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局重重 到底是誰要搞垮健力寶

2020-11-24 搜狐網

  發送GP到6666 隨時隨地查行情  

  【編者按】健力寶股權變局是其轉制三年來最激烈的一次矛盾升級,面對政府強行介入企業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嚴峻局面,當事各方(新老股東、三水區政府和健力寶企業集團)何去何從為眾人所關注。下面這組專家系列評論文章首次以比較高的視角全面理性的剖析了幾乎所有相關事件。>>進入健力寶收購迷局專題

  系列評論撰稿專家:

  吳 越 (知名法學專家):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歐盟法律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議稿》撰稿人。

  盧 愷 (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引子

  健力寶收購案是一樁罕見的併購事件,作為健力寶集團轉制三年來各方最激烈的矛盾交鋒,新投資方李志達的臨危注資義無返顧和三水區政府有關方面的強行接管無法無天都同樣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此間的各類評論中,大部分具有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的發言人都對事件做出了客觀評價,但也有少部分人違背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顛倒是非鼓惑民眾,試圖將注意力轉移到與事情本質無關的旁枝末節上混淆視聽。要想全面、深刻、公正評價各方在事件中的責任,就必須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下面的系列評論中,我們就將層層深入的剝去種種假象和偽裝,從各個不同角度儘可能客觀的剖析所有相關事件。在號稱「中國飲料第一品牌」、「中國魔水」的健力寶曆經十幾年風風雨雨又將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唯有揭示真相正本清源,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出路,使健力寶在未來的日子裡真正走好。

  公權幹預VS 法律尊嚴

  三水區政府接管行動本身的是非對錯

  ——健力寶系列深度評論(一)

  健力寶收購案是其轉制三年來各方矛盾的最集中反映,而三水區政府有關方面的強行接管則是收購出現波折的導火索和最具爭議的關鍵環節。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新投資方權益就不會受到如此明目張胆的侵犯;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健力寶新老股東的交接和和生產的順利恢復應該順理成章平安無事;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如今也就不存在受害投資者如何賠償、政府如何退出、健力寶公司治理秩序如何重建等一系列棘手問題。因此,三水區政府強行接管是整個健力寶收購案的最大看點,它直接影響到健力寶未來何去何從。三水區政府始終迴避自身行為合法性這一核心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避重就輕取向是令人深思的。

  據《財經》雜誌報導,2004年11月6日至11月15日,李志達以旗下匯中天恆及北方亨泰兩家投資公司名義(兩家為一致行動人,以下合併簡稱「匯中天恆」),受讓了張海、祝維沙、葉紅漢三人在健力寶集團控股公司(三水正天、健康產業和CASA)的全部股權。由於健康產業和CASA合計共持有健力寶集團91.1%股份,李志達通過受讓兩家上遊控股公司100%股份,已實際持有健力寶集團91.1%股權。此後,健力寶公司依法定程序完成了董事會及管理層的改組。然而,李的股份無法過戶,股東地位遲遲得不到確認。2004年12月6日,僅持有8.9%股份的佛山市三水區政府單方面接管運營,其委派的「健力寶復產協調領導小組」強行接管了健力寶公司及其下屬企業,強迫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離開公司,此舉引起海內外輿論大譁。

  關於政府此次接管行為的不合法性,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一)在民商經濟活動中,公權幹預不能取代私法調整,三水區政府強行介入私人財產領域屬于越權幹預

  如果健力寶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行政機關,三水區政府作為上級機關可以向它發出命令,也可以依照行政法的有關規定以行政手段接管下級機關的工作;但健力寶是一個企業、而且是民營企業,行政公權在缺少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理由幹預其經營活動。健力寶作為一個私法上的主體,有權利自主經營並享有和處置其私人財產。而三水政府在其中健力寶只能扮演一個角色,那就是小股東;無論以什麼名義,作為小股東其不可擁有與資本市場其他小股東不同的權力,不可將行政力量強加於企業取代私法調整。倘若政府機構在民商事活動中隨意將其平等的民事主體角色轉換為地方政府主體角色,其角色的混同勢必擾亂法治國家的基本秩序和市場經濟的基本遊戲規則。

  根據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在健力寶股權關係上,三水區政府與匯中天恆是平等的主體,在處理經濟事務過程中三水區政府必須依法行使股東權力維護自己的利益,若發生糾紛則應訴至法院,而不得動用公權私設公堂自行暴力解決。如果地方政府濫用公權介入自己參股企業的經濟糾紛,勢必破壞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平等法則,同時也會損害政府的公信力。

  可見,政府動用公權接管健力寶公司並剝奪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運營公司權利的行為,毫無法律依據,嚴重侵害了健力寶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

  (二)「復產小組」在本案中的合法性闕如

  據《財經》雜誌報導,2004年12月6日,宋德平赴健力寶總廠召開中高層幹部大會,宣布成立「健力寶復產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復產小組),由三水區某黨政要員擔任組長。12月7日,新股東方派出健力寶集團的六名董事被復產小組驅逐,健力寶集團董事會僅餘譚超一人。

  健力寶集團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我國《公司法》第37、38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股東會有權選舉和更換董事。由於該公司同時系外商投資企業(CASA公司為外方股東),適用外商投資企業法的有關特別規定。我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6條規定,「董事會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決定合營企業的重大問題」。據此,健力寶集團的最高權力機構應該是董事會。按照《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合營企業董事會人數組成由合營各方(即各股東)協商,具體在合營合同或公司章程中規定,並由合營各方委派和撤換。另據有關媒體報導,按照健力寶集團內部組織管理規定,公司副總以上人員的任命必須經過總裁辦公會議研究決定通過。

  匯中天恆方面受讓三水正天、健康產業及CASA的股權後,已間接成為健力寶集團控股股東,其有權根據中外合營企業法及公司章程委派和撤換公司董事及任命公司管理層。

  據《財經》雜誌報導,匯中天恆入主後健力寶集團已通過相應的法律程序改組了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因此我們認為,新改組的健力寶集團管理層有權根據公司法、中外合營企業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自主行使公司經營權。

  從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尚沒有任何法條授予地方政府直接以「復產小組」名義接管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的權力,因此「復產小組」代表三水區政府接管健力寶於法律上講沒有依據,其正當性受到質疑在情理之中。在本案中,「復產小組」既非健力寶集團的股東依法律及公司章程委派組成,又無接管企業的法律文件及法律依據,所以可以認為其合法性闕如。如此一來,其接管健力寶集團的行為屬於侵權行為,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企業的自主決策與經營權,也嚴重損害了公司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

  (三)三水區政府復產小組在接管過程中的具體行為違法

  區政府的「復產小組」是否可以以其他名義「接管」一家普通企業呢?筆者認為只有三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復產小組」依據人民法院的有法律約束力的生效判決並受法院的委託接管企業,另兩種可能是直接依據我國行政法的有關規定或者依照行政法的規定作出的行政決定。遺憾的是,本案中的上述三種可能性均被排除了。三水區政府「復產小組」沒有出示任何政府關於該小組組建及接管健力寶集團的法律文件,例如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者說明依據何種法律規定或者合法的行政決定,其「接管」於程序上和實體上均無法律依據。據了解,三水區政府暗中動用當地的極少數公檢法人員以「便衣」身份強行接管一個民營企業,有損於國家的行政權和司法權的莊嚴形象和權威;區政府指派的人員在對一家合法股東派駐在三水健力寶總部的人員進行了搜身和搜包後,還將他們強行趕出辦公室,嚴重侵犯有關當事人的人身權利和工作權利;區政府指派的人員未出示任何手續、亦不說明理由就非法收繳扣留三水正天、健康產業和健力寶集團的公章、財務章、財務帳冊等檔案材料,嚴重幹擾了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致使相關公司無法完成工商變更,而且至今不能辦理起訴手續;區政府的人員非法幹涉公司的合法經營。

  (四)「接管」導致健力寶集團的巨額財產損失由誰來買單?

  三水區政府於2004年12月6日強行接管後立即宣布健力寶全部停產,使原股東為準備恢復市場所做的投入遭受損失,之後又自行組織生產侵佔投資方此前投入的大量原材料及資金,非法佔用股東資產和財產,同時卻剝奪出資人的經營權;驅逐健力寶公司董事會除三水公投代表潭超之外的全部六名成員,嚴重幹擾健力寶董事會正常運行,導致董事會無法行使決策權、公司治理結構癱瘓;未經健力寶集團董事會和總裁辦公會決議就幾次大規模解聘健力寶員工(包括中高層管理人員),並擅自盜用健力寶集團的名義任命復產小組成員取代健力寶員工、宣布無法律依據的新的 「聘任決定」,非法剝奪相關當事人的工作權利,侵犯企業自主人事聘用權利;成立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侵犯了健力寶集團的商標權,並以「體外循環」循環的方式侵佔健力寶集團的資源。區政府「接管」導致健力寶集團的巨額財產損失由誰來買單呢?相信在後續的處理中法院會有公正的裁判。

  三水區政府越權介入私人財產領域是非常錯誤和很不明智的。無論基於何種動機、即便有一萬個理由,三水區政府方面的上述行為在性質上都是違法的。作為身居要職的區政府的當地要員,對於此次接管行動可能帶來的嚴重政治、經濟及法律後果(包括對區域投資環境和政府形象的破壞),三水區政府在此次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人即便事先無法預知事態的嚴重性,但是伴隨著事件的發展、社會輿論的監督和上級政府的重視,其也應該有自知之明意識到問題性質的嚴重。遺憾的是,區政府的有關人員至今仍在健力寶集團從事其違法活動。對此等匪夷所思的違法行為問責,是解決當前健力寶困局的關鍵,也維護法律尊嚴所必須的。

聲明:搜狐財經獨家稿件,如須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須更多資料,請與我們聯繫,發郵件至e-finance@sohu-inc.com,或致電010-62726113。  

 


相關焦點

  • 是誰搞垮了健力寶
    張海14歲時已經是有特異功能的氣功大師了,28歲入主健力寶,當時他用三個多億的資金掌控健力寶。從氣功大師到資本高手,他能把樹葉「由大變小」、他用意念「讓時間倒流」、他讓絕症患者「手到病除」,25歲他成為上市公司主席,28歲入主健力寶,30歲他在中國足壇掀起「中超革命」,有人用一個字來形容張海,就是神。
  • 健力寶迷局之窗 三水政府和祝維沙為何閉口不言
    > 健力寶迷局之窗    據說張海每天都要通過電腦網路實時了解工廠每條生產線的運營、成品運輸情況,研究生產報表,甚至和廣告公司的人談產品的包裝和推廣。與此同時,張海開始大量儲備茶飲料生產技術,完善產業布局,並「付出很大代價」實現分廠多元化,縮短物流半徑:先後在華東?鎮江?、華南?三水?、四川、西安、雲南、福建、東北進行生產基地布局。
  • 到底是誰弄亂了健力寶?
    匯中天恆:健力寶早成包袱     匯中天恆接手俱樂部的唯一目的在於以此為籌碼去爭 奪健力寶集團的股權,接手健力寶俱樂部不僅是一個象徵,他們也期望藉助深圳方面的壓力去奪取健力寶集團的股權。
  • CCTV經濟半小時:"神人"張海兵敗健力寶內情詳解
    健力寶集團坐落在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在健力寶集團大門口,記者看到了健力寶產品銷售門市部。這裡曾經是健力寶產品銷售和宣傳的一個最佳窗口。但走進去記者發現,這裡已經出租給了外人。環顧四周,依稀能夠看到還殘留著健力寶的影子。進入廠區,職工們說起健力寶的現狀無不透露出一絲悲涼。健力寶飲料倉庫門前已經很難看到往日的車水馬龍。
  • 健力寶賣給誰 高層三緘其口政府不置可否
    這一個多星期以來,廣東三水市政府欲將自己所持有的健力寶集團75%的股份全部或大部分轉讓給外商一事已被傳得沸沸揚揚。是誰要買健力寶?是誰要賣健力寶?健力寶究竟怎麼了?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三水市市長助理首次詳細披露健力寶股權轉讓內幕
    記者:一些報導認為健力寶管理層與市政府有矛盾,而整個事件的幕後導演就是李經緯。市政府是否也這樣認為?  周永基:難道政府想把健力寶搞垮嗎?不是。對健力寶管理層也從來沒有說過不支持。健力寶原來的管理層是政府任命的,他們支不支持不會影響到實質的結果。「不賣給張海們賣給誰?」
  • 健力寶事件:誰惹的禍?
    與隔壁的「李寧」公司生產基地裡機器轟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健力寶廠區內一片沉寂。記者看到兩輛當地車牌的東風大貨車分別載了半車健力寶罐裝飲料出去,一位女工說,這是剛從生產線上下來的。  12月13日,三水電視新聞中播出了健力寶重組復產的消息。
  • 誰在導演健力寶?
    誰在導演健力寶?  值得關注是,幕後指揮浙江國投的凱地系並沒比新加坡第一家食品有限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反而還低了一大截——第一家食品價碼是:3.8億元佔健力寶45%股份,而凱地系的成交價是3.38億元佔75%股份。有消息指出,凱地系給了三水市政府基地不搬遷,並把健力寶帶進資本市場的承諾。
  • 從「戴罪病逝」的李經緯,看健力寶是怎樣從如日中天到被搞垮的...
    李經緯當了13年的體委副主任,周圍人回憶稱他比誰都努力。出於這樣的關係,後來健力寶陷入出售糾紛甚至在市場上一落千丈後,還有大批經銷商團結起來,願意自掏腰包出手拯救。政商「敵對」挺過市場的誘惑,李經緯開始全面實踐其走向世界的目標,1994年,他花500萬美元買下了帝國大廈的一整層,雄心勃勃要進軍美國市場。
  • 健力寶接管事件爆出預謀論 三水政府早有策劃?
    22天後,三水政府強行接管健力寶,新總裁李志達帶領團隊被迫撤回北京總部。  此時健力寶的資產狀況可以從匯中天恆的「大事記」中略見一瞥:「2004年11月10日:和宋區長通電話,宋問:你們了解健力寶嗎?如果是負資產怎麼辦?
  • 「神人」兵敗健力寶(組圖)
    健力寶折騰成這樣,怪誰呢?職工眾口一詞把目標指向了張海。  電話採訪,健力寶職工說:「張海根本不是經營飲料企業的材料,造成現在的狀況,他要負大部分責任。」  昔日健力寶是民族飲料的一面旗幟,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有一拼。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讓人難以理解。
  • 誰還記得健力寶的品牌教訓?
    同樣,在成功的品牌塑造中,誰也不可否認公關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為那些經典的案例,仍為現在的人們津津樂道。如果廣告是萬能的,那它就是萬萬不能。儘管中央電視臺梅地亞會議廳人聲鼎沸,但依然無法否定公關給企業創造的巨大價值。然而,我們今天要說下盲目廣告投入、產品定位失敗的品牌案例。
  • 健力寶進入葉紅漢時代
    曾經沸沸揚揚的健力寶股權風波,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但是,健力寶到底何去何從,卻並沒有那麼清晰———全盤接手健力寶銷售的臺灣統一,是否真的已經成為它事實上的主人?  本報記者 李明偉 劉華 杭州報導  曾經沸沸揚揚的健力寶股權風波,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但是,健力寶到底何去何從,卻並沒有那麼清晰———全盤接手健力寶銷售的臺灣統一,是否真的已經成為它事實上的主人?  曾經的股東方代表張海,已是身陷囹圄,其對於判監15年的上訴,最近亦被駁回。
  • 除了懷舊,誰還在喝健力寶?
    李經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隨即投資開發,幾個月後一款叫做「健力寶」的運動飲料誕生。說是誕生,其實這時的健力寶既無生產線,又無銷售渠道。李經緯認為既然是運動飲料,當然要靠體育打響名頭。恰逢1984年中國體育代表團重返奧運會,李經緯果斷出資贊助,使健力寶成為了中國代表團專用飲料。健力寶牌運動飲料得以和中國體育健兒一同,出徵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 匯中天恆正式入主健力寶 否認把健力寶賣給統一
    匯中天恆無心經營健力寶 可能轉手賣給統一集團  健力寶歸屬落定迷霧仍在 40億債務誰來接盤  另外曲冰還透露,目前健力寶集團的董事會以及管理高層都已經產生,由CASA派出的楊猛、楊允中、健力寶健康產業派出的蔣冀、趙愈勃和三水公投公司派出的譚超組成。楊猛、蔣冀、趙愈勃均是匯中天恆成員,楊允忠曾是健力寶集團的律師,譚超則一直是三水公投在健力寶的代表。此外,蔣冀、楊猛已經分別被任命為健力寶集團總裁和副總經理,另外一位健力寶老員工、一直負責投資管理的鄭貴輝被任命為副總經理。
  • 健力寶能否鹹魚翻身?
    張海稱,在當前國內飲料市場烽煙四起、競爭激烈之際,誰掌握了遊戲規則,誰就擁有了市場主動權,而健力寶目前擁有國內運動飲料的國家標準,他希望第五季產品也能成為中國健康休閒飲料新標準的制定者,從而使健力寶在新的市場角逐中處於領導地位。
  • 誰玩死了健力寶
    半個月後,曾經與張海共同控股健力寶的原股東之一葉紅漢,通過其下屬公司受讓8.87%的健力寶國有股權,加上此前通過轉讓獲得的股權,成為擁有健力寶集團67.37%股權的單一控股股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此前已經通過收購獲得健力寶銷售權的臺灣統一企業,可能最終從葉紅漢手中收購健力寶的控股權。
  • 健力寶:「中國魔水」何以魔法盡失?
    親愛的讀者,您可知道「 健力寶」為打進美國市場耗費了多少資金嗎?有媒體報導說健力寶此次耗資是4000萬美金,還有說是8000萬美元……到底花費多少錢,這隻有李經緯老總說得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證實,「健力寶」所花的錢,是中國企業當時進軍美國市場的「前不見古人」。  進軍美國市場,對「健力寶」來說,是一個永遠隱隱作痛、無法抹去的心頭 之患。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張海時代:  改制風波下的品牌之殤  2002年的第一場雪並沒有給健力寶帶來好兆頭。這年,迫於無奈的健力寶進行改制,誰曾想,改制讓衰弱的健力寶又栽進一道坎裡。  2001年6月,由原三水市政府辦公室、國資辦、體改辦、工業局負責人和健力寶兩位副總組成的改制六人小組誕生。
  • 悲情李經緯:健力寶那些空前絕後的故事
    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健力寶的興衰風雲,也是一件足以在中國經濟史、改革史上重重記上一筆的事件。當年,作為健力寶的總顧問,我和李經緯先生曾有長達7、8年非常深入的交往和友誼,後來雖漸行漸遠,但也一直保持關注。可以說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