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李經緯:健力寶那些空前絕後的故事

2021-01-19 正和島

作 者:王志綱 智綱智庫創始人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廣東可謂是開風氣之先,雲山珠水上遍地是致富的神話,無數追求理想、改變命運的故事在那片熱土上演,可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其中也出現了很多敢為天下先的人物。


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健力寶的興衰風雲,也是一件足以在中國經濟史、改革史上重重記上一筆的事件。


當年,作為健力寶的總顧問,我和李經緯先生曾有長達7、8年非常深入的交往和友誼,後來雖漸行漸遠,但也一直保持關注。可以說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如今斯人已去,健力寶也一度消失了好幾年,直到近年來才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雖然知名度已經遠遠不能和當時相比,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牌子依舊還存活著。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個時間點上,回顧一下健力寶和李經緯先生的往事,也算是對那個「大江大河」的時代,那批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的一種告慰吧。 


講健力寶前,我先講個小故事。1990年前後,西方各國對中國進行封鎖打壓,國內經濟一片低迷。國外很多經濟學家放言,伴隨蘇聯解體以及蘇維埃社會主義陣營的垮臺,中國經濟的崩潰也將指日可待。


這時中國正在進行一項國際賽事的籌辦,就是90年亞運會。其實早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就申辦成功了亞運會,但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國際局面一落千丈,國內也是人心浮動。很多人不理解在這麼困難的關頭,為什麼還要舉辦一場「勞民傷財」的運動會,籌辦工作也因此一時停滯。但鄧小平可謂高瞻遠矚,雖然已經退到二線,還是給中央有關方面留了句話,希望能夠堅定不移地籌辦這場亞運會,向全世界再度表明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


在籌備亞運會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除了財政撥款以外,必須要走市場化的道路來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也就是請企業來贊助。然而消息傳開後,應者寥寥無幾,因為當時全中國也沒有幾個像樣的企業。央企/國企都快揭不開鍋了,江浙一帶的鄉鎮企業又都是些小個體戶、小老闆,指望不上。最後,籌辦小組就把目光對準了健力寶。

 

那為什麼是健力寶呢?當時的健力寶究竟在全國有多火?

春風得意馬蹄疾


事情要從1986年講起。那時候,我作為新華社記者,在全中國進行採訪。到了長沙、武漢這兩個天氣非常炎熱的地方時,發現一種叫「健力寶」的飲料,像天外來客一樣,突然出現在了長沙和武漢的市場上。這種罐子我之前從來沒見過,薄薄的、軟軟的,喝完以後一捏,腳一踩,就變成了像紙一樣的東西了,後來才知道,這就叫易拉罐。


那麼第二個問題,一個易拉罐成本多少錢?我調查後發現是五毛八,而一罐飲料只要兩塊。按照當時的物價,五毛八可以買一大桶扎啤喝了。我不由感慨,這種所謂的易拉罐真是太浪費了,於是我馬上寫了份內參,叫《恐怖的易拉罐》,講易拉罐對社會的浪費和糟蹋。但後來,我就發現了,這兩塊錢一罐的飲料,簡直火得不得了,人們紛紛拿來送禮、炫耀,就像是大哥大一樣,是彼時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再後來深入了解後得知,健力寶這家公司就在廣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叫「三水」的小鎮上。於是很多湖北、湖南分社的記者朋友們就開玩笑說,這可是在你地頭上,多好的新聞題材,你不去了解一下?


等我從兩湖採訪完回到廣東,就想去了解一下這家企業。我的鄰居是專門跑體育口的記者,聽說我要去健力寶,興奮壞了,忙說要陪我去。因為健力寶是很多體育賽事的金主,他們一直想打開健力寶的大門,卻始終不得要領,就想借我的勢,於是我們就一起出發去健力寶了。


當時去採訪,新華社沒有調派車,我們是坐公共汽車去的。一早就出發,先到了廣州郊區的黃沙,打聽到健力寶在一個叫西南鎮的小地方,就又坐上公共汽車。總共30來公裡的路程,我們硬是搖了三個多小時才到。當時交通之不方便,令人想起來就頭痛。


終於到了健力寶,進門我就很震撼。足有一百畝地的土地上建了一些現代化的廠房。這個現在看來很平常,但在當時,比起那些二三十畝地、傻大黑粗的國有企業,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進去以後,第一個遇到的居然是保安,保安居然還穿著警服。再等到進了大樓,我們發現居然還有個公關部。這個對我的衝擊太大了,本來以為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沒想到就在眼前活生生出現了。


三年以後,廣東拍了一部電視劇叫《公關小姐》,風靡中國,健力寶的公關部可能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原型。當時廣東任何一個新鮮事物流傳出來,都會成為全中國最時尚的題材。


我們到了後,公關部主任來接待我們,是一個大概四十七八歲的中年婦女,一聊還是半個老鄉,重慶人,重慶音樂學院畢業的。我說,老師您怎麼到這兒來了?她解釋道,她兩口子之前在福州工作了幾十年, 福建那時經濟很糟糕,他們40多歲下海,只能往廣東走。正好她弟弟在國家體委工作,告訴她,有家非同一般的企業叫健力寶,於是就推薦兩口子到這邊了。沒想到來了後,她成了廠裡面最有文化的人,順理成章就成了公關部的主任。


雖然是半個老鄉,但初次見面大家還都很矜持。稍微聊了聊,她給了我一大堆資料,也沒見到健力寶的老闆李經緯,採訪就算結束了,也沒留我們吃飯。走之前,突然一個想像不到的場景出現了,她給我們拿了兩箱紙包裝的健力寶,說是所謂的公關禮品,給我和我鄰居各送一箱。


我平生第一次遇到這麼貴重的禮品。新華社在外界名聲很大,但我們這些記者當時工資也就是一百多塊錢一個月。而那兩箱健力寶加起來就差不多這個價了。這在當時看來就是受賄,我們倆紛紛推脫,說不敢要。


但人家作為公關部主任,確實是有水平,幾句話就把我們說住了:第一,廣東天熱;第二,你們來一趟不容易;第三,沒留你們吃飯;第四,這只是個小小的禮物,就相當於請你們喝杯茶一樣;第五,你們拿去,也算是給健力寶做宣傳嘛。實話說,本身我們也想要,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於是就順水推舟道 :「那我們就笑納了。」


這時候又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好歹算是文化人,怎麼能扛著一箱飲料滿街走呢?沒想到我那個鄰居順手就從採訪包裡拿出一個蛇皮袋。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蛇皮袋的偉大功能,捏起來巴掌大小,打開以後可以裝上起碼兩三百斤的貨。蛇皮袋一打開,果然兩箱健力寶飲料都放進去了。這個老兄往後一扔,甩到背上,像一個倒包的客人一樣,十分瀟灑。


等回到廣州的時候,已經夕陽西下,這時候我們就犯難了,因為我就住在單位的八樓,這兩箱健力寶如果讓單位人看到了怎麼辦?


我這個兄弟就說:老王啊,咱們商量一下,你就像打靶歸來一樣,挺胸闊步往前走,我背著健力寶在後頭,聽你號令。如果有人,你就唱《地雷戰》裡面鬼子進村時「松井的隊伍」那首歌,我就躲起來。如果沒有人,你就唱另外一首「啊朋友再見」,我再出來。我說這個辦法好,就開始實踐。


一進大門,先看到門房老太太,她的階級鬥爭覺悟很高,問到「王記者,去哪裡了啊?」「松井的隊伍……」立刻我就唱起來了, 我這兄弟就不敢過來。我哄著老太太,說食堂裡面好像是有幾封信,不知道誰的,她說是嗎?就跑去食堂了。我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這兄弟就趕緊背著蛇皮包過來。


等走到三樓,又遇到人了,我又哼起「松井的隊伍……」,等人走掉以後,我又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最後像捉迷藏似的,終於到了八樓,兩個人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地坐在地上,把兩箱健力寶就地分贓,他一箱我一箱。


正好那時我們家剛搬過來,我家的兩個小子才三歲,在廣東又熱得不得了,飲料一打開,就說「哇」這太好喝了,沒幾天就全喝完了。後來我跟李經緯成了朋友以後,健力寶定期給我家提供飲料。這是後話了。


從健力寶回來以後,我寫了一篇6000字的報告文學,名字叫《中國魔水傳奇》,寄給了《瞭望》雜誌 ,寄出後我就沒管了。沒想到這麼一個新奇的故事和企業,引起了北京編輯部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感觸,隆重刊發。我認為,一個好記者可以把廣告寫成新聞,而一個蠢記者則是把新聞寫成廣告,我顯然還算不錯。


《中國魔水傳奇》在《瞭望》登出來,一下引起轟動。當時中國不像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13億人口就有13億終端,信息粉塵化。在當時輿論一律的情況下,新華社雜誌一發,馬上整個中國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就全知道了,可謂是一炮打響。


雜誌我還沒看到,我們社裡就炸鍋了,原來是健力寶公關部打來電話,他們的老闆想約見王記者。這件事情很可笑也很可憐,就因為一個老闆李經緯的約見,整個新華社受寵若驚。


現在我回過頭來看昨天,有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要裝正人君子,馬瘦毛長,人窮志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誰都概莫能外。別看新華社記者號稱無冕之王,健力寶電話一打過來,從社長到總編,都和打了雞血一樣,讓我哭笑不得。


二訪健力寶,待遇就不同了。新華社派車接送,採編主任親自陪同,所有人都想跟著一起去,攝影記者找個理由說要攝影,司機班裡五個司機搶著給我開車,都知道到健力寶走的時候會有豐厚的禮物。


車馬勞頓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去了健力寶。一進大門,健力寶的公關部主任這次完全是另外一種表現了,她說:老闆從美國回來了,看到這個報導以後拍案叫絕,當下就說想見見這個王記者。


寒暄過後,她就帶我到總經理辦公室。那個時候新華社社長辦公室也就15平方米,我所採訪的省部級幹部辦公室也就20平方米左右。而李經緯的辦公室,乍一看有200多平方米。這時一個大漢從辦公桌後走出來跟我握手,朝天鼻、大鼻梁、嘴唇很厚、身材高大,有點像泰森,典型的廣東人長相。他跟我打招呼,「你好,王記者,歡迎你,我是李經緯,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啊」。


然後坐下來,首先遞上一支煙,這煙是法國最有名的YSL(聖羅蘭)香菸。之後說了幾句話「王記者啊,你是我遇到的記者當中最了不起的。關於健力寶說的人很多,能說清楚它的沒有幾個,你把它說明白了,說清楚了。我非常佩服你,非常敬重你。第一個表示感謝,第二個想跟你交個朋友。」李經緯是一個很豪爽的人,那天就請我們吃飯。當時廣東的規矩,第一個是喝洋酒XO人頭馬,第二個是生猛海鮮。這些「光著屁股走四方」的記者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宴席,人頭馬都喝了兩三瓶,走的時候公關部給每個人送了一箱易拉罐的健力寶。從此一來二去,我就成了健力寶的總顧問,和李經緯有了長達7、8年非常深的交往和友誼。


現在回過頭談談李經緯,他真的是個傳奇人物。他是三水當地的孤兒,籃球打得好,後來擔任了縣裡面的體委主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李經緯在三水酒廠擔任廠長的位置,那時候的他不受人待見,而且三水酒廠經營狀況也十分差,不僅無法實現盈利,還處於虧損的狀態。就在這樣的酒廠,李經緯一待就是十年時間。


改革開放後的廣東先行一步,而李經緯這個人膽子很大,又有市場化意識。他敏銳地發現了電解質飲料這一市場空白,向一家國營窗口公司廣信借了些外匯,採購了幾條生產線,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做出了中國的第一代飲料健力寶。之後又敢於學西方,砸巨款投廣告、贊助各類賽事,最後一騎絕塵,短短幾年就成為非同一般的大企業。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的成功經驗有很多問題,這與那個蒙昧時代是分不開的,但有一點還是值得學習,就是把「以產定銷」改成了「以銷定產」。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先做市場、 做訂單,之後才是生產線上的管理。現在講起來,這些好像都是常識,但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就因為他這種做法,打得全中國的國營汽水廠人仰馬翻,成了中國第一。


健力寶成功的秘訣在哪裡呢?其實和時代背景有分不開的關係。當時屬於短缺經濟,只要你的膽子大、營銷到位,很多名人明星甚至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可以為你所用,這點李經緯是經常踩線的。也正是廣東當時寬鬆的氣氛,才有了李經緯生存的空間。

一封朝奏九重天


接下來我繼續講前文中的亞運會贊助這件事。當時的健力寶可謂如日中天,而且和體育事業本身就淵源很深。作為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在中國團隊取得佳績之後,健力寶得到了難以想像的關注,「東方魔水」風靡全國。1987年,健力寶再買下六運會的飲料專用權。六運會結束不久的訂貨會上,兩個鐘頭的訂單就達到2億元。健力寶的「體育營銷」也因此名揚天下。


1990年前後,整個中國的經濟一塌糊塗,亞運會必須要開,但如果開不好就要丟中國的面子。所以時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的張百發首先就想到了健力寶。


有一天,李經緯突然找到我,說要去北京跟張百發會面,談贊助亞運會的事情,問我願不願一塊去。我說可以,就跟他和李寧一塊到了北京。


那天國務院專門派車過來,把我們送進了人民大會堂。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張百發。他這個人很有特點,鋼筋工人出身,也是全國勞模,待人接物很熱情。一見李經緯,就稱兄道弟:「李老闆啊,你現在TMD是個人物啊,現在兄弟我遇到困難了,找你幫忙,咱們北京亞運會如果辦不好的話,TMD老子這個副市長當不好,你TM這個廠長也不行,這個忙你再怎麼也得幫啊。」典型的郭德綱式的說話腔調。我當時覺得奇怪,首都重地的高級幹部怎麼會這個樣子。前不久我又見到了張百發,還是老樣子,現在想起來,這種性格就挺好的,很真實。


接下來談贊助,贊助金額非常高,相當於現在上億級別,但是李經緯的條件,現在想想我都忍不住笑。李經緯當時提出三點:第一,健力寶的大易拉罐廣告要放在天安門廣場正前頭;第二,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要在罐子前接見健力寶一干人馬,還要握手;第三,除了健力寶外,還要宣傳李寧服裝,要求很多領導人都要穿上李寧服裝。我當時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簡直就是城下之盟,破了老祖宗的規矩。沒想到亞運組委會照單全收。


果然亞運會開始了,火炬傳遞到天安門後,江澤民總書記帶著中央領導班子,在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相框前,擺滿了健力寶大罐子的廣告旁邊,親自接見了李經緯一行。後來亞運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這個成功,中國又重新從滿目瘡痍中站了起來,中國的民心又被振奮起來,又開始了一個春天的故事。通過亞運會,健力寶席捲中國,李寧服裝也趁勢脫穎而出,廣為天下知曉。


沒想到,這一次名揚天下,是健力寶最後的巔峰,也是李經緯個人的高光時刻。


中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一批企業家,沒有哪個是風平浪靜的,大悲大喜伴隨著他們一生,李經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當時十分崇拜李經緯,專門派代表來找我,想要跟健力寶學習。後來我專門去了杭州,作為大老闆的宗慶後,親自帶著我去杭州飯店,然後自己跑去前臺拿了張支票壓在上頭,說王記者住幾天,到時候我籤字就行。那次娃哈哈之行,宗慶後陪了我三天,衣食住行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自己籤單。


後來我自己總結,從一個人對待財富的觀念上,就能看出他的行事風格。有的人已經是大老闆了,還在自己管籤單買單這種小事,這種人合作起來一定會很拘謹的,但是風險低;有的人就像李經緯,簡直縱橫四海,朋友無數。這是兩種不同的格局,不同的風格,最終也導向不同的結局。但最後這批人註定在整個中國的金融現代史上和企業史上留下重要篇章,他們一邊在推動和改進這個世界,但同時也為他們前期的出格之舉付出代價。


這裡著重講一下李寧。亞運會之後,一個新品牌——李寧服裝迅速崛起。關於李寧,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前前後後的很多故事一般人都不知道。李經緯和李寧情同父子,李寧在李經緯去世的時候如喪考妣,很多人說李寧仗義,這不簡單是仗義的問題,因為沒有李經緯,哪有李寧。


李寧在80年代也是一個傳奇人物。當時中國的體育實力還不夠,三大球根本談不上,桌球還湊合,其他方面能吸睛的只有體操了,所以體操運動員李寧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兩。他在1984年奧運會上一人拿下3金兩銀一銅,成為該屆奧運會中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極盛的時候李寧號稱「體操王子」,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經常大手筆贊助體育賽事的李經緯,認識了李寧,很喜歡他,但此時也只是限於認識和喜歡。沒想到李寧在個人名望最盛的時候遭遇滑鐵盧。在1988漢城奧運會時,大家對他寄予很大希望,他卻在比賽中出了天大的失誤,不僅金牌沒拿到,而且還出了很多笑話,犯了很多常識性錯誤。當時人們還討伐他的一點是:你已經從吊環上掉下來了,怎麼還在笑。哭都來不及還笑什麼?後來李寧告訴我,說這是作為運動員最後的風度,必須要笑著感謝觀眾。但當時憤怒的中國人哪管這個?


奧運會結束以後,一部報告文學《兵敗漢城》傳遍中國,講國家隊在漢城奧運會慘敗的內容,最典型的反面人物就是李寧。李寧一下子從體操王子,變為千古罪人,灰頭土臉,根本抬不起頭來。從商業上來說,他變得一錢不值;從名聲上來說,他被功利的大眾拋棄,人生到了非常低迷的階段。


這時的李經緯,真的堪稱行俠仗義。他親自把李寧拉去療傷,百般呵護。他問李寧下一步的打算,李寧說想做自己的服裝品牌。李經緯胸膛一拍說我支持你。


從現在看,嚴格來說,李經緯這種支持是不合乎規範的,因為健力寶是國企,你憑什麼用國企的錢去支持和扶持一個私人企業品牌呢?而且平心而論,這個支持的過程中,確實有很多說不清楚的地方。因為李經緯的大力支持,李寧開始進入到服裝行業,這個過程非常艱難。


現在的概念叫投資人,李經緯當初並不懂這些。對李寧,其實他把天使輪、創投、風投等所有流程全包攬了。健力寶不僅出錢,幫忙建廠代工和下訂單;甚至李寧前期在全國鋪設了的幾十上百家店鋪,也是健力寶墊資建設的,包括健力寶每次打廣告,很多時候也會帶上李寧服裝。


當時健力寶的很多高級幹部很有意見,都紛紛向我反映,說不能這樣。但是李經緯力排眾議,根本不聽勸阻。


這也是後面李經緯被人非議的原因之一,嚴格來說這是有問題的。但是倒過來說,健力寶是李經緯一手做起來的,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不能過多指責。李經緯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敢於踩線,敢於闖。他本來只是健力寶的看門人,但他把自己當成老闆,這就是他一直在刀尖上舔血、跳舞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跟他們最後一次相處是93年,健力寶美國分部成立,李經緯、李寧邀請我一同去美國,把美國徹底地走了一圈,回國後我跟健力寶也就宣告分手了。


究其原因,並不是誰虧欠了誰,而是我那時準備離開體制了。離開體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之行。我發現中國要走向市場經濟的深海,跟美國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決定離開體制創立智庫。


當時我就給自己定了規矩叫「三不」,不跟昨天我幫助過的企業打交道,不跟我採訪過結下友誼的官員打交道,不跟新聞界打交道。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跟他們繼續打交道,要麼會有路徑依賴,要麼自討沒趣。因為過去,他們看重的除了我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我背後的平臺新華社,我深深地知道這一點。


我最後一次跟李經緯見面是94年,那時候健力寶舉辦一個活動,朋友就拉我過去。李經緯很客氣地把所有人推開,跑過來跟我握手,說「王記者呀,聽說你離開新華社啦,在幹啥呢?」寒暄數句後,等走的時候他跟我說「有什麼困難可以找我」。但我日後再也沒有找過他,也算是守望於江湖吧。

最是倉皇辭廟日


雖然和健力寶不再來往,但是我依然很關注這家企業。02、03年的一天,我去廣州,在廣州的中山東風路居然發現了一個健力寶大廈。


今天的中國摩天大樓隨處可見,但當時一個企業能夠在廣州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建一個總部大樓,可是絕無僅有的。我才發現健力寶把總部搬到廣州了。當時我就擔心,健力寶這個做法可能會惡化跟當地政府的關係。


之前我給李經緯當顧問的時候,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他跟當地政府的關係非常惡劣。矛盾由來已久,李經緯跟三水縣領導嚴重不合。他的眼睛是向外的、全球化的,接觸的經常是中央領導這種級別的,而一個人如果見大場面、大人物多了,就習慣了,這樣他肯定跟地方縣委書記那些級別的官員有隔閡。按照對方的說法,就是尊重不夠,往大一點說就是越位。但健力寶當時勢大,當地領導也沒辦法,所以就是滿肚子怨恨,只等著落井下石。這個矛盾是躲不掉的,只不過等這根導火線引爆。沒想到這一刻他們終於等到了。


2002年,江湖上突然冒出個奇人,當時才28歲,叫張海,河南人。他簡直就是從天上掉下來。我看了《南方人物周刊》當時封面文章對他的一個專訪,裡面的他簡直是神乎其神。


那文章裡,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他年幼的時候,跟西藏的大喇嘛學法,最後成了轉世靈童,功力無邊,還頗有超人的能力。後來從河南老家出山時,已經受眾1000萬,日後的所謂王林大師根本比不了。又隔了幾年以後,張海突然搖身一變,成了投行大師,專門做投資併購。誰也搞不清楚這個人的底細,第一,不知道他的錢從哪裡來的?第二,不知道他的「本事」從哪裡學的?第三,不知道他的能量為什麼這麼大?就這樣一個人物突然橫空出世。那時整個中國可以說傳奇不斷,但張海這個傳奇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和張海也打過交道。在他最火的那段時間,有一天,深圳投行的一個大姐大,做投行一二十年了,突然非常神聖地向我發出邀請,說在廣州有一個飯局,希望我能夠參加一下,因為有個奇人會出來,就是張海。我說「別別別,這種人我不想見」。但這個女老闆很真誠,她也號稱是我的學生,說王老師您一定要去,你們兩個人見面一定能夠碰出很多火花,意義非常大。正好當時我也要去廣州,盛情難卻,就去了。


那天在飯局上見到了張海,同桌還有後來跟張海合作,又成了冤家的一些幕後關鍵人物。在飯桌上這年輕人出來了,一臉輕狂驕縱。我們旁邊這個投行大姐就一口一個「張老師」,跟我的待遇一樣,這邊是「王老師」那邊是「張老師」。而他正襟危坐,氣場盛大,坐在飯桌上目不斜視。


就是在這次飯桌上,我跟張海聊起健力寶的事情。這時候他剛剛收購了健力寶,身份已經成了健力寶的董事長,並以健力寶的品牌搞了一個健力寶足球隊。他還親自出招,推出了一個非常陽光燦爛的子品牌「第五季」,一時把露出萎靡之勢的健力寶整得風生水起。


那時候張海真是躊躇滿志,志得意滿。他也想見我,想跟我探討一些更大的合作空間。那天我就問他,你當時是怎麼收購健力寶的?他給我講,其實很簡單,有一天他剛坐上飛機飛上海,無意中看到一篇報導,因為健力寶經營不善、負債太多,三水政府要出售健力寶。李經緯就想成為第一個接盤者,但政府說你沒有錢,憑什麼接盤?李經緯就聯繫了新加坡的一家資本公司,當時還有很多人也在覬覦這個項目。


張海看到這篇報導以後,立刻下了飛機,直奔三水,見了三水書記,也見了李經緯。按他自己的說法,最後他把這些人全部擺平了,順利接手,成了健力寶新主。飯桌上他還講了很多東西,包括幕後的推手,等等,我就不再多說了,反正就是合縱連橫,縱橫捭闔。


現在江湖上流傳著一張非常精彩的照片,就是出自這個健力寶拍賣轉手儀式。當時是一個公開的儀式,海內外都很關注。最後當消息落下,宣布健力寶的接盤者不是李經緯,而是張海時,現場的李經緯仰天長嘆。這個照片被人拍下來後,變成只要講到企業家宿命就會用到的經典配圖。

張海接手後,短短三五年就把健力寶玩垮了。他本身就不是做實業的人,在裡面玩空手道,不按牌理出牌,以及裝神弄鬼種種。最後的結果,健力寶垮了,張海也被抓了,一個好端端的企業,也就這麼完了。


那當地政府當時為什麼「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呢」?背後的原因就是——幾十年裡,李經緯跟當地政府沒處理好的關係。政府以這種方式來報自己的一箭之仇,把健力寶給了一個超級騙子。


現在只是沒有人去追究這個責任,要追究起來的話,這背後真不是開玩笑的。張海把健力寶弄垮的同時,還把李經緯牽連進了監獄。因為李經緯這個人做事大大咧咧的,如果按照嚴格的法律,是可以抓很多把柄的。健力寶大權旁落後,李經緯也受到了迅速而猛烈的報復。不過他進到監獄後,由於人品口碑各方面都不錯,就法外開恩,關了一兩年就讓他保外就醫,但不久也就受刺激中風癱瘓了。


張海雖然被抓了,但這個人膽子是真大。他利用了當時法律的腐敗,還有一些知情人士的默許,跟他的小情人內外勾結,最後搞通了監獄長,通過作假得到減刑,獲得保外就醫。保外之後一下子消失在茫茫人海裡,到現在還是無影無蹤。

 

張海的逍遙法外和李經緯的眼淚形成了中國企業史上一個鮮明的對比。歷史就這樣在我們眼前爆炸,幾十年過去,就像過眼煙雲一樣。


李經緯和健力寶從高峰跌下來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成也蕭何敗蕭何,還是因為健力寶是公有制。儘管李經緯是健力寶的創始者,但是畢竟他只是個被僱傭的船長,所以他才會大手大腳。正如前文所述,當時中國的經濟屬於短缺經濟,只要你膽子大,勇於創新,基本上不愁市場。所以在現金流和資金鍊不斷的情況下,可以攻城略地,不斷拓展。但是一旦社會進入到從短缺市場到全面過剩,比實力比真本事的時候,他的時代就結束了,從水漲船高到水落石出,很多毛病都出來了,很多困難也出來了。

尾聲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總要有一些敢吃螃蟹的人,所有的改革就是從違規開始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個「違規」者,把舊體制撕開了一個口子,讓路越趟越寬,他們也會成為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


但是歷史總會清算,有人平安落地,有人成為祭臺上的祭品,這就是命運的一種辯證法,改革開放的先驅幾乎都要過這一關。任仲夷退休的時候感慨:「終於平安降落了」。同樣是改革派大將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就成了犧牲品,李經緯也是如此。


現在的人們很敬重種出「褚橙」的褚時健,但當年的「煙王」褚時建,其實與李經緯的命運極其相似。為千夫所指,欲殺之而後快,雖然僥倖從槍口下逃得一命,但依舊被判處無期,家破人亡,他的女兒不得不以自殺的方式逃避外界壓力。斯人斯事,何其悲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就是早期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宿命和悲劇。


然而褚時健最大的幸運就在於長壽,70多歲還能出山再創業。讓人欣慰的是,隨著社會進步,時代的風向又一次改變,寬容與理解成為主流,褚時健成為新一代企業家的精神偶像,人性的複雜與命運的無常盡顯無疑。


李經緯的遺憾在於,他想像褚時健一樣再創業的時候,當地政府沒有給這個機會,「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如果李經緯活到現在,未嘗不是另一個精神偶像,他身上的功過是非也都會隨時間而重新書寫。褚時健用後半生來證實自己的能力,贏得各方的尊重,李經緯卻早早地和我們天人永隔,甚至被稱為「戴罪病逝」。不只企業家,藝術家更是概莫能外,貧病交加而死,死後卻譽滿天下的梵谷,和身前就享盡榮華富貴、成為世人尊崇對象的畢卡索,其才情相似,身世卻截然相反。


命運有如萬花筒一般,只要有時間,總會轉到你期望的那幅畫面。但是真正能夠成為時間寵兒的,又有多少人呢?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關二羽 編審:葉正新

 100期正課+福利,僅售199元


知道過去做對了什麼,才知道未來該怎麼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訂閱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登錄購買。

相關焦點

  • 健力寶大敗局:李經緯的雙面人生
    如今,萬科、海爾、聯想的傳奇故事激勵著一代代創業者,然而在1984年崛起的商界傳奇中,最耀眼的不是它們,而是一家誕生在廣東三水縣的飲料工廠。被問及時,李經緯哈哈一笑:「一本沒看,全是擺設。」 曾有一位外地領導來請教李經緯:「健力寶營銷和物流是什麼樣的?」李經緯回答道:「物流就是運輸,營銷就是銷售嘛。」 三水市為就業率,歷來要求健力寶員工必須保證本地人佔到45%比例。裙帶關係三水人成了健力寶中層骨幹。幹部換不下來,李經緯一度很無奈:「我的這點老本很容易吃光的。」
  • 健力寶之父:李經緯!
    1993年公司曾經被列入廣東省第一批上市名單,但李經緯認為上市後要接受條條框框的監管、公司又不缺錢,拒絕了;但了1997年衝港股上市時,又因為高管團隊的利益和政府的幹預而作罷。上市無望,退休在即,個性豪爽而耿直的李經緯又始終沒有放下架子,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以緩和關係。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李經緯時代:  極盛到極衰的警醒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健力寶」風靡中國城鄉,譜寫出中國飲料之王的傳奇。而李經緯,則是這傳奇的締造者,開啟了健力寶的崛起時代。  1983年,時任三水酒廠廠長的李經緯,無意中得知廣東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發出一種能消運動疲勞的飲品,但由於滋味如同藥水難以下咽,沒有廠家願意生產,便主動找上門去要求合作。  當年8月,李經緯和研究員歐陽孝「風雲際會」。在歐陽孝配方的基礎上,歷經128次反覆試驗,酒廠終於成功「做」出了飲料。  「健力寶」——中國首罐含鹼性電解質的運動飲料由此誕生。
  • 從「戴罪病逝」的李經緯,看健力寶是怎樣從如日中天到被搞垮的...
    縣裡開會時,縣委書記和縣長坐中間,旁邊就是李經緯;省裡領導、甚至國外領導來考察,都是見李經緯而不是政府的其他幹部,久而久之,有些人對之心存不滿。健力寶越做越大,關於李經緯的閒言碎語也越來越多。在做各項決策時,李經緯也很少上報,都是自我決斷,這讓某些官員非常不爽。後來健力寶產權陷入糾紛時,一位書記曾當著所有媒體的面說:不要一直提李經緯,健力寶是政府的財產,我才是健力寶的大老闆。李經緯也不滿於政府的某些行為。
  • 李經緯怨政府不賣健力寶給他 告訴李寧注意營銷
    追悼會之後,健力寶方面在酒店宴請各方來賓,每個桌上擺放著在很多城市都已經買不到的健力寶飲料。  這次,或許是李經緯的名字,最後一次這麼密集地出現在公眾視線內。  在三水,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三水流三水,盛產水稻水泥與魔水;龍人傳龍人,迭出人類人萃儕強人。對聯中,魔水是名噪一時的健力寶,強人是其創始人李經緯。而對於李經緯來說,成也魔水,敗也魔水。
  • 健力寶收購謎局見端倪 總裁李經緯「實話實說」
    本報首席記者杜超  近來,健力寶將被外資收購控股的事兒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但健力寶為何會敗落到了今天這種被「賣」的境地呢?  也許有種種猜測或答案。但健力寶總裁李經緯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的一番「實話實說」,無疑是「種種猜測或答案」中比較「標準」的一個。  「健力寶確實在踏步!」
  • 李經緯事件調查_三聯生活周刊
    有足夠證據表明,它足以成為破解「健力寶」數十載浮沉之謎以及李經緯「貪汙」真相的一條主脈。而所有那些與老「健力寶」相關,或者已經廣泛傳播或者不為人所知曉的人和故事正在被多數人淡忘。直到10月13日,已經退出管理層的健力寶元老李經緯重新進入公眾視線,只不過,這次是由於他因「涉嫌貪汙」被罷免人大代表資格,而「貪汙」的內容據說是「大量轉移了健力寶的國有資產」。
  • 李經緯逝世:橙黃傳說魂歸何處?
    他深知,如果健力寶的規模越大、效益越好,那麼,他和他的團隊購買這家企業的成本就越高,甚至,可能性就越低。  這是一個合理的推論:李經緯控制健力寶的成長速度,是在一個重大謀劃下的有意為之。  呵護李寧:小李比老李幸運  現在,讓我們且按下李經緯的產權悲劇不表,先說一個幸運者的故事。
  • 健力寶重歸國資懷抱 但這位創始人再也看不到了
    中信是國資旗下公司,這意味著健力寶在時隔14年之後(2002年被地方政府出售),重新回歸國資懷抱。但遺憾的是,曾經締造健力寶傳奇的第一代企業家李經緯無緣見證這一時刻——早在3年前,他已與世長辭,留下的只是一個悲情的創業故事。9.5億元轉手健力寶近日,統一企業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對股權轉讓事宜發布了公告。
  • 「健力寶之父」隕落始末
    在與可口可樂競爭六運會指定飲料資格的時候,可口可樂出價100萬,李經緯直接把價格出到250萬,還額外贊助了10萬元的健力寶飲料,毫無懸念地一舉拿下。在六運會閉幕式上,李經緯向在場的8萬名觀眾每人贈送一罐健力寶飲料,現場一片橙黃色海洋。趁著熱度,李經緯又將健力寶廣告搬上了央視,「要想身體好,請喝健力寶」的廣告開始傳遍大江南北。
  • 健力寶,3.38億低價賣給他人,創始人李經緯「含淚仰天」!
    緊接著李經緯更是將健力寶運動飲料的賣點與體育賽事相結合,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時,贊助了前去參加比賽的中國代表團。一時間,健力寶名聲大噪!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企業家在經歷了健力寶所帶來的輝煌成績後,無法掌控自己一手創立的品牌,最終因為涉嫌貪汙被告上法庭,被判處了15年有期徒刑!
  • 沒了「親爹」的健力寶又被賣了!曾經風靡世界的「中國魔水」是如何...
    1997年秋天,李經緯試圖推動健力寶在香港上市。在上市方案中,涉及到企業經營層的股權分配。三水政府以「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准經營團隊購買股票,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圍繞健力寶的產權,健力寶內部的體制和管理矛盾也爆發,直至最後勢如水火。
  • 被「大師」、統一都看上的健力寶20年後還在掙紮上市
    從1984年到1997年這十多年間,健力寶從本質上是屬於推銷商、坐商,而不是營銷商。儘管後來李經緯也嘗試對整個營銷模式進行變革,但由於整個團隊已經習慣了坐商,變革的阻力和整個團隊的落後意識,使健力寶最終沒有在李經緯手中建立起符合新的競爭形式的營銷體系。」90年代末期,健力寶銷售開始明顯下滑,儘管整個飲料行業在增長。李經緯想盡辦法應對問題,他想走出三水。
  • 健力寶:「中國魔水」何以魔法盡失?
    健力寶易幟層層迷團  健力寶舉旗出售可能是中國經濟歷史上最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充滿了許多自相矛盾和無法理解的怪事情,怪現象。箇中原因,是三水市政府和李經緯的貌合神離。   中國魔水  健力寶的崛起有如傳說,李經緯的故事本是喜劇。  1984年,23屆洛杉磯奧運會,洛杉磯長灘體育館,秘密跟蹤中國女排的日本記者正用焦慮的目光期待著最偉大的發現,他們怎麼也不明白,中國, 這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鄰邦,不但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所獲金牌也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算。
  • 含淚仰天、紅極一時的健力寶為何消失
    說健力寶之前就不得說說他的創始人-李經緯先生吳曉波曾這樣評價李經緯:一瓶魔水,廿載豪情,從來中原無敵手半腹委屈,十年沉默,不向人間嘆是非李經緯,1984年創建「健力寶」品牌;1990年創建「李寧」品牌;1994年把全球第一顆以企業命名的行星命名為「三水健力寶星」;199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002年,63歲的李經緯因涉嫌轉移國有資產6000萬元被有關人士檢舉後
  • 他是李寧恩人,助女排奪冠,打造國民飲料健力寶,卻含恨而終
    在一個資金匱乏的地方小酒廠,性格耿直的李經緯曾扛住重重壓力,先斬後奏,將28萬銀行貸款全部用於研發、推廣新運動飲料。 1984年,亞足聯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開會,李經緯認準了這個機會,藉助百事可樂的生產線悄悄生產健力寶,貼上健力寶的標誌,然後擺上了會議桌。
  • 倒下之前,健力寶有多輝煌
    此後,健力寶的國際化擴張不斷加速。除美國之外,健力寶在香港、新加坡、新西南、巴西、智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產品遠銷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 年,健力寶的出口量達到 50 多萬箱,計 35000 噸。這裡要提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當在健力寶剛開始起步的時候,百事可樂曾經想過與健力寶合作共同對抗可口可樂。
  • 健力寶千瘡百孔:一場「親媽」與「奶媽」們的混戰悲劇
    李經緯和健力寶神話李經緯在健力寶的誕生和發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創始人」李經緯只是企業的經營者並不是健力寶的所有者,國有控股的健力寶大股東是三水縣政府。政府對健力寶前期放權較多,這給李經緯很大的發揮空間,也有了相當不俗的業績。
  • 健力寶被賤賣 一個國產名牌的三個最慘教訓!
    1994年,健力寶在紐約設立了辦事處,還花500萬美元買下了帝國大廈的一整層。李經緯告訴美國記者:在中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加起來賣得都沒有我多。  李經緯不是在說大話,當時的健力寶,有這個實力!  卻因慪氣,錯失轉型良機,導致自己抱憾終生  如日中天的健力寶,一直埋著一個隱形炸彈,就是健力寶是李經緯一手創立的,但控股權卻在三水政府手裡。  90年代末 ,為了角逐世界,李經緯決定將總部從三水搬到廣州。三水政府在得知這一消息時,曾建議李經緯:不要離開,在三水找個地方建。
  •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01順應時代崛起的王者回顧健力寶從誕生之初到走向巔峰的整個過程,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話題,他就是健力寶創始人,堪稱一代傳奇的李經緯。李經緯何許人也?在那個物質匱乏,消費者沒什麼可選的時代,這樣一種強有力的宣傳,成功將健力寶推向巔峰,也成就了李經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但誰都沒有想到,這是健力寶最後的榮耀。0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健力寶的成功,李經緯是最大的功臣。但健力寶最終的傾頹,李經緯也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