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發現「第二大腦」,糞便移植竟和換腦手術效果相似?

2020-12-03 古今奇聞雜談

你知道「糞便銀行」的存在嗎?美國的Open Biome就是這麼一所,這個銀行的工作人員會非常嚴格地篩選每一位捐贈糞便的人,大約只有0.5%的人才能夠入選。入選以後,每提供一次樣品,就能得到40美元的報酬。

之後,銀行的工作人員會把樣品冰凍起來保存,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這些冰凍樣品用來治療艱難梭菌的感染效果是槓槓的。甚至有臨床醫師將樣品進一步凍幹,製成了糞菌膠囊。

腸道菌群是目前人類醫學還不太了解的一個神秘領域,這個領域甚至比我們的大腦還要神秘,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醫生將我們的腸道稱為「第二大腦」。樸實無華的糞便移植,也會表現出像移植大腦一樣某些神秘的現象。

科學家們發現,第一個神秘現象就是,FMT竟然可以治療自閉症,傳統觀念認為,自閉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是因為腦子出了問題,但是,改變腸道菌群環境以後,大腦的精神問題竟然被治癒了。難道腸道菌群也控制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嗎?

第二個神秘現象是,FMT以後,有些人會徹底改變,從性格到體型,再到說話方式,幾乎全變了,就像換了一個大腦一樣。

《轂物大腦》的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個他接診的真實病例,有一個50多歲的母親,因為腸道問題,接受了來自自己女兒的糞便移植,移植前,母親是一個長期的健康飲食者,常年保持著適當的運動,身材一直很苗條。她的女兒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愛吃高熱量、高脂肪的東西,但女兒也很健康,只是有點微胖。

移植以後,母親開始變得越來越像女兒,愛吃巧克力,身體開始發胖,性格變得更加熱情,甚至連說話方式都帶有一些年輕人特有的詞彙。

為什麼會這樣,雖然不可思議,但是科學家們還是給出了關於腸道菌群的兩個驚奇。

驚奇一:共享身體

我們的身體其實是和各種細菌共享的,人體中各種細菌的總數大約是人體細胞的1.3倍,在另外一種測量標準下是10倍。另一個層面,人體中被表達的所有基因來算,其中屬於人類基因的只有不到1%,大約有80萬億個細菌,居住在我們的腸道中。

它們可不是簡單的寄生,而是會像大腦一樣,向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甚至是你頭頂上的大腦發號施令,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也是被這些細菌所控制著的。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你回想一下,當你很餓的時候,你是不是心情也會很不好,而且很容易抓狂,然後,當你吃下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肥羊肉、大堅果以後,你會立刻變得心情舒暢。

科學研究表明,這個過程並不是你的大腦在控制你的腸道,而是你的腸道在告訴大腦自己的感受,讓大腦共享它的痛苦,儘快想辦法解決痛苦。傳統觀念認為,大腦的迷走神經連接著各個器官,向它們發號施令,使之完成工作。

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表明, 連接大腦和腸道的迷走神經中,有80%~90%是反向的,是從腸道向大腦發送指令的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這具身體,是和我們的腸道菌群共同管理的。不僅是肉體層面的身體,也包括思想、情緒或者說是靈魂這些主觀的東西,也是居住在大腦和腸道兩個地方的。

回頭看看中醫以及道家的魂、魄、元神的理論,竟然和這個腸道第二腦的理論如出一轍。

驚奇二:5億神經元

神經元細胞並不是大腦的專屬,大腦中有1000億個,腸道中也有5億個,感覺是差了200倍,腸道的思考能力簡直弱爆了,但是狗的大腦中,也只有5億個神經元細胞。所以理論上,你的腸道和你家的狗是一樣聰明的。

科學家們最近一兩年正在研究一個古怪的課題,他們發現,切除腸道通往大腦的迷走神經以後,竟然能阻止老鼠患上帕金森。雖然這個實驗還沒有臨床試驗過,但科學家們對帕金森患者的屍體檢驗發現,帕金森極有可能是因為腸道中先出現了病原體。

這種病原體是一種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可能是某種朊病毒,這種病毒出現在腸道中後,再通過迷走神經傳播到大腦中,讓大腦患病,變得痴呆。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糞便移植有大作用?就像是換了一個人,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
    人身體還有第2顆大腦?糞便移植有這麼大作用?就像換了一個人!大腦是操控人身體的重要器官,每個人只有一個,如果大腦出現意外,身體將無法正常的揮動,我們還從未聽說過有誰擁有2個大腦,如果每個人都有2個,那麼一個大腦壞了就能使用另外一個了。
  • 糞便移植改變大腦?沒錯,又是腸道菌的「功勞」
    糞便移植改變大腦?,我們聯想到的都是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到患者體內,從而幫助患者治療某種疾病。來自東英吉利大學、佛羅倫斯大學和Quadram研究所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就把老年小鼠的糞便移植到了年輕小鼠身上,並且發現年輕小鼠的學習與記憶能力受到了損害。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團隊了解到這種移植其實對參與海馬體關鍵功能的蛋白質表達產生了負面影響。海馬體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記憶、學習、空間導航、情緒行為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百年老站成功開啟「換腦手術」
    【中國路面機械網訊】(作者 張天宇 鄒夢)9月21日凌晨04:10分,經過3個小時的「換腦手術」,由電務公司參建的鄭州鐵路局新建調度所鄭西、京廣高鐵調度臺及附屬臺的倒切施工順利開通,為列車安全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 這樣"換腦",你真的敢換嗎?
    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曾因提出「頭部移植手術」而名噪世界。近日,由他帶領的團隊在實驗鼠身上成功進行了頭部移植手術,距離人類換腦再近一步。根據計劃,2018年他將進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2020年將進行換腦手術。
  • 糞便移植--中國數字科技館
    其實,糞便移植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當時人們曾用口服糞清的方法來治療食物中毒和嚴重腹瀉。《本草綱目》中也有口服糞水治療嚴重腹瀉、發熱、嘔吐和便秘等疾病的記載。而在近幾年,糞便移植已經成為一項新的臨床治療手段拯救了許多人的性命。
  • 糞便移植逆轉PD-1耐藥:真的有效!你敢嘗試麼?
    的療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劑量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會讓PD-1抗體、PD-L1抗體、CTLA-4抗體等免疫治療的療效大打折扣;免疫治療有效的人群和無效的人群,腸道菌群的種類、數目和比例構成大有不同;在小鼠試驗中,將那些免疫治療有效的老鼠糞便移植到那些原本對免疫治療無效的老鼠體內,那些原本對免疫治療無效的老鼠,變成對免疫治療有效。
  • 專家:糞菌移植作用多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多地醫院開展糞便捐獻與研究;專家表示,「糞菌移植」可治療腸炎、便秘或腹瀉、消化道感染等疾病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 糞便可以治病?雖然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對糞便的利用已經成為醫學界相關專業的熱點研究領域。
  • 「美醫生將操刀換人頭」假新聞出臺始末
    國內媒體日前紛紛報導,美國醫生懷特將赴烏克蘭操刀換人頭。7月25日,留美生物學博士方舟子將這則新聞收入新語絲網站偽科學新聞專欄《立此存照》,並指出:「智力稍正常者都不會相信。」他猜測這則新聞大概是從美國超市小報上抄來的,而沒能深究其來源,未免削弱了對偽科學批判的力度。
  • 大腦移植、記憶傳輸了解下?換了之後還是自己嗎?《超腦48小時》
    《罪犯》這部電影也被翻譯成了《超腦48小時》,劇中的人物並沒有因為換腦變得更加厲害,出現高超的格鬥技巧或是驚人的分析能力,劇中的換腦情節最多就是讓一個「腦殘」變得更加正常一些(腦殘沒有侮辱的意思,主角真的是大腦的殘疾)。影片的陣容很強大,倒不是說演員都是頂級大腕,而是觀眾朋友們見到都會感覺很眼熟。
  • BMJ子刊:糞菌移植竟能保護β細胞
    這項研究不僅是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臨床試驗中發現糞菌移植的這一保護作用,而且還發現一些具有治療潛力的腸道微生物,為1型糖尿病的治療開拓路新方向。▲ 論文首頁截圖1型糖尿病(T1D)是一種以β細胞進行性受損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細胞在疾病的進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帕金森氏病是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等為主要表現的全球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大腦黒質腦區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導致黒質腦區至紋狀體腦區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造成紋狀體內多巴胺分泌不足,最終導致病人運動功能的障礙。
  • 科學家嘗試通過移植糞便方法改善樹熊挑食問題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東網」6月19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有科學家發現,可通過移植樹熊糞便改變其飲食習慣,從而提高存活率。該研究有望成為「樹熊救星」,也有助於保育其他瀕危物種。報導稱,澳大利亞樹熊因棲息地受破壞和本身過於挑食,導致近年數量持續減少,瀕臨絕種。據悉,樹熊在自然界以挑食見稱,大部分只鍾情兩種尤加利葉,最刁鑽的更只會進食其中一種,另一品種則「碰也不碰」。
  • 前蘇聯動物器官移植實驗揭秘:曾造雙頭狗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蘇聯科學家曾做過一系列驚人的動物器官移植實驗,包括為狗「換心換肺」,甚至通過移植實驗炮製出驚人的「雙頭狗」會打哈欠 現年70多歲的俄羅斯波多利斯克市科學家米克海爾·拉茲古洛夫是世界知名的器官移植專家,他在器官移植領域研究工作了40年,和蘇聯器官移植先驅弗拉季米爾·德米科霍夫教授一起,曾做過一系列驚人的動物器官移植實驗。
  • 科學家驚人發現,你的身體內有「第二大腦」,它決定你的健康
    腸道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也與大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還研製出了特殊的腸道藥物,只不過它們的原材料十分特殊,因為這裡主要應用的是來自人體糞便內的菌群。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些移植了來自他人腸道菌群的病人,在接受相關治療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除了體型之外,他們的性格也與之前有所不同。
  • 腸道細菌竟能「入侵」大腦,但是我們為什麼直到現在才發現?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腦組織超過三十年,她經常會在圖像中發現一些 「未知物體」——那些亮斑和斑點原本不該出現在那裡,並且似乎與她正在研究的突觸和結構沒有關係。她解釋說:「過去我只會說,『好吧,不管它』。」現在,這一切都改變了。 在大腦中發現細菌通常是非常壞的消息。大腦受到血腦屏障的保護,免受人體細菌的侵擾,被認為是一個無菌器官。
  • 科學家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重塑神經功能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細思極恐,大腦死亡四小時竟被復活!
    這個觀點在醫學界和法律界也盛行已久。然而,Nature封面文章向「死亡」投擲了一枚重磅炸彈,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豬大腦在死亡4小時後復活了!消息一出,便引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倫理激辯。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構建了一個名為BrainEx的系統,向腦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來模擬血液流動——該系統讓死亡數小時的豬大腦恢復了腦循環和部分腦細胞功能,並至少維持了6小時!
  • 最近,科學家通過嚴格的對比分析,發現宇宙和大腦確實驚人地相似
    運用這些技術,瓦茲和費拉提發現大腦和宇宙之間有「顯著的」相似之處。他們還發現,與其他生物和物理結構(包括樹枝、雲的形成動力學或水的湍流)相比,這些網絡更像彼此。這些其他結構在本質上是分形的。分形圖案是自我重複的,無論你觀察它們的尺度如何,它們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相比之下,宇宙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看起來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