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健「貪腐」往事與「 過山車」人生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經濟新聞

從浙大最年輕正教授、浙大副校長,到「階下囚」,「過山車」 般的人生「觸底」後,褚健或將迎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下半場。

5月22日,上交所官網消息,上交所科創板發審委重新恢復了對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的上市審核。如果一切順利,中控技術這家由校企改制而來企業將登陸資本市場,褚健或將憑藉其超過25%的持股比例身家飛升。

儘管已離開牢獄3年多,「貪汙罪」等罪名仍對褚健及其名下公司留下不小的烙印:褚健僅以「顧問」身份實際控制公司,其胞弟褚敏走向臺前擔任公司董事長;上交所科創板發審委也曾向公司發出問詢:褚健的罪名是否會為中控技術後續發展造成隱患。

入獄:浙大副校長被匿名舉報貪腐

法院認定其侵吞、騙取公款

2012年以前,褚健的人生簡歷堪稱「開掛」。

15歲進入原浙江大學化工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就讀、23歲成為浙大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及儀表專業與日本京都大學首屆博士聯合培養第一人。1993年,褚健剛好30歲,那年他被聘為浙江大學正教授,成為浙江大學當時最年輕的正教授。

同樣在1993年,褚健拿著浙江大學出具的一張20萬元支票在當地註冊了一家全民所有制公司,褚健將其起名「中控」,英文則是SUPCON,即super control的縮寫,寓意著要做中國最好的控制系統。這家公司日後成為中控技術的前身。

2005年2月,褚健任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從一名普通教師躍升為一名副廳級幹部。同時他也是工業控制領域的科學家。

然而7年後,褚健的命運急轉直下。2012年,中央巡視組進駐浙江大學。這期間,多封針對褚健匿名舉報信出現,舉報內容涉及褚健論文抄襲、貪汙及轉移國有資產、亂搞男女關係等。其後,中紀委駐教育部監察局調查組進駐浙大,褚健被作為重點調查對象。2013年11月,褚健被以涉嫌貪汙科研經費等罪名遭逮捕,此後一直未開庭審理。

2017年1月16日,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認定1999年至2002年,褚健曾利用擔任相關職務便利,侵吞、騙取公款共計人民幣238.1803萬元;2012年下半年,褚健指使他人銷毀浙江中控軟體有限公司、杭州浙大中控自動化公司、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等相關公司單位的會計帳冊,情節嚴重。

最終數罪併罰,除被追繳全部違法所得外,法院還對褚健處以3年零3個月有期徒刑,並罰款100萬元。因先行羈押日期能夠折抵刑期,在宣判後第三天,即2017年1月18日這天,褚健得以重獲自由。

侵吞國資?校企改制遷出、中國科技界第一案

褚健到底如何「掌控」的中控技術

因為身份原因,褚健的落馬在當時一度引發極高關注,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案」,不過褚健案當時在科學界引發了爭議。

據新京報2016年報導,2014年8月,褚健案被移交審查起訴後,浙江大學的部分師生、中控技術(中控科技旗下公司)部分員工等800餘人,籤名為褚健取保候審作保。

當時輿論普遍認為,褚健之所以被調查,與「紅帽子公司」(校企公司,當時很多)中控技術改制有著很大關係,而褚健則被認為是改制最大受益者。

根據權威公開資料,記者梳理了褚健「掌控」中控技術大體過程。

1993年,褚健受命創辦了浙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成為中控的前身。

1999年5月,浙大工業自動化公司與浙江大學另外兩家校辦企業浙大半導體、浙大快威科技合併,打包成立浙江浙大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海納)上市,浙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更名為浙大海納中控公司(簡稱:「海納中控」)。

2002年,浙江大學再次決定將浙大快威科技和海納中控剝離出上市公司。這時,褚健出手接盤。

2002年7月9日,海納中控與中控科技(褚健實際控制)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海納中控按照1∶1.2的價格,將其所持股權以360萬元的價格轉讓。其二,海納中控將其持有的浙大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40%的股權,按照1∶5.33的價格、以213.2萬元轉讓給中控科技。其三,中控科技同浙大工程中心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後者以300萬元低價將其持有的股權轉讓給中控科技。

檢察院在隨後起訴褚健時指控,上述股權價值在轉讓時被嚴重低估,經鑑定,上述三項轉讓的股權在價格鑑定基準日(2003年1月22日)的價格分別為2619.23萬元、519.24萬元和2619.23萬元。褚健利用職務便利,通過低價轉讓股權等手段侵吞、騙取公款,共計6579萬餘元。

不過,該指控剛一出爐便引起諸多爭議。爭議焦點在於檢方採取的收益鑑定法—按照當下中控的股權價值,推算當年股權的收益到底合不合理。

此前,新京報記者曾對雙方「爭議」有過詳盡調查報導。當時,褚健代理律師周澤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檢察機關在偵查期間委託評估機構將中控技術2013年1月22日300萬股權市場價格鑑定為2619.23萬元,是參照今天中控技術的股權價值,計入該股權交易未來若干年的預期收益,而得出當年的股權價值,並不合理。

在經歷3年拉鋸戰後,最終,在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中,褚健被認定的罪名包括了利用相關職務便利侵吞、騙取公款罪以及指使他人銷毀相關公司會計帳冊罪。而「侵吞國有資產」在判決書中並未出現。

獄中歸來收回代持股份 「名正言順」取得實控權,開啟高光時刻

因為羈押時間長,在法院宣布判決的第三天(1月18日),褚健即服刑期滿,重獲自由。

刑滿釋放次日,褚健回到了其創辦的浙江浙大海納中控自動化有限公司。當天,褚健發表致員工一封信,號稱將實施「烈火計劃」,打造更偉大的中控。

這以後不久,褚健又將朋友此前代持中控技術股份收回,取得中控技術實控權。

2017 年 3 月,褚健與 8 名代持人共同籤署的《代持股協議(合併)》,正式以書面形式共同表明代持關係。一年半後的2018 年 12 月,褚健在浙江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完成工商備案手續。褚健由此「名正言順」地成為中控技術實際控制人。

2018年5月,褚健團隊領銜的寧波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正式在寧波海曙揭牌。

同樣在2018年5月,工信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官網公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網絡空間安全」重點專項擬立項的2018年度項目。由中控技術牽頭承擔、褚健作為負責人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護技術應用示範」項目入圍,該項目共獲得中央財政經費2758萬元。這也是褚健出獄以來,他接到的第一次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2020年3月, 上交所正式受理中控技術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中控技術或即將開啟資本市場大門。

相關焦點

  • 報告:2017年這些國家貪腐情況最嚴重
    透明國際多年來持續監控全球貪腐問題,由於貪腐往往是隱形操作,要在實際經驗數據的基礎上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貪腐的絕對水平非常困難。因此,透明國際對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進行調查,根據他們對本地公共部門貪腐情況的認知水平,再結合相關研究,發布全球清廉指數。貪腐程度越高,指數越低,100代表絕對廉潔,0則代表徹底貪腐。
  • 落入貪腐陷阱的年輕幹部 「才智」用錯了地方
    貪腐問題沒有年齡之分,一些看似 「年輕有為」的黨員幹部,同樣存在不可忽視的腐敗風險。近期查處的案例表明,一旦觸碰紀法「紅線」,無論年齡大小,都要被一查到底、絕不姑息;也反映出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懲治腐敗的震懾作用在基層不斷增強。
  • 貪腐不可將功抵過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因為受賄和濫用職權,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因此有人說:「功勞苦勞和疲勞,一旦貪腐全『白勞』。」「功勞」一下子變成了「白勞」,猛一聽,似乎有點不太公平。因為許多貪官一開始並不壞,他們也曾銳意改革,拼搏進取,甚至無私奉獻,這才有了事業的成功,給人民帶來了實惠,李福年就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
  • 褚健:一位科學家的創業史
    褚健認為,日本發展這麼快,當時作為教師一輩的科學家是做出貢獻的。他也在想,等到20年後,他四五十歲的時候,他們這一代的科學家是否也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段留日的經歷,對褚健後來的人生選擇影響至深。他常常向人提起這一段經歷對他思想形成的衝擊,立志要實現產業報國的理想和抱負亦是在此期間形成的。
  • 吳敦義重批蔡英文"空心" 籲民眾勿讓貪腐集團回來
    原標題:吳敦義重批蔡英文"空心" 籲民眾勿讓貪腐集團回來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13日到高雄輔選,重炮批評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是「空心蔡」,呼籲人民絕對不要讓貪腐集團捲土重來。   據報導,吳敦義13日到高雄為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張顯耀輔選站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也相挺站臺。
  • 實控人褚健:一位科學家的創業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楊百會這是屬於科學家和企業家褚健遲到的榮耀。11月24日,作為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著名科學家、浙江大學原副校長褚健創立和實控的中控技術終於在科創板上市了。
  • 青州黃樓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全力懲貪治腐
    齊魯網濰坊10月18日訊(通訊員 範萌 徐小妹) 今年以來,青州黃樓街道紀工委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層黨員幹部「微權力」,全力遏制「微腐敗」,實行自查自糾和監督檢查雙管齊下,懲貪治腐,努力營造良好的基層政治生態。
  • 實控人褚健:一位科學家的創業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楊百會這是屬於科學家和企業家褚健遲到的榮耀。11月24日,作為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著名科學家、浙江大學原副校長褚健創立和實控的中控技術終於在科創板上市了。褚健認為,日本發展這麼快,當時作為教師一輩的科學家是做出貢獻的。他也在想,等到20年後,他四五十歲的時候,他們這一代的科學家是否也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段留日的經歷,對褚健後來的人生選擇影響至深。他常常向人提起這一段經歷對他思想形成的衝擊,立志要實現產業報國的理想和抱負亦是在此期間形成的。
  • 90後出納挪用公款720萬買名牌,面對員工貪腐,HR能做什麼?
    「在這種員工貪腐問題上,該公司就沒有預防機制嗎?」 其實不然,貪腐問題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也無論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只能說該公司做的確實不夠好,畢竟七百萬不是個小數目,但想要完全杜絕這類現象的發生,顯然這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幾乎不可能,我們能做到就是儘量避免。
  • 小南說案|什麼都想撈,這個局長貪腐「不挑食」
    以案為鑑,常懷敬畏一期一個精彩案例一說一席肺腑之言新一期【小南說案】為您講述貪腐局長的故事從手握權力時的妙不可言,既當官又發財,到最後身陷囹圄時的兩手空空,梁妙,為自己書寫了一個貪腐人生。2019年10月,中山市紀委監委對梁妙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2020年1月,梁妙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 全球第一貪官,貪腐350億美元拖垮全國經濟,曾下令屠殺數十萬華人
    貪腐存在於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不過,不論多大的貪官,他們所貪汙的錢財,和國家的財政一比,依舊相形見絀。我國古代最大的貪官和珅,儘管號稱富可敵國,但是最後還是被統治者消滅。然而,印度尼西亞有一個總統,卻貪汙了35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財富的70%,堪稱全球第一貪官。
  • 吳曉波:願中國再沒有褚健式的「悲喜劇」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吳曉波01最近一次見到褚健老師,是在11月初的一次婚禮上。他和他的太太都來了,主人把我們安排在一桌。同桌的還有浙江大學的幾位現任和前任領導。大家舉杯歡談,親密無間。不過在話題上,每個人似乎都小心翼翼地在繞開一個「暗礁」。此時,距離褚健出獄快過去四年了。
  • 近親繁殖形成「獨立王國」,菸草系統貪腐癥結何在?
    針對這些領導幹部貪腐問題,今年中央第三巡視組向國家菸草專賣局黨組反饋情況時,巡視組組長辛維光還指出,國家菸草專賣局黨組管黨治黨責任意識有所提升,各項工作呈現向好態勢。但同時巡視組還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內控機制,加強對所管理的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監督,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褚健事件背後的科技諜影
    褚健原為浙大副校長、教授、天才科學家、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15歲考進浙大,30歲成浙大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
  • 中控技術擬聘任實控人褚健為戰略顧問
    中控技術(688777.SH)發布公告,根據公司經營發展需要,擬聘任褚健為公司戰略顧問,為公司總體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經營戰略等活動提供顧問服務,聘期三年,並擬與褚健籤訂《戰略顧問協議》,戰略顧問職務津貼為:2021年度人民幣110萬元(含稅)、2022年度人民幣120萬元(含稅)、2023年度人民幣130
  • 褚健: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 開發工業APP組成的作業系統
    中控創始人、藍卓創始人褚健出席並以「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為題發表演講。在褚健看來,工業4.0是由工業軟體驅動的工業革命,需要大量的工業軟體來支撐。「工業軟體應該包括工業知識、工業機理、工業模型、工業經驗和工業數據」。褚健強調,工業軟體是工業智能製造的「靈魂」。談及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褚健認為,其核心是讓工廠變得可視化。
  • 揭秘貪腐落馬官員評選院士內幕:用權力換贊成票
    原標題: 揭秘貪腐落馬官員評選院士內幕:用權力換贊成票專題:聚焦重拳反腐  對2011年的那次院士評選,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志棟至今記憶猶新:一個名叫陳明憲的廳官,因參評院士第一次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一年之後,陳明憲因涉嫌腐敗落馬。
  • 全國知名浙商寧夏行|褚健:寧夏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大有可為
    12月25日,在全國知名浙商寧夏行活動上,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褚健分享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及寧夏企業大有作為的方向和目標。 工業網際網路,通過安裝智慧「大腦」,讓機器智能化,讓設備更聰明。褚健認為,工業網際網路一定「姓工」,而非「姓網」。
  • 創始人褚健: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搞原創技術,重要的...
    上市前夕,在中控科技園辦公大樓裡,中控技術創始人褚健接受了錢江晚報記者專訪,並向記者透露了其最新創新成果。位於杭州濱江區的中控科技園一開始就做了件很難的事感慨創新創業時的艱難57歲的褚健,頭髮花白,敏健而儒雅。見其人,聞其言,鮮明地感受到他不僅僅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個睿智的學者。顯然,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