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蟲把式」全國奪冠 「鳴蟲界」的故事原來這麼神奇

2020-12-03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寒冷的冬季,您在北京街頭見過這場景嗎?一位路人拉開羽絨服,從懷裡掏出個小瓶,裡面蹦躂著一隻蟈蟈;計程車副駕駛位,嘹亮的鳴叫聲從儲物盒裡鑽出來。

他們都是京城中的愛蟲人。而這項養蟲的技藝,在「蟲把式」的敘述中,有著分外別致的趣味。

高級技師成了「蟲把式」

2018年12月底舉行的「全國首屆油葫蘆大賽」上,62歲的安國祥帶來的4隻「油葫蘆」囊括了3個項目的獎項和總冠軍,由此爆出京城鳴蟲界的熱點新聞。己亥年元宵節前夕,筆者踏著咯吱作響的積雪前往官園橋附近的一個小院去拜訪安國祥師傅。

安國祥(左二)獲獎後和兒子及朋友合影。

採訪在安家溫暖昏暗的小屋裡進行,室內被大缸小罐擠得簡直沒有下腳之地,充盈耳廓的滿是「嘟嘟嘟,悠悠悠」的蛐蛐兒和油葫蘆(比蛐蛐體型大一些)那悅耳的鳴叫聲。數九天裡聽這似古箏似胡琴般美妙的鳴叫聲,別有一番愜意在其中……

多年從事反季節鳴蟲繁育的安師傅一邊倒缸(把脫殼長大的鳴蟲換到寬敞的地方)一邊向我介紹我國鳴蟲發展的基本情況。他說,我國鳴蟲的歷史始於唐朝,興於宋朝,盛於明清,尤以清為甚。那時節玩鳴蟲還只是宮廷專屬,只有達官貴族和富家子弟才有條件玩,普通百姓是玩不起的。各種鳴蟲皆在秋後死亡,所以催生了人工反季節份(繁殖)的特殊技術。人工繁育成本很高,之所以成本昂貴是因為冬季「份」(繁殖)蟲逆天時違反自然規律。投入大量錢財而產生的這種繁瑣而又成本巨大的人工培育鳴蟲技術,到晚清時發展到了高峰。行內人在挑選鳴蟲時,要求鳴叫的質量要達到相關標準,漸漸以此形成行業標準,這也使得北京的鳴蟲文化傳承並沿襲了下來。

據民間的說法,傳播「份」蟲技的有清末宮廷中走出來的天津人沙公公,北京北城的趙子晟、南城的寇雙全等人,是這些人把皇家繁瑣的鳴蟲技術傳到民間。三人中當屬沙公公的火候和手藝最為嫻熟,這也和普通老百姓進不了宮,而繁殖鳴蟲又是離不開人的,沙公公身在宮內,得天時地利。安國祥介紹,夜間「份房」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近水樓臺的沙公公晝夜守在「份房」,他的經驗和手藝自然就脫穎而出了。而南寇北趙則為了冬天「份蟲」,在夏秋兩季就到各地收集優良品種,為冬天的工作做準備了。

到了民國年間,鳴蟲市場更加彭勃興起,北京以南寇北趙為代表的專業「蟲把式」(老北京管「份」蟲的人叫「蟲把式」),技術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這有賴於有心人多年收集改革優良品種所付出的努力,鳴蟲的欣賞性和商業價值雙雙攀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筆者原以為安國祥有家傳淵源,詳細一問才知道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老安還是北京燃氣工程公司的高級焊接技師,曾參與過鳥巢建築材料的焊接加工。用老安的話說,想當初咱對養蟲兒的活就是一棒槌。只是當年住家在官園花鳥魚蟲市場(現已拆除)附近,上下班都能看見不少賣鳴蟲的,上來好奇心了,就跟人家拉呱套瓷,時間長了都混了個半熟臉。後來自己也按照人家說的方法照貓畫虎地試著「份」起蟲兒來。

一開始安國祥只是弄個魚缸子小規模鼓搗,到了1990年嘗試著進行擴大再生產,沒想到遭遇了全軍覆沒——他的上千隻冬蟲一個活的沒剩。這因為什麼呀?安國祥找行家詢問,同時遍查資料,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是由於蟲兒長年累代近親繁殖,造成了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減退所導致的。自此以後,安國祥採取了措施,一是嚴把消毒環節,二是採用自家母本,使用野生蟲兒做父本,由此既保證了血統的傳承又提高了鳴蟲的質量。

安國祥夜晚在溫暖的「份房」工作。

侍弄反季節蟈蟈、蛐蛐、油葫蘆35年的安國祥,經歷的失敗和挫折並不止這一次。他還碰到過做雜交時,因外來鳴蟲攜帶病菌一窩死光光的情況;也遇到過因餌料不潔淨而出現的群體死亡現象;還吃過因環境溫度變化劇烈而使鳴蟲致死的虧。虧並不白吃,現在,學習已經成了安國祥的重要課程,他研習營養學、遺傳學、防疫學等知識,對他都很有幫助。他說,養蟲兒的適宜溫度應該在28—35攝氏度,並且要給鳴蟲有比例地補充植物和動物蛋白,而最重要的是預防傳染病。

30多年來,安國祥業餘時間已「份」了三大蟲類共計15萬多隻,還潛心培育了不少稀有品種。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各地的「金眼油葫蘆」、「金頭油葫蘆」全部出自於安國祥之手。中科院教授、中國昆蟲研究所所長吳繼傳曾於1991年親筆為安國祥的這一貢獻題了詞。

聰明的老安還學會了為蟲兒點藥調整它鳴叫的聲音和節律的技術。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執著實踐已使自己融於蟲兒的部落,成為名副其實的「人蟲」。

「候鳥老人」山東逮蟈蟈

實際上,京城的養蟲人不在少數,今年71歲的北京「候鳥老人」鄭春來也是其中之一。年前,我也去拜訪了他。

鄭春來退休後在山東威海買了一套海景房,每年春、夏、秋三季都在那裡過著愜意的退休生活。作為資深的「北京爺」,老鄭對架鳥玩蟲深有造詣。每年開春時他與威海的鄰居們一見面,大傢伙就開始預約秋天鳴蟲的訂貨了:今年您再逮住蟈蟈一定得給我留倆,頭年那個少了點兒。

說起逮蟈蟈,鄰居們都知道鄭春來特別有能耐,他打小就跟大人登石景山、爬門頭溝到處去逮。這幾年來山東蟈蟈的資源充盈多了,鄭春來更是大顯身手,年年都能逮個百八十隻。這一點也讓他在小區裡威名遠揚。

冬天鄭春來會在北京貓冬,他說:「有人說蟈蟈(也稱秋蟲,或百日蟲)立秋後才會有,其實不然,夏天就出來了,只不過有少量的蟈蟈在立秋以後進入繁殖期。」

說到逮蟈蟈的艱難與樂趣,這位七旬老頑童滔滔不絕,他自己一個人在山上逮蟈蟈時,山道上坑坑窪窪很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的,有時不小心會踱到山崖邊上。而蟈蟈們為了求生存都是很聰明的,它們往往在很危險的地方定居,而且很有領地意識,如有同類來侵犯就一定咬個你死我活。所以人去抓它時首先要定準方位,不然你還沒走到跟前,差著十來米呢,它就不叫喚了。這時就需要耐心地悄悄走近再慢慢尋找,因為一旦被蟈蟈發現它就始終不會再出聲了。這小東西躲藏得很深,會讓人好半天都找不到。可是當你要放棄時,扭頭往回剛走幾步,它就又開始玩命地叫了,像和人叫板似的,生生地再把你勾回去。當你發現它剛要動手逮住,它眨眼之間就會蹦得無影無蹤了。如此循環往復地逗弄,其實也是樂趣之一。

鄭春來說,有一回他聽到一片灌木叢中有蟈蟈叫聲,剛要下手逮,突然發現旁邊有一條二尺來長的蛇,也正虎視眈眈地盯著獵物呢。見此情景,老鄭只好趕快撤退,放棄了抓捕。

鄭春來特別擅長空手逮蟈蟈,不用粘手。當他發現蟈蟈而手邊沒有工具時,會就近找根長草棵,如果是根旱葦子就更好了。拿著葦毛捅蟈蟈,逗它爬上來以後,再像釣魚似的一提拎起,緊跟著不停地搖晃葦管,讓蟈蟈爪抱得更緊,就跑不了了,就這樣從山上一直搖晃到家裡,再請君入甕。

鄭春來感嘆逮蟈蟈實在是件辛苦的差事。上山抓它時需要全副武裝穿戴整齊,帶好工具,頂烈日被雨淋,可這就是自找的樂兒呀!

71歲的鄭春來老人手機中存了不少抓蟈蟈時的照片,他指著自己去年夏天在威海逮蟈蟈的照片念起了《蟈蟈經》:「蟈蟈的品種很繁雜,分鐵蟈蟈、綠蟈蟈、草白蟈蟈和山青蟈蟈這四大類。蟈蟈的名產地有平谷、薊縣、北京的西山和山東的沂蒙」。鄭春來自己會首選鐵蟈蟈,俗稱黑蟈蟈。因為鐵蟈蟈的體能好,善鳴叫,而且壽命長,個頭大,膀力足,威武漂亮得像一個強壯的男子漢。鐵蟈蟈中又首選藍臉,越藍越好,最好的是藍紫色像個竇爾敦的。肚皮色也要藍色,眼睛要選黃眼兒的,頭要小,脖頸粗度適中,六個足要粗長,撓鉤、爪花要大,腿上的刺越多越好。

鄭春來還說,蟈蟈翅膀的顏色從透明到紅色分為很多種,上乘的有玻璃全透明翅,它屬於超厚超硬翅,鳴叫起來聲音悅耳,聲震屋瓦,其膀子筋黑且粗長,這樣的蟈蟈堪稱「王中王」。

那天筆者去拜訪在京過年的鄭春來,他託著紫砂壺正在逗籠子裡的「紅子」,興致起處,老鄭談到了一次他特別難忘的經歷:有一年夏天威海天氣很炎熱,老鄭在小區裡遛彎,忽然聽見門外頭水溝邊傳來陣陣焦脆震耳的蟈蟈叫聲。那帶著金屬聲音的鳴叫簡直力壓群蟲,實在是太美妙了!幾聲鳴叫一下子就把老鄭的癮勾了起來。他循著聲音來到水溝邊,鑽進齊人高的葦塘裡,在密不透風的葦叢裡輕輕地摸索前行。忽然,他眼前一亮——那麼老大、漂亮、威猛的一隻鐵蟈蟈就在眼前!大喜過望的老鄭興奮地撲上前捕捉,怎料那個機靈的傢伙「嗖」地一下蹦沒了影蹤。鄭春來懊悔不已,返回家後反覆琢磨抓捕計劃的漏洞,第二天又重入蘆葦叢,再次尋到鐵蟈蟈,終於收服了這隻「大哥大」王牌,鄭春來高興得把蟈蟈裝進籠子到處跟人顯擺。

喜歡蟈蟈近乎痴迷的鄭春來說起蟈蟈的繁殖倒是實話實說:我自己在這方面一竅不通,那「份」蟲之技還得「大把式」們才行。

聽大把式談「份」蟈蟈

30歲的安維是安國祥的兒子,他跟著父親也「份」了好幾年蟲兒了,算得上一位內行大把式。安維說,蟈蟈是老北京人喜歡的冬蟲兒,可是人們手中的蟈蟈並非都是野生的,大多數是人工「份」出來的,「份」就是人工繁育的意思。蟈蟈是蟋蟀科的一個分支,也屬於秋蟲。您想野外的秋蟲能活到冬天嗎?再長壽的草蟲到了冬天也得死,「份」蟈蟈是一門特殊的技術。

老北京牛街有一家鼎鼎大名的蟲把式「蛐蛐白」,他家從祖上就向清宮進貢各種冬蟲兒。白家的老輩人曾持有紫禁城的腰牌,可以方便地出入宮廷去伺候皇族玩的鳴蟲兒。時至今日「蛐蛐白」傳人仍在做著冬蟲兒培育的工作,只是培育的數量比較少。安維說,蟈蟈一直是老百姓喜愛的鳴蟲,它的聲音洪亮高亢,「國、國、國」的鳴叫也頗為吉利,順著皇帝的心意,因此備受皇家青睞,平民百姓喜歡蟈蟈則多是寄希望於國泰民安,過過太平日子。

安維向我詳細地介紹了「蟲把式」的工作情況:「他們秋天到山裡抓捕母蟲,回來放在罐裡頭養著,母蟈蟈產卵是產在土裡,待入冬時『蟲把式』要用棉被捂在上罐子上使其保持溫度,一周以後蟲卵孵化成米蟲樣的幼蟲,就可以餵些嫩白菜葉了,這時還要多多讓它曬太陽,小小幼蟲慢慢就會長出腿和翅膀來了。」

蟈蟈的一生要脫7次殼,每脫一次就長大一點兒。有趣的是蟈蟈脫殼時是倒掛金鉤的姿勢,它會把所脫之殼全部吃乾淨,這是為了補充自身的鈣質。就這樣平均7天脫一次殼,七七四十九天後,一隻漂亮威武的蟈蟈終於長成了。

安維說,老北京「份」蟲兒的人下辛苦「份」出好的蟲兒一般是供自己和朋友玩的。過去賣冬蟲兒的沒有走街串巷沿胡同叫賣的,他們有固定的攤點,比如白塔寺、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和天橋等處。冬季寒冷,蟲販們會想方設法給嬌氣的小蟲兒做好保溫保暖工作,就像今天十裡河花鳥魚蟲市場上賣熱帶魚的,他們會用高壓鍋燒水做成「土暖氣」,用熱蒸氣給魚取暖一樣。早年間賣冬蟲兒的是靠炭火盆的微火溫著鳴蟲。售賣時,那些賣主手裡如果有「大翅」「大膀」「長衣」之類上品相的好貨色,會一直藏在葫蘆中揣在懷裡,只有碰到認貨的行家,才拿出來交易呢。

「份蟲人」用上了網絡

上世紀30-50年代,販鳴蟲的人都愛追廟會。地處阜成門內的白塔寺廟會每月逢五六開市,算下來一個月有6天廟會日。廟會期間東起馬市橋,西至宮門口西岔,賣吃食的、賣玩意兒的、賣估衣的攤販佔據長長一條街,他們高聲吆喝,來逛廟會的人駐足圍觀,往往擠得水洩不通。當年「份鳴蟲」的產地距此不遠,他們當然也要躋身其中了。

白塔寺後門的元寶胡同是賣鴿子、鵪鶉、鷹和鳥的集中地,那些賣鳴蟲兒、蛐蛐罐和葫蘆的也在這裡販賣。現而今,從事30多年「份」蟲兒行當的安國祥已經學會了在網上發布信息。我看過他前些時候發的一段視頻,視頻中老安一手託著紫砂壺,一手指著自己新獲得的鳴蟲大賽獎盃,用聊天的口氣跟蟲兒粉們談著鳴蟲知識。

安國祥在視頻中的講解特別仔細,他告訴消費者,在挑選蟈蟈時要注意聽聲音,蟈蟈大致能叫出四種好聽的聲音,叫得清楚的肯定是上品。第一種叫「國」字,行家稱為國鼾兒;第二種叫出「門兒」(像牛叫喚的聲音),這是牛鼾兒;第三種叫出「蛙」聲,就是蛤蟆鼾兒;最後一種叫出「蛐蛐鼾兒」的聲音,凡能叫出以上四種中任何一種聲音的都算好蟈蟈。

現在,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野生蟈蟈的數量和質量在日趨下降,養殖戶已很難找到又好又大的野生蟈蟈品種了,但是野生和家養的蟈蟈相互雜交,可以使蟈蟈的質量有顯著提升。

我常常看到街頭巷尾開計程車的「的哥」、敲擊筆記本電腦的白領、瀟灑遛彎的老人,懷裡揣個葫蘆悠閒聽著悅耳的蟲鳴聲,那是一幅老北京的愜意圖畫。

(作者 劉連良)

相關焦點

  • 鳴蟲界的「小精靈」——金蛉子
    金蛉子被認為是鳴蟲界的「小精靈」,它因清脆動聽的叫聲與玲瓏小巧的外形廣受喜愛。它屬蟋蟀科昆蟲,多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上海的公園內也能見到。金鈴子的鳴叫聲為「鈴、鈴、鈴、玲」,連續不斷,好似一串金鈴在連續搖動,聲音十分清脆動聽,圓渾悅耳,音色美妙,它在鳴叫時常常停立不動,後肢略屈。
  • 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綠毛蟲是這麼進化成鐵甲蛹的
    小編在此重申一遍:這些僅僅表示神奇寶貝的進化過程,只是進化過程,中間的這種形態是不存在的!注意一下純屬娛樂,請勿當真!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綠毛蟲是這麼進化成鐵甲蛹的凱西凱西是超能力系神奇寶貝,先進化成勇吉拉,最後才能進化成胡地。
  • 神奇寶貝劍盾:吸盤魔偶復出,反方向電網,透露小智本賽季戰鬥力
    眼色」行事,小豪是要立志成為蟲系寶可夢大師嗎?在小智和小豪正式前往伽勒爾地區前,看樣子兩個人得重新把過去的地圖過一遍,好讓大家帶著過去的記憶重溫老劇情,展望新劇情了,在這裡,小豪率先收服了新的火系御三家,炎兔兒,而除此之外,收服的都是蟲系的神奇寶貝,這一眨眼都快比小智前七個世代收服的都多了,這讓小智情何以堪啊,不過收服的過程都是從簡而論的,和小智那些不是頭領就是有故事的神奇寶貝還是有些差距的。
  • [北京您早]京城天空美如畫 原來真身是「密捲雲」
    [北京您早]京城天空美如畫 原來真身是「密捲雲」 京城天空美如畫,原來真身是「密捲雲」。
  • 實拍東北鷹獵第一鄉「鷹把式」冰天雪地馴鷹
    10名當地俗稱「鷹把式」的馴鷹人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一字排開,站在鷹獵場地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鷹把式右臂高高舉起雄鷹,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進行馴鷹、撒鷹捕獵等項目表演,為遊客展現傳統的鷹獵文化。鷹獵表演正式開始,只見鷹把式手臂上架著目光犀利的獵鷹抖開羽翼,隨時準備展翅騰空。
  • 爆笑蟲子五蟲組,天敵太壞,屎殼郎太醜,原來蝸牛殼這麼重
    《爆笑蟲子》Larva這是一部關於兩隻小幼蟲的故事,主角是一紅一黃兩條搞怪的蟲子,黃色的就叫小黃,紅色的就叫做小紅。他們生活在紐約的下水道中,天天都上演著爆笑的喜劇故事。下水道的土壤下面偶爾也會長出來食人花,偶爾也會發一次兩次洪水,看來他們的生存條件真的不是特別好,但是就是這樣的條件下兩隻小蟲子卻製造出了各種各樣爆笑的故事。先來說說我們的主角小紅和小黃吧!
  • 生命| 螢火蟲原來這麼兇猛!
    點擊下面綠圈圈聽故事。象媽之前給大家講過螢火蟲為什麼要發光、螢火蟲發光的原理(點擊閱讀),我們都知道螢火蟲發光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了求偶。但你知道,它為了求偶有多努力、多不容易嗎?今天象媽就跟你們講講螢火蟲有趣的求偶之旅。
  • 《雲南蟲谷》全國路演收官 蔡珩顧璇於恆與觀眾跨年
    由天下霸唱《鬼吹燈》系列小說改編,著名導演非行執導,青年演員蔡珩、顧璇、於恆主演的奇幻冒險電影《雲南蟲谷》在元旦賀歲檔重磅熱映,截止1月2日,影片票房突破1.37億。
  • 捻翅蟲,可能是你見過最神奇的昆蟲,不是之一!!
    ↑網上那個【捻翅蟲strepsiptera目】的原始視頻~沒想到小小肚子縫隙能藏下這麼大兩份「腸粉」,這是兩枚雌性捻翅蟲,這樣的造型其實是一種「
  • 寒風民間故事:中蠱蟲秦書險喪命 遇奇人獲救又得寶
    我要告訴你,其實吃麵的並不是先生你,而是你肚子裡的一條怪蟲,你知道嗎?先生你一天比一天消瘦,正是這條怪蟲在作祟。今天我們來,就是想跟你做一筆買賣。這買賣對我們有利,對你也有利。我給你一顆藥,你吃下去,肚子裡的怪蟲就會吐出來了。先生治好了病,何樂而不為。而我們呢,則要花一筆大價錢來向你買這條怪蟲,你肯嗎?」
  • 神奇寶貝中最強的蟲系小精靈排名,能力媲美神獸,有你喜歡的嗎
    神奇寶貝中最強的蟲系小精靈排名,能力媲美神獸,有你喜歡的嗎神奇寶貝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款遊戲和動畫,可以說是90後的童年回憶了。從最開始的《神奇寶貝無印篇》一直到現在的《精靈寶可夢日月》,神奇寶貝已經有了六部動畫七個世代的遊戲了,精靈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
  • 以為神奇寶貝都越進化越醜,原來還有這麼多進化後更美麗的精靈...
    大家好,歡迎再次來到「我的二次元世界」,本文,咱們繼續講講神奇寶貝的進化。在系列作品《精靈寶可夢》中,隨處可見不可思議的生物,那就是神奇寶貝,他們有著不同的形態,而進化前後的外形也會發生巨大改變。普遍來說,神奇寶貝們初始形態很可愛,但隨著不斷進化升級,雖然戰鬥能力和技巧都有所提升,可是體形變大後外形也不再可愛,甚至想要用「醜」來形容。然而,並非所有的神奇寶貝都是越進化越醜的,比如以下幾種神奇寶貝,小編看來它們進化後反而更美麗了。1、蟲寶包->寶包繭->保母蟲。
  • 《京城81號2》鬼火閃現 民國女屍跨越百年索命
    由張智霖、梅婷、鍾欣潼、耿樂等領銜主演的電影《京城81號2》即將於7月6日全國公映。今日,影片終極海報曝光,眾星化身百年冤魂「藏屍」於81號庭院之中,鬼宅內不斷閃現的鬼影和幽暗恐怖的氛圍更突顯出了電影的驚悚大片氣質。
  • 奪冠的節奏!馬競新賽季三連勝獨自領跑西甲,一神奇定律有望再現
    至少馬競這一神奇的奪冠定律,到現在還沒有被打破。要知道馬德裡競技上一次獲得西甲聯賽的冠軍,正是2013至2014賽季,自從那個奪冠賽季之後,床單軍團已經連續6個賽季無緣西甲冠軍。對於馬競來說,在本賽季取得如此完美的開局情況下,球隊確實沒有理由去揮霍這樣的奪冠良機,相信西蒙尼和他的弟子們,正向著隊史上第11座西甲冠軍獎盃發起強有力的衝擊。畢竟這一次,神奇的奪冠定律再現,馬競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運氣,能夠在本賽季的西甲賽場上笑到最後!
  • 京城水跡|北京城與大象的故事:六月則浴
    「水」承載著京城的漕運,滋潤著皇家的園林,維繫著百姓的生活,豐富著文人的詩歌……「水」為北京城市的發展提供水源、保障補給,同時也在「潤物無聲」的存在中塑造著北京城的靈魂,給北京城帶來生命和活力。「京城水跡」欄目,以水尋史,於水觀城,旨在向大家講述京城河湖水系的歷史風韻、發展變遷,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城的水文化。六月則浴:北京城與大象的故事 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否認,大象是一種可愛的大型哺乳動物。那麼,遠古的冰河時期大象在北京存在過嗎?
  • 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沙奈朵是這樣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神奇寶貝的進化是一個非常神秘的過程,沒有人看到過一個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過程!因此一些愛好者儘可能的將這一過程畫了出來,注意中間這種形態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過渡階段。以下純屬娛樂,請勿當真。
  • 蟲子可是好東西,以蟲治蟲辦法多!
    我們這個故事介紹的主人公是種植蔬菜的,他在北京有自己的一片農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種植的蔬菜竟然從來不用藥,但是卻靠自己種植的蔬菜一年銷售500多W元。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齊春輝。他憑什麼賣得這麼貴那?齊春輝說在他的農場裡,發現蟲害的時候絕對不用藥,這怎麼可能那?原來齊春輝在大棚裡掛上了一個個的白色小袋子,白色的袋子裡裝著一個個像小米粒一樣的東西,齊春輝說就是因為這些小米粒,他的菜的價格才能賣出高價。
  • 「冬蟲夏草」原來是這樣誕生的!它是蟲是草?4分鐘了解一下
    「冬蟲夏草」原來是這樣誕生的!它是蟲是草?4分鐘了解一下! 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生活著一種神奇的物種,它有著蟲子軀體的同時,還在頭部長出了一根草,形如犄角。數百年以來,蟲草都被人類視為與人參和鹿茸齊名的名貴滋補中藥材,享有極高的聲譽,在民間甚至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即寧要蟲草一把,不要金玉滿堂,所謂蟲草也稱冬蟲夏草,顧名思義是指冬天為地下之蟲,夏天為地上之草,那麼,這種奇特的物種究竟是蟲還是草?
  • 蟲師篇一:蟲的起源
    這是一個安靜溫馨而殘酷的世界,慶幸的是每一個故事都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讓人靜靜地去思索體味,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比起答案,這份思考本身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蟲師本身並不是什麼英雄的存在,也不會去決定他人的命運,只是將選擇權交到了蟲與人的手上,平衡著人與蟲之間的關係,雖說不是英雄但更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