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無處不在 公眾沒必要恐慌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電磁輻射無處不在 公眾沒必要恐慌

  最近,韓國的科技部門制定並公布了《電磁輻射等級標準標示對象及標示方法》,要求手機等產品明確標示電磁輻射的等級。由此,韓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由政府直接立法要求企業標示電磁輻射等級的國家。在我國,網絡上出現了關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產生輻射威脅人體健康的各種傳言。

  手機輻射,到底對人體危害有多大?記者近期採訪發現,不僅是手機,電磁輻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產生的危害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甚至可以說,適度的電磁輻射有益於人們的健康。

  手機輻射的危害存在爭議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手機用戶已接近10億。近年來,有關手機輻射的危害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許多相關新聞見諸媒體。但記者查閱國內外相關報導發現:到目前為止,手機輻射的危害僅停留在「可能」的層面上。如:2009年,瑞典及多個歐洲國家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用手機10年以上,可能會增加患腦癌和口腔癌的危險。

  這並不能說明手機輻射會致癌。記者採訪多位專家,他們均認為「現有研究都還未找到手機和癌症之間的必然聯繫」。

  但是,過度使用手機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對未成年人。一些政府對此還發布了健康警告。除韓國明確要求標示電磁輻射的等級外,法國衛生部也於2010年發表公報,要求銷售電子產品的商家在所有銷售點公布所售手機的輻射水平。這份公報要求,商家必須在銷售點公布手機輻射的比吸收率。比吸收率反映的是人體暴露於電磁輻射下身體吸收輻射量的水平。根據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手機輻射的比吸收率最高限值為2瓦特/千克。

  陽光也是電磁輻射

  其實,不只是手機,任何家用電器只要通電就會產生電磁輻射,大到空調、電視機、電腦、微波爐、加溼器,小到吹風機、充電器甚至接線板都會產生電磁輻射。

  「雖然電磁輻射無處不在,但公眾沒必要恐慌,並非所有的電磁輻射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鄔雄告訴記者,「比如陽光也是一種電磁輻射。」

  據介紹,電磁輻射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此時電磁波會讓人體的蛋白質分子或遺傳物質發生異變,比如X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但要產生電離輻射,輻射的波長必須非常短。日常生活中,比如可見光、紅外線、無線電波等,波長比較長,只會對人體產生熱效應。手機及其他生活中的各種電子設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其波長比可見光長很多,產生的熱效應也不明顯。「我們通常使用的手機最大發射功率約2W,這已經是極端情況下的數據,通常只有數十到數百毫瓦。從這個意義上講,手機輻射比曬太陽要安全許多。」鄔雄說。

  在安全標準範圍之內沒問題

  據了解,我國對電磁輻射也有相應的安全標準。根據我國《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規定,公眾電磁輻射吸收率「在1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02W/KG」,與國際標準相同。

  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些手機市場,發現儘管不同品牌手機的輻射量有大有小,但大多數的手機輻射吸收率都在國家的安全標準範圍之內。

  鄔雄介紹,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96年開始,組織60多個國家及多個國際組織開展全球性的「國際電磁場計劃」,歷時10年,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進行了全面健康風險評估,包括兒童癌症、成人癌症、憂鬱症、自殺、心血管紊亂、不育、發育障礙、免疫系統變異、神經生物影響和神經退變性疾病等。最終WHO專家工作組的結論是:公眾通常遇到的電磁輻射,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

  「如果磁場強度控制在規定範圍內,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是有益的,比如市場出售的某些理療機,就是利用電磁輻射的溫熱效應,達到消除炎症和治療目的。關鍵是要把輻射控制在國家安全標準範圍內。不排除市場上可能有一些劣質手機的輻射會超過這個標準,所以公眾還是應該有防輻射的意識。」第三軍醫大學的醫學專家介紹,「手機的輻射主要來自天線,包括外置天線和內置天線,輻射的強度跟手機和人體的距離成反比,使用耳機或免提功能都能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傷害。」(通訊員 馬佳宏 記者 袁於飛)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電磁輻射是什麼?對生活有多大影響?
    它同時指出:較低頻率的電磁波通常應稱為「電磁場」,只有非常高頻率的電磁波才可稱為「電磁輻射」。    因此籠統地宣傳「電磁輻射」,並不作區分地憑空渲染「幾大危害」,事實上已嚴重地誤導公眾,並導致公眾對應用電力與通信技術的擔憂。
  • 電磁輻射在安全範圍內不損健康
    而且,由於科學上的電磁研究與社會的電磁認知之間溝通的不暢,以及科學普及工作的缺失,公眾對於媒體反覆提及的電磁輻射問題產生了恐慌,對正常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幹擾。  針對於人們對供電系統電磁輻射的擔憂,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所研究員沈夢培結合「北京地區居住環境電磁水平調查課題組」的相關研究數據,指出供電系統的工頻電磁場不會產生電磁汙染。
  • 家電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嗎
    只有符合標準的產品才能獲得3C認證,因此消費者正常使用的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產品是安全的,普通市民沒有必要對此產生恐慌。  專家建議,消費者使用家電應把好選購、使用和維護「三關」。購買家電產品時應認準3C標誌。這些經過國家標準認證的產品受到過嚴格檢測,其輻射值被控制在國家安全標準範圍內。
  • 生態環境部: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標準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我國執行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應頻率的限值要求,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和安全。生態環境部15日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江光表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電磁設施包括通信基站、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越來越多。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基站電磁輻射可怕嗎?看了這篇...
    但沒了基站,手機之間就無法通話,也就不能微信聊天、不能訂餐、不能生活繳費、不能網購……根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我區通信基站輻射環境汙染投訴達5起,接近2018年全年投訴量。隨著公眾對環境質量的高度關注,城市通信基站建設引發的群眾投訴案件日益增長。基站電磁汙染有那麼可怕嗎?它究竟離群眾有多遠?【群眾直問】「基站電磁輻射可怕嗎?」
  • 陝西實現電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全覆蓋 可實時了解輻射強度
    8月19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陝西省通過二期電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項目驗收,實現了全省電磁輻射自動監測站全覆蓋。如今,全省所有設區市電磁輻射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密集區、重點輻射源,均建有電磁環境自動監測站。自動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強度可通過大屏24小時即時顯示,公眾可實時了解所處環境的電磁輻射強度。  隨著移動通訊的迅速發展,電磁場與電磁波技術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商業、國防和科學領域的應用非常普遍,在給社會和公眾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電磁輻射的監管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 電磁輻射汙染防治立法工作座談會召開
    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近日在北京組織召開電磁輻射汙染防治立法工作座談會,旨在高質量辦理全國人大建議,回應公眾關切。  會議邀請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行業專家,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務院相關部委以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代表參加。
  • 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電視塔周邊輻射沒超標
    原標題: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本報記者 劉宇男  近幾年我省關於電磁輻射的環境投訴逐年遞增,一些群眾對電磁環境安全心存疑慮。8月15日,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發布《成都市區電磁環境調查報告》,當前成都市區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射頻綜合場最大測值均遠低於標準限值,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 恐慌的產生來自兩個條件
    無論是當下的「搶鹽潮」還是非典期間的「搶醋潮」、亦或是我們記憶中那些林林總總的瘋搶潮,事實上都來自於公眾普遍存在的恐慌心理。 公眾恐慌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心理學認為恐慌的產生來自於兩個條件,其一是事件與個人的密切程度,其二是個體對信息的知曉程度。如果某個事件和個體關係密切,且個體知曉程度有限,個體不能完全進行信息對等,那麼個體就容易產生公眾性恐慌。
  • 揭秘電磁輻射:手機基站輻射究竟有多大
    在上篇揭秘《到底啥是電磁輻射》中,小記帶大家了解了電磁輻射的基本常識,摸清了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的區別。這次我們就針對公眾最關心的手機與基站輻射一探究竟。為啥大家最關心手機與基站的輻射呢?一點也不奇怪,且看一個數據:11億!
  • 手機與基站的電磁輻射研究
    作 者:遊柳鋒 包鳴    目前,手機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而關於公眾行動電話基站和手機電磁輻射問題的報導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一般人們會認為公眾行動電話基站的電磁輻射較大,擔心其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對於體積小、功率小且沒有明顯天線的手機,則會認為其比基站的電磁輻射強度要小。那麼,手機與公眾行動電話蜂窩基站的電磁輻射強度哪個危害較大?本文通過介紹國家和國際有關手機與基站電磁輻射標準,以及具體測試數據,來分析它們的電磁輻射情況。
  • 手機的電磁輻射有多強?現場檢測,電話接通時輻射量最高
    「身邊有哪些家用電器還存在電磁輻射?」在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內,現場有不少學生與市民聚集在一塊,頻頻發問監測中心站內的工作人員。4月13日,由四川省環保廳主辦的四川省2018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暨公眾開放日活動正式舉行。
  • 專家:電磁輻射是普遍現象
    很多人從小用到大也是天天會使用的檯燈產生的電磁輻射竟然是最大的
  • 看看電磁輻射的危害有多大?
    近幾年來,公眾移動通信基站因其發散電磁輻射,加之一些不夠準確的報導,屢受質疑。面對這些無言矗立的基站,人們不禁要問:移動通信基站,除保障公眾通信外,是否還危害大眾身體健康? 隨著3G網絡建設的大規模推進,再次引出了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話題。 一 .電磁輻射是什麼?電磁輻射一定會危及人體健康?
  • 解讀電磁輻射的兩種標準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國內媒體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專家建議,公眾也都有著自己的看法。事實上,國外發達國家對此已經有過很多研究,結論是其與腦瘤等疾病無關。「日常生活中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早已是科學界的共識。
  • 三大運營商聯合鐵塔共同撤離居民小區專家稱基站電磁輻射存在但多...
    有地方經信局人士反映,群眾對電磁輻射的疑慮,是妨礙網絡設施建設工作的「老大難」。三大運營商均遇到了多宗以輻射影響身體健康為由的逼遷事件,對其網絡建設造成極大阻礙。廣東省地方經信委相關人士認為,對於此類事件,三大運營商和鐵塔公司應耐心向居民解釋,解釋不通可向政府尋求幫助,如若雙方達成共識,可不安裝基站。
  • 泰爾實驗室實現多頻段複合調製電磁輻射參數計量溯源
    隨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空間中存在大量的無意電磁輻射如汽車點火器輻射、電暈放電輻射、集成電路輻射等,這些輻射散布在很寬的頻譜上。另一方面,隨著無線系統的發展,從中波廣播頻段開始,到蜂窩移動通信頻段,再到毫米波雷達頻段,其電磁輻射將橫跨數千赫茲到數十吉赫茲。
  • 從科魯茲輻射超標談起 電磁輻射可怕嗎
    一位科魯茲車主檢測到自己車內的電磁輻射值超標,引起人們對汽車內電磁輻射汙染問題的關注,可實際上,這不是個簡單的話題。首先,電磁輻射無處不在,比如,手機的電磁輻射為100毫高斯左右,電腦的輻射為20-40毫高斯,而這兩樣東西在都市人群中的應用範圍極為普遍;其次,電磁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尚無明確定論。
  • 切勿心理恐慌,正確應對「新型肺炎疫情」!
    有的表現為不敢看朋友圈的消息,有的不斷的上網搜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新報告,超市的蔬菜搶售一空,藥店裡的口罩和消毒水也銷售一空,今天在群裡還看到有人搶購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這些種種的表現從心理學上看來,都是大眾心理恐慌的表現。 恐慌心理源於過度焦慮,是人們面對未知的事物,尤其是會威脅到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時候產生的一種不安全的感受。
  • 解讀電磁輻射對生物體三個方面的影響
    打開APP 解讀電磁輻射對生物體三個方面的影響 發表於 2017-12-02 11:20:54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對輻射加以區分——既然輻射無處不在,那我們還能安然無恙,一是人類福大命大,沒那麼脆弱,二來輻射本身有多種類型,大部分輻射也沒有那麼可怕。 順便把合同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