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實例研究:
無症狀者在飛機上的驚人傳播
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發布的報告
研究了攜帶新冠病毒的無症狀者在飛機上的傳播情況。
這次研究的樣本是一架韓國撤僑班機,
於2020年3月下旬從義大利米蘭飛回韓國,
整個航程為11個小時。
航班原定安排310名乘客登機,
但11名乘客在出現COVID-19症狀後,就立刻被拒絕登機。
全程,機組都遵循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KCDC)的嚴格感染控制程序。
飛機飛行過程中,除了進食和使用洗手間外,
所有乘客都按要求戴著N95口罩。
到達韓國後,這299名乘客在政府隔離場所隔離了兩個星期,
但是,卻有6名乘客,
被檢查COVID-19呈現陽性,並被送往醫院。
但是,這兩周內,該6名乘客沒有出現任何症狀,
皆為無症狀感染者。
但是,在隔離的第14天,
一名之前陰性的28歲女性突然被檢測出新冠病毒。
無症狀者的座位為紅色,該女子座位為藍色
她整個飛行過程中都佩戴著N95口罩,
只有使用洗手間時除外,
該洗手間由附近的乘客共用,
其中包含無症狀者。
這位在4月15日測試出COVID-19呈陽性的女性
坐在無症狀乘客的後面三排。
為此,研究人員懷疑這名婦女的感染
可能是通過在洗手間內的接觸傳播的。
為了進一步調查,
研究人員查看了另一次撤僑航班的數據,
該航班於4月3日從米蘭飛往韓國。
在這次飛機中,有3名乘客為COVID-19無症狀患者,
而有一名乘客在隔離第一天檢測為陰性,
但第14天檢測為陽性。
研究人員和疾控中心懷疑這次感染也是通過機上接觸傳播的。
因此,受汙染的表面或已感染的無症狀
是飛機中病毒傳播的重要媒介。
疫情期間,基本上每天都會有航班被檢測出病毒,
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都未倖免。
乘坐飛機,切記!
保持雙手清潔,不要用手觸摸臉部
病毒顆粒是新冠病毒的傳播媒介,
它必須通過粘液或唾液傳播,
並且只能通過眼睛、鼻子或嘴巴進入人體。
儘管這種病毒可以在小桌板、觸控螢幕、
門把手和水龍頭等表面持續存在,
但一項研究發現,其他冠狀病毒,
如SARS和MERS,最多在金屬、玻璃和塑料上存活九天。
在表面塗抹消毒劑或用肥皂洗手就能殺死病毒。
然而,大多數人摸自己臉的次數都比他們意識到的更多。
在接觸到某人打噴嚏或咳嗽時濺到表面的飛沫後再摸自己的臉,
就會導致病毒傳播。
所以當務之急是: 洗手
選擇靠窗的座位
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
在流感季節,飛機上最安全的地方是靠窗座位。
研究人員以10次飛行時間
為3至5小時的航班上的乘客與機組成員為研究對象,
觀察到坐在臨窗座位上的人們與可能患病的人接觸較少。
「訂一個靠窗座位,在飛行途中儘量不要走動,
保持體內水分充足,不要用手接觸面部。」
給硬物表面消毒
如果你到達座位時雙手是乾淨的,
可以使用消毒溼巾清潔你座位區域的硬物表面,
比如頭枕、扶手、安全帶卡扣、遙控器、
顯示屏、座椅靠背口袋和小桌板。
「擦乾淨你周圍的區域沒有壞處,
但值得記住的是,新冠病毒不會從座位上跳起來、進到你的嘴裡。」
米爾斯通博士說。
「人們應該對碰觸髒的東西然後用手接觸面部的做法更為小心。」
消毒溼巾的包裝上通常會寫明,
一處表面需要擦拭多久,以確保其生效。
這段時間從30秒到幾分鐘不等。
為了讓消毒溼巾產生效用,
你需要遵循這一時間要求。
赫茨伯格博士補充說,如果有電子觸控螢幕,
你觸摸它時應該用一張紙巾。
使用紙巾(厚紙巾或普通紙巾均可)
可以確保在可能帶有飛沫的表面與你的雙手之間形成一道屏障,
因為你的手很可能會最終觸及你的面部。
「一些生病和咳嗽的人可能已經碰過了門和水龍頭,
所以在洗手間裡時要使用溼巾,
並用厚紙巾開門和關閉水龍頭,
接著在離開洗手間時把溼巾和厚紙巾扔進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