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健力寶在紐約設立了辦事處,還花500萬美元買下了帝國大廈的一整層。李經緯告訴美國記者:在中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加起來賣得都沒有我多。
登陸紐約的前後6年時間裡,健力寶囊括了中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利潤四項指標的所有第一。在國內的行業發展史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品牌達到其曾經的統治力。
李經緯曾將可口可樂視為老師,這家公司靠一張神秘配方成了全球業內的頭號霸主。李經緯覺得健力寶也可以達成如此成就,在國內,他已經找不對對手,於是帶著東方神秘配方,希望徵服全世界的消費者。
那時候的李經緯躊躇滿志,是中國企業家的標誌性人物。可是沒幾年,他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被「賤價」賣給了資本炒家。健力寶易主後的第9天,李經緯突發腦溢血,在病床和輪椅上度過了餘生。
三水「遺腹子」
李經緯出生於廣東三水縣的白坭鎮,他所在的村子,家家都是別墅,這都是他當年留下的「資產」。提起李經緯,村裡人的至今仍滿懷崇敬和懷念。
李經緯所改變的遠不止白坭鎮。三水縣曾是粵西的窮縣,早年是廣東吸血蟲病的第二大疫區。健力寶賦予了三水新的形象,巔峰時期,這家企業貢獻了三水近50%的稅收。時任市委書記曾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當時的健力寶人人分房,在這裡工作意味著高收入和受人尊敬。當地的某公會主席曾稱,健力寶的保潔員薪酬比她這個主席還高。
李經緯讓很多人過上了好日子,他自己則過了很多年的苦日子。
生於1939年的他是個「遺腹子」。尚在娘胎時,其父便死於戰亂,母親也過世後,李經緯住進了孤兒院。
10歲起,他開始打零工,擦皮鞋、修水電,在印刷廠當工人。李經緯幹過各種苦活,沒有進過一天學堂。在印刷廠當排版學徒期間,李經緯學會了認字,3年後,他成了該廠的副廠長。
工作之餘,李經緯喜歡運動,籃球、足球都擅長。印刷廠期間,李經緯在籃球場結識了三水縣武裝部的一位領導,深受對方賞識,後被提到了縣體委當副主任。
李經緯當了13年的體委副主任,周圍人回憶稱他比誰都努力。那時候的李經緯開始展露其「親下不親上」的特性:他在球場外給球員們提鞋,為了運動員能吃飽飯絞盡腦汁;但是他和體制內同仁以及上級領導的關係始終算不得好。
這一特質陪伴了李經緯一生,也為他最終失去權柄埋下了伏筆。
「魔水」問世
1973年,受到「排擠」的李經緯被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那是一間只有幾口米酒缸的作坊。但是換了新的環境,李經緯的聰明才智得以全面爆發。
他帶著廠裡的幾個年輕人,背著米酒到臨近的佛山、廣州等地找酒樓挨家推銷,為酒廠開拓新的通路。那之後,他又開發出一條啤酒生產線,推出了貓頭鷹牌禮品酒和強力牌啤酒,將啤酒事業做得有模有樣。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度資不抵債的啤酒廠已經站穩了腳跟,每年能有幾萬元的淨利潤。李經緯也在期間升任廠長,掌握了絕對的主導權。一次去廣州出差,他在街邊買了一聽可樂,這是他第一次喝這個飲料。
喝完一罐後,李經緯產生了做飲料的念頭,沒多久,一個機遇就跑到了他面前。
彼時,國家體委為了改變體育科學研究落後的狀況,向各研究所下達了一批研究項目,其中就包括運動型飲料。隨後,廣州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發了一款新式飲料,據稱既可以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普通人也能喝。
幾位教授和研究員拿著成果先後找了幾家汽水廠、啤酒廠,沒有人願意接手。為新飲料做新品牌需要投入,大家過得都很滋潤,沒必要冒這樣的風險。
一次偶然的機會,項目中的一位教授結識了李經緯的表弟,隨即決定帶著配方去三水一試。
那時候的三水酒廠還很破舊,教授們去了坐的都是條凳。李經緯很珍惜這次機會,科研人員來了一律大魚大肉招待,並且當場拍胸答應提供資金和設備支持。
在三水的廠房裡,項目組前後花了3個多月時間,經過130次試驗,最終做出了一款橙色的、含鹼電解質的飲料,這就是日後的「東方魔水」健力寶。
一分錢沒賺,先往外送?
除了產品,當時的健力寶可謂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怎麼把它賣出去?「小廠長」李經緯直接將目光瞄準了大洋彼岸的奧運會。
1983年中,李經緯打聽到兩個消息,一是國家體委正在為首次出徵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準備飲料,二是第11屆亞足聯代表大會將在廣州召開。
李經緯決定將產品送到亞足聯的會議上,在體委面前露臉。該決定遭到了廠裡人一致反對:那個年代,白送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新產品一分錢沒賺,就要先往外送錢?
李經緯隨即展現了其決心和對酒廠的絕對控制力。幾天時間裡,他先是想出了「健力寶」這個品牌名稱,又找人設計了一個在當時超凡脫俗的商標,接著是工商註冊,所有工作一氣呵成。
萬事俱備,只欠生產。李經緯希望用易拉罐來包裝健力寶,因為在當時的消費者看來,能用易拉罐的都是高檔飲料。但那時候國內尚無一家易拉罐生產企業,三水酒廠更不可能有這樣的生產線。
李經緯不想妥協。他四處奔波,先是說動了一家香港企業,為健力寶訂製生產了小批量的易拉罐,接著他又通過關係找到了深圳百事可樂公司,在對方的生產線上偷偷將飲料裝進了易拉罐裡。
一番秘密行動後,200箱光鮮靚麗的健力寶出現在了亞足聯的會議上,引發了與會者和媒體的關注,這之後,它無可爭議地成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出徵」飲料。
後有媒體將健力寶的崛起總結為運氣,但即使那樣的運氣砸到面前,恐怕也沒幾個人敢接住。出徵奧運是半贊助性質,健力寶為此投入了20萬。當時這家公司帳上一共28萬,這是一筆貸款,本來用於購買強力啤酒的機器設備。李經緯將這筆相當於酒廠數年利潤的錢全部砸到了大洋彼岸。
「賭局」的結果,他自己或許也沒有料到。
體育營銷的極致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在那裡,許海峰、李寧一戰封神,女排更是以勇不可擋之勢登頂,引發舉國沸騰。
那時候中國和世界的彼此了解很欠缺,國人迫切需要奧運這樣的盛事成績來彰顯大國的地位和自信。賽事期間,中國女排擊敗了東道主美國隊,外界對於這樣的成績存在頗多質疑。女排比賽期間,一位日本記者發現中國姑娘們在喝一種從未見過的飲料,於是隨手寫了一篇《靠「魔水」快速進擊?》的花邊新聞稿。
文章被中國記者看到後,將之改版寫成了「中國魔水」風靡洛杉磯,新的文章被廣泛轉載,一時間,健力寶的名頭傳遍大江南北。「魔水」很符合當時國人需要的東方神秘氣息,「中國魔水」則大大增添了健力寶的民族情結。伴隨著奧運軍團載譽而歸,健力寶一飛沖天。
奧運軍團出徵前,健力寶的銷量幾乎為0,8月至年末,企業在幾個月內實現了345萬元的銷售額。第二年,這個數字躥升至1650萬元,再下一年是1.3億。
不過起初,奧運東風為健力寶帶來的並非全是好消息。賽事後,國家隊的隊員們紛紛要求喝健力寶,這意味著每年得贊助送出26萬元的貨。當時公司的銷售還沒有呈現井噴態勢,帳面利潤就幾萬元,李經緯出差都得睡招待所的地下室。
健力寶所在的酒廠是國企,贊助是公款,這一大筆錢究竟能不能花,李經緯也沒有底。最後,他頂住廠裡巨大的壓力,先斬後奏,籤下了贊助訂單。
這次籤約成了李經緯體育營銷的縮影,那之後,他於此道一發不可收拾,將體育營銷做到了極致。1987年,李經緯拿出250萬元,力壓可口可樂買下了全運會的飲料專用權。
賽事期間,在廣州天河,大到牆壁、小到垃圾桶,鋪天蓋地全是健力寶的廣告。閉幕式上,工作人員也全部換上了健力寶的服裝,入場觀眾還每人贈飲一聽健力寶。
全運會過後,李經緯馬上組織了全國經銷商訂貨會,短短兩個小時,訂貨額達2億元。
3年後,北京亞運會上,李經緯再次頂住當地輿論口中「瞎灑錢」的壓力,投標一千多萬成為第一家贊助亞運會、贊助額最高的中國企業。亞運會之後的秋季訂貨會上,健力寶在幾天內收穫了7.5億元的訂單。
同時期,李經緯也將健力寶的廣告打上央視,他親自擬定了簡單易記的廣告詞:您想身體好,請喝健力寶。
百家之師,如日中天
李經緯並非不在乎這些錢,而是他深信,所有花出去的錢,打出的廣告效應,很快便能通過源源不斷的健力寶產品收回來。
他沒有念過書,很長時間內,這被認為是李經緯的優勢。「他的思維基本不受限制,這就是沒讀書的好處,沒有條條框框。」李經緯的表弟曾如是說。
因為沒有條條框框,李經緯經常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很多外界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都在他手裡變成了現實。1991年美國總統大選,他將健力寶送去了紐約,贊助助選活動,讓柯林頓夫人和戈爾夫人共飲健力寶;1993年,他又將健力寶送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圓形會議桌……
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健力寶因此在輿論頭條上一待就是十幾年。期間,李經緯的營銷手法不僅成了業內人人參悟的寶典,還被很多其他行業抄了過去。
1990年,李經緯異想天開地想出了一個「拉環有獎」的促銷創意:凡是購買健力寶的消費者,有希望得到最高5萬元的獎金。這個遊戲在中國城鄉獲得了巨大成功,不僅催生了一大批為獎守候的消費者,就連騙子都混進來分一杯羹。
電影《瘋狂的石頭》裡,黃渤等人曾在車廂裡上演「中獎騙人」的手法,這個場景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健力寶的促銷出爐後,全國各地與此相關的騙子橫行,《健力寶報》記載,當時每天有幾十個人來總部兌獎,清一色都是5萬元的一等獎。兌獎部匯聚了眾生百態,辦公室被鬧得不得安寧。
那之後,有獎促銷幾乎成了中國飲料行業甚至消費類食品業內的標配,各種拉蓋有獎鋪天蓋地,持續至今。
李經緯教會同行的遠不止「有獎促銷」。宗慶後推出娃哈哈兒童營養液時,廣告詞是「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他在日後坦言這個靈感就是從健力寶的廣告詞裡偷來的。而太陽神創始人懷漢新在設計產品時,直接拿著健力寶的易拉罐對設計人員說:這是中國最好的飲料,你就按它的樣子來設計。
李經緯的天馬行空也不局限於廣告手法,健力寶剛成立的時候,李經緯就在會議上說:國家有個外交部,我們搞個公關部,專門搞關係。那之後,他成了企業公共關係在中國的第一個實踐者,他讓巴西足球隊穿健力寶的球衣參賽,邀請李寧、聶衛平、鄧亞萍等或是加入公司、或是任高級顧問……總之,在玩噱頭上,當時沒有哪位企業主能和李經緯一較高下。
在他的帶領下,健力寶如日中天。好幾年的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將三水的街道圍得水洩不通,產量吃緊的時候,一張健力寶的拿貨批條被炒到了幾萬塊。
因為批條的事,李經緯「得罪」了一批人。經常有人想通過關係找他拿貨,李經緯一律拒絕。就連面對為健力寶立下過功勞的表弟,李經緯也說:你來我請你吃飯,但是拿貨不行。
持續的供不應求間,1996年,健力寶的年銷售額接近60億元大關,這一數字是當時排名行業第二的娃哈哈的兩倍多。
這種錢不掙
李經緯曾有機會將健力寶做得更大。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中期,國內保健品和飲料市場迅速膨脹,匯聚了一大批野心家。雖然品牌頻出,但在果汁汽水、運動型飲料領域,健力寶始終沒有遇到對手:這一品牌的形象過於強勢,沒有哪家企業有信心在健力寶的版圖裡分得一杯羹。
不過,很多保健品牌卻給健力寶帶來了衝擊。那時候健品和飲料的界限還很模糊,健力寶也搖擺其間,頗為神秘。在消費者看來,健力寶幫助諸多世界冠軍問鼎桂冠,本身就有強身健體的屬性,因此不少人將其作為保健品飲用。
1994年,中國保健品年銷售額達300億元,成了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金錢催生了一系列行業怪相,很多保健品通過肆意誇大功能、欺騙消費者起家。有的保健品被包裝成無病不醫的神藥,甚至還專門為此拍攝了一大堆「醫學成果」進行大肆傳播。
在沒有底線的亂象中,一批企業的年營收迅速躥升至十億級別。作為飲料兼保健品中深入人心的國民級品牌,健力寶也有機會從中大筆掘金。市場經理們眼睜睜得看著昨天還一名不文的品牌,在市場上呼風喚雨,急得頻頻向李經緯反應:健力寶的保健概念十足,我們應該跟著市場走,如果不這麼幹,經銷商都不願意再賣健力寶了。
李經緯也曾一度猶豫,但最終他嚴令禁止拍攝強行誇大產品功效的廣告。李經緯非常看重健力寶的品牌形象,他夢想打造一個類似可口可樂般享有國際地位和聲望的品牌,因此對可能給品牌帶來傷害的事情非常忌諱。
他的原則讓健力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1997年前後,全國保健品市場事故頻發,整體信用面臨崩塌,一大批因此崛起的企業又紛紛倒下。有媒體報導稱:在這個亂世中,有兩位倖存者,一是娃哈哈的宗慶後,他在1995年急流勇退,全面撤出被謊言淹沒的保健品市場;而另一個就是李經緯。
經歷了亂世折騰的經銷商們,在受到驚嚇後愈發信賴健力寶。之前,這批人靠健力寶賺到了大錢,保健品市場崩塌後,他們又靠健力寶重拾信心。
對於他們而言,健力寶已經不止是一款產品,而是擁有特殊意義的符號。出於這樣的關係,後來健力寶陷入出售糾紛甚至在市場上一落千丈後,還有大批經銷商團結起來,願意自掏腰包出手拯救。
政商「敵對」
挺過市場的誘惑,李經緯開始全面實踐其走向世界的目標,1994年,他花500萬美元買下了帝國大廈的一整層,雄心勃勃要進軍美國市場。為了角逐世界,李經緯決定改變健力寶偏居一隅的小格局,將總部從三水搬到廣州。1996年,他主導投資10億在廣州新建了高38層的健力寶大廈。
這座大廈,成了他「下課」的導火索。
三水政府在得知健力寶打算去廣州建大廈時,曾向李經緯提出:不要離開,在三水找個地方建。但被他一口回絕,雙方的矛盾就此激化。
在此之前,李經緯和當地政府的關係已經很緊張。他雖然一手創立了健力寶,但這家企業的身份是國有控股,大股東是三水縣政府。李經緯是企業經營者,也是政府派出的代表。
編制上,他最高只是副處級,但卻經常享受「越級」待遇。縣裡開會時,縣委書記和縣長坐中間,旁邊就是李經緯;省裡領導、甚至國外領導來考察,都是見李經緯而不是政府的其他幹部,久而久之,有些人對之心存不滿。
健力寶越做越大,關於李經緯的閒言碎語也越來越多。健力寶先後在全國其他地方設立分廠,有人認為這是李經緯慢慢將健力寶的資產往外轉移;健力寶相繼在金融、傳媒、地產、科研領域收購了很多項目和企業,還在美國投入了1000萬美元開發市場,這些行為被認為是「亂灑錢」,不把錢留在三水……
總之,李經緯既是三水民眾眼中的英雄和地方政府的財神爺,也是某些人的眼中釘。偏偏在與政府溝通方面,李經緯始終我行我素,不願放下身段。
如前所述,李經緯為人「親下不親上」,兒子結婚時高朋滿座,各級領導和企業家來了一大批,李經緯在普通員工那桌坐了最久,將一桌人喝了個遍;每年春節,李經緯都要花時間請已經退休的健力寶員工喝酒吃飯,而不是將這樣的黃金時間用來打點關係。
在做各項決策時,李經緯也很少上報,都是自我決斷,這讓某些官員非常不爽。後來健力寶產權陷入糾紛時,一位書記曾當著所有媒體的面說:不要一直提李經緯,健力寶是政府的財產,我才是健力寶的大老闆。
李經緯也不滿於政府的某些行為。比如為了完成就業率,三水政府明確規定健力寶員工必須有45%的比例是本地人,其中各種裙帶關係不言而喻。李經緯曾直言很多人是「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他曾拍桌子稱健力寶的中層軍心不定、行事渙散,「我這點老本也很容被吃光」。
李經緯投資興建健力寶大廈,並沒有獲得三水市政府的批准。這筆高昂投資終於將雙方多年來的矛盾放置到了臺面之上。李經緯的想法是到更大的平臺將健力寶推向世界,但是政府看來,將總部搬到廣州,無疑是挖走了三水最大的一顆搖錢樹。
這樣的矛盾,隨著李經緯作為作為體制內幹部即將年滿退休而正式爆發。
錯失改變身份的機會
李經緯曾有機會讓健力寶換一個「身份」。
早在1993年,健力寶就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上市名單,有下屬極力說服李經緯抓住這個機會進行股份改制,並且上市。但李經緯覺得太麻煩:我們又不缺錢,幹嘛要上市。
這之後的時間裡,他依舊有機會將股份一點點從政府手裡買回來,但是李經緯並沒有那麼做。或許他有著絕對的自信:健力寶是他創立的、帶大的,健力寶離了他不可能活下去。
但是其他人並不這麼想。1998年,三水政府領導開會,主要領導說李經緯可以繼續留任,其他領導沒有一個站出來附議,而是紛紛沉默不語。
這樣的情況讓李經緯感到非常不安。會議後,政府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力度,其每一款新產品投資、每一筆項目預算,都要政府親自審批。李經緯因此和上面派下來的人鬧得極度不愉快,經常是彼此放空不搭理。
時值國有企業改制風潮,隨著市場經濟推進,部分國有企業在競爭中疲態盡顯,國家和政府開始推動「國退民進」政策,將國有資本從一些競爭性領域中退出,經營者得以利用各種方式來購買企業的資產。
國退民進的浪潮締造了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富豪。隨著國企改制成為私企,很多原經營者改庭換面成了民營企業家。
李經緯後知後覺,決定推動健力寶股改,但是時局對他而言已經「太遲了」。
不能賣給李經緯
1997年,李經緯籌劃了健力寶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的方案,但三水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直接否決。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了上市計劃。
外患不斷,內憂也接踵而至。期間,娃哈哈、樂百氏、農夫山泉在飲料市場內狂飆突進,老霸主健力寶卻開始顯露頹勢。
1997年起,健力寶的銷量開始以每年七八萬噸的速度持續下降。針對這一點,外界事後眾說紛紜。
有觀點認為李經緯缺乏知識基礎的弊端在那段時間開始集中體現,飲料市場上新品牌層出不窮,但健力寶始終沒能取得新的突破。哈佛大學社會學專家、教授傅高義也曾撰文稱「健力寶是中國傳統關係孕育出來的現代產品」。在他看來,健力寶是在缺乏現代效率、管理、組織等概念的情況下,通過李經緯個人能力和穿針引線帶來的成功。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李經緯是在刻意放緩健力寶的發展速度,因為企業規模越小,他進行股改的壓力和成本就越低。
真實情況如何,外界已經不得而知。但隨著健力寶營收下滑,整個三水都陷入了困境,「公務員的工資都欠發,日子非常難過」。
政府在數次會議後決定,賣掉健力寶。
為健力寶找「下家」,李經緯和團隊本應在排在第一順位。1999年,他提出公司內部實行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4.5億元買下三水政府所持有的股份。這個提議被政府直接拒絕,理由先是「有用健力寶資金來買健力寶之嫌」,後又變成「擔心經營層的錢來歷不明」。
2001年的一次會議上,三水政府領導悉數到齊,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但是不能賣給李經緯團隊。
這次政府會議直接決定了李經緯和健力寶的命運。消息放出後,各大飲料廠商齊聚三水,可口可樂、達能、摩根史坦利、新疆德隆等集團都想買下這個「東方魔水」。
「為什麼不能賣給我?」
之後的股權爭奪戰,與其說是一場商戰,不如說是一場鬧劇。
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公司稱險些成為健力寶的新主人。一次晚宴上,李經緯被通知出席,市長告訴他,健力寶將以3.8億的價格賣給新加坡公司。
李經緯聞言後憤怒至極,他不明白為什麼政府寧願將健力寶「賤價」賣給素不相識的外國人,也不願意賣給為之奮鬥了一輩子、並且出價更高的他。
在那份協議裡,已然擁有強勢地位的健力寶,其品牌價值的評估價是0,此後的所有協議、直至出售,其品牌估值都是0。
李經緯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權。他做了兩手工作,一方面,公司全面抵制來審核查帳的新加坡人,拒不交出商業資料;另一方面,國內媒體也被招攬而至,「健力寶被賤賣他國」的新聞一時間鋪天蓋地。
輿論的重壓下,這次交易就此告吹。三水政府同樣怒不可遏,既然不能賣給外國企業,他們就想方設法賣給國內企業,總之健力寶不可能回到李經緯的手裡。
為了應對,李經緯找到了當時最有可能的買家——娃哈哈和宗慶後做工作,勸說其高抬貴手。這之後,他找到市長,公開將心底的疑問說了出來:為什麼不能讓我們買回來?
市場隨即表態:要買可以,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雙方商定,李經緯出資4.5億,買走政府的全部股份,談完雙方一拍兩散。
李經緯沒能等到第7天。談判完的第6天,正四處籌措資金的他接到政府通知,健力寶已經被賣給了浙江國投。
通知下達的第二天,三水政府舉辦了一場倉促的籤約儀式,會上宣布作價3.38億元轉讓健力寶股份。儀式上,李經緯默默地坐在會場一角,仰面朝天、眼中含淚。
新華社報導稱他全程「含淚仰天,不發一語」,這張照片被迅速刊登在了國內所有財經媒體和新聞網站上,即便對此事不明就裡者,看完亦是五味雜陳。
那是李經緯倒數第二次公開亮相,那之後,這個喜歡交朋友的老人,再沒有見過媒體,也沒再提及過健力寶。籤約儀式後的第9天,李經緯突發腦溢血,直至病逝也沒能擺脫病床和輪椅。
從高不可及到一度銷聲匿跡
健力寶被賣給了一位叫張海的年輕資本家。
早年的報導中,張海據稱上學時開了天眼,有特異功能,後來又拜在活佛門下,是個擁有神秘背景的神童。
涉足商海之前,張海曾聚集一批虔誠的信徒,其中不少人後來成了他的商業夥伴。入主健力寶前,張海曾涉足不少上市公司,資本頗為神秘。他的一句名言是:全天下的錢都是我的錢,你說我的資本有多雄厚。
張海承諾給三水市政府3.38億,出面公司浙江國投是一家國有企業。這樣的局面皆大歡喜,交易完成後市長也鬆了一口氣:健力寶以後的行為都是企業行為,和政府沒有關係。
根據協議,張海將分3次分清3.38億,第一次付1億,為了拿出這筆錢,張海又拉來了另一位商人祝維沙,通過質押國債獲得了1億元的短期融資。張海曾就此長笑稱:3個億,就是單買健力寶大廈也是大賺啊!
可惜,張海的經營辦法遠不如其玩資本的手段,他將健力寶搞砸了。
如今看來,他上任後的舉措全是昏招,比如覺得健力寶「老土」,於是將品牌更名換面,花大價錢推廣新品牌「第五季」;他據稱花了幾億做廣告,將營銷隊伍擴充了十多倍,但是有人上門進貨,得到了消息是「銷售體系還沒建好,再等幾天」……
那時統治國內飲料行業的,外有可口可樂、百事等巨頭,內有宗慶後、鍾睒睒這樣的人傑,在他們面前,張海可謂一無是處。
2年內,健力寶的營收持續下滑,投資團隊的矛盾開始凸顯。2004年,張海被卸去了董事長的職務,這之後,他因為「涉嫌挪用資金2.38億」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換帥、再換帥,健力寶陷入持續混亂。全國經銷商不願意放棄這個陪伴多年的品牌,紛紛組團找三水政府談判,他們甚至願意出資2億元來解決健力寶資金短缺問題,幫助公司恢復生產。
為了穩定軍心,李經緯受邀回了一次健力寶。他坐在輪椅上,不斷向人群揮手,所有人都拼命擠過去想和他握手。一位記者問擠在人群裡的員工:你知道健力寶現在的老闆是誰嗎?對方回答:愛誰誰。
後有輿論分析認為:最初從三水政府手裡買下健力寶的投資團隊,根本沒想過經營好這家企業,純粹是為了炒一手就走。如果單純出於這個目的,那他們確實賺到了。
2004年,健力寶作價1億美元賣給了臺灣統一集團,「炒家」的帳面收益超過1倍。那之後,健力寶依舊沒能止住頹勢,這個曾經高不可及的品牌,甚至一度銷聲匿跡,直至近幾年才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
不過這一切,已經和李經緯沒有關係。身邊的人說,病床上的李經緯沒有再提過健力寶,他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另一個「孩子」——李寧,逢人就問李寧的股價。
或許在李寧身上,李經緯看到了自己未竟的夢想。
獲刑15年
李經緯一生都和體育聯繫慎密。
他真心喜歡體育,不僅先後贊助了大大小小數百個體育項目,還組織培養了一批本土體育人才。上世紀90年代,他從一千多人中選拔出了20來個年輕球員,將他們送到巴西培養,這批人裡面,包括李金羽、李鐵、李瑋峰等。
李鐵回憶稱李經緯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擔心他們在國外沒錢、受欺負,就給他們發零花錢,自建訓練基地。
李經緯另一個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體育明星,是體操王子李寧。1988年,李寧從吊環上意外摔下,回國後遭遇鋪天蓋地的嘲諷和謾罵,有人甚至稱他是「體操亡子」。
坊間故事稱:李寧回國時在機場偷偷走了一條灰色通道,在通道的盡頭,他看到李經緯正手捧鮮花,熱烈地歡迎他的歸來。
那之後,李經緯出資幫助李寧建立了體育品牌,由李寧出任總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後,有專家建議李寧將公司脫離健力寶,因為產權不清將對其今後的發展造成致命影響。
專家所言的問題,就是健力寶後來遇到的股權糾紛問題。那時候健力寶還未「東窗事發」,李寧因此非常糾結:如果脫離健力寶,別人會不會說我忘恩負義?這位專家聽後急了:如果你不好意思去,我去幫你談。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李經緯聽聞後,立刻拍板支持李寧自立門戶,或許那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政企股權糾葛對於健力寶未來發展的影響。
後來,李寧分3次用現金償還了母公司的投資,李經緯甚至沒有提出補償增值的要求。
李經緯的決斷讓李寧避免了健力寶的舊路。脫離健力寶後,李寧在2004年登陸了李經緯一度渴望至極的香港聯合交易所,昔日的體育明星也因此一躍成為身家數十億的富豪。
而同一時間,躺在病床上的李經緯,卻正面臨犯罪的指控。
「有人不想放過我。」李經緯曾對周圍的人說。2002年10月,因腦溢血入院的李經緯收到了一紙通知:因涉嫌貪汙犯罪,他被罷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務。
其立案的原因是:身為受國家機關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夥同他人利用職務之便,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
這起案情源自健力寶籌備上市時的一次資金變動。籌備期間,健力寶的帳上趴著一筆4000萬元的職工福利基金,為了在轉制前處理,集團幾位高管商議通過為全體職工買保險的形式來花掉這筆錢。當時在三水,買保險是一種比較流行的人員福利措施。
李經緯了同意了這個方案,此後,健力寶為李經緯投保了331.88萬元,其他3位高層則每人200萬左右,剩下的3000多萬,則在2001年集體分發給了全體職工。
法院認為,李經緯作為受國家機關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這一行為是利用職務之便涉嫌侵吞國有財產。因此,李經緯到底有沒有權利動用這筆款項,成了一段時間內爭論的焦點。
按照此前健力寶的管理協議,李經緯和管理層有權在不請示的情況下,動用6000萬以下的款項,這一協議讓案情撲朔迷離。
案件的發展更是讓外界看不懂。2002年,李經緯收到通知,直到2011年,檢察院才正式對其提起訴訟。在此期間,其他幾位被雙規的管理層還一度復職,回到健力寶上班。
2011年,李經緯在病床上經歷了一次特別的庭審。病房外的小會客廳裡,3名法官、2名檢察官在「臨時法院」上進行了大約2個小時的庭審,3個月後,佛山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李經緯以貪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
李經緯在位期間,健力寶向政府繳納了30億的稅收,他離開後,因為300萬保險款項被判了15年。
李經緯認為自己或許有錯,但絕對沒有罪。他曾對陪在病床邊的人說:這一輩子,我因為工作繁忙有愧於家庭,但是絕對無愧於黨和國家。健力寶期間,他幾乎沒有給家人謀來什麼好處。為了避嫌,李經緯的妻子、兒子、乾女兒都沒有進入健力寶,只有幹女婿在公司待過很短的一段時間,而且是普通工人。
這是老闆請的最後一頓飯
突發腦溢血後,李經緯又查出罹患肝癌,一直保外就醫。
除了家人外,李寧是最常陪伴李經緯的人。自住院後,李寧就負責起了李經緯所有的醫藥費和住院費,十幾年下來,這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李寧從來沒有提過一個字。
臥病期間,李經緯依舊煙不離手,每天要抽四到五包煙,家裡人曾就此勸說,李經緯不聽勸。最後,李寧說:他想抽就抽吧,別攔著了。
不過最後幾個月裡,李經緯也抽不動了,經常是把點燃的香菸放在桌上,看著它一點點燃盡。
李經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維持過去的自己形象,最後的時光裡,他依然活得無比尊嚴。他從不在外人面前抱怨病痛的折磨或是案情的不公,別人問起,他也總是岔開話題。
生命的最後三天裡,李經緯因腎衰竭,每十幾分鐘就有尿感,護工讓他在床上解決,然後幫他收拾。但李經緯仍堅持起來去廁所,每一次都因此汗流浹背。護工後來對其家人說:老爺子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
2013年4月22日,李經緯辭別人世。他生前只留下兩句話,一是我死了比活著舒服;二是希望落葉歸根,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遺言。
李經緯的遺體告別儀式被安排在他三水的老屋,在略顯破舊的單元樓下,家人為他擺上了祭奠的燭火和香臺。
200多位生前好友和各界人士參與了遺體送別或是送來花圈,因為尚在服刑,這些名字不能帶單位和頭銜。
告別儀式前,李寧將籌辦團隊聚在一起:今天不要講過激的話,我們是來送老闆的,將他平平安安送走就好。
4天後的追悼會上,沒有任何人安排悼詞,只有李經緯的長子代表親屬致答謝詞,「人生無常,先父一生的功與過自有公論。」追悼會上,李寧淚水潸然,幾度不能自持。
按照三水風俗,送完亡靈後有晚宴。李寧挨桌敬酒感謝,說:這是老闆請你們吃的最後一頓飯,以後就靠你們自己找吃了。
李經緯得以落葉歸根。他曾在三水統治了一個行業,最終在此永世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