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 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2020-11-26 澎湃新聞

器官捐獻 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2020-10-23 1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您願意去世後捐獻器官嗎?」

面對這個直白的問題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

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有意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人

該如何進行登記呢?

目前,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方式有三種,其中一種為線下登記,即到當地的紅十字會領取紙質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進行志願登記,就會得到一張《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卡》,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另兩種方式為線上登記

十分方便簡單

一、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官網

官網登記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二、關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的微信公眾號

進入公眾號,選擇「志願登記」,然後認真閱讀登記須知,打√選中已閱讀須知並獲悉上述內容,點擊「我要登記」,接下來和網站登記一樣,填寫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電子郵箱、登記地等基本信息,並選擇捐獻意願,同意上述所捐後,輸入驗證碼,保存即可獲取電子登記卡,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微信公眾號登記

「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並不等於實際捐獻。」白羽說,器官捐獻志願者是個人意願的體現,真正完成捐獻還需要達到一定的醫學狀態,經過嚴格的醫學、倫理評估及組織配型等過程。

據了解

每例成功的器官捐獻背後,都有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包括紅十字會協調員、評估專家、醫院協調員等,還有肝臟、腎臟等不同器官類型的專科醫生,同時準備一系列的醫療、法律文書,整個流程非常嚴格。

一旦器官捐獻成功,必須進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依據等待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等待時間、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排序,由計算機將其分配給最合理、最適宜的受者。

來源:遼寧日報

中華骨髓庫

雲南分庫

歡迎關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器官捐獻 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支付寶器官捐獻在哪裡登記?怎樣申請及器官捐獻的意義
    國內最新的器官捐獻社會調查顯示,有98%的被調查者贊成器官捐獻這一做法,有94%的被調查者願意成為器官捐獻者。調查中問及不願登記成為器官志願捐獻者的原因時,選擇「不知道該到哪兒登記」或「嫌登記手續太繁瑣」的被調查者佔比竟達到一半。  據統計,去年,我國共有4080位公民身後捐獻了包括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在內的共計11296個大器官。
  • 人體器官捐獻 用另一種方式活著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6月11日,是我國第二個人體器官捐獻日,今年的主題為「器官捐獻——我願意」。當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主題為「器官捐獻——我並沒有離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活著」的義診活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諮詢,並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  「現在,我們醫院的器官供給比例達到30:1,患尿毒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患是最多的,但30個患者裡面只有一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
  • 我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251萬人 挽救生命9萬餘人
    十年來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捐獻器官挽救了9萬多人的生命,目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2位。梁惠玲說,器官捐獻志願者中有公務員、紅十字工作者、醫護人員,有人民教師、在校學生、現役軍人、快遞小哥等等,這是平凡的人在生命遭遇不幸時留下的珍貴的生命禮物;接受移植的患者,帶著捐獻者的大愛投入新的生活,他們也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志願者,一起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
  • 小夥去世家人捐其器官 帶你了解捐獻器官那些事
    捐獻遺體或器官的方式  市民如果有意願捐獻遺體或器官,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一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通過書面自願申請人體遺體或器官捐獻登記,並且中途沒有撤銷該登記,待其死亡後進行的人體器官捐獻;二是公民身前沒有表示不同意捐獻其器官,待其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達成一致意見,共同或委託代表以書面形式表示同意的人體器官捐獻
  • 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上線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
    10月12日,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舉行「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啟動儀式暨醫院啟航一周年啟動儀式,正式對接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成為廣東省首家上線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的社會辦醫醫院。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儘管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參與捐贈。我國對器官、捐贈人、被捐贈人都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要求。先說器官,主要包括捐獻器官的範圍與分類、器官狀態、貯藏方法。遺體捐贈,則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方式,也叫逝後捐贈。這種捐贈方式,可以是本人生前自主報名,也可以是去世後由其直系親屬共同決定,並以書面形式確認捐贈。前文提到的沈倩,就是以這種形式捐獻器官,挽救了6個人的生命。當然,如果不想逝後捐贈器官,同樣可以在生前,以書面形式明確拒絕捐獻。這樣,即便是家人,也無法決定你的捐獻權。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公民自願器官捐獻」,也是唯一合法的器官來源,並且積極推進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為主要來源,器官捐獻工作的「中國模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可能大家會問:「器官捐獻、器官移植?這恐怕是多數人只會在電視上才看得到的劇情,離我們還很遙遠吧?」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開通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
    ,成為中國第四家可以在官網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的醫院。圖為登記平臺正式啟動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為了推動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使更多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贏得生的希望,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其器官捐獻工作漸入佳境,走在了全省前列。
  • 關於人體器官捐獻,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目前,我國人體器官移植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國際上能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在我國幾乎都能夠開展。據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50萬名器官衰竭患者,其中30萬人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可最終僅有1萬名幸運兒獲得器官移植的救治,遠遠不能滿足臨床治療需要。對器官衰竭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 在支付寶中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過程不到10秒
    此外,支付寶用戶完成器官捐獻登記後,還允許「反悔」、取消,也可取消後再登記,完全自願。同時,記者從「收集個人信息聲明」中了解到,為了保證器官分配的公正,法律規定,中國捐獻的所有器官,都必須經過COTRS系統,由計算機嚴格遵照醫學參數和政策進行分配,杜絕了人為幹涉的可能。
  • 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拓展公立醫院新渠道
    新華社杭州10月18日電(記者 黃筱)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拓展公立醫院新渠道,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線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表示,這是國內首家對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施予受」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的醫院。
  •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實體卡 首發儀式在京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康亮 王星星)10月12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實體卡首發儀式據悉,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運行管理,是我國第一個網上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
  • 中國器官捐獻日 微信掃一掃便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611,路遙遙」,6月11日,是第二個中國器官捐獻日,今年的口號是「器官捐獻我願意」。6月11日上午10點,四川省人民醫院臨床器官移植中心在門診大廳外舉行器官捐獻宣傳和肝腎移植、肝腎疾病義診活動,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即可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 2018年中國器官捐獻有望突破6000例
    2018年中國器官捐獻有望突破6000例 從第九屆全國器官捐獻與移植論壇上了解到,2018年前5個月,我國已完成器官捐獻2459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7559例,預計年底器官捐獻數將突破6000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2017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數與移植數均位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器官捐獻與獲取的倫理問題
    顧建文教授,解放軍306醫院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開展的器官移植Ethical Reflection of Organ手術數以萬例,許多人因此而重獲健康。2010 年3 月,我國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公民死亡器  官捐獻試點工作,希望在試點工作取得初步經驗後,由紅十字會總會和衛生部共同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報告,逐步全面建設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體系。
  • 器官捐獻難 問題「卡」在哪兒?
    近日,市民田先生專程來到市紅十字會,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選擇用捐獻器官的方式延續生命。目前,像田先生這樣的志願者多嗎?我市器官捐獻的現狀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超七成市民「沒考慮過」捐獻器官  日前,在新區寶龍城市廣場,記者採訪了董先生,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器官捐獻」時,董先生一臉漠然,表示「從未想過」。連日來,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市民,對於「器官捐獻,您能否接受」這一話題,超七成市民表示「沒考慮過」。
  • 器官捐獻:讓生命在大愛中傳遞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2015年,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來源。 這一年,中國有2766人在生命終結之時,捐獻出了自己的器官。
  • 人們為何不願捐獻器官?
    這是學者、醫生以及器官捐獻活動者正努力破解的問題。在最近一期文獻綜述中,日內瓦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人們選擇不捐獻器官的幾種社會心理原因,這些人要麼活著時不註冊成為器官捐贈者,要麼選擇不捐獻自己親屬的器官。研究所列舉的對醫療領域不信任和對腦死亡缺乏理解是器官捐獻行為的主要障礙。例如,2002年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解釋了有關腦死亡的爭議。
  • 龍巖最小器官捐獻志願者病情突然惡化離世 未能捐獻器官
    (海西晨報特派龍巖記者 廖燕妮)年僅6個月大的小樂樂在一個多月前因感冒發燒患上了化膿性腦炎及多種併發症,父親鍾先生和家屬為小樂樂籤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表》,他也成為龍巖市最小的器官捐獻志願者(詳見《龍巖:六月大嬰兒病重 父母捐獻其器官
  • 中國完善公民器官捐獻體系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萌 李懷巖 王子辰)「2015年1月1日,中國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3月11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今年1月1日至3月3日,中國公民捐獻器官381例,近1000個器官,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