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神棍張海,健力寶不會倒,外國可樂更不會佔領中國市場

2020-12-05 萌仙人萌萌噠

導言

說到碳酸飲料,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在以前,中國有款碳酸飲料叫健力寶,那會這款飲料被稱為「中國魔水」,銷量遠超可口可樂。

可惜曾經的「中國魔水」,在經歷內部爭鬥後,已經基本從市場消失了。

01 「遺腹子」逆襲成副廠長

健力寶的創始人叫李經緯,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李經緯有著經天緯地之才。

呱呱墜地之時,李經緯拿到了一手爛牌。母親還懷著他的時候,父親就在戰亂中喪生了,如果不是那會的打胎技術的成熟,或許李經緯根本不會來到這個世上。

作為遺腹子,李經緯出生後,母親直接把他扔在了孤兒院,改嫁了。稍大一點,李經緯就開始自謀生路,據李經緯的表弟區盛聯回憶:

「他經常是一手扛著梯子,一手騎著單車在街上跑」。

那個時候,區盛聯的家境還不錯,父親開著一家布店。因為有親戚關係,所以李經緯在他家藉助過一段時間,不識字的李經緯每天幫著區家挑水換飯吃,就像他們家僱傭的一個童工。

15歲那年,李經緯去了三水縣印刷廠成了學徒工,辛苦工作之餘,李經緯還在努力的識字。聰明機靈的李經緯,在幾年後就成了印刷廠的副廠長。

02 「兒子」健力寶出世

李經緯平易近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幹,這些美好的品質被很多人看在眼裡。1973年,32歲的李經緯被任命為三水酒廠的副廠長。

三水酒廠是政府的企業,由於經營不善,面臨著倒閉。李經緯接手後,看著廠子的困境,他夜不能寐,帶著廠子的職員四處去推銷米酒,後來還打造出了「貓頭鷹」牌禮品酒和「強力」牌啤酒,兩種當地名酒。

1980年前後,國家研究出了一種藥劑,能夠幫助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當時,領頭的幾位教授和研究員,想要把這種技術應用到飲料中,沒有想到找了幾家工廠,都被拒絕了。

那會李經緯的表弟區盛聯,在廣東省桌球隊擔任主任。偶然聽到這件事後,就提議可以和他表哥談談試試。

就這樣,雙方一談就愉快的達成了合作,李經緯願意提供資金的支持。

經過三個多月的研究,他們做出了一百多款汽水,令所有人都滿意的健力寶才問世。

03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作為一款新汽水,怎麼推廣是個很大的難題。這個時候李經緯展現出了驚人的商業才能,確定商標,起名字到去工商局註冊,幾天的時候就迅速完成了。

為了讓健力寶與眾不同,李經緯大膽的採用易拉罐做包裝。在當時,國內根本沒有工廠能生產易拉罐,李經緯發揮他出色的口才,讓香港一家工廠,幾天之內替他們趕出了一批易拉罐。

為了健力寶,李經緯拿出了三水用來買設備的28萬,孤注一擲,幸好他成功了。健力寶一戰成名,成為了中國奧運首選飲料。

此後,李經緯頂著層層的壓力,在反對聲中做出一個又一個正確的決斷,健力寶迅速搶佔市場,成為國人最喜歡的飲品。甚至,健力寶還遠銷國外,被外國人稱為「中國魔水」。

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1996年,那會健力寶一年能賣出70噸,外來和尚百事可樂一年能賣出50噸。

知識改變命運,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適用的。

李經緯的才能讓他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沒有讀過書,格局不夠大的他,也註定守不住這片江山。

04 抽調資金蓋大廈

1997年,李經緯為了健力寶的發展,想要把公司搬到廣州,並且決定要花10億建一座38層的大廈。那個時候健力寶一年的利潤在5億左右。

資本積累的太快,導致的就是個人嚴重膨脹。李經緯派去廣州考察的工作人員,回來後告訴李經緯有一座大樓特別合適,可以買下38年的冠名使用權,這樣要比重蓋一座省不少錢。

但是李經緯拒絕了,強硬的要蓋一座彰顯健力寶聲望的38層高樓。

健力寶是政府企業,李經緯多次違背政府的意願擅自做決定,雙方本來就有了矛盾。這次把企業外遷,事先三水政府並不知情。

得知這個消息後,三水政府親自和李經緯談判,讓他接手政府對面的那棟爛尾樓,當時政府提出會給他最大的優惠,但是李經緯還是強硬的拒絕了。

自此,李經緯和政府的矛盾到了頂點。

由於建大樓投入的資金太多,健力寶也無力開拓市場,漸漸走上了下坡路。國外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趁機搶佔了市場。

05 「氣功騙子」張海

2002年,健力寶公司要公轉私,李經緯和管理集團拿出4.5億,想要買下政府75%的股份。最終被政府拒絕,橫空出世的氣功騙子張海以3.38億,買下了股份,成了健力寶的掌舵人。

李經緯雖然後期膨脹了,而且獨斷專行,但是他的商業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張海就不一樣,一點經營都不懂,就是一個純騙子。

1974年,張海出生在河南,父母都是公務員。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張海不僅為人不正派,還走上了行騙的路。

從小成績就不好的張海,初中畢業後沒有考上高中,去了一所大專學習。即使大專畢業要求很低,張海仍舊沒有拿到畢業證。

大專肄業的張海,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不知道有什麼奇遇,張海突然就變成了氣功大師。

據說張海可以把葉子放在口中,通過氣功使葉子變下,吐出後輪廓不變。

而且張海還號稱,他的的氣功能治病。在多番神化包裝下,張海成了遠近聞名的氣功大師,擁有了一大批信眾。

06 健力寶被毀滅

靠行騙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後,張海又搖身一變進軍資本市場,成了金融大鱷。2000年,年僅24歲的張海,也不知道憑藉什麼特殊的技能,一躍成為中國高科的董事長,是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2002年,張海又收購了健力寶,成為健力寶的總裁兼董事長。

很可惜,這位看起來的青年才俊只有一副空皮囊,接受健力寶後,張海進行了大肆收購,所有的併購都是賠錢的。

這個時候張海還拿出了大量資金,去贊助足球隊。種種迷一般的舉動,讓健力寶舉步維艱,這個時候娃哈哈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健力寶再也沒有了獨霸市場的機會。

2005年,張海因為挪用資金被捕,判刑15年。

當年含淚交出健力寶9天後,李經緯突發腦溢血,一病不起,此後他還因為挪用公款被判15年,直到2013年,病逝的時候還是戴罪之人。

小結

李經緯退出健力寶的時機剛剛好,其實後期他已經不適合再掌管健力寶。如果當時接手健力寶的不是騙子張海,而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那麼健力寶也不會沒落,成為一個快要消失的品牌。

李經緯的一生也是可悲可嘆,一手創辦了健力寶,又含淚交出了自己的孩子。一心想為員工謀福利,卻因此進了監獄。

相關焦點

  • 揭秘原健力寶董事長張海詭秘半生:從氣功大師到資本大鱷
    如果不是因為氣功熱,張海這輩子恐怕都很難和大師扯上關係。他的朋友評價說,張海是一個善於借勢的人,而他最初出名,藉助的就是氣功熱。記者首先趕到了張海的出生地河南開封。記者一到,這裡的街坊鄰居提起張海無人不知。這位老人說,她是在張海十四五歲的時候,親眼看見過張海表演特異功能,當時大家非常驚奇。那麼,張海到底有什麼樣的特異功能呢?鄰居說:「他會變樹葉,由大變小,由小變大。」
  • 健力寶能否鹹魚翻身?
    據了解,這家飲料公司來自英國,其旗下的飲料品牌為歐洲最暢銷的飲料品牌之一,在歐洲市場有著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但對中國市場很不熟悉。雙方的合作方式將是該公司輸出品牌,投入資金,而健力寶則負責生產和市場推廣。飲料的口味將很特別。如果合作順利,健力寶將以同樣方式打入歐洲市場。10月,該公司總裁將會到上海與健力寶方面進一步洽談,並可能籤署最後協議。
  • 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被證實外逃
    閱讀提示 | 14歲成特異功能神童、16歲是氣功大師、28歲健力寶掌門人、31歲身陷囹圄,就算出獄後,輿論對他減刑造假的質疑亦沒有消停。他就是今年40歲的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開封人張海。  張海一審被判15年,三次「立功」獲減刑,坐牢6年即出獄。今年1月10日,廣東省高院通報稱,張海立功減刑造假屬實,案件已經立案審查。
  • 張海消失後 三水政府、健力寶集團異常低調(圖)
    「我對張海也不是太了解,但對他的印象不是特別好,覺得這個人似乎說得太多做得太少。」而司機朋友對公安機關還是比較信任:「既然公安局對他採取行動,那八成他是有問題,否則人家也不會動這麼大的老闆。」  「而今邁步從頭越」——進入三水之後,健力寶廣告迎面撲來,這也是一路上記者第一次發現健力寶的痕跡。
  • 資本運作淋漓盡致 張海如何將健力寶收歸囊中?
    特約記者張思傳報導 張海向來以其「資本運作」出名。自凱地系從資本市場銷聲匿跡之後,張海在收購和運作健力寶這場大戲中,又將其「資本運作」的高超手法運作得淋漓盡致。張海是如何調動各方資源把健力寶掌控在自己手裡達兩年之久的呢?
  • 張海被拘攪亂健力寶收購案 三水政府早有伏筆?
    張海被拘攪亂健力寶收購案、如何「侵佔健力寶資產」作出種種猜測和推理時,另一個嚴重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此前一直在三水政府、張海和匯中天恆之間爭論不休的股權問題是否會因為張海的被拘而再度生變。
  • 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獲刑15年
    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獲刑15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3日 08:30 來源: 競報    12日,廣東佛山中院對備受關注的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案作出一審宣判,以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判處張海有期徒刑15年。
  • 【健力寶張海調查之四】倖存者葉紅漢
    【財新網】(實習記者 張霞 記者 林金冰)2014年正值健力寶誕生30周年,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力寶)董事長葉紅漢在新年賀詞中放下豪言:「再塑民族運動飲料第一飲的輝煌品牌」。
  • 是誰搞垮了健力寶
    初中畢業後,張海未直接升入高中,而是上了河南大學辦的一個收費的武術班,但因為考試不及格,他也沒有拿到畢業證。那是1988年,他才14歲。但這個14歲的少年顯然擁有超出他年齡的雄心和做事方式。那時候氣功熱席捲全國,氣功大師、特異功能大師層出不窮,開門招徒、講學賺大錢的大有人在。
  • 張海遭1.3億巨款索賠 健力寶指其空手套白狼
    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間,張海是健力寶的實際控股股東,是原任公司的董事長和總裁。而祝維沙則曾擔任過公司的董事和總裁。在原告健力寶集團看來,健力寶集團的資金在張海的控制下「左手出右手進」,而同夥祝維沙的關聯公司也從中實現了既能零成本持有股權,又能收回出資款的非法目的,挪用的款項達到人民幣1.3億。
  • 張海律師:葉紅漢是最後贏家 張海並沒拿到贓款
    昨日下午宣判後,張海辯護律師張民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表示,自己對結果並不驚訝,但法院並沒有解釋清楚不採納律師意見的理由。  他認為,收購健力寶是公司行為,法院讓股東負責,進一步認定部分股東負責,最後落實到張海負責,但正天公司目前仍然是健力寶集團股東,讓張海負責沒有道理。
  • 健力寶舊將出手"非凡" 蔣興洲體會當老闆的恐懼
    1997年,蔣興洲離開可口可樂加盟健力寶西安分廠,任銷售總監。2001年升任集團公司銷售副總、華西區銷售總監。    2002年元旦剛過,在健力寶內部,關於新老闆的傳聞甚囂塵上。後來被張海稱為最具「政治敏感度」的蔣興洲深諳非常時期少說話多做事的處世之道,而且當時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走人,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當時給外人的感覺卻是不問政治,只幹業務。
  • 「神人」兵敗健力寶(組圖)
    接手後令健力寶元氣大傷  張海是怎麼把健力寶弄到手的,外界有各種傳聞,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張海瞞天過海,空手套白狼,用別人的錢,買到了自己的位子。更有人懷疑張海入主健力寶動機不純,醉翁之意在於圈錢,但張海堅決否認。從2002年接手健力寶到現在,三年時間,健力寶在張海的手中究竟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
  • 健力寶迷局之窗 三水政府和祝維沙為何閉口不言
    從健力寶俱樂部的現狀分析,這剩下的5000萬似乎也並沒有完全投入運營。在2004年的轉會市場上,購買球員的開支不會超過1000萬,而除此之外也未傳出俱樂部有別的投資舉動,但在8月份張海下課之前,俱樂部已經拖欠球員4個月工資及獎金700多萬。
  • 「東方魔水」健力寶:完敗三株、太陽神,卻淪為元気森林代工廠
    而此刻,他手上有一種還沒有投放市場,甚至連包裝罐和商標都沒有確定下來的新飲料。 東方魔水風靡洛杉磯 在可口可樂的影響下,中國飲料市場在1984年極度活躍。 重慶天府可樂是第一個國產可樂飲料,然後少林可樂、西湖可樂接連誕生。資料顯示,當時國內的各類飲料工廠超過2000家。
  • 「健力寶之父」隕落始末
    灰頭土臉的李寧此時已經在思考退役後的事情,不過,他沒有注意到,就在機場偏僻通道的盡頭,一個手捧鮮花的高大身影正在等著他。這個人,就是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此時的健力寶風頭正勁,幾乎統治了國內飲料市場。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不溫不火,而後來佔據半壁江山的娃哈哈還沒有成立。
  • 到底是誰弄亂了健力寶?
    他們根本不管匯中天恆這段時間來對於健力寶俱樂部所做出的努力,在佛山市政府牽頭的幾次談判中,他們沒有讓步。即便是張海被佛山市公安機關拘留之後,三水區政府對於匯中天恆的進來仍然持不太歡迎的態度。有關人士稱,三水區政府、健力寶集團的復產小組等現時得利者,不願意把健力寶還給匯中天恆。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飛速發展的健力寶,將「民族情結」發揮到了極致,擎起了「抗擊兩樂」的大旗。雖然始終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作為市場上的直接競爭對手,但健力寶卻從來沒有因此而制訂過任何一個直接針對「兩樂」的市場競爭戰略。包括1994年健力寶大舉「殺入」可口可樂老家美國時,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結果是,美國超市裡根本看不見健力寶的身影,看得見的,只有健力寶花500萬美元在帝國大廈買下的一層辦公樓。
  • 誰玩死了健力寶
    但在5年後的今天,這家盛極一時的企業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其淨資產縮水至「基本沒有」,銀行債務則從當初的19億元劇增至29億元。  在健力寶5年來急轉直下的跌宕命運中,張海、葉紅漢、祝維沙這三人究竟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
  • 張海案揭密:「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張海案揭示出健力寶亂局真相——「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11月6日下午5時許,歷時三天的庭審結束。32歲的張海否認了檢方的全部指控。  佛山市檢察院指控,張海侵佔健力寶集團1.21億元,挪用健力寶集團9473萬元;其目的,按一位檢方證人的證詞所稱,「他用健力寶的錢收購了健力寶。」  這場至今令人難忘的「閃電收購」發生在2001年末。從2002年1月起,健力寶集團,這家有著17年歷史的國有民族飲料巨頭,變成了當時年僅28歲的張海的私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