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人葉紅漢身系轉移健力寶控制權及化解歷史舊帳之任
10月24日上午,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健力寶集團總部。來自臺灣統一企業集團(下稱臺灣統一)的人員召集健力寶全國七大銷售區總監,召開接掌健力寶經銷以來的首次銷售會議。
此時的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力寶集團)的控股權,已在名義上轉入廣東人葉紅漢之手。而其經營大權,則在事實上由臺灣統一掌控。
繼去年末健力寶股權轉讓風波以來,來自北京的投資者李志達雖與健力寶原股東達成轉讓協議,但其所收購的健力寶91.1%的股權遲遲未能過戶,也無法真正執掌公司大權。直至今年5月,新股東在多方斡旋之下,終獲健力寶持股8.9%的小股東三水政府支持,完成大股東身份「正名」。但「正名」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已是為退出做準備。
進入9月,李志達將健力寶集團58.3%的股份轉予葉紅漢,同時將近一年來游離於集團公司之外而至為關鍵的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健力寶貿易公司)售予臺灣統一。由此,葉紅漢得以出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
《財經》多方求證獲悉,身為健力寶集團前私人股東之一的葉紅漢,此番復出僅是擔當中介角色,無論是健力寶集團股權的真正購買人臺灣統一,還是股權出讓方的李志達,都願意由在廣東素有人脈的葉氏先行過渡,以廓清健力寶的諸多歷史枝蔓,從而降低雙方股權交易的風險。
這一過渡性平衡究竟如何形成,最終又將走向何方?至今尚難有定論。
李志達股權落袋
眼下的情勢還須從2004年末的健力寶風波溯源。
2004年11月,北京投資者李志達與健力寶原私人股東張海、祝維沙、葉紅漢三人分別籤署協議,收購三人所持健力寶集團總計91.1%股份。很快,這項收購就因遭遇當地政府阻力而陷僵局,新股東遲遲不能完成股權過戶,無法真正掌握企業。以上正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健力寶風波」(參見《財經》2004年第24期「健力寶收購玄機難測」及2005年第2期「健力寶案原委」)。
12月初,僅持健力寶8.9%股份的三水區政府單方面接管公司,成立政府全資的健力寶貿易公司,獨立於集團之外銷售健力寶飲料產品,銷售所得並不直接返還集團公司,也不承擔集團原有債務,被外界指摘為「體外循環」。
進入2005年,新股東屢屢與廣東省及佛山市政府協調,希望明確自身股權。最終於5月12日,在佛山市政府主持下,李志達屬下匯中天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中天恆)與三水區政府籤署合作協議。三水政府首次表態「支持匯中天恆收購健力寶」。
八天後,拖延了半年的股權過戶終獲完成。之前健力寶集團股東有三:健力寶健康產業投資公司(下稱健康產業)持股58.3%,境外公司CASA ASIA Limited(下稱CASA)持股32.8%,三水政府屬下公司持股8.9%。張海、祝維沙和葉紅漢三人在CASA的股份早前已轉給李志達,此次三人在健康產業的股份又轉給李的匯中天恆及北京北方亨泰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此,李合法擁有了健力寶91.1%的股份。
健力寶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財經》,三水區政府之所以最終對健力寶股權過戶放行,一方面是迫於輿論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上級政府下達了有關指示。
當初,政府阻撓股權過戶曾有「說法」,即張海2002年從國有股東手中收購健力寶尚欠尾款1億元未付,另健力寶集團歷年拖欠國有股東6600萬元資金。新股東須將上述總計1.66億元支付政府,方可完成過戶。事隔半年之後,匯中天恆只確認相關資金已於5月18日支付,但數額究系幾何,外界至今不得而知。
與去歲末宣布收購健力寶的高調相比,今年5月新股東對於大股東名分的落實顯得十分低調。進入6月,健力寶集團新組董事會,新股東派出四人,分別是蔣冀、趙愈勃、楊猛和楊允中,三水區政府作為小股東則派出一名董事譚超。蔣、趙、楊三人皆為李志達屬下,楊允中的身份則是廣東經綸律師事務所律師。匯中天恆去年11月宣布收購健力寶以來,楊允中即「空降」健力寶足球俱樂部任律師,外界普遍認為楊是「李志達的人」。
一位三水區政府部門的人士向《財經》透露,根據5月12日所籤《合作協議》,匯中天恆在辦完股權過戶手續後,即著手購進三水政府主持下的健力寶貿易公司。
健力寶貿易公司由三水政府注資100萬元成立。成立未久,貿易公司依靠三水政府和14名健力寶經銷商、供貨商共同出資1.9億元投入運營,帶動健力寶集團公司復產。其中,三水政府出資1億元,與健力寶素有淵源的健力寶鎮江分廠股東林裕敏個人出資5000萬元,其餘13人共同出資4000萬元。林裕敏作為主要個人投資者,加之在經銷商中頗具號召力,出任貿易公司總經理。
林裕敏日前向《財經》透露,今年5月三水政府決定將貿易公司轉給匯中天恆,經銷商們事先並不知情。他本人於5月底接到政府方面的開會通知,才獲知轉讓決定。林隨後收回個人5000萬元出資,並辭去總經理。其餘13名經銷商和供貨商在獲得資金或相應貨品補償後,也陸續退出貿易公司。
匯中天恆獲得貿易公司的代價是多少?外界亦不知曉。「但李志達至少要跟政府協商解決好這1.9億元投入資金的補償問題,才能拿到貿易公司。」林裕敏說。
6月9日,匯中天恆方面以楊允中及其兄弟楊允堅私人名義,註冊成立燕居貿易有限公司,擬作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的平臺。三水政府人士說:「在匯中天恆對政府付清了補償款後,健力寶貿易公司就轉為燕居控股。」
8月26日,貿易公司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燕居公司。事後進展顯示,李志達在完成健力寶集團大股東身份的「正名」之後,旋即將長期脫離在外的貿易公司收歸己有,可能是在為之後的轉手做準備。
統一曲線掌盤
6月初,就在李志達麾下主將低調履新健力寶集團董事會時,市場上已傳出匯中天恆有意將健力寶股權轉手的消息。而自去冬健力寶風波以來,確有不少企業前往試探洽購李志達所持健力寶股權,其中尤以臺灣統一最為引人注目。
統一早有收購健力寶之意。早在李志達收購健力寶之前的2004年10月,統一即曾與健力寶原股東籤署合作草案,擬收購健力寶主業資產和品牌,但對健力寶其餘資產和負債不予接納。
之後,統一曾派代表抵達三水考察健力寶廠區,並向健力寶廣州總部派駐人員做盡職調查。按計劃,雙方本該在當年11月正式籤訂股權轉讓協議。但因健力寶經銷商的強烈反對和三水政府的最終放棄,這一幾近入港的收購計劃最終擱淺。
接下來,便是廣為外界所知的李志達「閃電收購」,並由此引發軒然大波。諸多顧忌之下,李志達對於健力寶一度逡巡不前,而統一則再度登場。《財經》獲悉,統一早已定下進軍大陸碳酸飲料市場的戰略,收購健力寶之役被視為攻佔橋頭堡,由臺灣統一集團執行副總經理羅智先親自操盤。
談判約自6月始。一位健力寶高層告訴《財經》,李志達其時已萌生退意,一方面歷經半年來的股權過戶坎坷,當初雄心已削減大半,且與當地政府有所芥蒂;更重要的是,健力寶集團的巨額債務至今未了,令其不堪重負。
7月14日,統一和匯中天恆籤訂意向協議。雙方就全部債務處理、轉讓方式及在過渡期共管模式等方面達成初步意向,但在資產處理、股權轉讓比例和價格等方面並未談定。雙方隨後繼續展開多輪談判。
健力寶內部人士證實,意向協議籤署後,統一臺灣總部曾向健力寶集團派駐三人,但並未擔任高層職務。與此同時,健力寶內部傳出「統一打款9000萬誠意金到帳」的說法,與「匯中天恆向統一借款9000萬元以完成健力寶貿易公司過戶」之說並行。
實際上,匯中天恆與統一間的合作至此已如將沸之水,只差最後一度。葉紅漢,正是這「最後一度」。
過橋葉紅漢
葉紅漢,廣東客家人,長年經商,在省內多有人脈。2002年初張海接盤健力寶,即曾拉葉紅漢參股,直至2004年李志達入局,葉紅漢方始退出。
知情人告訴《財經》,統一集團此番從李志達手中收購健力寶,前提依然是不承擔公司之前的債務。由此,雙方決定設立過渡期,先邀葉紅漢出面代持健力寶集團控股權,依靠其廣泛的社會關係資源,先行斡旋調停健力寶集團債務。同時,統一方面先受讓健力寶貿易公司,以儘快接管經銷渠道,重振健力寶品牌。
8月2日-3日,廣州亦揚貿易有限公司、廣州冠群電子科技公司相繼註冊成立。兩家公司股東均為葉紅漢和楊允中,出資比例均為66%和34%,法定代表人系葉紅漢。9月底,葉正是以這兩家公司名義與匯中天恆方籤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受讓後者所持健康產業全部股權,從而掌控健力寶集團58.3%的股份。
10月8日,國慶假期後首日,葉紅漢當選健力寶集團董事長。「葉紅漢自己沒有出錢,收購健康產業的資金,將由統一支付。」知情人向《財經》透露。
那邊廂,統一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也在同步進行。9月27日,李志達控制下的貿易公司作股權變更登記,新大股東是持股90%的廣州萬盛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萬盛實業)。萬盛實業,是統一集團全資子公司。
10月10日,統一集團在臺灣對媒體宣稱,以100萬元出資百分之百地控股了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從此擁有健力寶所有產品的獨家銷售權。
「買下健力寶貿易公司,也就掌控了健力寶在大陸的所有經銷體系。」統一集團公共事務室經理洪士民在臺北接受《財經》電話採訪時說。
通過以上曲折路徑,統一掌控了健力寶貿易公司;同時以一種更加隱諱的方式,統一曲線掌控了健力寶集團。
變數猶存
知情人透露,葉紅漢就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後曾於私下場合表示:「我不可能在這個位置上長幹,可能很快就走了。」
健力寶貿易公司任命書顯示,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華東區總經理吳福章被任命為總經理。另有八名來自統一的人員在健力寶貿易公司出任要職,且其分管的範圍已遠超出貿易公司領域,延伸至健力寶集團的生產、品質、技術、飲料分廠、物流和採購等要隘。
葉紅漢曾對朋友坦言,他對健力寶的銷售、經營、廣告等都「管不上」,自己最大的作用在於「捋舊帳」,一是清理健力寶集團散布在各地的資產,二是協調解決公司對銀行及供貨商逾20億元的債務。
身為健力寶債權人的林裕敏告訴《財經》,葉紅漢曾與其溝通,洽商健力寶對其歷史欠款問題並達成共識。林評價葉對健力寶債務問題「處理得很不錯」,基本穩住了此前一度情緒激奮的債務人。
健力寶集團一位高層透露,葉紅漢目前正著手對健力寶集團的自有資產作明晰產權處理。比如健力寶在大連、南京等地的房地產,在香港、美國等地擁有的產業,一直交由他人代持,如今都要回收產權。同時,葉紅漢也將售賣其中部分資產,以應對一批迫在眉睫的銀行債務。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健力寶集團大股東健康產業已於9月中旬將所持7000萬股福建興業銀行法人股,轉讓給中國平安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平安保險)。這筆7000萬興業股權正是張海時期健力寶最引人注目的「資本運作成果」之一,於2003年由張海從周正毅旗下上海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手中購得。交易耗資巨大,所獲權益卻掛在張海、葉紅漢、祝維沙私人持有的健康產業名下,並不屬於健力寶集團。外界曾質疑其收購資金來源為挪用健力寶集團資金。
興業銀行董事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趙潔向《財經》證實,健康產業自2003年起一直有轉讓興業股權之想,但「有時急迫,有時暫緩」。自今年9月起,健康產業與平安保險就轉讓興業股權達成了意向協議,但目前仍在進一步溝通階段,且尚待監管部門審批,並無進行真正交割。
興業銀行法人股曾於今年9月末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過一次掛牌競拍,交易價格為每股2.87元。若以此價格計算,則健康產業名下7000萬股興業法人股,價值當在2億元左右。然而這部分股權出讓後,所得究竟歸誰所有,外界至今難窺其詳。
趙潔表示,目前不能透露健力寶方面操作此事者是否葉紅漢,「我們只認健康產業的印章和法人。」
此外,儘管匯中天恆方宣布已於9月29日與葉紅漢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健康產業全部股權悉數轉讓,自己僅通過CASA持有健力寶集團32.8%的海外股權。但截至本刊截稿時,健康產業還沒在工商局完成股權變更。
與此同時,葉紅漢雖已當選健力寶集團董事長,但董事會其餘成員基本未變,除三水政府代表譚超外,其餘董事仍由匯中天恆人員擔任。
「能否照既定方向走,以及走到哪一步,既取決於健力寶集團債務的處置,也要看統一接盤生產銷售後的實際運轉。」知情人士對《財經》表示。過渡時期會否新生變數,仍難預計。
而統一方面的洪士民在回答《財經》「統一接下來會否全盤入主健力寶集團」的追問時則稱:「下一步發生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更多信息請到
《財經》雜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