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劇作家聯袂打造 引領青少年用英語演中國故事
1月8日,國內首部中國故事英文劇本集《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策劃,中英美3國戲劇作家參與創作,精心打造出20個純英文演繹的中國故事劇目,為青少年學習英語、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又一新的學習形式。
經典中國故事英語演繹
《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由英國博雅教育專家、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副院長斯明誠(David Symington)擔任主編。全書共收錄英文劇本20個,形式新穎,題材涉獵廣泛,既有「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蘇武牧羊」的歷史典故,也有屈原、魯迅等偉大人物的傳記故事,以及展現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趙州橋」的故事。
與目前市面上多見的、以改編歐美故事為藍本的青少年英文劇本不同,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基於中國故事內核,將一個個經典中國故事用英語進行重新改編和創作,並根據詞彙語法難度不同,劃分1-3等級,適用人群覆蓋小學低年級到初中高年級的青少年英語學習者。
書中所有劇本均由來自中英美3國一線劇作者撰寫,英文措辭優雅、純正、生動,富含戲劇美感。同時,劇本配有中英雙語故事梗概,便於讀者全方位了解劇情及其背後的歷史文化。讀者通過沉浸式的閱讀與表演,不僅實現英語能力提升,還可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薰陶。
戲劇教育助力語言學習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有機會走出國門看世界,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技能,更應成為中國青少年連接世界、分享中華優秀文化的新力量。順應這一新的需求,3年前,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率先在業內成立了「中國故事研究院」,斯明誠便是研究院的首位外籍副院長。
作為一名畢業於牛津大學古典學、復旦大學中國哲學的「雙料」碩士,斯明誠學貫中西,在戲劇教育領域頗有研究,曾任上海電視臺外語頻道主編。他17歲便通過了倫敦聖三一學院戲劇考級最高級8級的考試,18歲獲得高級表演執業證。在中國輔導過許多學生通過聖三一學院的戲劇考級。加盟中國故事研究院後,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英語與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融合。在他看來,要解決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上的短板,戲劇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
「戲劇教育可成為英語學習非常重要的補充。」斯明誠介紹,英國早在19世紀末就將戲劇教育納入青少年的基礎教育體系。藉助戲劇,學習者可身臨其境地記憶語言知識點,全身心地投入到句子的表達上,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思想、感情和觀點。同時,戲劇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想像和社交等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學習用英語演中國故事,可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養文化自信,成為具有中國根基和全球視野的優秀人才。
演學結合傳播中華文化
據悉,此次《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的推出標誌著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用雙語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的探索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秉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宗旨,近年來,新航道在傳統文化教育上持續發力,相繼推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中英雙語誦讀版《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中英雙語誦讀版《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篇》、《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等一系列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胡敏教授表示,在英語教學領域,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已成大勢所趨,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新時代的英語教育應順勢而為,幫助青少年學好英語的同時,也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引導青少年帶著自己的東方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蘊,自信而從容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胡敏透露,《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的推出後,新航道將在旗下多個城市的優加青少英語學校中開設「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特色課程,並與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中小學合作試點開設英文戲劇課,通過課程、活動等多種形式,在青少年中掀起新一輪「用英語演中國故事」的熱潮。
斯明誠創作的英文戲劇《愚公移山》在北京優加青少英語學校首演。(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