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2004年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對從各培養單位中評選出的15個招生先進集體和30個招生先進個人進行了隆重表彰,感謝他們多年來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做出的突出貢獻。
中科院研究生院2004年招生工作會議召開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在中關村教學園區隆重舉行2004年招生工作會議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招生25周年紀念大會,中科院一百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教育幹部和各教育基地的主要負責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前司長現巡視員韓建華、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長楊星科、中科院京區黨委副書記孫建國、研究生院鄧勇書記、馬石莊副院長等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同時對從各培養單位中評選出的15個招生先進集體和30個招生先進個人進行了隆重表彰,感謝他們多年來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做出的突出貢獻。
此次會議中,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韓建華同志做了關於2004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與發展規劃的報告。報告就2003年全國招生計劃安排、報名、考試和錄取情況、招生特點進行了全面介紹和深入剖析,對2004年招生工作應注意的問題和一些新的舉措進行了重點闡述,同時也談到了她本人對未來幾年招生工作改革的思考和設想。韓建華同志對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改革、是否實行收費制等熱點敏感問題也作了分析和評價。她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非義務制教育,實行收費制是大勢所趨,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是具體實行時間遲早的問題。她強調,實行收費制的同時一定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學校要做好「三助」工作,要保證所收的費用很好地用於學生的教學科研方面,必須使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也能順利入學並完成好學業。
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長楊星科就中科院教育成本、調整學科布局、統一招生、導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強調要為一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搭建好招生平臺,促進這些學科的快速發展。關於統一招生問題,楊星科同志指出,整個中科院要由目前的現狀逐漸過渡到按地區統一招生,最後實現整個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的完全統一。經教育部批准,2004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將在北京地區試行各培養單位統一招生,隨後一兩年將推廣到中科院所屬其他各省市的研究生培養單位。
研究生院黨委書記鄧勇重點闡述了研究生院「三統一,四結合」的辦學方針,即統一招生、統一教育管理、統一學位授予,院所結合的領導體制、院所結合的師資隊伍、院所結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結合的培養體系。他指出,「三統一,四結合」符合各培養單位的切身利益,有利於各培養單位自身的長遠發展,有利於整個教育環境的改善。明確指出了目前在實施統一招生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將採取的解決措施。鄧勇書記認為,2000年研究生院的更名成立,是中國科學院黨組的重大戰略決策,研究生院要抓住時機,實現規模突破,保證質量,加強制度建設,要建成有形象、有當量、有效率的研究生院,要成為中國科學院社會貢獻的重要方面,成為中國研究生教育的一面旗幟。
中科院京區黨委副書記、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主任孫建國重點談了他對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他指出,規範和改革複試是以後研究生招生改革的重點之一,並希望各培養單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把這項工作做好。
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高隨祥做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招生工作總結」的主題報告。報告從中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招生計劃增長、報名、錄取、招生工作的主要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今後工作的設想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論述。報告指出,2003年中科院有104個培養單位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92個培養單位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覆蓋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七大學科門類的38個一級學科。全國有20365人報考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碩士學位研究生,報名人數高居全國榜首,報考增幅達71.67%,創歷史最高。全院共有8911人報考博士學位研究生。2003年全院共錄取碩士學位研究生4854名,博士學位研究生4356名,從而使中科院研究生院在校生總數達到2.45萬人,成為中國最大的研究生院。按計劃,到2005年時研究生院的在校生將超過3萬人。
高隨祥指出,今後招生工作的重點是進一步提升質量,適當擴大數量,規劃考試科目,規範考試行為,改進複試工作,千方百計吸引優秀考生。
以下是獲得招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稱號的培養單位及個人名單,其中先進集體15個,他們分別是,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金屬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教育基地、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先進個人30人,分別是顧慧 、邵欣、杜紅榮、陳力、蘇宏、侯曉霞、夏紅德、宋守禮、邊林芬、徐躍玲、張慧苗、張敏蘭、欒冰、吳雪華、吳海信、王海琳、朱必春、丁健、陳梅、侯小禎、邢晶、楊培珍、張英雯、張國威、陳恩惠、張淑華、李宏偉、孫宗勳、崔旺誠、嶽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