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確診,乘客飛機上全程佩戴N95口罩,只因上個廁所就被感染

2020-09-07 留學生健康港灣

疾控中心實例研究:

無症狀者在飛機上的驚人傳播


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發布的報告

研究了攜帶新冠病毒的無症狀者在飛機上的傳播情況。


這次研究的樣本是一架韓國撤僑班機,

於2020年3月下旬從義大利米蘭飛回韓國,

整個航程為11個小時。



航班原定安排310名乘客登機,

但11名乘客在出現COVID-19症狀後,就立刻被拒絕登機。


全程,機組都遵循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KCDC)的嚴格感染控制程序。


飛機飛行過程中,除了進食和使用洗手間外,

所有乘客都按要求戴著N95口罩。

到達韓國後,這299名乘客在政府隔離場所隔離了兩個星期,

但是,卻有6名乘客,

被檢查COVID-19呈現陽性,並被送往醫院。

但是,這兩周內,該6名乘客沒有出現任何症狀,

皆為無症狀感染者。


但是,在隔離的第14天,

一名之前陰性的28歲女性突然被檢測出新冠病毒。



無症狀者的座位為紅色,該女子座位為藍色


她整個飛行過程中都佩戴著N95口罩,

只有使用洗手間時除外,

該洗手間由附近的乘客共用,

其中包含無症狀者。


這位在4月15日測試出COVID-19呈陽性的女性

坐在無症狀乘客的後面三排。


為此,研究人員懷疑這名婦女的感染

可能是通過在洗手間內的接觸傳播的。



為了進一步調查,

研究人員查看了另一次撤僑航班的數據,

該航班於4月3日從米蘭飛往韓國。



在這次飛機中,有3名乘客為COVID-19無症狀患者,

而有一名乘客在隔離第一天檢測為陰性,

但第14天檢測為陽性


研究人員和疾控中心懷疑這次感染也是通過機上接觸傳播的


因此,受汙染的表面或已感染的無症狀

是飛機中病毒傳播的重要媒介。



疫情期間,基本上每天都會有航班被檢測出病毒,

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都未倖免。



乘坐飛機,切記!


保持雙手清潔,不要用手觸摸臉部


病毒顆粒是新冠病毒的傳播媒介,

它必須通過粘液或唾液傳播,

並且只能通過眼睛、鼻子或嘴巴進入人體。


儘管這種病毒可以在小桌板、觸控螢幕、

門把手和水龍頭等表面持續存在,

但一項研究發現,其他冠狀病毒

如SARS和MERS,最多在金屬、玻璃和塑料上存活九天。


在表面塗抹消毒劑或用肥皂洗手就能殺死病毒。

然而,大多數人摸自己臉的次數都比他們意識到的更多。

在接觸到某人打噴嚏或咳嗽時濺到表面的飛沫後再摸自己的臉,

就會導致病毒傳播。


所以當務之急是: 洗手


選擇靠窗的座位


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

在流感季節,飛機上最安全的地方是靠窗座位。


研究人員以10次飛行時間

為3至5小時的航班上的乘客與機組成員為研究對象,

觀察到坐在臨窗座位上的人們與可能患病的人接觸較少。


「訂一個靠窗座位,在飛行途中儘量不要走動,

保持體內水分充足,不要用手接觸面部。」


給硬物表面消毒


如果你到達座位時雙手是乾淨的,

可以使用消毒溼巾清潔你座位區域的硬物表面,

比如頭枕、扶手、安全帶卡扣、遙控器、

顯示屏、座椅靠背口袋和小桌板。


「擦乾淨你周圍的區域沒有壞處,

但值得記住的是,新冠病毒不會從座位上跳起來、進到你的嘴裡。」

米爾斯通博士說。

「人們應該對碰觸髒的東西然後用手接觸面部的做法更為小心。」


消毒溼巾的包裝上通常會寫明,

一處表面需要擦拭多久,以確保其生效。


這段時間從30秒到幾分鐘不等。

為了讓消毒溼巾產生效用,

你需要遵循這一時間要求。


赫茨伯格博士補充說,如果有電子觸控螢幕,

你觸摸它時應該用一張紙巾。


使用紙巾(厚紙巾或普通紙巾均可)

可以確保在可能帶有飛沫的表面與你的雙手之間形成一道屏障,

因為你的手很可能會最終觸及你的面部。


「一些生病和咳嗽的人可能已經碰過了門和水龍頭,

所以在洗手間裡時要使用溼巾,

並用厚紙巾開門和關閉水龍頭,

接著在離開洗手間時把溼巾和厚紙巾扔進垃圾桶。」

相關焦點

  • 韓國研究顯示:廁所是飛機上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
    韓國順天鄉大學醫學院首席研究員裴成煥博士再次提醒乘客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戴口罩,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並在登機和下飛機時保持社交距離。在溫度測試排除了11名有症狀的旅客後,299名乘客登機。在飛行過程中,除用餐和上廁所外,所有乘客都必須佩戴N95口罩。抵達後,他們都接受了COVID-19檢測並被隔離。6名報告沒有症狀的乘客隨後被檢測出病毒呈陽性。在為期兩周的隔離期間的第8天,一名最初檢測為陰性的孤獨女性乘客開始感到不適。檢測證實她感染了COVID-19。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 一落地13人確診
    全飛機49名乘客,13人在旅程中感染新冠,又在下飛機後傳染給另外46人,造成全國性的超級感染事件!,旅途中也沒有過多接觸,其中有4人既沒有坐在確診者附近,也沒有與其有過任何接觸,甚至全程飛行帶著口罩,連「密切接觸者」都算不上,怎麼就感染了?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落地13人確診,再傳染46人
    全飛機49名乘客,13人在旅程中感染新冠,又在下飛機後傳染給另外46人,造成全國性的超級感染事件!有4人既沒有坐在確診者附近,也沒有與其有過任何接觸,甚至全程飛行帶著口罩,連「密切接觸者」都算不上,怎麼就感染了?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一落地13人確診,再傳染46人
    全飛機49名乘客,13人在旅程中感染新冠,又在下飛機後傳染給另外46人,造成全國性的超級感染事件!,旅途中也沒有過多接觸,其中有4人既沒有坐在確診者附近,也沒有與其有過任何接觸,甚至全程飛行帶著口罩,連「密切接觸者」都算不上,怎麼就感染了?
  • 49人乘搭的從新回中航班上驚現超級傳播者,13人確診
    7個半小時的飛行,全程並無接觸,竟有13人感染新冠,下飛機後又相繼傳染給另外46人,造成全國性的超級感染事件,引發全球關注。竟有13名新冠患者搭上這趟飛機的這49位乘客,分別是從另外3個大洲旅行,機緣巧合下在同一個國際機場轉機,才搭上了這趟飛往都柏林的飛機。
  • 【恐怖】49人坐飛機13人確診,再瘋狂傳染46人!超級感染事件震驚世界
    >有4人既沒有坐在確診者附近,也沒有與其有過任何接觸,甚至全程飛行帶著口罩,連「密切接觸者」都算不上,怎麼就感染了? 美國研究指出,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當低」,即使滿員的情況下,全部乘客都戴著口罩,周圍的呼吸區內,平均也只有0.003%的空氣顆粒具有傳染性。
  • 坐飛機回國28歲女子只做了這件事就感染了新冠
    該航班原定安排310名乘客登機,但11名乘客在出現症狀後被拒絕登機。機上全員必須佩戴口罩,除了上廁所,禁止在機艙內隨意走動。抵達韓國後,所有人都必須按照按照規定強制隔離兩周。在調查了這名女子的感染途徑後,調查人員發現,她唯一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地點竟然就在飛機上。
  • 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但專家表示,感染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航空公司在乘客座位、掩蔽和登機時間方面可能採取的政策。如果航空公司遵循公共衛生專家制定的程序:強制執行口罩合規性、分配可用座位和對患病乘客進行篩查,那麼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相對較低。飛機配備了高效空氣過濾器,類似醫院隔離室使用的空氣過濾器。HEPA過濾器可捕捉99.97%的空氣顆粒,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飛機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換氣10至12次,使空氣品質高於正常的室內環境。
  • 美國飛臺灣「最毒航班」已10人確診新冠肺炎 空乘被確診者包圍
    航空圈訊 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一班從美國紐約飛回臺灣的國際航班,已經有10名乘客確定新冠肺炎,該航班被稱之為「最毒航班」,目前,該航班執勤的空乘都被隔離,但他們的座位剛好在確診者附近,擔憂可能會感染。
  • 美軍宣布研究成果:民航乘客如果戴上口罩,病毒傳染可能性很低
    16日,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在民航客機上如果人人佩戴口罩,新冠傳染的可能性很低。這一研究顯示,可能傳染病毒的漂浮顆粒物,在民航飛機上甚至可能比在家裡還更快消散。,戴口罩的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其實非常低。
  • 飛機上會感染病毒?該如何防範?
    最近匯姐看到很多飛機上多人被感染的案例,「如果同一個航班上有病毒攜帶者會怎樣?感染機率有多高?我該怎麼辦?」匯姐這就為大家答疑解惑!飛機客艙空氣循環機制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二是經接觸傳播。
  • 吸引乘客上飛機?專家稱機艙內空氣比普通室內更潔淨,感染概率低
    因此,他們認為機艙內部的空氣更加清潔,甚至比普通家庭室內的空氣清潔度更高,乘客在搭乘航班的時候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極低。為了測試坐在被感染者附近的乘客是否容易被感染,研究人員使用了螢光追蹤型氣溶膠,這些氣溶膠代表了呼出或者咳嗽時釋放的氣體,然後在試驗過程中研究感染者對整架飛機的影響。
  • 北京通報典型案例:各戶共用廁所、串門不戴口罩,一聚集性疫情13人...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了一起因確診病例汙染居住場所公共環境和相互串門接觸而引發的聚集性疫情:該首發病例,男,57歲,為個體經營人員,每日到新發地市場進貨,居住於海澱區永定路某小區樓
  • 國際航班上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口罩一定要帶。研究表明,即使飛機上配備了「垂直通風系統」,但當乘客打噴嚏後,附近的空氣仍會呈漩渦態反覆打轉,然後再從通風口排出。也就是說,當一位乘客打噴嚏後,飛沫會在氣流的帶動下向四處的乘客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口罩便成為了保護我們的一道防線。
  • 北京:乘客拒不戴口罩 計程車司機可拒載
    王兆榮表示,按應急防疫措施要求,做好核酸檢測,嚴格執行新入職駕駛員須持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網約車駕駛員每日上崗前要將體溫檢測情況和健康碼上傳平臺,不符合要求的平臺不得派單;營運中駕駛員和乘客全程佩戴口罩,儘量少交談,對經勸阻後拒不佩戴口罩的乘客,駕駛員可以拒絕提供運輸服務。
  • 長時間航班飛行會不會導致新冠集體感染?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6日消息:據共同社報導,越南團隊稱長時間航班飛行或致新冠集體感染。他們引用的例子是今年3月從英國飛往越南的航班出現一同搭乘的共16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很可能是10個多小時的飛行途中從1名乘客擴散。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管理學教授阿諾德·巴尼特(Arnold Barnett)一直在試圖量化飛行感染新冠的機率。他還考慮了一系列變量,包括坐在處於感染階段的人旁邊的機率,以及口罩防護(現在大多數航班都要求佩戴口罩)失效的機率。
  • 乘飛機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高,麻省理工教授算給你看
    在最近幾個月, 肯定有被生病的乘客將病毒傳播給飛機機組人員或其他旅客的案例,但傳染率很低,也就是傳染的人很少。最近發表在醫學雜誌《 JAMA網絡公開》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3月從特拉維夫飛往法蘭克福的四個小時的一次飛行,是首次發現冠狀病毒在飛機乘客中傳播。
  • 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有多大?專家:比你想像的小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都不敢乘坐飛機,因為他們認為機艙空間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然而,新研究發現,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小,旅客可以安心乘坐飛機。這兩位可能在飛行途中被感染的乘客坐在飛機靠尾部的座位,正對著過道那頭七位被感染卻不知情的乘客。
  • 上廁所戴口罩!網紅Larz廁所舔馬桶,新冠檢測顯陽性
    一項研究發現,便池的衝水會導致攜帶新冠病毒的顆粒「猛烈爬升」到空氣中,目前專家建議在公共廁所佩戴口罩他們發現57%的微粒是從便池中噴射出來的,它們可以在不到6秒的時間內擊中使用者的大腿。這項研究發表在《流體物理學》雜誌上。該研究團隊之前的研究發現,普通廁所在衝水的時候也會產生潛在的病毒氣溶膠,尤其是在蓋子未蓋上的情況下。據研究,衝廁所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馬桶煙」的現象,多達14.5萬滴成霧狀的水滴會被釋放出來,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