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王維《酬張少府》
火車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即便現在有了更加先進的交通工具飛機,但依然無法取代火車的地位。因為,乘坐飛機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乘坐火車雖然也受限制,但是卻比坐飛機要小得多。有很多人說,為什麼不乘坐飛機呢?飛機快呀!也許,在整個行程中,確實飛機是快的,但你要計算為了乘坐飛機所承擔的時間成本,一般情況下,飛機場都會建在郊區。
往返飛機場,再加上等待航班的時間,這些加起來,飛機的速度優勢就沒有那麼大了。更何況,飛機晚點的機率比火車要多得多。所以,直到現在為止,飛機依然是很重要的長途交通工具。既然乘坐火車一般是長途,那必然就會遇到就餐的問題。但很多乘客寧願選擇吃泡麵,也不願意吃火車站售賣的盒飯,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讓列車員給大家說答案。
火車裡的盒飯分量很少
經常出門在外的人,都會很累,人一累,就會想吃點好吃的東西,而且一定要吃飽,所以飯菜的分量是一定要足的。但是,火車站提供的究竟是什麼盒飯呢?他們會給你提供一份報價單,上面菜名看起來十分美好,當然價格也十分美麗。不過,這個時候你真的很餓,所以,你咬咬牙買了,可是,當你打開白色餐盒的時候,你瞬間就後悔了,你的食慾也會大打折扣!
說是紅燒肉,確實是紅燒肉,但是總共就兩片肉,而且80%的肉都是肥的;說是牛肉燒土豆,你就沒找出幾片牛肉,全部都是土豆!有時候運氣好的話,吃的飯剛從微波爐出來,飯還是熱的;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吃的飯雖然不至於是冷的,但絕對是比溫還要溫!你深吸了一口氣,在心裡說,出門在外就不要挑了吧,於是你吃了一口白米飯,但真的是好硬的白米飯……
當然,有可能這些你都能接受,畢竟真的很餓很餓了,當人在飢餓的狀態下,什麼都好吃,畢竟有飯也有菜。可是,有一點你不能忍受,因為這個盒飯真的好小好小,你三口兩口就吃完了,就連食量特小的女孩子都不一定吃得飽,更不要說是一直餓著的大漢了。我相信,這樣的你吃過一次,就不會想吃第二次了。以後每次坐火車,你都會準備泡麵,又便宜又好吃!
火車裡的盒飯性價比低
相較於飛機來說,大多情況下,火車票的票價是要比飛機票價低的,而且,有不少人,之所以選擇乘坐火車,主要還是因為便宜。但是,相較於便宜的火車票價,火車上的東西是不是便宜呢?答案是否定的!火車上的東西,不管是食物、飲料、水果,都比外面要貴得多。我們可以用礦泉水打比方,在外面買只要2元錢的礦泉水,到火車裡買要4元,甚至還要貴!
當然,我們也能夠理解,火車裡的東西會比外面貴,但有時候這個價格貴得離譜。所以,有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在火車上買東西的。現在有很多人,如果坐長途火車的話,會提前在超市買好方便麵,然後直接在火車上面吃,只有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會在火車裡面購買,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火車裡面東西貴,並不是一個兩個人說,大家都說!
那麼,大眾為什麼願意自己吃泡麵,也不願意吃火車裡的盒飯呢?當然,是因為盒飯的價格太高呀!當然,是因為盒飯的性價比太低呀!火車裡面可以價格稍微高些,但是不能高得太離譜,一定要對得起這個價格!如果你好吃一點,價格貴也就算了,你又不好吃,價格又貴,那麼誰還會買呢?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在火車上買盒飯,列車員就是這麼說的。
給火車站提幾點建議
其實,我們都知道,泡麵其實並沒有太多營養,而且裡面有大量的防腐劑和味精,所以,一定要少吃這類的東西,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碰。當然,偶爾吃一吃方便麵也是可以的,畢竟方便麵被發明出來,就是一種速食產品,可以讓我們在特定的條件之下充飢。所以,我們可以吃到飯菜儘量吃。但有時候。火車站裡的東西,又貴又不好吃,我們也沒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我還是很看好火車站盒飯的,如果火車站能夠做改進,還是大有可為的,下面,我想給火車站提一些建議,希望他們能夠看到並且採納。第一個建議,希望火車站能夠降低盒飯的價格,提升盒飯的性價比,做大眾能夠吃得起的盒飯;第二個建議,提供更加豐富的盒飯以及新鮮的瓜果,雖然不至於像飯店那麼豐富,不過,這些改善很有必要。
第三個建議,可以在購票的時候,就可以讓用戶選擇盒飯,這樣就減少了用戶選擇的時間,也不會耽誤售賣員的工作;第四個建議,建議在車廂內多鋪設一些微波爐,方便大家熱飯,不然飯都是冷的,大家怎麼吃得下去?總之,只要火車站做好這幾點,火車站也可以憑藉售賣盒飯賺到錢,大眾也覺得省心,何樂而不為呢?如果火車站高層看到,希望能夠予以採納!
結語
雖然對於火車站來說,盒飯並不是主營業務,但是,如果能夠做好盒飯,絕對可以提升火車站的服務品質。如果真的將盒飯做上去的話,對於火車站的名聲來說,也是可以大大提升的。杜荀鶴在《題弟侄書堂》中說:"少年辛苦終身事",其實,近年來,火車站也在不斷提升自我,現在火車站的服務品質已經越來越高了,盒飯也比之前好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在火車站吃到又好吃又便宜的盒飯哦!
參考文獻:
《酬張少府》《題弟侄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