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王利軍)記者7月3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採訪時了解到一件讓人心生敬意的好人好事:剛剛參加完今年高考的高中畢業生賀傑日前在商場不慎遺失一個錢包,裡面裝有一部無卡手機、銀行卡、身份證、準考證等。兩次往返現場尋包無果的賀傑隨後報了警。就在他煩惱不已時,一個從北京打來的陌生電話讓他欣喜若狂,錢包有下落了……
8月1日,記者聯繫到了賀傑。他開心地說:「經歷了這件事,我特別相信『好人有好報』。」賀傑是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高三畢業生。7月23日下午,他與姐姐在維多利時代城6樓散心。兩人在大廳一角落座,就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一事聊得十分投入。當晚,兩人在商場吃完飯準備結帳時,賀傑才發現錢包不見啦。賀傑急出一身冷汗,立刻返回下午聊天的地方,仔細尋找多遍無果。他調看了附近幾家飲品站、飯店的監控錄像。令他失望的是,他們落座的地方恰好是監控死角。
次日,賀傑再次返回商場尋找無果後報了警。當天下午,就在賀傑自認倒黴,尋思著如何去掛失和補辦遺失卡證時,手機響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以為是騷擾電話,賀傑掛斷了。幾秒鐘後,這個陌生電話再次響起。這次賀傑接了起來。對方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賀傑有人撿到了他遺失的包。
8月1日,記者聯繫到了撿包者張玉柱。張玉柱是維多利時代城運營五部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天傍晚,他在商場巡查時,在一張桌子上撿到了一個包。在周圍尋找失主卻沒有找到認領的人,張玉柱打開了包,包裡除了手機、少量現金、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外,還有一張新華書店的購書卡,以及一張寫有「賀傑」的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手機不能使用,購書卡無有效信息,這讓張玉柱犯難了。失主一定很著急,咋能找到他呢?張玉柱猜測這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很有可能是失主本人的,於是撥通了卡上的電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向張玉柱詢問了錢包遺失地點,經過在系統內查詢,找到了賀傑的聯繫方式。
7月24日傍晚,賀傑趕到維多利時代城認領了錢包。失而復得,煩心了兩天的賀傑向張玉柱致謝:「好人有好報。」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牽來一起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記者了解到,在這張卡的背後還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賀傑告訴記者,這張卡是他與同窗好友一起申請的。2018年他正值17歲。一天,和他要好的同學範雨暉告訴賀傑,面對即將到來的18歲,他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迎接自己的「成人禮」。這件事情就是「申請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賀傑覺得這是一件造福社會的好事,當即表示一起申請。兩人順利在網上進行了登記。幾天後,他們收到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郵寄的「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18歲生日當天,賀傑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成人禮」,親朋好友秒贊。爸爸媽媽也第一時間向賀傑表達了祝福。讓他高興的是,當晚,一位給他補過課的老師打來電話,向他了解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流程,並於當天在網上成功申請。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三獻」部了解到,2011年,內蒙古作為全國第二批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試點省區,全面啟動了我區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立了全區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建立了捐獻工作辦公室。盟市設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建立了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全區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和緬懷紀念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截至目前,全區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2757人,其中,實現遺體捐獻累計136例,實現人體器官捐獻累計73例,實現眼角膜累計76例。
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捐獻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挽救他人生命、傳播人間大愛,是值得全社會尊崇的高尚行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1.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2.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登記(www.codac.org.cn)。3.赴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進行書面登記。
[責任編輯:章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