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海消失後 三水政府、健力寶集團異常低調(圖)
26日一早,記者便搭乘最早一班飛機抵達廣州,開始了在三水佛山兩地兩天兩夜的尋訪。據了解,與張海同時被拘留的還有健力寶集團原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曹庭武、原投資管理部投資總監郭建函,而張海的合伙人祝維沙在北京也被佛山警方帶走。對此,三水政府和健力寶集團異常低調。
-
健力寶接管事件爆出預謀論 三水政府早有策劃?
發送GP到6666 隨時隨地查行情 收購方董事稱,三水政府選擇12月6日宣布接管是「早有策劃」 健力寶的事情似乎總是給人以「雲山霧罩」的感覺。昨天,匯中天恆董事徐女士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這個結果其實對方(三水區政府)早就策劃好了,根本就是有預謀的。」她強調說,「對方之所以刻意選擇12月6日開會宣布接管,就是因為這一天我們的原材料採購已經全部到位,而且到7日凌晨就已經有4.5萬箱健力寶罐裝飲料下線送入物流倉庫。」 負8個億怎麼辦?
-
三水政府出面重組健力寶
三水接管健力寶 知情人士透露,重組健力寶有三方出資人,出資額為3億元,除三水區政府外,還有健力寶的部分經銷商,目前這些經銷商還在三水與政府商談。而最為關鍵的神秘人物,就是此前有媒體曾報導過的一家民營公司。
-
健力寶迷局之窗 三水政府和祝維沙為何閉口不言
有媒體調查顯示,其餘30.89%的股份屬於三水健力寶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其所有者為「葉選生」和張海,而已以平安保險最終招股價每股10.33港元計算,該部分股權當時的市值超過了15億元。 賣掉健力寶 所有的紛爭都圍繞著賣掉健力寶。2004年8月,張海被撤去健力寶集團總裁職務,祝維沙接任,這是健力寶新一輪變局的開端。
-
【健力寶張海調查之四】倖存者葉紅漢
作為接盤健力寶「三角聯盟」中最後的倖存者,葉紅漢歷經數次風波:2004年8月張海「下課」之後,健力寶幾度易主,先是祝維沙接手,後有北京投資人李志達入局,接著進入「非法經營時期」。終了,葉紅漢重回健力寶。 財新記者早年多方求證獲知,在張海、祝維沙、葉紅漢三人最初的資本組合中,張海、葉紅漢二人基本未拿現金。
-
張海案揭密:「用健力寶的錢收購健力寶」
兩項控罪 檢方於11月2日開庭首日的兩項指控,揭示出2002年初健力寶收購案的幕後玄機——張海在未向國有轉讓人支付股權款的情況下,先行入主健力寶集團,並在之後大舉侵佔、挪用健力寶集團自身資金,用於支付股權款。
-
如果沒有神棍張海,健力寶不會倒,外國可樂更不會佔領中國市場
02 「兒子」健力寶出世李經緯平易近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幹,這些美好的品質被很多人看在眼裡。1973年,32歲的李經緯被任命為三水酒廠的副廠長。三水酒廠是政府的企業,由於經營不善,面臨著倒閉。李經緯派去廣州考察的工作人員,回來後告訴李經緯有一座大樓特別合適,可以買下38年的冠名使用權,這樣要比重蓋一座省不少錢。但是李經緯拒絕了,強硬的要蓋一座彰顯健力寶聲望的38層高樓。健力寶是政府企業,李經緯多次違背政府的意願擅自做決定,雙方本來就有了矛盾。這次把企業外遷,事先三水政府並不知情。
-
資本運作淋漓盡致 張海如何將健力寶收歸囊中?
點擊查看詳細>> 如何掌控健力寶 凡事皆有度。張海及其幕後的「凱地系」的資金鍊越伸越長,所需要的運作資金也越來越多,同時,國內的資本市場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凱地系」面臨的資本風險越來越大了。張海們及時看到其中的風險後馬上調整了策略。
-
誰在導演健力寶?
而之前曾任東方時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及中國高科(600730[行情-資料])現任董事長的張海,也是浙江國投的副董事長。 值得關注是,幕後指揮浙江國投的凱地系並沒比新加坡第一家食品有限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反而還低了一大截——第一家食品價碼是:3.8億元佔健力寶45%股份,而凱地系的成交價是3.38億元佔75%股份。
-
三水區長回應健力寶疑雲:匯中天恆是什麼身份?
三水區長回應健力寶疑雲 稱未收到匯中天恆的律師函,且對方也不是第一大股東 12月21日,經過多家媒體的反覆追問,佛山市三水區區長宋德平終於首次回應有關健力寶的一系列傳聞。宋還稱,目前確實是由三水健力寶貿易公司來主導健力寶的工作。 「憑什麼稱自己為第一大股東?」 針對有媒體問道:「他們(指匯中天恆)與張海、祝維沙、葉紅漢等股東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他們不是第一大股東嗎?」 宋德平在談到匯中天恆的律師函時回答:「我作為具體賣健力寶的人都不知道,他們(指匯中天恆)憑什麼稱自己為第一大股東?
-
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獲刑15年
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獲刑15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3日 08:30 來源: 競報記者從張海的其中一名辯護律師徐玉發那裡聽到了刑期。 徐玉發律師告訴記者,當時獲許進入的十多人都擠到了一間大約有十五六平方米的提訊室裡,張海本人就坐在提訊室的中間。當法官念到了具體的刑期後,張海頓時脖子一歪,滿臉失望的樣子。當法官問他是否要提起上訴時,他開始是表示要看完判決書才決定,但後來與代表律師商量後,決定當庭提出口頭上訴,書面上訴狀將在稍後時間提交,預計將會在農曆新年過後。
-
健力寶事件:誰惹的禍?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在12月6日成立之初登記的企業名稱為佛山市三水國健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饒漢斌。記者進一步了解,饒漢斌為三水區公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該公司正是代表政府持有健力寶8.9%的股東。記者聯繫到饒漢斌,饒否認了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與健力寶有任何關係。
-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1999年,健力寶總部大廈在廣州建成,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健力寶傾頹的導火索。作為「老闆」的三水政府,漸漸失去了對健力寶的控制。於是在2002年時,三水政府決定出售健力寶。而以李經緯為首的健力寶管理層,提出以4.5億收購。但是李經緯與當地領導的關係早已不那麼和睦,自然是不希望健力寶落到李經緯手裡。
-
被「大師」、統一都看上的健力寶20年後還在掙紮上市
90年代中後期,健力寶在三水舉足輕重,稅收貢獻率佔全市的40%-50%,市委書記曾力挺健力寶稱:「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三水因三條江而得名,而90年代當地人給了新的詮釋:水稻、水泥和魔水健力寶。當時,三水縣政府是健力寶大股東,縣經委主任曾擔任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任總經理。後來,李經緯一人兼任董事長、總經理,即是出資方代表,又是經營管理者。
-
到底是誰弄亂了健力寶?
匯中天恆:健力寶早成包袱 匯中天恆接手俱樂部的唯一目的在於以此為籌碼去爭 奪健力寶集團的股權,接手健力寶俱樂部不僅是一個象徵,他們也期望藉助深圳方面的壓力去奪取健力寶集團的股權。
-
「神人」兵敗健力寶(組圖)
2002年1月16日,三水市政府宣布,張海以3.38億元的價格入主健力寶。張海神秘殺出擊敗了出價比他高的李經緯,這引起了種種傳聞和猜測。一種說法是收購健力寶的3.38億元並非張海掏的腰包,而是他和裕興老闆祝維沙以及葉紅漢三個人一起出的;還有說法稱,張海自己一分錢沒掏,空手套白狼,成了健力寶的主人。有人甚至質疑:張海收購健力寶的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內幕。
-
「健力寶之父」隕落始末
在健力寶的前期發展中,三水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無論是土地、設備還是外匯,只要健力寶有需求,基本上立即到位。但三水政府也給健力寶設置了不少門檻,比如為了確保就業率,政府規定本地人必須佔到健力寶員工的45%以上。除此之外,各種裙帶關係和利益輸送更是不絕如縷。不過,在健力寶的強勁勢頭下,這一切並沒有浮出水面。
-
揭秘原健力寶董事長張海詭秘半生:從氣功大師到資本大鱷
張海14歲時已經是有特異功能的氣功大師了,28歲入主健力寶,當時他用三個多億的資金掌控健力寶。從氣功大師到資本高手,有人用一個字來形容張海,就是神。會計師事務所在對健力寶進行財務審計時發現,張海等存在「以做假帳、虛增庫存、虛增銷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轉移、侵吞健力寶資金」,數目不低於7億元。大多數人知道張海,是從他入主健力寶開始的。而他的那段氣功大師的經歷,鮮為人知。我們手裡有一份獨家資料,是十多年前,張海的一盤帶功報告錄象帶。
-
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被證實外逃
民間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張海能夠減刑是因為「走了後門」。 今年的廣東兩會上,廣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黃武透露,張海從進看守所開始就作假,在監獄服刑期間的立功、重大立功表現均屬虛假,而且「從一審判決他15年徒刑前就已經有問題了」。 據了解,張海減刑牽涉到公安、法院系統40多人。
-
健力寶的救贖:從李經緯到李文杰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份,作價3.38億元。 自此,健力寶進入代表浙江國投的「張海時代」,李經緯黯然退場。 健力寶的命運,就這樣倉促地被交到年僅28歲的張海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