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健力寶事件:諸多怪象背後蘊藏著巨大價值

2020-11-24 中國經濟網
解讀健力寶事件:諸多怪象背後蘊藏著巨大價值

2004年12月23日 17:29
程濤 肖華
 
    健力寶由危機到重組,順理成章地引發出此後一系列事件,歷史與現實糾纏在一起,演變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諸多怪象。但這些現象表明,健力寶並非無藥可救的爛攤子,而是蘊藏著巨大價值的所在。    

    最近一段時間的各種跡象表明,李經緯等團隊復出的傳言僅僅是個曇花一現的假象,而三水區政府重掌健力寶的願望已漸漸成為現實。

    12月21日,華北和西北地區的經銷商們齊聚健力寶山莊,這是繼18日健力寶華南地區經銷商後的第二次訂貨會。

    訂貨會上,健力寶銷售公司向經銷商發出的一份《關於啟動經銷商信用保證金的通知》,要求經銷商將其年度銷售任務的8%到15%的信用保證金額,打進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力寶貿易公司)。而此前,經銷商在健力寶集團的剩餘帳款也被要求全部轉至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

    健力寶貿易公司是在健力寶風波發端時(12月6日)成立的新公司,為國有獨資企業,法人股東為三水區公有資產委員會。

    訂貨會的狀況似乎表明健力寶集團正沿著三水區政府設定的方向走去——以健力寶貿易公司來承接健力寶集團的品牌和銷售。此時,手握健力寶集團91.1%股權的李志達歸於沉默,張海高調回應媒體的指責。至此,此前的一系列問題仍令人充滿疑惑——健力寶股權何以被出售?三水區政府為何在一夜之間接管健力寶?在匯中天恆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中天恆)入主健力寶之後,為什麼陷入了一個爭端之中?

    健力寶的真實價值

    讓健力寶問題公之於眾的是——今年8月25日,佛山市三水區政府在其牽頭組織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張海不再擔任健力寶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接替其總裁職務的是祝維沙,董事長的職位由魏小軍擔任。

    雖然健力寶集團否認了諸多利空傳聞,但業界依然認定,張海的退位緣於健力寶集團的資金鍊緊張,以及偏離主業、玩資本遊戲等因素。

    此前仍風平浪靜的健力寶自此捲入旋渦之中。經銷商齊聚三水要求健力寶退款、供應商因其欠款拒絕提供原材料,健力寶在國慶後不得不陷入停產困境。

    8月12日,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起訴健力寶集團,要求兌付一筆2924萬的廣告款後,廣州中級人民法院於8月16日凍結了健力寶的帳戶。

    此事引起了作為主要債權人——銀行的警惕。三水區各家銀行等主要債權人以三水市工商銀行為主組成了債權委員會。後經證實,工商銀行馮行長出任債權委員會負責人。

    問題的出現,使相關各方都開始從自己的角度設計救贖健力寶的股權併購方案。但之所以有眾多的方案出現,分明顯示出大家對健力寶表面危機下的真實價值有共同的判斷。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對健力寶來說,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健力寶的品牌和銷售網絡。

    健力寶目前的品牌價值被估為102億元,而健力寶20年來累計經營的銷售網絡,已經遍及二三級城市。

    「顯然,這些還不是各方爭奪健力寶的全部。」分析人士指出,在2002年張海掌控健力寶之後,在實業上雖無建樹,但是在資本市場上獲利豐厚。

    張海通過健康產業投資了平安保險、興業銀行、西北化工、陝西寶豐酒業以及成都豆瓣廠,這些已經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回報。僅僅是平安保險,利潤超過10億元,而即將上市的興業銀行更是擁有豐厚的獲利空間。

    李志達委託大鵬投資所做的調查顯示:健力寶總資產(不含品牌價值)約55億元,其中負債41億元,淨資產約6億元。

    此次參加訂貨會的一位經銷商透露,即便是現在,做健力寶依然賺錢,即使包括拖欠的貨款,他今年依然能盈利。

    這都說明,健力寶並非無藥可救的爛攤子,而是蘊藏著巨大價值的所在。這也是各方通過設計方案爭奪健力寶的關鍵之處。這也同時可以解釋,收購者李志達在進入健力寶過程中雖頻受挫折——不能進行財務狀況調查,不能進行審計,不能進行企業工商註冊資料變更——仍百折不撓地向健力寶投入巨資的原因。

    風波中的各種方案

    在張海方所出的方案中,最早出現的收購方是福建陽光集團。陽光集團是福州一家從事建材、房地產等的貿易集團公司。

    「當時,陽光主動表示出了併購意向。」張海在電話中向記者證實。

    但這個方案的具體內容,以及為何無疾而終,記者並未從陽光集團得到答案。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很可能是心存疑慮的三水區政府否決了這一方案。

    接踵而至的是臺灣統一集團。該集團於10月4日匆匆在北京與健力寶籤下了一紙合作草案,定下收購健力寶的主業資產和承接18億元債務的框架協議,據稱收購價為1億美元。隨後,統一派駐財務人員進入健力寶大廈。但短暫的接觸之後,統一突然撤出。

    撤出的原因是,統一隻承諾接一部分銀行的債務,然後把品牌帶走,其他的不管。

    張海所接洽的最後一個收購者是匯中天恆公司的李志達,他最終成功地與健力寶股東籤下協議,拿到了健力寶集團91.1%的股權。當然,政府最後以行動對此方案進行了抵制。

    在張海急於出售股權的過程中,持有健力寶集團8.9%股權的三水區政府並非無動於衷,在李志達進入健力寶後,三水區政府曾試圖找菲律賓生力啤酒來接替李志達。

    廣州生力啤酒公司劉天麗女士表示,廣州生力啤酒是菲律賓生力啤酒在中國的投資公司。但她對此方案並不能發表看法。這種方案未能成功的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因為健力寶集團欠經銷商的貨款高達1.6億元,經銷商們也敏感地提出了一套以債權換股權的併購方案。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經銷商的方案並沒有獲得來自政府的認可。」事實上,這一方案要獲得其他股東的認可也很艱難。

    在各種方案的角力之後,李志達順利地與健力寶主要股東籤訂協議並開始巨資投入,但在此時,三水區政府突然宣布接管健力寶集團。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全面接管健力寶之前,三水區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專門召開了三次會議,當時定下的基調是:把健力寶恢復到張海進來之前的樣子。

    後來的事實表明,政府此舉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一旦李志達成功接手健力寶,政府受制於股權約束,對張海時代的問題調查將非常困難。如果如其他媒體所言,張海確實給健力寶造成巨大資金窟窿,政府不僅8.9%的股權會相應縮水,還將背負國有資產流失的包袱。

    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李志達曾經與張海達成協議,在李志達完成併購股權之後,張海以原投資價格回購其利用健康產業投資的平安保險以及興業銀行的投資項目。因為張海所購買的兩個公司的股權均是法人股,無法流通兌現。

    這些也僅僅只是張海的有據可查的投資項目,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外,張海還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擁有大量的土地投資項目。但張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極力否認這些項目的存在。

    其次,政府對新進入的收購者也心存疑慮,而更願意積極籌劃自己控制健力寶的方式,這也就是健力寶貿易公司這家新公司出現的原因。「實際上,政府是想將健力寶變成一個健力寶飲料的加工廠,而由健力寶貿易公司負責品牌和銷售。」知情人士透露。剛剛召開的訂貨會也驗證了這一說法。

    引進戰略投資者?

    但政府此舉若想成功,還面臨著諸多難題。政府作為僅有8.9%股權的小股東,如何能單方面授權健力寶集團將品牌和銷售轉移到健力寶貿易公司?如果此前李志達收購健力寶集團91.1%的協議有效的話,政府的接管應該只是暫時的,在下一步舉動之前,健力寶的股權架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當然,有張海時代的1個億欠款及諸多問題在前,政府自有底氣,但要解決的問題是:張海究竟有多大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會使股權架構發生哪些變化?對已經巨資投入的新進入者李志達將如何交代?但顯然,現在各方的焦點已集中到這份協議能否成立的問題上。而這也將是各方下一步行動的立足點。

    12月21日,佛山市三水區區長宋德平終於首次對媒體回應有關健力寶的一系列傳聞。他談及匯中天恆的大股東身份時說:「我作為具體賣健力寶的人都不知道,他們(指匯中天恆)憑什麼稱自己為第一大股東?他們還沒有過戶呢。」

    宋德平還表示:「當務之急是保住『健力寶』這個品牌,之後我們會引進戰略投資者的。」
 
來源:南方周末

相關焦點

  • 3.38億賤賣,品牌價值被拋棄!直擊「健力寶」的衰敗真相!
    當時,李經緯想把健力寶總部遷去廣州。但是,總部的遷移、健力寶大廈的建設都未獲得三水政府的批准。三水政府的舉動也能理解,因為健力寶當時貢獻了三水縣近50%的稅收以及一定的就業崗位,總部遷移勢必使得三水政府的財政銳減,就業率上也會受影響。通過這次事件,我們也能看到,健力寶的實權還是在政府手裡,李經緯實質上僅是一個「打工者」。
  • 健力寶事件:誰惹的禍?
    匯中天恆突遭隔離事件震驚了市場,但對於事件的起因和來龍去脈,卻有不同的說法。本報記者連續數日調查多方關鍵人士,使健力寶事件的迷局逐步清晰。  政府為何突然接管  12月12日,在三水健力寶的大門上掛起了「佛山市三水區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的牌子。13日,三水區政府對外表示將在當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至下午新聞發布會突然取消,當晚準備揭牌的新招牌也悄然取下。
  • 健力寶事件背景
    1984年6月 健力寶誕生 1985/7/26 健力寶飲料被評為首屆全國最佳運動飲料 1986/11/5 健力寶獲全國運動飲料評比第一名 1987/4/10 廣東運動飲料有限公司改名為廣東健力寶有限公司 1988年 組建改名為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 1989/11 獲國家體委授予的「體育事業貢獻獎
  • 氣候變化蘊藏諸多商業機會
    原標題:氣候變化蘊藏諸多商業機會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面對不斷加劇的氣候問題,我們應當採取什麼措施?在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年會「氣候變化:下一場金融危機?」
  • 三水市市長助理首次詳細披露健力寶股權轉讓內幕
    因為買家背後是張海的「凱地系」,因為媒體鍥而不捨地追逐真相,健力寶股權轉讓事件更顯得撲朔迷離。  我認為這個價格符合健力寶的市場價。去年6月20日,當時廣東國投手中持有的健力寶15%的股權被拍賣時,三水市為了健力寶將來重組方便,以4520萬元投得。這個價位除了我們,別人都不肯舉牌,可見市場認可的價位比我們的轉讓價還低一些。即使按此推算,健力寶100%股權的市場價也才3億元。
  • 「神人」兵敗健力寶(組圖)
    這時候的健力寶由於內部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原因,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廣東省三水市政府決定進行重組,推出健力寶75%的股權作為標的公開尋求買家。  健力寶重組消息傳出後,國內外10多家企業紛紛提出購買意向。其中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也出價4.5億元。就在這個時候,張海的名字第一次和健力寶聯繫起來。當時他的背後還有兩個人,一個是裕興科技老闆祝維沙,另一個叫葉紅漢。
  • CCTV經濟半小時:"神人"張海兵敗健力寶內情詳解
    健力寶集團坐落在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在健力寶集團大門口,記者看到了健力寶產品銷售門市部。這裡曾經是健力寶產品銷售和宣傳的一個最佳窗口。但走進去記者發現,這裡已經出租給了外人。環顧四周,依稀能夠看到還殘留著健力寶的影子。進入廠區,職工們說起健力寶的現狀無不透露出一絲悲涼。健力寶飲料倉庫門前已經很難看到往日的車水馬龍。
  • 健力寶接管事件爆出預謀論 三水政府早有策劃?
    22天後,三水政府強行接管健力寶,新總裁李志達帶領團隊被迫撤回北京總部。  此時健力寶的資產狀況可以從匯中天恆的「大事記」中略見一瞥:「2004年11月10日:和宋區長通電話,宋問:你們了解健力寶嗎?如果是負資產怎麼辦?
  • 健力寶及飲料行業
    從「方正股變」到入主健力寶,背後的「凱地系」,引起無數投資者和經濟媒體極度關注,身處漩渦中心的神秘主角張海自然也成了備受關注的人物。…>>詳訊【發表評論】總裁張海聲稱要做大健力寶 投機資本會變性嗎?
  • 除了懷舊,誰還在喝健力寶?
    消息很快流傳開來,「中國魔水」與「東洋魔女」的碰撞,以及中國代表團在洛杉磯賽場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激發了民族自豪感。而健力寶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專用飲料,也隨之獲得了難以想像的關注度。而後來經過考證,其實原本日本媒體報導中的「中國魔水」,並非單指健力寶,而是中國代表團選定的包括健力寶在內的五種飲料。
  • 雙魚玉佩背後不僅僅是靈異?西部十大神秘事件之首終於揭開謎底
    早些年在天涯論壇上討論度非常高的一個神秘事件,被稱為西部十大神秘事件之首。據說,許多年前彭加木的團隊從號稱是「死亡地帶」的新疆羅布泊沙漠帶回一塊具有鏡像複製這種靈異功能的東西,稱為雙魚玉佩。近年來,有很多文學和影視劇作品是以此為參考原型的,比如《鬼吹燈之九層妖塔》中,留下「我往東面去找水」的字條後就在大沙漠裡失蹤的楊教授,影射的就是彭加木失蹤事件。最近又新出了一部《雙魚隕石》,題材比《鬼吹燈》更大膽,它直接還原了彭加木失蹤事件,且從片名來推測,這是把雙魚玉佩和彭加木失蹤關聯起來了?
  • 統一曲線入主健力寶 中間人葉紅漢欲解歷史舊帳
    中間人葉紅漢身系轉移健力寶控制權及化解歷史舊帳之任  10月24日上午,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健力寶集團總部。來自臺灣統一企業集團(下稱臺灣統一)的人員召集健力寶全國七大銷售區總監,召開接掌健力寶經銷以來的首次銷售會議。  此時的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力寶集團)的控股權,已在名義上轉入廣東人葉紅漢之手。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沒過多久,產品變味事件爆發,近2億元的產品和價值幾千萬元的原材料堆在倉庫裡,健力寶徹底掉進了資金黑洞。  接下來的健力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時期。工廠停產,政企官司,經銷商逼宮,健力寶陷入最低谷。2004年的健力寶,號稱47億元總資產,但實際負債近30億元,其中短期債務1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0%,且資產水分很大。
  • 誰玩死了健力寶
    半個月後,曾經與張海共同控股健力寶的原股東之一葉紅漢,通過其下屬公司受讓8.87%的健力寶國有股權,加上此前通過轉讓獲得的股權,成為擁有健力寶集團67.37%股權的單一控股股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此前已經通過收購獲得健力寶銷售權的臺灣統一企業,可能最終從葉紅漢手中收購健力寶的控股權。
  • 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運動飲料 健力寶一直很專業」
    健力寶作為國家老字號民族品牌,27年來一直專注於運動飲料,普及運動健身鍛鍊的概念,在運動飲料這塊「風水寶地」上,健力寶一直很用心在經營,也一直很專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讚譽,創造了一幕幕回味無窮的精彩畫面。  事實上,誕生之初的健力寶似乎就是專為體育而生,為運動而生:第一代魔水對奧運會、全運會等一系列國內外賽事的贊助,開啟了中國「運動飲料」品類與體育營銷推廣的先河。
  • 張海案揭密:「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張海案揭示出健力寶亂局真相——「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11月6日下午5時許,歷時三天的庭審結束。32歲的張海否認了檢方的全部指控。  佛山市檢察院指控,張海侵佔健力寶集團1.21億元,挪用健力寶集團9473萬元;其目的,按一位檢方證人的證詞所稱,「他用健力寶的錢收購了健力寶。」  這場至今令人難忘的「閃電收購」發生在2001年末。從2002年1月起,健力寶集團,這家有著17年歷史的國有民族飲料巨頭,變成了當時年僅28歲的張海的私人企業。
  • 誰還記得健力寶的品牌教訓?
    儘管中央電視臺梅地亞會議廳人聲鼎沸,但依然無法否定公關給企業創造的巨大價值。然而,我們今天要說下盲目廣告投入、產品定位失敗的品牌案例。早在2002年1月16日,浙江國信以3.6億元買下健力寶,掌門人張海迅速進行了產品業務調整和品牌重塑。
  • 朱廣滬,帶欠薪隊問鼎中超的"教父"_健力寶足球隊20年《廿像》_網易...
    但因為足協重罰李瑋峰事件,武漢退出中超,朱廣滬隨之離職。將近二十年後再度提及此時,面對網易體育的鏡頭,朱廣滬眼眶紅潤,淚珠盈動,「當時感覺是責任巨大,家長把好好的孩子送給你,你就得把人家孩子好好地給送回去……」二十年後,為人謙和低調的郝偉已經執掌中國女足的帥印,感慨巴西留學無論對於他之後的球員時代抑或帶隊,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健力寶之於朱廣滬,又何嘗不是一塊重要的人生跳板呢?!
  • 迷局重重 到底是誰要搞垮健力寶
    下面這組專家系列評論文章首次以比較高的視角全面理性的剖析了幾乎所有相關事件。  引子  健力寶收購案是一樁罕見的併購事件,作為健力寶集團轉制三年來各方最激烈的矛盾交鋒,新投資方李志達的臨危注資義無返顧和三水區政府有關方面的強行接管無法無天都同樣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健力寶迷局之窗 三水政府和祝維沙為何閉口不言
    從2004年11月16日健力寶集團股權重組籤約儀式開始,這家有著20年輝煌歷史的企業因為不同力量間的吵鬧、博弈與時戰時和而處在漩渦中心。仍在病床上的李經緯、四下活動的張海以及至今語焉不詳的李志達,加上對於事件走向有著實際掌控權,把健力寶集團當作「親兒子」的集團生產基地所在地——廣東佛山市三水區的區政府,每一方都在強調自己的清白和對健力寶的感情。但是這一切背後冰冷的數字與事實至今沒有被完全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