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2021-01-12 澎湃新聞

從遠古結繩記事到創世神話中的倉頡造字,至今我們仍然在使用漢字。千年傳承讓漢字這一神奇的方塊字既古老又年輕。從北宋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到如今通過電腦實現雷射照排技術,黑、宋、仿、楷等字體「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成為如今的民族文化遺產。

「活字生香」展現場

7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展覽將以「活字」為主題,通過解讀活字藝術背後的故事及系列互動,引發公眾對瀕臨失傳的中國古老工藝的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計劃在上海、北京、揚州等地舉辦巡展,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舉辦的字體設計大獎賽也將同期舉行。

《漢語大字典》用印研所的「宋一體」排版正文,「黑一體」排版標題

通過展覽梳理「活字」歷史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2009年,「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0世紀60-80年代,印研所創寫了宋、黑、仿宋、楷、標宋等十幾款字體,原創字稿至今保留。

至今,上海字模一廠仍保留著大量的金屬活字。這些活字雖然無法在印刷線上繼續「工作」,卻代表著漢字印刷字體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漢字印刷從木刻鉛印到電腦印刷是如何演變的?黑、宋、仿、楷四種字體是如何適應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現代倉頡們是怎樣用心血和智慧讓印刷字體書寫技藝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從古代走來的活字怎樣和當今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介紹,「活字生香」展想要為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的字體展,更是希望藉助這一展覽為觀眾解答「活字」的前世今生、歷史淵源。上海這座城市與活字的淵源,也可以在上海站的展覽中找到答案,

本次展覽將以字模活字藝術傳承傳播「走出去」為主題,以「活字工藝」為一條主軸,引領整個展覽的演繹與發展。共分為8個展館,分別是:古代活字,近代活字,當代活字,字體之美,古琴譜與活字的對話,活字迷宮與百家姓,活字體驗互動,活字藝術衍生品。

觀眾可以在遍布漢字的牆上尋找屬於自己的姓氏。

活字展廳通過活字實物陳列和詳細介紹,讓觀眾了解活字從哪裡來、為什麼需要活字、活字長什麼樣以及活字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同時通過活字藝術技藝展示,從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複雜的工藝步驟,從讓觀眾清晰地了解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在活字之美展廳,各種大小、顏色的筆畫懸垂在空中,通過分解的筆畫完成對宋、黑、仿、楷的字體展示,表現出不同字體的特點及吸引力。

在展覽的互動體驗部分,觀眾們可以自己動手,印製屬於自己的印刷作品;活字藝術衍生品區將展示一批基於印刷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使觀眾們更直觀地感受字體之美。

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

早在唐朝,中國就開始使用雕版印刷術,形成了以書法字體為基礎的印刷字體。如今我國常用的印刷字體中,楷體已有1000多年歷史,宋體有500多年歷史,黑體和仿宋體均有100年左右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直至1960年印刷字體還在沿用以前的銅模鉛字,活字缺損且字形陳舊雜亂。1956年-1959年間,國家連續公布4批簡化字,借簡體字刻字補換的契機,國內首個印刷字體研究室於1960年8月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組建起國內第一支印刷字體專業設計隊伍,分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設計工作組,推陳出新,確立統一標準,開始革新印刷字體。

拓印好的油墨《蘭亭序》

傳統漢字印刷字體設計要經過鉛稿、劃線、勾描、填墨、描白五道工藝,完全由設計者手工勾勒潤色而成。至今,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仍保留著當年設計師手工設計書寫的宋體、黑體、楷體、仿宋體等原稿總計超過15萬字。

這些印刷字體被各領域廣泛使用,如仿宋體廣泛應用於黨政機關文件、各類期刊正文等;宋體一號最先用於1965年版《辭海》正文字體;宋體二號用於1965年橫排版《毛澤東選集》正文字體等。

在發布會上,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了用油墨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這些鉛字都是上海字模一廠三四十年前的產品。當時,中國的書籍印刷還大都是用這樣的鉛活字排版印刷。1980年代末,以王選為代表的科學家發明了漢字雷射照排技術,中國傳統出版業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數量巨大的鉛活字成了上海字模一廠的寶貴收藏。如今,上海字模一廠每年都在上海書展現場展示活字拓印,與活字相關的印刷體驗、文創開發成了廠裡的盤活「活字」資源的新方向。

據字體研究室主任胡丹介紹,目前研究室共設計了37種印刷字體,總計40多萬字。如今字體研究室裡,設計師手寫字體的景象不復存在,大家都在電腦上對新創字體悉心修正,「現在只有在設計最初字形的時候還是鉛筆打稿,但不會太多,大概幾十個字,此後都是用電腦打稿。」

印研所創製的部分字體廣泛應用於字典、毛選等讀物印刷

研究室還為2019年即將出版的新版《辭海》重新設計了宋體、黑體、網絡版字體三套新字體,共計9萬字。胡丹表示,展覽開幕式上將舉行電子辭海的字體首發儀式,希望以此引起公眾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關注。

「活字和印刷密不可分,作為新時代的上海印刷人,必須將『活字』這一歷久彌新的民族文化遺產好好傳承發揚,通過創新,賦予活字新的生命力。」 周東說。

此次展覽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

相關焦點

  • 宋體黑體仿宋楷體,你天天用的字體,源頭竟在上海這條馬路
    摘要:打開電腦、用手機發微信、翻開書本閱讀……當一個個漢字如同空氣一般自然地出現在你眼前時,你可曾想過,這些字體是由誰設計出來的,又是如何從手寫變成印刷的?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今天(14日),「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
  • 陳其瑞:宋體、黑體、楷體……這些熟悉的字怎麼來的
    新中國成立前,很多字體都沒有開發出來,以前的工人手工刻出來的舊字模差異很大,同類字形的大小、空距、高低、粗細、深淺……都不統一。1959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國際書籍藝術博覽會,我國的書籍印刷、字體設計水平顯得較低,因此,印刷字體的統一和規範勢在必行。1961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擴展改制成立,其中的活字字體研究室擔當起了字體設計的工作。
  • 在這個手機代替紙張的時代,如何創造更好的字體?
    漢字整個發展史為3600年,而我們最熟悉的字體——楷體,已經有1800年的歷史了,一直是中文字體應用的主流。如今,手機等行動裝置代替了書本,字體如何才能更好地被閱讀呢?大家可以看到,這裡面所有字的橫劃基本已經有了宋體的味道。買書的時候,因為字美,我看了《大學》25遍,也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明代的宋體,這個字比之前的楷體相對來講,刻得又快又省事,價格也會更便宜。為什麼明代刻出的字體叫宋體?
  • 當知道宋體、黑體這些你最常用字體的來源後,你還會用它們嗎?
    1920年,仿宋體獲得政府批文,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國家認可的字體專利。宋體被歸入襯線體,黑體則被歸入無襯線體。那什麼是哥特體呢?哥特體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曾是風靡歐洲的手寫體。因為日文字體中黑體來源於西方的無襯線體。而西方無襯線字族裡有一種非常成功和重要的字體叫Gothic(哥德式的、哥特風格的),美國字體商Morris Fuller Benton在開發美式無襯線體時用「Gothic」命名,日本人跟著美國也把無襯線體叫Gothic了。
  • 可商用的字體集合,再也不用擔心字體版權問題了
    ,盡情享用吧~一、方正字體方正黑體簡體方正書宋簡體方正黑體GBK方正仿宋簡體方正仿宋繁體方正書宋GBK方正楷體GBK方正仿宋GBK方正黑體繁體方正楷體繁體方正書宋繁體方正楷體簡體二、思源字體思源黑體思源柔黑思源宋體思源黑體Google版三、造字工房問藏書房四、站酷字體站酷酷黑體站酷高端黑體站酷倉耳漁陽體站酷慶科黃油體站酷文藝體站酷小薇LOGO體站酷義大利體站酷快樂體五
  • 見字如面,選對字體戰略,打造金字招牌!
    一、字體,是文明的化石,是時代的年輪字體,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手機上、電腦上、牆上、街上到處都是字體,它幾乎充斥著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想想看,你脫口而出的字體有哪些呢?常見的字體有宋體、黑體、仿宋、微軟雅黑、楷體等等。到底什麼是字體呢?
  • 還在為字體商用侵權發愁?告訴你免費商用字體有哪些!
    如字體的侵權問題,經常會因為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使用了不可商用的字體導致被字體公司告侵權。為了幫助大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避免使用商用字體導致字體侵權,接下來我將告訴大家哪些是免費商用的字體。為了能夠更方便的整體,我會告訴大家哪一類字體,然後哪一類字體中可以免費商用的字體有哪些。(系統默認的仿宋,宋體,黑體等就不說了)一. 思源類字體。
  • [設計乾貨]十款商用免費字體,遠離字體侵權糾紛
    1.思源黑體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是Adobe與Google推出的字體,有7種字體粗細,支持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和韓文。使用許可情況:可免費商用圖片來源:手淘網絡設計,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手淘網絡設計,轉載請註明)2.思源宋體思源宋體是Adobe Type發布的字體,它是對應思源黑體的宋體字體,包含了簡體、繁體、日文、韓文四種漢字寫法
  • 字體設計師鳥海修:希望中國的字體設計能夠少一些怪異
    日站君一直覺得 字體有著特殊的魅力 不管是方正粗狂的黑體 還是挺秀端正的楷體 都有其韻味冬青黑體 它的設計師鳥海修 也算是日本字體設計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了 不僅與鈴木勉、片田啟一比如說進到書店裡拿一本書,看它的標題的文字和書是不是吻合,然後思考,這些都可以成為靈感來源。 日站君:有沒有最喜歡的一款字體?理由是什麼? 鳥海修:最喜歡的應該是日本的紅蘭楷書,這個字體的漢字的部分用了中國的漢字元素,然後做了一些日式的加工,讓整體的字體柔和了一些。創造這個字體的公司還用了非常搭配的假名。
  • 微軟雅黑背後的秘密:不是免費 字體侵權要賠錢
    實際上,微軟雅黑是微軟公司委託中國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設計的一款全面支持ClearType技術的字體。Monotype公司負責字體Hinting工作。它屬於OpenType類型,文件名是MSYH.TTF,字體設計上屬於無襯線字體和黑體。據悉一個微軟雅黑字體的造價是100美元,微軟雅黑隨Windows Vista簡體中文版一起發布,是Windows Vista系統默認字體。
  • CSS基礎—文字的尺寸、字體、行距及顏色
    文字的尺寸、字體、行距及顏色樣式標籤為font-size(尺寸)、font-family(字體)、line-height(行距)、color(顏色)。rem同em一樣都是相對單位,區別是em以父元素的font-size為基準單位,rem以網頁根元素的font-size為基準單位,也就是瀏覽器的默認字體尺寸,瀏覽器的默認字體尺寸是16px。下面的網頁文檔展示了font-size採用不同單位的應用。在上面的網頁代碼中。
  • 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他們將這一字體命名為「仿宋體」,又名「聚珍仿宋」。 1920年,仿宋體獲得政府批文,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國家認可的字體專利。 因為日文字體中黑體來源於西方的無襯線體。而西方無襯線字族裡有一種非常成功和重要的字體叫Gothic(哥德式的、哥特風格的),美國字體商Morris Fuller Benton在開發美式無襯線體時用「Gothic」命名,日本人跟著美國也把無襯線體叫Gothic了。 不得不說,我們近代文化還是從日本拿了不少東西回來。
  • 連字體字號都規定好了
    連字體字號都規定好了 2019-08-15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千字逐一手寫,做一套電腦字體平均得花一兩年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宋體、楷體、黑體等電腦字體,這些字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昨天在湖北美術學院曇華林藝術中心開幕的2016「東+西」國際設計周的字體設計展上,這個問題有了答案。「方正大魏體」原創設計師、方正字庫設計總監仇寅介紹,一套簡化漢字最低標準是6763個字,「很多人以為我們字庫裡的字體,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一個模型,然後自動生成的。」本身是書法家的仇寅說,其實,設計一款字體,先要一筆一划寫50個基本字,然後再人工或用設計軟體調整,大概要修改三五次才能確定字形。風格得到認可就再做500個字,工序一點不會減少。
  • 網頁設計中的 serif 和 sans-serif字體應用
    大家可以隨手抄起一張報紙,看看上面的文章是不是宋體。如果手頭有外語讀物的話,也可以翻來看一下,正文都是襯線字體。同樣大小的襯線字體比無襯線字體容易閱讀:然後大家可以把報紙翻到頭版頭條——標題一般都會是各種粗細一致的綜藝體或者是中黑體。英文報紙的標題大多也是無襯線的。這個就是應用他們的基本原則。
  • 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
    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一)漢字的字體演變漢字自產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形體在不斷演變。商代主要用甲骨文;西周和春秋時期用金文(又稱鐘鼎文);戰國時代用大篆;秦代主要用小篆,日常使用的字體是求書;漢代主要字體是隸書,草書和行書在當時開始流行;自魏晉以後,人們主要使用楷書,而輔助字體是行書。漢字從書體而言,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種。現行漢字經常使用的是楷書和行書。從形式手段上看,有印刷體和手寫體兩種。
  • 免費中文字體:「思源宋體」支持簡、繁、日、韓四種語言
    事隔三年,終於迎來了 Adobe 聯合 Google 發布的「思源宋體」新款免費開源字體,該字體支持4種東亞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