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夸克或不存在—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在中心處,超新星殘骸含有被認為含有夸克物質湯的中子星。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湯可能缺少奇異夸克。

圖片來源: (X-RAY) NASA/CXC/UNIVERSITY OF AMSTERDAM/N. REA ET AL.; (OPTICAL)DSS

和太陽核心處相比,在中子星(爆炸的中等重量恆星的殘骸)內部,壓力會攀升幾萬億億倍。幾十年來,一些理論物理學家推測,在這些條件下,一種奇怪的物質可能出現:被稱為夸克的亞原子粒子湯。如今,一項最新分析顯示,這種湯的「配方」——冷夸克物質需要修正。如果正確的話,它表明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可能產生穩定的夸克物質。它還會使假想粒子——奇異滴徹底完蛋。散布恐懼者曾宣稱,奇異滴會摧毀世界。

原子核包括質子和中子。後兩者本身又包含3種形式的由強核力緊緊束縛在一起的上下夸克——粒子6種「味道」中的兩種。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一些理論家預測,在像中子星核心處這樣的極端壓力下,夸克可能擺脫強力鏈,產生由冷夸克物質構成的湯。他們還預言,這種湯的「配方」和質子、中子的成分不同。這些計算表明,為使能量最小化,夸克物質應當包括第3種「味道」的夸克,即奇異夸克。

儘管奇異夸克只在瞬間出現——通常產生於粒子加速器內部的碰撞,但計算表明,此類物質可能擁有比普通核物質更低的能量。這意味著奇異夸克物質的微粒——奇異滴可能是穩定的,並且原則上普通原子核能變成它們。這種轉變需要上下夸克同時轉換成奇異夸克,而這在宇宙現有的年齡段內是不可能自然發生的事情。但在宇宙射線或者激烈的天體物理事件中產生的奇異滴可能無限期存活下來。科學家通過多種方式尋找它們,但一直無疾而終。

如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核理論家Bob Holdom和同事表示,他們對夸克如何通過量子效應改變空間真空能量(夸克物質總能量的關鍵組成部分)本身進行了更好估測,從而消除了奇異夸克物質的存在。

「我們的模型使我們得以看到真空能量如何依賴於夸克的『味道』。」Holdom介紹說。在模型中混入奇異夸克造成了比此前認為的更大的能量損耗。這種損耗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冷夸克物質應當僅包含上下夸克。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發現。(宗華)

更多閱讀

《科學》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奇異夸克或不存在
    在它的中心,一顆超新星殘骸含有被認為包含夸克物質湯的中子星。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湯可能缺少奇異夸克。
  • 奇異夸克或不存在
    奇異夸克或不存在 2018-05-17 中國科學報 宗華 【字體:大這些計算表明,為使能量最小化,夸克物質應當包括第3種「味道」的夸克,即奇異夸克。  儘管奇異夸克只在瞬間出現——通常產生於粒子加速器內部的碰撞,但計算表明,此類物質可能擁有比普通核物質更低的能量。這意味著奇異夸克物質的微粒——奇異夸克團可能是穩定的,並且原則上普通原子核也能變成它們。這種轉變需要上下夸克同時轉換成奇異夸克,而這在宇宙現有的年齡段內是不可能自然發生的。
  • 奇異夸克與頂夸克
    (譯註:上帝粒子國外翻譯為奇異夸克或者頂夸克,在我國國內翻譯為上帝粒子或者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頂夸克Z彈】由頂夸克組成,頂夸克Z彈比奇異子Z彈更重一點,並且更加危險。它很難製造,所以並不是太多,但仍然存在。它是一小塊黑暗魔石─重頂夸克/反頂夸克的聚合物。它於1996年從參宿七被帶進地球。
  • 「奇異粒子」揭開夸克理論謎團。
    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夸克有六種類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夸克組成的重子和介子除了以上兩類,在蓋爾曼1964年夸克模型的論文中,還提到了存在奇異強子的可能性。這些奇異強子可能是由兩個夸克和兩個反夸克組成的四夸克態,或者由四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五夸克態。
  • 神秘的奇異夸克或可毀滅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導,奇異夸克是一類神奇的「物質」,有些人認為其可能是暗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目前對於奇異夸克的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在夸克自由度、強相互作用動力學上都有與奇異夸克有關的研究結果。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沒想到它這麼大,僅用了55天的數據就測量到了5.2倍標準偏差(對應振蕩不存在的概率是一千萬分之一,而且是確定性強的統計誤差主導),頗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
  • 國際空間站發現奇異物質—新聞—科學網
    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科學家得以在這種奇異物質狀態中探索基礎物理學。6月11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呈現的一種物質狀態。在這樣的低溫下,原子成為具有量子特性的單一實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橫跨量子力學支配的微觀世界和經典物理支配的宏觀世界,因此有望提供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洞察。然而受重力作用影響,人們難以對其進行精準測量。
  • 美物理學家發現「雙奇異」夸克粒子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9月4日報導,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DZero項目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三夸克粒子,名叫Omega—sub—b(Ωb)。該粒子由兩個奇異夸克和一個底夸克(s—s—b)組成,是質子的「遠房親戚」,其重量是質子的6倍。
  • 模擬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奇異夸克可毀滅地球?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對撞機開始對宇宙大爆炸模擬的研究,但有批評者認為其產生的奇異夸克可能毀滅地球。
  • 幾小顆就能毀滅整個地球的奇異物質可能不存在!
    幾十年來,一些理論物理學家推測,在這些條件下,一種奇怪的物質可能出現:被稱為夸克的亞原子粒子湯。如今,一項最新分析顯示,這種湯的「配方」——冷夸克物質需要修正。如果正確的話,它表明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可能產生穩定的夸克物質。理論上,這種奇異物質可摧毀世界!參見文章:最恐怖的奇異粒子:僅需幾顆就會毀滅整個地球?
  • 「不可能的存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全新四夸克粒子
    大家應該知道,夸克(Quark)是(目前人類已知)物質的基本組成單元,通常2-3個夸克結合形成強子,包括我們很熟悉的質子、中子。那麼,四個或者五個夸克能組成什麼呢?其實,物理學家早就預言了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的存在,但也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很多聲音認為它們是不可能存在的,不過近些年,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陸續被發現了,顛覆了很多以往對物理學的認知。
  • 比中子星更加神秘,奇異夸克星真的存在嗎?科學家該如何發現它?
    中子是由夸克組成的,分別是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宇宙中就沒有一種夸克星嗎?或許,宇宙中就存在這麼一種神秘的天體,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那就是夸克星。奇異夸克比上、下夸克更重,並且會形成一種非常詭異的核子——奇異夸克團。一個簡單的奇異夸克團,是由一個上夸克、一個下夸克和一個奇異夸克組成。
  • 宇宙中存在的奇異物質
    從本質上講,奇怪的物質——它可能包含多種粒子——與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物質都不一樣。它們又是由夸克組成的,夸克的排列整齊,賦予了我們周圍的一切獨特的屬性。然而,在奇怪的物質中,夸克是自由的,似乎沒有邊界或規則規定它們應該做什麼。這是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物質,可怕的是,它可以把它接觸到的一切都變成它自己的屬性。是的,宇宙中任何地方的一小塊奇怪的物質現在可能正在向這裡移動,完全改變——基本上摧毀——它周圍物質的本質。
  • 同樣是夸克,頂夸克卻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
    據我們所知,夸克本身並不是由更小的物質構成。隨著我們了解的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改變,但就目前而言已經足夠好了。有六種夸克,每一種都有不同但同樣古怪的名字:頂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儘管它的名字很奇怪,六胞胎中最奇怪的實際上是頂夸克。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夸克是上夸克和下夸克。
  • 科學網—「色」量子數與夸克的生活作風問題
    □邢志忠 「色」荷是夸克與膠子的一種基本量子數。夸克構成了原子核和其他強子,而膠子傳遞夸克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所以「色」量子數是物質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徵。 「色」量子數最早由Murray Gell-Mann引入物理學。
  • 可以傳染的奇異物質
    中子星是除黑洞之外最緻密的天體,在中子星的核心中存在著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物質。中子星是由一顆質量巨大的恆星超新星爆炸之後產生的,爆炸開始時,恆星的核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構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構成。夸克永遠不會單獨存在,並且夸克之間存在一種夸克禁閉的現象,組成質子或者中子的夸克之間互相連接非常緊密,打斷這種連接需要巨大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會產生新的夸克和新的連接。
  • 科學網—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摘要)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冒亞軍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發表題為「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文章,對位於美國紐約長島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BNL)的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及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研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 科學網—研究揭示「夸克湯」中奇異現象
    在大爆炸後不久,質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尚未形成,夸克和膠子及它們的組成部分在高溫的宇宙「原始湯」中自由移動。這種混合物被稱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可以通過利用粒子對撞機對撞重核再現出來。夸克分為不同種類:上夸克和下夸克組成了普通的物質,而高能物理實驗則能產生大量的奇夸克。在足以形成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核子對撞中,產生大量奇夸克是人們意料之中的現象,也是一直以來的觀測結果。
  • 夸克竟然是楊振寧發現的?關於夸克的那些事兒(上)
    正是這些探索導致了夸克概念的提出。早在1949年,費米(E. Fermi)和楊振寧(C. N. Yang)首先嘗試用質子和反質子、中子和反中子等來解釋π介子。但費米–楊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釋奇異粒子,因為p和n都不是奇異粒子,所以由它們也就不可能構成奇異粒子。接著,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S. Sakata)提出了強子的複合模型。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該團隊在相關超對稱模型上,系統研究了希格斯物理、夸克物理、中微子物理、暗物質及輕子味道破壞等粒子物理唯象學。 在新的局域規範群拓展下的超對稱模型研究中,該團隊計算了標量中微子作為暗物質候選者的殘留密度及其與核子的散射截面。數值結果表明在該模型中標量中微子的殘留密度及其與核子的散射截面的理論值,可以滿足現在暗物質探測的實驗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