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畫葫蘆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

2021-01-08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郝啟榮、範俊剛

「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

宋人魏泰在《續湘山錄》中記載:宋太祖時,陶谷為翰林院學士,久在翰林,意欲得到重用,暗使其黨,因事薦引,不料太祖說:「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稱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陶谷深感失望,乃作一首自嘲詩,其中兩句就是膾炙人口的「堪笑翰林陶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

陶谷歷仕後晉、後漢、後周,晚年繼續在北宋朝廷任翰林院學士。時人評價「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但其人品德不高,精於鑽營——陳橋兵變事出突然,後周君主來不得撰寫正式的禪讓文告,此時,事先並未參與兵變密謀的陶谷卻得意洋洋地從袖中取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詔書。這一見風使舵的舉動讓趙匡胤忌憚不已,加之陶谷題「依樣畫葫蘆」打油詩的行為,再也沒有重用過他。

據《清稗類鈔》上講,明清內閣在代皇帝起草批擬奏章時,為避免出錯誤擔責任,常常是件件臨摹「樣本」,久而久之,閣員們總結出二十八字訣:「依樣畫葫蘆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舊葫蘆樣,要把葫蘆仔細看。」看來,「依樣畫葫蘆」圖的是省事方便,少出差池。

自古為文講究意新語工,向來反對「依樣畫葫蘆」,把剽竊他人文字偽為己有者叫「文抄公」,予以譏諷。明人馮夢龍在《古今譚概》寫道:惠崇和尚能詩,尤以自己所寫的「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一聯為妙,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與倫比。師弟們卻作詩嘲笑:「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詩句犯師兄。」

其實,翻閱史書,此類情形亦有不少。秦少遊《臨江仙》詞,直抄錢起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二句。宋子京詞:「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全取小杜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意。然,雅「偷」畢竟失斯文,難怪有人感嘆:「昔賢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愛竊詞;叵奈古人無意智,預先偷子一聯詩。」

「依樣畫葫蘆」也並不那麼容易,不把舊葫蘆樣仔細看好,畫出來的葫蘆也會走樣的:不是刻鵠不成尚類鶩,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朱元璋的《詠菊》詩有云:「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剽竊了黃巢之詩,細細品之,卻是「青」出於「藍」而又不勝於「藍」。可見,臨摹他人之作需要一些眼光和見識,沒有淘沙揀金、磨杵成針的功夫是萬萬不行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將此作為至理名言的人,在抄襲他人之作時,本著像阿Q一樣的心理自我安慰,順手「拿」來全為己用:有的東找一個觀點,西摘一個例子,東拼西湊,取各家所長;有的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美其名曰「英雄所見略同」;有的求文心切,照搬照抄,先著力解決「有」的問題,好壞另當別論。

學文之初可借鑑,哪能一生都模仿?如果一直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豈不成現代版的「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既沒意思也沒意義,正如巴爾扎克所言:第一個形容姑娘像花的人是天才,而第二個照搬的則是庸才,待第三個再跟著重複的簡直是蠢才了。

文章最忌百家衣,不少先賢深明此理。魏太學博士祖瑩為文重獨創,反對模擬剽竊,常謂:「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厭惡抄襲,直言指斥文抄公為「賊」,在《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中說得很乾脆:「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隨人作計終後人。「依樣畫葫蘆」,只能寫一些八股文章,現實文風萬萬不可如此。一直以來,我們提倡簡潔明快、簡練生動的文風,反對生搬硬套、拾人牙慧,更不允許甘當「流俗之士」,樂為「經生之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文者皆然。」為文者只有多讀書、多實踐,聯繫實際,善於立意,取於心而注於手,才能另闢蹊徑、獨樹一幟、別開生面,言前人所未道,寫得令人點讚的美文。

相關焦點

  • 葫蘆畫星空 輪胎變黑鷺
    記者陳曉青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曉青)老舊的木頭門板、有些生鏽的煤油燈、自己釀的酒……在翔安內厝鎮黃厝村蓮塘邊,有個名叫宋海洋的「懷舊農村人」,他今年40歲,喜歡收藏一些老物件。在他的農場辦公室裡,有個特別的展示櫃,裡面擺放了他精心製作的文創藝術品———葫蘆;辦公室外,還擺放了兩個用廢棄輪胎做成的黑色雕塑,這是他今年的新作品。
  • 開天闢地的盤古就是葫蘆?華夏與葫蘆有多大的聯繫?
    動畫片《葫蘆兄弟》中,七個葫蘆娃個個神通廣大,最終合體戰勝了蛇妖。這個動畫片曾經風靡中國大陸,是80、90乃至00後不可磨滅的記憶。一、《詩經》裡的葫蘆:瓠與匏在植物學分類上,葫蘆歸類於葫蘆科葫蘆屬,有葫蘆、細腰葫蘆、瓠瓜等數種。
  • 文玩圈驚現「天價葫蘆」,是普通文玩葫蘆的100倍,尺寸只有2釐米
    那麼草裡金有什麼特點呢?首先不能因不尺寸過小而導致失去了葫蘆的特點,比如葫蘆的頭,腰,臍都要完整,形狀還要好,尺寸要小,皮質要好,底臍又圓又正,這樣的小葫蘆,才叫草裡金。二、草裡金為什麼貴?另外一個原因,那就與中國人的愛國情結有關了,我們見到的文玩葫蘆大多數都是美國品種,就算是現在國內的種植技術發達,把美國的葫蘆改良了,但是也改變不了其是由美國發源的,但是草裡金則是國產葫蘆,中國人,不玩國產,難道玩舶來品?
  • 葫蘆的寓意 你知道多少
    葫蘆是我國常見的攀援植物的果實,人們經常用來作為觀賞品或者生活用品,葫蘆的應用廣泛,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功效和價值,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葫蘆的分類以及鑑賞價值。葫蘆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現在主要有1種原變種葫蘆和3種變種
  • 文玩葫蘆不去皮會怎麼樣
    文玩葫蘆的魅力所在縱觀文玩葫蘆的發展歷史喜歡文玩葫蘆的玩家可謂是只增不減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文玩葫蘆入門容易、價格親民並且擁有極高的盤玩價值,文玩葫蘆的魅力所在就是其經過盤玩擁有紅潤包漿加持後所展現的盛世美顏讓無數玩家沉溺其魅力之中無法自拔,從而對於文玩葫蘆的極高顏值的瘋狂追捧!
  • 鳴蟲葫蘆的「五講四美」
    鳴蟲葫蘆,顧名思義就是蓄養鳴蟲的葫蘆。人們使用葫蘆蓄養鳴蟲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經驗與做法被總結、流傳下來。深秋已來,寒冬將至,又到了蓄養冬蟲的季節,有必要再來審視、回顧一下這種鳴蟲器具了。
  • 「國畫教程」經典寫意荷花、菊花、牡丹、葫蘆小品畫步驟圖示範
    ,注意墨色濃淡乾濕變化。步驟二:畫葉,先畫主花周圍的葉,注意菊花葉子的長短、寬窄、大小的不同變化。再順勢畫梗,注意穿插。步驟三:完善葉子、枝幹,勾畫葉筋。步驟四:畫出襯景石頭,注意石頭與花之間的主次關係以及筆墨的濃淡乾濕變化。步驟五:菊花花頭著色,注意留白。
  • 葫蘆如何去皮 剛摘的葫蘆如何去皮
    葫蘆如何去皮 剛摘的葫蘆如何去皮時間:2020-12-18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葫蘆如何去皮 剛摘的葫蘆如何去皮 1、晾乾表皮:在給剛摘的葫蘆去皮以前,需要先將它放在一個通風好、無強光照射的半陰處晾置一段時間,將其表面的水分晾乾。
  • MD電動葫蘆
    MD1型系列鋼絲繩電動葫蘆是在原MD型基礎上的改進型產品。它具有結構緊湊、輕巧、安全可靠、零部件通用程度大,互換性強、起重能力高、維修方便等特點,是目前用途廣泛,深受歡迎的輕型起重設備。 MD電動葫蘆有固定式和小車式兩類。
  • dhs電動葫蘆
    產品詳情  dhs電動葫蘆多少錢?dhs電動葫蘆價格詳情諮詢獲取今日最新dhs電動葫蘆價格表。dhs環鏈電動葫蘆保留了手拉葫蘆輕巧方便的特點,又改進了手拉葫蘆的人工操作,提升速度慢等不足,它集電動葫蘆和手拉葫蘆的優點於一身,結構緊湊,重量輕,效率高,使用方便,維護簡單。適用於低速小行程的物料裝卸、設備安裝、礦山及工程建築等方面。安全可靠,盡可放心使用。
  • 老金鐘葫蘆賞析
    明代散文家劉侗在其著作《帝京景物略》中對金鐘做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有蟲黑色,銳前而豐後,須尾皆岐,以躍飛,以翼鳴,其聲稜稜,秋蟲也。暗即鳴,鳴竟刻,明即止。瓶以琉璃,飼以青蒿,狀其聲名之,曰金鐘兒。」時至今日,金鐘依然備受鳴蟲玩友的喜愛,憑藉的,就是它那「韻而不悲」的獨特叫聲。
  • 紀念丨《葫蘆兄弟》的誕生·造型篇
    這時候,胡進慶腦海中靈光一閃,將十兄弟改成七兄弟,讓七個兄弟都長一個樣子,並且都是小孩兒,讓他們在不產生特殊形變的前提下施展各種神通豈不很好?程十髮為洪汛濤編寫的《十兄弟》小說繪製的插圖可這樣的七個孿生兄弟從哪裡出生呢?還從墳頭裡蹦出來總歸是太瘮人了。胡進慶翻來覆去地聯想,思緒飄著飄著就附著在了「葫蘆」上。
  • md1型電動葫蘆
    md1型電動葫蘆價格,md1型電動葫蘆多少錢詳情諮詢獲取今日最新md1型電動葫蘆價格表。MD1型電動葫蘆的結構特點如下:1、結構有減速器、運行機構、捲筒裝置、吊鉤裝置、聯軸器、慢速驅動裝置、軟纜電流引入器、限位器、電動機、起重量限制器、電控系統等十一個主要部件組成。2、起升速度有常速和常、慢兩種速度,由控制按鈕控制操作。3、採用錐形制動電動機。4、採用標準模數齒輪減速器。
  • 文玩葫蘆怎麼去皮?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文玩葫蘆的相關知識。萬物皆可盤。現在盤玩文玩葫蘆的也不在少數,拿在手中把玩,越小越精緻,玩的就是小巧玲瓏。文玩葫蘆實為植物的果實,與文玩核桃、金剛菩提一樣,在開始盤玩前需要「改造」一番。文玩葫蘆經過盤玩後,吸收了人體的油脂和汗液,會變得潤澤且光亮,顏色逐漸變深變紅。
  • 葫蘆頭和小石猴的故事
    夜裡葫蘆頭給老二託了個夢:「啥也別要,就要一個葫蘆頭。」到了天明,老二說:「哥哥,咱爹娘不在了,你養我長大。分家我啥也不要,就要一個葫蘆頭。」老大想:「一個破葫蘆頭,給你!」他愁得哼咳地睡不著,心裡想:「我沒有吃的咋辦?」葫蘆頭又託給他一個夢:「你沒吃的跟葫蘆頭要。」老二覺得不準頭,又沒有辦法,只好試著說道:「葫蘆頭,葫蘆頭,四個蒸饃一壺酒。」他閉上眼,不一會兒,桌子上熱騰騰的四個蒸饃一壺酒擺好了。以後他啥時候餓了,就跟葫蘆要。 葫蘆頭又託給他一個夢:「以後你沒啥,就給葫蘆頭要。」
  • 手拉葫蘆是如何工作的?
    用於吊裝各種物品的手拉葫蘆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一種小型起重設備,讓人不理解的是手拉葫蘆這個名字,說它長得像葫蘆吧,這個肯定不是,整個形狀就是圓球形的扁平狀物體,跟葫蘆的形狀肯定有差距,那麼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嘞?
  • 樹上長的葫蘆竟賣了69萬天價!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雖然69萬元的成交價格在王世襄舊藏拍賣中算不上高,然而讓藏友們不解的是,王世襄舊藏固然名頭響亮,樹上長的葫蘆怎麼就那麼值錢?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清代《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十七《壺盧》曾載綰結葫蘆製作之法:「如欲打結,待葫蘆生成,趁嫩時將其根下土挖去一邊卻,輕擘開根頭,掗入巴豆肉一粒在根裡,仍將土罨其根,二三日,通根藤葉俱軟敝欲死卻,任意將葫蘆結成或絛環等式,仍取去根中巴豆,照舊培澆,過數日,復鮮如故,俟老收之。」朱亮告訴記者,王世襄對葫蘆頗有研究,曾著有《王世襄集·說葫蘆》一書。
  • 探訪天津匠人李玉良 在木板和葫蘆上「燙」出人像
    在很多人看來,繪畫藝術的題材中,描繪人物尤其是寫實人像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用手中的畫筆塑造出有生命、有情感的靜態畫面,考驗著創作者的實力。天津匠人李玉良擺脫傳統的紙筆,選用木板、葫蘆、竹子等材料,用電烙筆「燙」出畫面,繼承著這項不太常見的藝術形式——木板燙畫。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葫蘆放置在家中有何好處?這3點好處可能遠遠超出玩家想像!
    葫蘆這個物件可謂是在國人日常生活之中最為常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件器物!很多玩家會疑惑為何國人對於葫蘆這個物件如此情有獨鍾呢?在家中日常擺放經常可以看到!那麼家中擺放葫蘆對於家中又有哪些好處呢?葫蘆這個物件歷史悠久不說在中國歷史的傳承和發展上也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葫蘆憑藉著親民的獲取方式以及強大的自身屬性優勢其實很早就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最早葫蘆所製成的水瓢、裝酒裝水的容器至今都是無數人無法磨滅的美好記憶,也正因為強大的群眾基礎葫蘆的文化也就開始了茁壯的發展,換言之文化的崛起絕對是根植於最簡單、最淳樸的文化基礎之中,隨著葫蘆越來越普及人們對於葫蘆的了解也就越來越深,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