下8824億新臺幣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日前因舉債、資源分配等問題引發島內激烈爭議,致使該案在「立法院」持續「卡關」。據港臺媒體報導,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0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下達「清理戰場動員令」,要黨團必須盡力通過「前瞻條例」,為執政周年拼業績意味明顯。然而,已為此互槓多日的藍綠兩黨今日在「立法院」審議「前瞻計劃」過程中再爆激烈衝突,被迫散會「休息」。
  • 臺灣花蓮強震 臺媒反問蔡英文:「兩岸一家親」錯在哪兒?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花蓮6日晚間發生6.5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震後,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致電花蓮縣長傅崐萁,表示願意派遣救援隊赴臺,但陸委會卻回應宣稱,無需援助。對此,臺灣《中國時報》9日發表社論稱,花蓮震災再次折射出兩岸政治僵局的扭曲現象,將兩岸關係脫離本應互利互補、合作雙贏的正確道路。原本應是一家親的兩岸關係反而呈現疏離、互疑與敵對。
  • 剛諷刺完蔡英文,這個綠營大佬的節目就被關?
    民進黨自己的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29日公布民調,蔡當局整體聲望從5月至12月,已自71.2%下降至52.8%,下降約20個百分點。對此,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表示,蔡英文的整體聲望明顯下滑,顯示其第二任蜜月期已經在2020年12月結束。
  • 蔡英文「下臺」?臺灣民眾開始「覺醒」
    據了解,用「毒」這個字眼是為了表示民進黨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引進會毒害當地的勞工以及臺灣民眾的「萊豬」豬肉。自從民進黨上臺以來,臺灣的社會環境每況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本次遊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此次遊行隊伍以「前往西天取經」為主題,遊行民眾會一路途徑「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最後,遊行隊伍一路「斬妖除魔」到達民進黨的黨部。
  • 蔡英文喊話「外省族群」:若當選會讓省籍矛盾永遠消失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徐亦超】最後一場公辦的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政見發表會於8日晚間舉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第一階段政見發表中,主打「族群團結」,首先提出對原住民、新移民的願景,接著,她還特別對非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的「外省族群」喊話,表示省籍矛盾不再是這次選戰議題,未來如果她當選領導人,她也會確保省籍矛盾,永遠不會在臺灣再度發生。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月8日報導,在蔡英文第一輪發言前,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一連拋出「10問」質疑蔡英文民生、「外交」、防務及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