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小小法布爾」科技體驗夏令營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小小法布爾」科技體驗夏令營

2015-08-1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為了讓同學們在緊張的課業之餘能放鬆一下,脫離書本,豐富課外知識,8月4日起,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和上海科普基地聯合會聯合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小小法布爾」暑期科技體驗夏令營活動。來自上海市各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子女30餘人次參與了本次夏令營。通過參加此次夏令營活動,同學們可以補充昆蟲、天文、無線電、瓜果蔬菜、菌菇等相關知識,學會思索生命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以及生命如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同時培養自己獨立的野外採集技能和動手能力,養成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良好習慣。 

  8月4日一早,夏令營活動在昆蟲博物館正式啟動。第一天的行程主要是參觀無線電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場館全方位學習無線電知識以及無線電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通過參觀館內展品、體驗館內的互動體驗項目,同學們了解了無線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無線電在現代生活中無可替代的作用。隨後,同學們參與了「無線電探秘」競技活動。同學們以組為比賽單位,在認真聽取了無線電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員耐心的講解和模型演示後,興奮地拿起無線電金屬探測器開始尋找「金屬地雷」。經過3輪的比賽,最終第三小隊的同學們獲得了優勝。在比賽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學到了如何操作無線電金屬探測器,更學會了什麼是團隊協作。在晚上的燈誘昆蟲環節,同學們更是興致勃勃,對各種各樣的昆蟲充滿了好奇,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的燈誘活動中,同學們抓到了步甲、天牛、螻蛄、負子蝽、天蛾等10餘種昆蟲,也學會了如何去識別和捕捉昆蟲。 

  8月5日上午,同學們來到了生態農業之地——都市菜園。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小朋友來說,瓜果蔬菜雖然常見,可是它們是如何生長的卻是知之甚少。在這裡,同學們不僅在各個溫室大棚裡看到了種類繁多的蔬菜、形狀各異的奇藝瓜果、香味怪異的香料植物,還親自動手種植植物,採摘了無公害番茄。在下午的動手環節,同學們首先體驗了創作的樂趣,用塑料小圓筒製作了形狀各異的創意圖案,有手槍、花環、星星、小狗、蜜蜂…… 接下來的電車製作大賽中同學們更是興致高昂地動手將手中的原材料組裝成一輛「賽車」,然後通過改變車身結構的位置來不斷調試「賽車」,以使「賽車」達到最大的速度。製作完成後,同學們兩個一組進行了淘汰賽,最後從30名同學中決出4名同學作為本次夏令營的「車神」。在同學們的再三「呼籲」下,觀星活動結束以後,夏令營又進行了一次燈誘活動。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此次燈誘居然誘到了比較少見的獨角仙和蝶角蛉,引得同學們驚喜連連。 

  8月6日,同學們來到中國菇菌博物館一起探索菇菌的神奇世界。參觀完菇菌科學館、菇菌理事館、菇菌產業館、菇菌民俗藝術館後,同學們對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菇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收穫了許多課外知識。最後,回到昆蟲博物館的同學們拿出了這兩天捕捉到的昆蟲,開始製作昆蟲標本,並表示標本完成後會好好保存他們的「勞動成果」。 

  三天時間轉眼即逝,夏令營時光雖然短暫,卻能讓學生們在學業壓力之餘放鬆自我,還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更能領略各個場館不同的風採,開闊眼界,為同學們的暑期生活添加了靚麗的一筆。 

  本次活動還得到各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活動現場

  為了讓同學們在緊張的課業之餘能放鬆一下,脫離書本,豐富課外知識,8月4日起,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和上海科普基地聯合會聯合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小小法布爾」暑期科技體驗夏令營活動。來自上海市各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子女30餘人次參與了本次夏令營。通過參加此次夏令營活動,同學們可以補充昆蟲、天文、無線電、瓜果蔬菜、菌菇等相關知識,學會思索生命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以及生命如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同時培養自己獨立的野外採集技能和動手能力,養成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良好習慣。 
  8月4日一早,夏令營活動在昆蟲博物館正式啟動。第一天的行程主要是參觀無線電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場館全方位學習無線電知識以及無線電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通過參觀館內展品、體驗館內的互動體驗項目,同學們了解了無線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無線電在現代生活中無可替代的作用。隨後,同學們參與了「無線電探秘」競技活動。同學們以組為比賽單位,在認真聽取了無線電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員耐心的講解和模型演示後,興奮地拿起無線電金屬探測器開始尋找「金屬地雷」。經過3輪的比賽,最終第三小隊的同學們獲得了優勝。在比賽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學到了如何操作無線電金屬探測器,更學會了什麼是團隊協作。在晚上的燈誘昆蟲環節,同學們更是興致勃勃,對各種各樣的昆蟲充滿了好奇,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的燈誘活動中,同學們抓到了步甲、天牛、螻蛄、負子蝽、天蛾等10餘種昆蟲,也學會了如何去識別和捕捉昆蟲。 
  8月5日上午,同學們來到了生態農業之地——都市菜園。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小朋友來說,瓜果蔬菜雖然常見,可是它們是如何生長的卻是知之甚少。在這裡,同學們不僅在各個溫室大棚裡看到了種類繁多的蔬菜、形狀各異的奇藝瓜果、香味怪異的香料植物,還親自動手種植植物,採摘了無公害番茄。在下午的動手環節,同學們首先體驗了創作的樂趣,用塑料小圓筒製作了形狀各異的創意圖案,有手槍、花環、星星、小狗、蜜蜂…… 接下來的電車製作大賽中同學們更是興致高昂地動手將手中的原材料組裝成一輛「賽車」,然後通過改變車身結構的位置來不斷調試「賽車」,以使「賽車」達到最大的速度。製作完成後,同學們兩個一組進行了淘汰賽,最後從30名同學中決出4名同學作為本次夏令營的「車神」。在同學們的再三「呼籲」下,觀星活動結束以後,夏令營又進行了一次燈誘活動。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此次燈誘居然誘到了比較少見的獨角仙和蝶角蛉,引得同學們驚喜連連。 
  8月6日,同學們來到中國菇菌博物館一起探索菇菌的神奇世界。參觀完菇菌科學館、菇菌理事館、菇菌產業館、菇菌民俗藝術館後,同學們對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菇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收穫了許多課外知識。最後,回到昆蟲博物館的同學們拿出了這兩天捕捉到的昆蟲,開始製作昆蟲標本,並表示標本完成後會好好保存他們的「勞動成果」。 
  三天時間轉眼即逝,夏令營時光雖然短暫,卻能讓學生們在學業壓力之餘放鬆自我,還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更能領略各個場館不同的風採,開闊眼界,為同學們的暑期生活添加了靚麗的一筆。 
  本次活動還得到各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活動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張楠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2016-03-2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2015-04-2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昆蟲博物館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的科普活動。上海昆蟲館一瞥    概況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昆蟲學科普教育基地」,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功能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標本館)在科學普及教育領域有著較好的工作基礎、較強的優勢和特色。  該館多年來為昆蟲科學知識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從1991年以來,特別是在每年的科技節,都要接待成百成千的中、小學生。在普及昆蟲科學知識的同時,幫助中、小學生樹立從小愛科學的信念,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 上海昆蟲博物館獲「2014年上海科技活動周先進集體」稱號
    8月26日,上海昆蟲博物館憑藉館內「鳴蟲文化」主題展和館外「世界名蝶展」獲得「2014年上海科技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上海昆蟲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今年5月的上海科技活動周期間,結合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科技創新助力圓夢」的主題,博物館舉辦館內「鳴蟲文化」主題展和館外「世界名蝶展」,共接待各類遊客2萬餘人次,深受遊客的好評。科技周期間的體驗活動主要分為館內活動和館外活動。館內活動以「鳴蟲文化」主題展覽為主,並輔以專題科普報告,增加了互動性。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2016-12-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和四川南路小學聯合舉辦的以蝴蝶為主題的
  • 觸摸法布爾昆蟲之美
    在讀到《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中關於蟬的生命故事時,正值春天的微風輕拂過書頁。  忍不住用指尖溫柔地撫摸精緻的畫面,撫摸紙頁間栩栩如生、經過漫長的等待後終于振翅高飛的精靈——蟬。這個時候,我似乎聞到了田野和森林的清香,感受到卑微卻崇高的小生命心中巨大的喜悅。在這個春天,這一套美麗的昆蟲記把我的心靈帶離鋼筋水泥築就的城市,引我走進長久淡忘卻依然神秘而美麗的大自然。
  • 昆蟲的史詩——法布爾與《昆蟲記》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2016-10-18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試課」體驗以後正式成立。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09年底,上海昆蟲博物館正式向中國科協申報參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歷經半年多時間的初評和終評,從全國眾多科普基地中脫穎而出,最終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再次獲得了科普教育基地的最高榮譽,成為全國406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並成為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三全」科普基地。
  • 一個視昆蟲為朋友與生命的男人 ___法布爾的一生
    法布爾,一個畢生研究昆蟲的人,他的筆下描繪了上千種昆蟲的習性和行為,他擅長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昆蟲。如靠奇怪動作恐嚇獵物的螳螂,懶惰總想著不勞而獲而去搶奪蟬吮吸出來汁液的螞蟻,熱愛家園辛勤勞作的蜜蜂等等。這樣擬人化的描寫讓他的作品更加迷人,也更受歡迎。
  • 景山公園2016昆蟲科普文化展開幕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今天(23日)一早,景山公園2016昆蟲科普文化展開幕,有來自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的320個品種的標本。另外,本周起,市屬公園暑期科普夏令營拉開帷幕,各公園陸續開始招募小營員。上午,景山公園2016年昆蟲科普文化展正式與遊客見面,將持續至8月15日。
  • 國外夏令營點亮青少年科技夢想(國際視野)
    俄羅斯學生在上海科技館彩虹樂園遊戲牆前參觀。新華社發參加科技夏令營的學生體驗超音速風洞實驗。科技夏令營當是不錯的選擇。日本——在體驗中激發興趣人民網駐日本記者劉軍國日本科技夏令營總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大學、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研究所獨自組織的科技夏令營;另一類是在政府機構的統一協調下組織的科技夏令營。理數學習支援中心便是日本統一組織科技夏令營的政府機構。
  • 世界博物館日,讓我們乘坐上海地鐵去參加這些博物館活動吧!
    原標題:世界博物館日,讓我們乘坐上海地鐵去參加這些博物館活動吧!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我們整理了一些乘坐上海地鐵就可以抵達的博物館活動,希望大家可以輕鬆地參與其中。展覽分為「紅色文化」「科技創新」「藝術鑑賞」「非遺傳承」「人物傳記」五大版塊,全面展示並介紹了寶山區內30餘家博物館(紀念館)的風貌和相關文化活動。市民在乘坐地鐵之餘,可在10分鐘內感受寶山的文化元素。
  • 上海昆蟲博物館,曾有亞洲大英博物館之稱,收藏百萬珍稀昆蟲標本
    上海昆蟲博物館,現收藏全國各地昆蟲標本100多萬號,保藏著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及國際和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是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館。收費為7元/小時體驗遊記上海昆蟲博物館,其前身是法國神父韓伯祿(P.Heude)1868年籌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館(Musee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匯建成,後因標本眾多,無法儲藏,於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興建新的震旦博物院。當時儲藏中國所產的動植物標本為遠東第一,有「亞洲的大英博物館」之美稱。1953年歸屬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 圖畫本《法布爾昆蟲記》 激發小朋友們的好奇心
    法布爾先生是一位熱愛自然的偉大科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19世紀末,傑出的法布爾先生捧出了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嘆之聲,並且這片讚嘆聲響徹了100多年,直到今天!  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非常樸素和優美,他把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寫成了優美的散文,讓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更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並由衷地產生一種對大自然深深的熱愛!  作為一位科學家,一位用心去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的科學研究是充滿詩意的,他從不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是充滿愛心地在田野裡觀察它們,跟它們親密無間。
  • 昆蟲文字寫生——法布爾細心觀察,撰寫《昆蟲記》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
  •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大世界時間:2017/6/8 10:21:44 來源:上海市楊浦區民星路小學        選稿:陳樂 2017年6月6日,民星路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講解員的陪同下,參與了昆蟲博物館的特色體驗活動「昆蟲世界探秘」。
  • ...鳴聲,百寶箱,昆蟲,上海,鳴,蟲,採集,博物館,聲譜,戶外,-上海...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8月3日報導: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館「夜聽蟲吟」——2019 年「我的自然百寶箱」啟動,發布了「聽有蟲」小程序,這是人工智慧在「鳴蟲聲音識別」方面的首次嘗試。  「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是首次通過博物館發起的「鳴蟲識別」的公民科學項目。上海自然博物館聯合華東師範大學昆蟲研究團隊,試圖繪製「鳴蟲聲譜資料庫」,解決科學家採集鳴聲樣本的難題。並鼓勵公眾「像科學家一樣」觀察自然、記錄自然。錄下自然界蟲鳴的聲音並上傳,通過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平臺收集並分享給鳴蟲研究的科學家,推動昆蟲鳴聲研究。
  •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2016-12-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8日,來自於上海市徐匯區建襄小學的200餘位小朋友帶著對昆蟲世界的嚮往和疑問來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昆蟲博物館
  • 讀《法布爾昆蟲記》,感受生命科學
    大家好,我是華陽小學二年級三班的葉嶸江,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法布爾昆蟲記》,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作者法布爾。法布爾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