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師」、統一都看上的健力寶20年後還在掙紮上市

2020-11-24 聯商網linkshop

健力寶想要上市了,在最初提出這一夢想的20多年之後。

2018年6月,一則有關健力寶正在籌備上市的消息再次讓這個老品牌進入人們視野。中旬,健力寶管理中心和企業所在地廣東佛山三水區證實了這一意向,不過稱健力寶上市還處於「馬拉松起跑階段」,尚需將不動產、商標等資產轉移到健力寶食品名下,健力寶食品將作為上市主體,預計2019年實行股改。

健力寶不只是一杯懷舊飲料。從東方魔水到蹤跡難尋,一句命運多舛,不足以道盡它這20年來坎坷磨難之一二。

李經緯的東方魔水

1939年出生的李經緯在孤兒院長大,2013年時以戴罪之身離世。

他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三水人,少年時就打零工養活自己,擦皮鞋、在戲院裡扇扇子……1954年,李經緯15歲了,到三水印刷廠做排版學徒工,才一邊揀字一邊學著認了一些字。1973年,李經緯被調到三水縣酒廠,十年後就是在這家米酒廠簡陋狹小的車間裡,誕生了日後成為本土飲料第一品牌的健力寶。

《健力寶沉浮》裡記錄了「東方魔水」誕生的情形:1983年3月,春寒料峭。三水酒廠那簡陋狹小的車間裡,十來個人站在那裡,神情沉重緊張。一隻搪瓷茶缸,在他們的手上傳來傳去。杯子裡盛著的是一種橙黃色的飲料,每個人都細呷一口,慢慢品味。終於有人喊了一聲:「味道好極了。我們成功了!」

科研人員在三水酒廠裡,被李經緯都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們做了130次試驗,才最終獲得滿意的味道。賣酒的李經緯拿下了這種運動型飲料配方,1984年是中國重返奧運會的第一年,在地方體委工作過的李經緯敢想敢幹、多方奔走,居然讓這種名不見經傳的新飲料成為中國隊指定飲品。

現在看來以體育營銷為品牌打知名度再平常不過,可上世紀80年代初李經緯敢這麼做時,是絕對的國內首創。洛杉磯奧運會後,健力寶為國家隊13支運動隊供應飲料,一年得送出去24萬元,然而這家國營小酒廠當時一年能賺的利潤不過幾萬元。

1984年只是開始,1987年的全運會和1990年的亞運會,李經緯依舊冒著財務風險做贊助商。冒險是值得的,健力寶自此名聲大噪。1988年,健力寶的銷售收入達到3.24億元。那時候,日後成為另一飲品巨頭的娃哈哈,還是家小小的校辦工廠,宗慶後到處推銷他的兒童營養液,還沒開始做飲品呢。

上世紀90年代,李經緯與團隊意氣風發,雖然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已經進軍中國市場,李經緯雄心不減,1991年,健力寶甚至在美國成立分公司,打出佔據美國市場的口號;還花大價錢買下了紐約帝國大廈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

1992年,希拉蕊·柯林頓還被「設計」喝了一次健力寶、當了回代言人,當時她正在紐約為柯林頓助選,健力寶人員提早把產品帶到了那次宴會的遊艇上,席間向希拉蕊敬上健力寶,攝影師馬上拍下照片傳回國。

1994年,李經緯給健力寶提出「雙百」目標:要在21世紀初產量達到100萬噸、產值達到100億。可惜,時至今日回過頭看,健力寶從未能接近過這個宏偉的目標。

90年代中後期,健力寶在三水舉足輕重,稅收貢獻率佔全市的40%-50%,市委書記曾力挺健力寶稱:「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三水因三條江而得名,而90年代當地人給了新的詮釋:水稻、水泥和魔水健力寶。

當時,三水縣政府是健力寶大股東,縣經委主任曾擔任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任總經理。後來,李經緯一人兼任董事長、總經理,即是出資方代表,又是經營管理者。據當地媒體報導,最早1993年時,健力寶就曾被列入廣東省首批上市企業名單,但不了了之;更廣為人知的是1997年那次,聘請了機構為香港上市做準備,但因為管理層沒有香港居民身份,沒法買賣股票而作罷;1999年,健力寶上市又被寫進當地政府工作報告。

賣掉健力寶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伴隨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以及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健力寶的生意不好做了,從最高接近60億元的年銷售額急速下滑。

曾經在健力寶工作的管理諮詢專家林佑剛這樣評價李經緯的健力寶:「主要是李經緯以其好交朋友和夠義氣的獨特個人魅力,深深吸引著成百上千的健力寶經銷商。從1984年到1997年這十多年間,健力寶從本質上是屬於推銷商、坐商,而不是營銷商。儘管後來李經緯也嘗試對整個營銷模式進行變革,但由於整個團隊已經習慣了坐商,變革的阻力和整個團隊的落後意識,使健力寶最終沒有在李經緯手中建立起符合新的競爭形式的營銷體系。」

90年代末期,健力寶銷售開始明顯下滑,儘管整個飲料行業在增長。

李經緯想盡辦法應對問題,他想走出三水。在廣州,健力寶負債建起39層的健力寶大廈;在金融、傳媒、地產、科研領域收購項目和企業。無奈這些多元化投資讓健力寶財務負擔更重了,主業不濟、公司核心競爭力不斷衰退。

更要命的是,「國企管家」李經緯和出資人三水政府開始有嫌隙。三水政府曾勸李經緯不要去廣州新建大樓,收購三水當地一個爛尾樓就好,李經緯拒絕。當時,針對李經緯及團隊的各類舉報不斷。廣州新大廈建好了,健力寶的大廈將傾。

公司發展滑入下坡路,三水政府加強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新產品、新的招商引資項目,政府都要過問、參與審批。一手拉拔起健力寶的李經緯,很難不反感。

2000年前後,國企改制大幕開啟。當時三水市只剩下健力寶和南鋼等幾家大企業還沒有進行產權改制。很多套方案被提上討論,但涉及到李經緯與高管該持股多少、購買股份的錢從哪裡出、中層幹部和員工如何獲利、安置,各種利益糾纏下,沒有一套方案能推行下去,改制無奈擱淺。

焦灼中,李經緯沒有想到的是,2001年八九月,三水市政府決定賣掉健力寶,且對象不是他李經緯。

後來時任三水市政府秘書長周永基對媒體解釋說:「賣掉健力寶是市委班子的集體決定。健力寶最近幾年裡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財務方面的問題,涉及資金周轉等方面。健力寶出現問題後,股東紛紛退出,再不轉制後果不堪設想,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不能再等了。」

待嫁的健力寶吸引了很多知名企業、投資方,包括法國達能、新加坡第一食品、摩根史坦利、滙豐投資基金、新疆德隆等。最接近成功的是新加坡第一食品,2001年時雙方曾草籤了協議,對方以3.8億元收購健力寶100%的股權,除了政府已經控制的75%以外,其餘股權將由三水市政府出面購回後與之交易。

李經緯等管理層抵制收購,新加坡第一食品沒能釐清健力寶內龐雜的帳目,撤回定金,交易不了了之。期間李經緯向三水市政府提出4.5億元3年分期付款的收購方案,這一報價比新加坡第一食品高。三水市亦答應給他一些時間;但沒想到,一個28歲的年輕人的忽然出現,完全改變了健力寶和很多人的命運軌跡。

「大師」張海的最後一擊

李經緯可能怎麼也沒料到,把新加坡對手擠出局後,「親生兒子」健力寶被推向了更糟的選項。

《財經》雜誌披露了2002年1月9日一次會議情形:三水市政府召集健力寶高層開會,李經緯質問為何完全拋開健力寶創業團隊,一意要將健力寶對外出售,並提出「為什麼不讓我們買回來?」市長表態:要買可以,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雙方商定以4.5億元的價格完成健力寶集團100%的股份交易。隨後,健力寶管理層多方尋找資金。第六天早上,三水市再度召集健力寶高管層開會,眾人一落座,市長便宣布,事情已經定了,決定把健力寶賣給浙國投(浙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而其實浙國投只是代人出面,買家是1974年出生的張海(時年28歲)。

雖然年紀輕輕,可這個河南開封人已經行走江湖多年,先是靠「特異功能」,後是靠騰挪資本。出色的談判技巧,讓三水市深信他的資金實力和人脈,加之浙國投的身份背書,張海贏了63歲的李經緯。2002年1月15日,交易雙方宣布,三水政府向浙國投轉讓健力寶75%股份,作價3.38億元。在健力寶山莊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海表態將親自經營健力寶,請李經緯出任虛職,李仰天淚目,滿眼的紅血絲。同年1月22日,健力寶法人由李經緯變更為張海。1月23日,李經緯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

張海是誰?一段記者丁秀洪與他關於學歷的對話可見其性格之一二。

張海:「我的經歷很簡單,並沒有外面所傳的那麼複雜。我是1974年出生的,父母都是小學教師,1988年初中畢業之後我就到河南大學上學,上了兩年學然後就去了香港並一直在香港康達集團工作,完成原始積累之後就開始到內地投資。」

記者:「但我們查到河南大學1993年之前並沒有招過初中畢業生,你當時是怎樣進入河南大學的呢?」

張海:「反正我就是1988年初中畢業去上大學的,很簡單嘛。」

記者:「你以前是學什麼專業的?」

張海:「這很難回答,跨了好多個領域,直到現在,也還在不斷學習。」

記者:「讀大學這兩年你學的什麼專業?」

張海:「那兩年學的是什麼和現在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記者:「您能否透露在河南大學到底在哪個班?」

張海:「這個沒有必要,這會導致很多同學來找我啊,這樣不太好。」

記者:「在你的故鄉開封,我們了解到很多關於你的故事,而且你以前的鄰居說1995年左右你還在開封,能否透露你去香港的具體時間?」

張海:「可能是他們記錯了吧,1995年我肯定已經不在開封了,我是1992年就到香港工作了。」

故作玄虛,張海和他的追隨者刻意保持神秘。其實是早年河南大學體育學院為創收,向社會招收了一批學員,張海就在其中,後來退學了。之後,藏密氣功大師登場,張海憑藉「特異功能」講學、治病,賺取第一桶金;之後以深圳凱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大師」的那段經歷影響到張海入主健力寶之後,手下稱呼張海不是「張總」而是「老師」,公司內部文件和張海演講時,也會大量引用佛教故事。

那麼張海有錢嗎?有資本能拯救健力寶嗎?並沒有。

首付1億元來自於張海的短期拆借,談下健力寶後,張海最初向方正拋出橄欖枝,談判後未果;最終接替浙國投接手健力寶的是正天科技,張海、祝維沙、葉紅漢三位商人合夥的新公司,持股比例大約為4:3:3。其實是前兩期的收購款2.38億元,主要是祝維沙支付了大部分,張海從健力寶帳上騰挪加在外籌集,擔負了8000萬。用健力寶的錢買下健力寶,這是一樁空手套白狼的交易,不過當年人們不清楚。2002年12月,張海還入選2002廣東十大經濟新聞人物。

入主健力寶後,張海一邊在進行眼花繚亂的騰挪「堵窟窿」,一邊也確實做起了實業生意。他更激進地打廣告、收購球隊、籌備全廣州最豪華的酒樓。但可惜,喜歡雪茄、狗的玩家張海,不是做實業的好手,收購白酒、郫縣豆瓣、炒作新品牌第五季、爆果汽……健力寶的財務負擔更重了。

2003年末,一系列的資本騰挪、股權變動告一段落,但糟糕的是,即便經歷了眼花繚亂的騰挪,張海還是還不上祝維沙的真金白銀,三人鐵三角的合作關係崩塌。祝維沙和葉紅漢聯手逼宮張海「下課」。

2004年8月23日,張海通過一條簡訊知道自己被罷免,當時他還在三亞潛水,健力寶在他手上總共兩年零八個月。

同年8月25日,仍舊是在李經緯揮別公司的健力寶山莊,新任管理層召開發布會,被罷免的張海這次沒有出現。管理層說這是正常的人事變動,但背後已然變天。

數月後,張海曾出面評價自己在健力寶的得失。他說自己在健力寶的定位是企業戰略管理者,大的失誤是沒有的,成績包括將幾十個品牌壓縮到兩個品牌,供應鏈整合。但健力寶是有獨特的企業人格,張海說自己是「主人型」企業家,但健力寶需要的是「僕人型」,所以他離開。

「我從山中來,回到山中去。」張海給自己的離開一個玄妙的說辭,但現實是一地雞毛。

三水政府仍舊是健力寶小股東,也終於明白信任張海是所託非人。在健力寶資金鍊斷裂的背景下,2004年9月,三水的金融機構召開會議,對健力寶發出最後通牒。9月27日,三水區區長緊急召集健力寶董事會成員會議,要求企業拿出解決方案,繼續引入其他有資金企業加盟。

2004年11月,商人李志達短暫登場,與張海等達成協議,但僅僅20多天之後,就產生糾紛被驅逐,三水復產領導小組接管健力寶。

李經緯、張海、祝維沙、李志達、健力寶復產領導小組,一次次權力更迭背後,健力寶岌岌可危。

出局者命運

一邊是健力寶大廈將傾,一邊是兩任掌舵人東窗事發。

2002年1月23日,李經緯突發腦溢血,之後一直在醫院度過。7月,跟隨他多年的三位部下被「雙規」。10月13日,因涉嫌貪汙,李經緯被提議依法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的資格。

63歲的李經緯用18年養大了健力寶,用9個月上演了個人悲劇性的落幕。

李經緯被立案案由是「身為受國家機關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夥同他人利用職務之便,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時間是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之間,這正是健力寶被出售前後、李經緯無力回天之時。

最終在2011年11月,佛山中院一審判決,李經緯貪汙罪成立,判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一年半之後的2013年4月22日,李經緯病逝,從未認罪。

張海的罪名成立比李經緯更早,且出獄後還掀起了更大波瀾。

2005年3月,張海因涉嫌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被刑拘。彼時他從健力寶「被辭職」剛剛半年,健力寶還在他昔日的同盟治理下,三水方面還沒有接管。

被捕當天,張海和兩位朋友在廣州東山賓館東山食府就餐,三個人在包房裡呆了6個多小時,鮑魚、魚翅、牛排……消費了4000元。晚上11點多,剛走出電梯時就被便衣警察請進了警車。

2007年2月一審判決認定,張海在擔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總裁期間,為支付其購買廣東健力寶集團購股款所欠債務,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採取指使他人以劃款並虛增庫存平帳和以投資為名轉移支付等方式,先後侵佔廣東健力寶集團資金1.2億元,挪用資金8645萬元。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5年,之後張海上訴,廣東省高院2008年9月二審改判10年,減刑依據是其在押期間檢舉他人,有立功表現。之後張海在獄中獲減刑共計4年有餘,2011年1月下旬刑滿釋放。

故事沒有結束,出獄了的張海又佔據了一次頭條。

2014年,廣東省司法廳原黨委副書記、巡視員王承魁落馬,他因其情人的搭線,牽扯到張海減刑一案。張海的多次「立功」是行賄、提供假立功材料獲得的,張海之妻和秘書花10萬元打通了關係。2013年10月,張海減刑裁定被撤銷,但他已然出境,不知所蹤。

健力寶教「科書式」的紛爭之前,有個人早參透了產權真相,幸運地脫身。他是李寧。

1989年4月21日,「體操王子」李寧加盟健力寶。李寧那年26歲,剛經歷了漢城慘敗,被李經緯的熱情感染,到三水做他的特別助理。健力寶出資1600萬元給李寧做服裝公司,1990年5月,李寧牌運動服裝得以在三水起步。同年8月,李寧牌運動服被選為亞運會聖火傳遞指定服裝、中國隊領獎服,一個精彩的商業故事就此開始。

1993年,在李經緯的支持下,李寧得以把公司從三水遷往北京,從健力寶體系脫身,明晰產權關係、更名為李寧體育產業公司。健力寶投入李寧的1600萬元他分三次償還清,而增值部分李經緯絕口不提。

這段忘年交為人稱道,直到李經緯去世,李寧仍尊稱他「老闆」。2013年4月26日李經緯的追悼會上,沒有悼詞,但不少早年接受過他支持的運動員到場,李寧、李大雙李小雙兄弟、李鐵……葬禮後流水席上,始終沒發言的李寧敬酒時說了一句話:「這是老闆請你們吃的最後一頓飯,以後就靠你們自己找吃的了。」

從統一到中信

沒有了李經緯、張海,健力寶的發展併入另一家企業軌跡——統一。

2004年底,商人李志達接盤被排斥後,當地政府接手健力寶,以求恢復生產、維持穩定。

2005年10月8日,統一企業集團中國投資公司和健力寶集團籤訂合作協議,以100萬元收購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又向貿易公司兩次增資3億元,吳福章、李文杰、李世政先後代表統一出任總經理。

其實早在李志達之前,統一就和三水、健力寶很深入的談過。健力寶正式步入統一時代後,被分為集團和貿易公司兩部分,和張海一起進入健力寶的葉紅漢,依舊掌管健力寶集團,不良資產、「健力寶」商標、生產體系等都屬於集團;而健力寶貿易公司是輕裝上陣做飲品,沒有早年債務。

2008年,健力寶賣了15個億,是頂峰時期的約1/4。之後健力寶沒再主動公布銷售數據,騰訊《稜鏡》查閱工商資料可以見,2013年和2015年間,健力寶貿易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在16-18億元左右。

2016年底,統一撤出不溫不火的健力寶,將其持有的健力寶貿易100%股權出售給集團,成交額為9.5億元。對於為何選擇出售健力寶貿易,統一方面表示,由於健力寶授予貿易公司的品牌專屬權於2016年12月到期,健力寶大股東要將品牌生產、貿易一致化,因此希望回收該公司經營權。

2018年2月健力寶貿易更名為健力寶食品,由健力寶集團100%擁有。集團身後的出資、接盤方是北京淳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淳信的股東之一。十幾年裡兜兜轉轉,健力寶又回到了三水。

1994年8月28日,李經緯為慶祝健力寶十周年,把一顆小行星冠名為「三水健力寶星」,這是全球第一顆以企業名稱命名的星星。小行星見證了健力寶的24年的盛衰和身不由己;而這一次全新的上市嘗試,期望不用再兜兜轉轉20年。

(來源:騰訊《稜鏡》作者:李偉)

相關焦點

  • 一別21年之久再次欲謀上市 健力寶能否東山再起
    1997年,處在鼎盛時期的健力寶與港股市場失之交臂,這一別就是21年。6月12日,一位健力寶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確認,目前健力寶方面已經提出謀求上市的計劃。在五次被易手後籌劃再次衝擊上市,健力寶早已沒了當年的市場地位,上市地也改為中國內地。
  • 揭秘原健力寶董事長張海詭秘半生:從氣功大師到資本大鱷
    當時的張海年僅18歲,頭上就頂著很多光環:氣功大師、藏密大師。而十年之後,當張海以神秘富豪的身份入主健力寶的時候,他又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了。張海大師:「希望在健力寶人的配合下,在我們的努力下,讓中國的這個民族品牌成為真正的永恆的品牌。」張海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身價過億的富豪,這時候他頭上的光環,已經換成了: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資本大鱷、健力寶掌門人。
  • 錯過巔峰期 健力寶的上市夢怎麼圓
    6月11日晚間,有報導稱,搭上中信集團後的廣東健力寶集團正在籌備國內上市。6月12日上午,記者向健力寶官方求證此消息,對方表態稱「不作回應」。   不過,該公司有內部人士則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稱,公司確實有想要上市的計劃。   作為曾經的飲料之王,廣東健力寶集團在巔峰期錯失過上市機遇,時隔二十多年後,如今再度上市的勝算能有多大?
  • 誰玩死了健力寶
    半個月後,曾經與張海共同控股健力寶的原股東之一葉紅漢,通過其下屬公司受讓8.87%的健力寶國有股權,加上此前通過轉讓獲得的股權,成為擁有健力寶集團67.37%股權的單一控股股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此前已經通過收購獲得健力寶銷售權的臺灣統一企業,可能最終從葉紅漢手中收購健力寶的控股權。
  • 統一曲線入主健力寶 中間人葉紅漢欲解歷史舊帳
    《財經》多方求證獲悉,身為健力寶集團前私人股東之一的葉紅漢,此番復出僅是擔當中介角色,無論是健力寶集團股權的真正購買人臺灣統一,還是股權出讓方的李志達,都願意由在廣東素有人脈的葉氏先行過渡,以廓清健力寶的諸多歷史枝蔓,從而降低雙方股權交易的風險。  這一過渡性平衡究竟如何形成,最終又將走向何方?至今尚難有定論。
  • 「健力寶之父」隕落始末
    其實,這並不是兩人第一次相見,早在1984年,李經緯和李寧的人生軌道就已經交織在了一起。 21939年,當李經緯還在娘胎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為戰亂去世,母親生下他不久後改嫁,只能將他寄養在孤兒院。從掙扎中成長起來的李經緯給人擦過皮鞋,當過印刷工人,只要能吃上口飯基本上都做過。
  • 匯中天恆正式入主健力寶 否認把健力寶賣給統一
    記者昨天從匯中天恆公共事務總監曲冰處獲悉,公司已於上星期完成了在工商局的股權過戶手續,健力寶集團的董事會和公司高層已經產生。而面對外界傳言匯中天恆可能將健力寶轉手賣給統一,曲冰予以了堅決的否認,表示「我們不會把健力寶賣給統一的。」  股權過戶已完成  「工商方面的股權過戶已經在上個星期順利完成。」昨天匯中天恆的曲冰向記者透露。
  • 張海案揭密:「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於是在2002年5月,張海、葉紅漢和祝維沙利用武漢市正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後更名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正天公司),取代之前的財務公司浙國投,再與三水公投籤約收購健力寶飲料廠股權。  在正天公司中,張、葉、祝三人的持股比例為40%、32%和28%。主導收購者是張海,但真正有錢向三水公投支付健力寶收購款的,只有祝維沙。
  • 葉紅漢重掌健力寶帥印 統一收購健力寶100%股權
    本報記者伍靜妍發自廣州  昨天,記者從廣東健力寶集團(下稱「健力寶」)內部獲悉,原健力寶運營總裁葉紅漢正式走馬上任健力寶董事長,而臺灣統一企業集團(下稱「統一」)華南總部一高層也向記者透露,統一已經正式接手健力寶貿易公司100%股權。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1986年,健力寶首次改制後,股權架構成為:廣東健力寶飲料廠佔健力寶集團公司的60%股權,澳門南粵集團有限公司佔10%,香港順明企業有限公司佔5%,而廣信企業發展公司佔15%。就這樣,健力寶成了一個獨特的外資型國企。在當時全國大部分企業還在討論「廠長大還是書記大」的時候,集廠長、書記、工會主席於一身的李經緯,已實現了自主經營的「廠長經理負責制」。
  • 是誰搞垮了健力寶
    張海14歲時已經是有特異功能的氣功大師了,28歲入主健力寶,當時他用三個多億的資金掌控健力寶。從氣功大師到資本高手,他能把樹葉「由大變小」、他用意念「讓時間倒流」、他讓絕症患者「手到病除」,25歲他成為上市公司主席,28歲入主健力寶,30歲他在中國足壇掀起「中超革命」,有人用一個字來形容張海,就是神。
  • 健力寶,80後童年的飲料奢侈品,沒落20年後王者歸來
    健力寶,80後童年的飲料奢侈品,沒落20年後王者歸來。大家好,歡迎來到宋大姐的美食廚房。但就是這麼一個中國大品牌,連續輝煌了10幾多年後,由於一系列的變革,以及其創始人李經緯的病逝,健力寶迅速的沒落了下來,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幾十年過去了,一直還記得當年健力寶的標語「要想身體好,就喝健力寶」,也很懷念小時候的味道。那時,想喝一瓶健力寶可不容易,賣一大箱冰棒賺的錢才夠買一瓶健力寶。
  • 健力寶或正在籌備國內上市
    據悉,由於中信集團的介入,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力寶」),正在籌備國內上市。目前,健力寶的股東結構為:大股東為寶力威有限公司,佔比67.19%;國益集團有限公司佔比32.81%。不過,2017年,寶力威的股份已經出質給了北京淳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 健力寶千瘡百孔:一場「親媽」與「奶媽」們的混戰悲劇
    1996年後,中國飲料行業的優秀企業越來越多。像娃哈哈、樂百氏、康師傅、統一集團,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大舉發展的,當時市面上的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各種新品層出不窮,整個飲料市場再也不是健力寶贊助一屆比賽就能把銷售額提高几倍的時代了。1997年純淨水市場爆發。
  • 沒了「親爹」的健力寶又被賣了!曾經風靡世界的「中國魔水」是如何...
    熱點剖析繼達能出售樂百氏、中糧集團出售五穀道場後,今日中國快消食品行業又爆出一項重大資產出售事件:統一集團作價9.5億元人民幣出售健力寶貿易(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2007年,統一公司不顧健力寶複雜的身世取得了健力寶貿易的全部股權。時隔十年,「中國魔水」再次被轉手,而接手者正是曾經養大了健力寶的「娘家人」——健力寶集團。
  • 健力寶面臨被統一集團收購 深足陷入轉讓傳聞
    先是「球霸」風波,隨後又是國腳陳永強被砍,緊接著隊內的李毅、李瑋峰兩名大將又惹上不少的麻煩……就在昨日,一個更壞的消息從深圳傳來,由於健力寶面臨被收購,深足將被轉讓出售!  今年5月,包括統一集團和某境外基金會在內的買家對健力寶頗感興趣。經過幾個月的談判,來自中國臺灣的統一集團最終成為健力寶集團的新買家。
  •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健力寶有可能在國際上挑戰可口可樂的地位。然而幾次易主後,雖然今天的健力寶還在,但早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儘管如此,當我們今天再回顧中國企業發展史的時候,依然能夠看到健力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從誕生走向輝煌,再走向衰敗,健力寶都反映出了企業經營中很多典型的問題,對於今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都有很深刻的借鑑價值。
  • 健力寶新高層全部亮相 上市工作已在準備之中
    在入主健力寶三周之後,新的董事長、總裁張海趕在春節前,宣布了健力寶的最新高層名單,被稱為「張海十虎」的馮七評、餘麗出任「執行總裁」,於善福等四位原健力寶老臣留任集團副總裁。  同時,張海不失時機地宣稱將拿出百分之四十的股權即六億元獎勵經理們,全力推動股份制改革。
  • 除了懷舊,誰還在喝健力寶?
    從1984年6月26日到2020年6月26日,這款歷經浮沉整整37年的運動飲料,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如今再談起健力寶,人們往往是用「喝過嗎」這樣的問題來引起年代回憶,而當年曾伴隨中國體育一同橫空出世的「中國魔水」名號,卻似乎已被忘在腦後。
  • 「神人」兵敗健力寶(組圖)
    接手後令健力寶元氣大傷  張海是怎麼把健力寶弄到手的,外界有各種傳聞,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張海瞞天過海,空手套白狼,用別人的錢,買到了自己的位子。更有人懷疑張海入主健力寶動機不純,醉翁之意在於圈錢,但張海堅決否認。從2002年接手健力寶到現在,三年時間,健力寶在張海的手中究竟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