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千瘡百孔:一場「親媽」與「奶媽」們的混戰悲劇

2020-12-05 礪石商業評論

礪石導言:曾在中國市場上壓得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抬不起頭的飲料企業健力寶,最後卻淪落到「創始人」李經緯改制不成含冤而死,幾度易主後企業百孔千瘡,上演了一場「親媽」與「奶媽」們混戰的悲劇。

金梅 | 作者

被譽為「中國魔水」的健力寶,曾讓宗慶後的娃哈哈不敢叫板,在中國市場上壓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抬不起頭。

除了在紐約開設辦事處外,健力寶還在美國的帝國大廈買了一層辦公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三水健力寶星」,這是全球第一顆以企業名稱命名的行星,足以顯示健力寶當年的意氣風發。

然而轉瞬之間,其創始人獲罪後含恨而死,第二任收購者鋃鐺入獄,第三任收購者被「驅逐出境」……幾度易主,健力寶百孔千瘡,上演了一場「親媽」與「奶媽」們混戰的悲劇。「民族飲料第一品牌」健力寶走下神壇,榮光不在。

李經緯和健力寶神話

李經緯在健力寶的誕生和發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創始人」李經緯只是企業的經營者並不是健力寶的所有者,國有控股的健力寶大股東是三水縣政府。政府對健力寶前期放權較多,這給李經緯很大的發揮空間,也有了相當不俗的業績。對於健力寶而言,李經緯是個絕頂優秀的「奶媽」,但非「親媽」。

1983年時任佛山三水縣三水酒廠廠長的李經緯拿到了研發機構的一個功能飲料配方,即今天的健力寶。當時國內的飲料有2000多家,作為中國第一個添加鹼性電解質的飲料,健力寶率先為國人引入運動飲料的差異化概念。

為了打響品牌,在那個國內企業尚不知體育營銷為何物的年代,一年的利潤不過幾萬元的三水酒廠投入了25萬元贊助中國奧運代表團。不具備生產線的三水酒廠,請深圳的百事可樂為其代工200箱罐裝健力寶。就這樣,健力寶出現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被稱為「中國魔水」大放異彩,成為最早最經典的體育營銷案例。

隨後,李經緯被送到德國學習,從德國學習回來,他說要把健力寶從三水酒廠分處來,專注運動飲料的開發。作為著名的「紅帽子」企業,在地方政府的協調下,研發機構放棄每瓶幾分錢的分成,健力寶只用了五萬買配方,每年幾萬的其他費用贖了身。

1987年全國奧運會,250萬外加10萬元產品贊助,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鋪天蓋地全是健力寶的廣告。尤其在閉幕式上,現場200多名工作人員統一穿著健力寶廣告運動服,入場的8萬名觀眾每人一瓶健力寶,將整個天河體育中心變成一片橙紅色的海洋。六運會結束後帶來的是火爆的訂貨,次年健力寶銷售2.7億,並登陸央視廣告。1989年健力寶廣告投放為1000萬元,產值接近5億元。

1991年,拉罐有獎活動,其銷售額繼續攀升。「第一夫人暢飲健力寶」是李經緯企業家智慧的又一體現。李經緯巧妙地利用了美國總統競選時的夫人助選活動,讓美國第一夫人成為健力寶的代言人。這份嫻熟的營銷技巧和高超的營銷智慧,與那些只知向央視砸錢,瘋狂競選「標王」者,不可同日而語。

健力寶的成功鼓舞了一批飲料製造商,太陽神、娃哈哈隨即產生。但是他們並未成為健力寶的競爭對手。這些品牌主導二三線城市,健力寶強大的品牌效應和易拉罐的高額成本,使健力寶連續10年效益最好,一家獨大。1994年健力寶銷售額超過18億元,擊敗跨國巨頭可口可樂。

1994年,保健品行業井噴式發展,太陽神、樂百氏、三株口服液、娃哈哈,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和健力寶搶佔山頭。臥床老人喝了健力寶神奇復原的公關,足見當時市場的廝殺痕跡,也可見健力寶在功能飲料和保健品之間游離不定。但及時剎車,沒有加入廣告大戰和虛假功效宣傳大戰,讓健力寶在1997年保健品崩盤的時候免受牽連。同樣理智和幸運的,還有娃哈哈。

1996年,健力寶銷售70億噸,而彼時只在中心城市經營,還沒有開始全國市場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僅有50億噸。然而危機卻悄然浮現,儘管有可口可樂式自信,美國第一夫人站臺,進入聯合國,成為國民驕傲的民族品牌,但健力寶卻並沒能真正的打入美國市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在逐漸丟失。

繁榮之後健力寶危機降臨

健力寶一直沒完成現代化的公司組織機構建設,主要高管一直都是跟隨李經緯創業的元老,後續團隊尤其是中層培養缺失,到企業後期,健力寶營銷、市場推廣落後都與此有關。

1996年後,中國飲料行業的優秀企業越來越多。像娃哈哈、樂百氏、康師傅、統一集團,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大舉發展的,當時市面上的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各種新品層出不窮,整個飲料市場再也不是健力寶贊助一屆比賽就能把銷售額提高几倍的時代了。

1997年純淨水市場爆發。娃哈哈、樂百氏、統一、養生堂、康師傅進入市場角逐,生產礦泉水和低濃度果汁飲料。僅僅有碳酸型飲料已經不足以支撐起品牌的成長,可口可樂也逐漸地開始了對純淨水和果汁、茶飲料的投入,健力寶則缺少完整的飲料產品線成為其致命傷。而後,飲料行業出現水、涼茶、植物蛋白、咖啡、果汁、功能性飲料、含乳飲料、酸奶等八個核心品類,健力寶在裡面有產品,但並沒有形成大氣候。

飲料屬於典型的情感型購買產品,因此需要一次次反覆的情感提醒,健力寶雖然最早借用了體育營銷的手段,但是後期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年輕化、偶像化品牌代言相比,已經大大落後,因此,品牌必然走向了邊緣化。渠道策略落後於可口可樂和百事,沒有很好地把握住現代商超渠道,同時也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街頭的紙杯零售點,從而在渠道上就過早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產品線上少有成效,健力寶開始了一系列的多元化投資,包括地產、醫藥、快餐、體育服裝、汽車維修、酒店、證券、旅遊、媒體等等,也包括耗資10億的健力寶大廈。這些項目沒有一個成功的,這也讓健力寶集團在過長的戰線上疲於奔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健力寶受到波及,銷售開始滑坡,健力寶大廈開建,導致公司資金開始緊張,員工工資發不出,銀行上門催債。

政企關係健力寶的死穴

政企關係是健力寶覆滅路上幾乎人盡皆知的秘密,是健力寶沒落的死穴。健力寶大股東是三水縣政府,企業效益固然重要,但社會穩定和政績也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務。不同利益訴求下,有些政策確實綁住了企業發展的手腳,比如當時政府為了完成就業率,要求三水人必須佔到健力寶員工的45%。

與其他企業家不同,李經緯只是企業經營者,而非所有者。59歲的時候進行國企幹部考核,危機來臨,阻斷了其在健力寶的政治生命。創始人渴望借著改制之機得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可,並最好能繼續保持對企業的領導權。60歲的門檻上他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變身為企業產權所有者,分享企業長遠利益,要麼到點退休白手出局。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退民進」的企業改革方案下美的公司被出售給創建人,使李經緯在企業產權改革中看到希望,隨之產生了兩個戰略決策:「港股上市、總部遷移」。在一定情況下,遏制企業發展,成為促進李經緯收購的有利條件。因此,後期的利潤下滑,有天災但也不能規避人禍的成分。

作為企業的創始人,李經緯應該很難把自己定位為「奶媽」身份。但現實殘酷,「奶媽」確實勞苦功高,但想和「親媽」奪「娃」,下場不好看是必然的。招商會議李經緯的座次高於本地官員,危機出現沒有從中和政府主動溝通使矛盾逐漸激化,儘管攪黃了新加坡公司和宗慶後收購的計劃,但「奪權」的架勢和姿態越明顯只能讓他死得更快。

1997年38層的廣州健力寶大廈建成,健力寶與政府的矛盾集中爆發了。之前各地建分廠地方政府可以視而不見,健力寶是三水的重要稅收來源和就業基地,總部遷移後三水將變成生產基地,在財政上和社會穩定上造成的影響對這個窮困的地方可謂是滅頂之災。這是煮熟的鴨子要飛的節奏,因此三水政府收緊財權,健力寶每開發一種新產品都必須通過政府審批,都必須經過政府的財政預算。

健力寶在香港上市被否定,1998年三水市對健力寶的掌控越來越強。隨後,健力寶提出了在公司內部實行員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買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經緯的開價是4.5億元,在3年內分期付清。三水政府斷然拒絕。之後,深圳一家諮詢公司又設計出一套新的方案,李經緯團隊持股75%,這與後來收購者張海的方案完全一樣,但也遭到政府方面的否決。

營業額連年下滑的健力寶被賣掉是必然,2001年7月,三水市政府為健力寶召開轉制工作聯席會議,結果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而且不能賣給李經緯團隊。對三水來說,這個邏輯不難理解,哪怕換一個差一點的「奶媽」,也比找個技術高但隨時會把「孩子」偷走的「奶媽」要靠譜,因此李經緯敗成了必然。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開風氣之先。但國有資產特殊保護的理念卻一樣濃厚,從健力寶到王老吉,廣東製造了很多企業界的悲劇。儘管我們可以看似客觀的各打五十大板,但毋庸置疑,李經緯是值得尊敬的一代商界領袖,他對「李寧」和「健力寶」兩個品牌的鑄就勞苦功高,除了讓健力寶風靡世界,李寧品牌更是在他的幫助下,確立了中國體育行業第一個以運動員名字命名的品牌。

在三水市政府和李經緯的對峙中,雙方不僅自己沒有撈到任何好處,還把健力寶賣給了一個騙子「氣功大師」。2002年1月,李經緯在參加了健力寶轉讓籤約儀式後不久,因腦溢血突發住院。隨後又因貪汙罪入獄,最終在佛山市三水區因病去世,抱恨終天,享年74歲。自此,健力寶開啟了其風雨飄搖的下一篇章。

幾度易主健力寶百孔千瘡

可想而知,一個只懂得資本運作的騙子是無力也無心經營企業的。而且,他和幕後主使用金融借貸等各種手段用健力寶的自己錢買了健力寶,可謂空手套白狼。張海入主後,在2002年到2004年年初短短一年多時間裡進行了一系列收購、進行新品研發、巨資廣告投放、投資足球俱樂部、江西景德鎮健康產業園等動作。結果這些項目全部打了水漂,以商業邏輯分析這些投資是無意義的,因為確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儘管戰略上這些項目都是失敗的,卻成功的將資金轉移到了張海實際控股的各種公司中。

油水被榨乾,偷油者就該離場了。2004年,健力寶集團出現資金危機,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停產、經銷商逼宮。一個幾年前的明星企業瞬間就來到了破產的邊緣。2005年,張海等人以3塊錢的價格將健力寶股權轉賣李志達,隨後張海因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被公安拘留,鋃鐺入獄。

三水政府動用權力,將李志達「驅逐出境」,三水政府成立健力寶貿易公司。接下來統一集團再次獲得邀請,終於在2005年10月成功收購健力寶。健力寶過了90年代的輝煌期,基因不同的統一公司很難復興健力寶。

在李經緯時代,他用的方法是大手筆投入經營健力寶經典款,而統一用的是試錯的方法,比如開發10個產品,有一個成功就可以了。這樣的產品邏輯下,健力寶自然水土不服。

經過這麼多年的折騰,健力寶已經沒有幾家忠誠度很高的經銷商了。脈動、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運動飲料巨頭,已經瓜分了運動飲料市場格局,健力寶成昨日黃花。

健力寶曾幾次試圖重新崛起,其中巨額贊助2010年亞運會就是最突出的一次。不過由於後期跟進缺乏力度,亞運會並沒有為健力寶的銷售做出突出貢獻。2013年健力寶斥資3億元獲得央視三個頻道、安徽衛視、湖南衛視的黃金時段廣告位,可謂是第二次崛起的表現。不過由於對經銷商的信心打擊太深,渠道一直未能得以恢復。

2015年,敗落的健力寶已只有生產權沒有銷售權,淪落成了統一集團的打工仔。健力寶集團授予統一健力寶貿易品牌專屬授權於2016年12月到期,在風雲變幻的飲料市場,對健力寶的運營難度加大及投資回報減弱,統一最終放棄了健力寶,健力寶品牌重回健力寶集團。然而,幾度易主健力寶早已百孔千瘡,難以再現昨日輝煌。

莫讓健力寶悲劇重演

現代大型企業無論公私都存在委託代理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企業就有競爭力,解決不好就是兩敗俱傷。品牌的經營者和所有者要責權利分明,並且要穩定長久,不能頻繁變更,不明朗的產權關係對於品牌很多時候是一場災難,這話不斷被驗證著。政府過多地幹涉企業的運營,很多時候會對企業和品牌的發展造成傷害。

市場經濟不僅僅是供需關係和價格機制,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精神。國企經營、改革應當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家,不要讓健力寶的悲劇重演。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市場化改革的一種推動力量,因此充分承認和實現創業型企業家價值意義重大。

指責實現企業家價值是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支持外資參與地方國企改制,不允許國內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的做法,造成了某些嚴重的後果,南孚就是典型的案例。政府超出出資人職責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經營進行直接的行政幹預依然存在,政企不分會阻礙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的進程。

在市場化改革中,應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改變國企經營者的選聘與激勵模式,催生經理人契約化和職業化制度形成,深度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員工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持續激發企業源源不斷的內在活力。這更是從體制和機制上強化了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其市場化運作的適應力和自覺性。

毋庸置疑,國企改制成功存在有很大的偶然性,尤其是在改革早期,如果體制改革不向前推進了,與體制相關的企業和企業家幾乎走不出悲劇結局。在社會轉型期做企業,很多東西的邊界很不清晰,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也越來越高,很多企業家出事都是源於制度摩擦。因此,社會面臨著一個能否創造出有利於企業家穩定、長期發展的制度環境的問題。從企業家自身而言,想要有所為,一定要學會「明是非」「守本分」「知趨勢」「會創新」,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他是李寧恩人,助女排奪冠,打造國民飲料健力寶,卻含恨而終
    除了銀幕前的女排隊員們,在那個激蕩的歲月裡,另一位傳奇企業家跌宕起伏的命運,也與女排姑娘們乃至中國體育的榮辱交織在了一起,但可惜的是他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在大銀幕裡留下哪怕半個背影。
  • 健力寶被賤賣 一個國產名牌的三個最慘教訓!
    是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當時,中國並不強大,這樣的成績引來各方質疑,一位日本記者發現中國姑娘們在喝一種從未見過的飲料,於是隨手寫了一篇《靠「魔水」快速進擊?》的花邊新聞稿。  1984年健力寶贊助奧運會   文章被中國記者看到後,將之改版寫成了「中國魔水」被廣泛轉載,健力寶一夜爆紅,名頭傳遍大江南北。
  • 含淚仰天、紅極一時的健力寶為何消失
    1997年是健力寶的轉折年,健力寶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廣闊的平臺,此時李經緯想將健力寶的總部搬到廣州去,但這樣極度依賴健力寶的三水市政府相當反感,於是市政府找到李經緯讓他在三水市建立新總部,不想李經緯直接拒絕了,這時李經緯跟三水市政府矛盾開始產生,同年耗資8億元,38層高的健力寶大廈在廣州落成時,意味這李經緯跟三水市政府矛盾公開並嚴重化,而且當時市政府為了當地的就業率,必須要有健力寶的員工本地人要佔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張海時代:  改制風波下的品牌之殤  2002年的第一場雪並沒有給健力寶帶來好兆頭。這年,迫於無奈的健力寶進行改制,誰曾想,改制讓衰弱的健力寶又栽進一道坎裡。  2001年6月,由原三水市政府辦公室、國資辦、體改辦、工業局負責人和健力寶兩位副總組成的改制六人小組誕生。
  • 「健力寶之父」隕落始末
    為了趕時間上線,李經緯通過各種關係,終於在深圳百事可樂的生產線上擠出了200箱健力寶飲料,並順利登上了亞足聯的會議桌。看到眼前這款從未見到過的飲料,代表們都覺得非常新奇,而亞足聯主席端起健力寶的照片,也被作為廣告推了出去。消息傳到國家體委的耳朵裡,名聲大振的健力寶在奧運會自選飲料的選拔中脫穎而出,成功跟隨中國軍團來到洛杉磯,成為官方指定飲料。
  • DNF:你打團遇到最毒的奶媽有多毒?13級勇氣祝福了解一下!
    小姐姐模仿的很像!隨著越來越多「突變」的冒險家不斷增加,阿拉德大陸商人們似乎也尋找到了更合適的商機,於是乎一場全體「賺奶媽的錢」的風波,開始風靡整個大陸!不過捨得氪金打造的奶爸奶媽,還是佔極少極少的一部分!那麼就會出現我們在面對強大敵人的時候,主C明顯感覺自己的力量發揮不足,結果一看自己身上的BUFF等級,乖乖!13級勇氣祝福了解一下?
  • 誰在導演健力寶?
    誰在導演健力寶?2002年05月12日17:34:36 證券時報全景財經 羅光輝  浙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出人意料地收購健力寶75%股權。實際運作這一股權收購的凱地系核心人物李友稱:「這好像一場地震,令許多人感到突然和震驚。」
  • 還記得健力寶嗎?它推出新品氣泡水想要回歸大眾視野
    在官網上,健力寶直接表露了它的野心,寫道「隨著90後、00後新生代消費主體的崛起,面對消費市場格局轉變帶來的行業巨變,健力寶年輕化不再僅僅只是口號」。來源:健力寶微博健力寶似乎已經為這款新品已準備良久。
  • 健力寶重歸國資懷抱 但這位創始人再也看不到了
    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開曼統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曼統一)近日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合同,擬以9.5億元將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健力寶貿易)100%股權出售給健力寶集團。對於出售的原因,統一(中國)相關人士解釋稱,由於健力寶集團授予健力寶貿易在中國地區的品牌專屬授權將於2016年12月到期,面對中國進入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健力寶集團大股東堅持健力寶定位為民族品牌的歷史地位。統一企業則希望重新賦予健力寶新的產品內涵和品牌精神,對於品牌定位的差異,雙方協商後決定將健力寶品牌由統一集團賣給淳信資本。
  • 中國健力寶再次出擊,開啟屬於你的購物狂歡!
    雙十一剛剛過去,大家的快遞可能還沒收完,一年一度的雙十二就又雙叒叕到了,剁手黨們紛紛摩拳擦掌,又開始準備買買買,一場購物狂歡即將上演。  中國健力寶雙十一的活動十分簡單,有滿減、秒殺和贈送,現在雖然健力寶旗艦店還未正式公布雙十二的活動,但是店鋪已經進入預熱階段。
  • 健力寶大敗局:李經緯的雙面人生
    健力寶當時甚至貢獻了三水稅收的40%-50%,市委書記曾力挺健力寶稱:「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那一年,健力寶的銷售額逼近60億,李經緯擅自斥資10億要在廣州建38層的健力寶大廈。
  • 健力寶踏上亞運輪迴:中國魔水能否重拾魔力
    「健力寶路」「健力寶中學」,從三水的各種地名、建築名稱上,你仍舊可以看到健力寶當年在三水的巨大影響力;在三水的飯局上,人們點飲料仍然習慣要健力寶,而不是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其實我覺得碳酸飲料確實還是健力寶做得比較正。」一位在三水飲料行業工作多年的人士如此評價。
  • 健力寶與中國足球同在
    20世紀90年代初,在健力寶公司的資助下,共有2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年前往巴西聖保羅學習深造足球項目,這個項目被稱作「健力寶計劃」。據不完全資料顯示,這個隊伍中先後有10人入選過中國足球國家隊,近20人先後效力國內高級聯賽,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李鐵、李金羽、隋東亮、張效瑞在內的「四小天鵝」。
  • 誰玩死了健力寶
    半個月後,曾經與張海共同控股健力寶的原股東之一葉紅漢,通過其下屬公司受讓8.87%的健力寶國有股權,加上此前通過轉讓獲得的股權,成為擁有健力寶集團67.37%股權的單一控股股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此前已經通過收購獲得健力寶銷售權的臺灣統一企業,可能最終從葉紅漢手中收購健力寶的控股權。
  • 健力寶怎麼了?健力寶的包裝突然變潮了
    說到國民飲料,一般第一時間會想到健力寶,對於這款陪著8090的小夥伴們長大的魔水,必須擁有姓名。健力寶1984年誕生,同年奧運會之後被譽為「中國魔水」,經歷了風風雨雨依然跑在新時代的賽道上,這些都是讓健力寶稱為國民飲料的條件,最重要的一點,健力寶是帶氣兒的,俗稱:國產肥宅快樂水!
  •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健力寶誕生的第二年,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伴隨著中國團隊取得的佳績,健力寶一炮而紅。一夜之間,風靡全國。隨後的幾年裡,李經緯更是連續砸巨款打廣告、贊助各種體育賽事。而真正讓健力寶走上巔峰的,還是對1990年亞運會的贊助。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急需一場成功的亞運會,來吸引外商投資,帶動經濟的復甦。但是舉辦亞運會,需要錢,需要有人贊助。
  • 張海案揭密:「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張海案揭示出健力寶亂局真相——「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11月6日下午5時許,歷時三天的庭審結束。32歲的張海否認了檢方的全部指控。  佛山市檢察院指控,張海侵佔健力寶集團1.21億元,挪用健力寶集團9473萬元;其目的,按一位檢方證人的證詞所稱,「他用健力寶的錢收購了健力寶。」  這場至今令人難忘的「閃電收購」發生在2001年末。從2002年1月起,健力寶集團,這家有著17年歷史的國有民族飲料巨頭,變成了當時年僅28歲的張海的私人企業。
  • 到底是誰弄亂了健力寶?
    匯中天恆:健力寶早成包袱     匯中天恆接手俱樂部的唯一目的在於以此為籌碼去爭 奪健力寶集團的股權,接手健力寶俱樂部不僅是一個象徵,他們也期望藉助深圳方面的壓力去奪取健力寶集團的股權。
  • 解讀健力寶事件:諸多怪象背後蘊藏著巨大價值
    但這些現象表明,健力寶並非無藥可救的爛攤子,而是蘊藏著巨大價值的所在。        最近一段時間的各種跡象表明,李經緯等團隊復出的傳言僅僅是個曇花一現的假象,而三水區政府重掌健力寶的願望已漸漸成為現實。     12月21日,華北和西北地區的經銷商們齊聚健力寶山莊,這是繼18日健力寶華南地區經銷商後的第二次訂貨會。
  • > 探訪健力寶
    健力寶的現在時  銷售委員會實質運作;分公司調整  健力寶前銷售公司總經理蔣興洲及其團隊在今年早些時候的離職曾引發了業界對於健力寶銷售層能否繼續保持穩定的懷疑,此間也有個別人士指出,健力寶最大的問題可能出在銷售層的穩定上。  根據記者最新得到的消息,就在蔣離職被批准當天,健力寶方面就宣布由此前組建的銷售委員會進入實質接管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