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Cell:恢復免疫系統可以支持腦損傷後的修復

2020-12-04 腦科學君

1,一直被誤解……最新《科學》看清「致病」蛋白如何幫助記憶

來源:學術經緯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一項有關「澱粉樣蛋白」的研究。美國Stowers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科學家與合作者首次以原子解析度描述了大腦神經細胞中一種澱粉樣蛋白的結構,讓我們對這類常與神經疾病聯繫在一起的蛋白有了新的認識。

具體來說,CPEB/Orb2在腦中有兩種結構形態,分別執行不同的功能,對於形成持久的記憶非常重要。主要形態是可溶的單體,在神經連接處(也就是突觸)抑制翻譯過程;而當記憶形成時,這些單體會自我組裝成有生物化學活性的澱粉樣蛋白,促進突觸的蛋白質翻譯。

2,大牛Kataoka等Angew:糖衣炮彈!葡萄糖包裹納米載體跨血腦屏障遞送藥物

來源:奇物論

目前反義寡核苷酸(ASO)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的方法是通過侵入性給藥,給患者帶來很大負擔。為了減輕這一負擔,東京大學Kazunori Kataoka(片岡一則)院士和Kanjiro Miyata等人報導了通過使用血糖控制作為外部觸發,跨越血腦屏障,向大腦系統性輸送ASO。

3,Cell突破:恢復免疫系統可以支持腦損傷後的修復

來源: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在恢復免疫細胞以支持修復過程後,治療腦損傷的方法發生了重大轉變。昆士蘭大學的研究集中在大腦的學習和記憶中心--海馬體,以及它在成年期產生新的腦神經細胞的獨特能力,這對學習至關重要。

"恢復活力的小膠質細胞改善了小鼠的學習和記憶,防止了組織損失,刺激了神經元的誕生,"Vukovic博士說。"我們已經表明,小膠質細胞在某種程度上被誤解了,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它們如何支持和刺激促進修復的途徑。"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雜誌上。

4,一種擁有嗅覺的算法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自然-機器智能》發表的一篇論文Rapid online learning and robust recall in a neuromorphic olfactory circuit報告了一種設計用來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

美國舊金山英特爾神經形態計算實驗室的Nabil Imam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系計算生理學實驗室的Thomas Cleland描述了一種基於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神經算法,可以學習並鑑別氣味樣本。之後,在一個神經形態系統中實現該神經算法,並利用甲苯、氨、丙酮、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對其進行氣味訓練,最後在風洞中通過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測試。研究結果揭示了有助於理解哺乳動物嗅覺以及改進人工化學感知系統的計算特徵。這些發現也意味著,改造此類生物神經系統或代表了一種可以開發出超越當前人工智慧趨勢的新算法的強大方法。

5,BRAIN:利用機器學習揭示了兩種精神分裂症的神經解剖學亞型

來源:思影科技

本文的研究者使用新穎的半監督機器學習方法研究了多機構多種族隊列中的神經解剖亞型,旨在發現與疾病相關的不同模式。本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神經解剖亞型。

亞型1表現出較低的灰質體積,在丘腦,伏隔核,顳內側,前額葉/額葉內側和島狀皮層中最為突出;亞型2顯示基底神經節和內囊的體積增加以及正常的腦容量。亞型1表現出與病程相關的廣泛的腦容量減少和較差的發病前功能。亞型2解剖結構正常、穩定,但基底節及內囊較大,不能用抗精神病藥劑量來解釋。這些亞型挑戰了腦容量減少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普遍特徵的觀點,並提出了不同的病因解釋方案。

6,大腦免疫連接的發現幫助進一步了解自閉症

來源:自閉症互助圈

研究人員發現了之前未被檢測到的大腦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連接,該連接系統由腦膜上的淋巴管組成。該研究的作者指出,這一發現同樣有利於了解炎症在孤獨症等神經疾病方面的作用。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該發現是由Kipnis實驗室的博士後Antoine Louveau完成的。他是在改進了一種把老鼠腦膜(覆蓋腦補的一層細胞)作為整體來檢測的方法後探測淋巴管。這使他發現腦膜上的免疫細胞是以管狀形式分布。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免疫細胞位於淋巴血管網絡中。新發現的淋巴管為研究免疫系統在大腦疾病如孤獨症、阿爾茨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等症中的作用開闢了新途徑。

7,在線教育的腦科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近紅外超掃描研究團隊獲得新進展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近期,在線教育是大中小學校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學生喜歡怎樣的線上材料?為什麼有些線上材料更能吸引學生?教師該怎樣呈現教學材料?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的胡誼教授及其團隊,採用基於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的大腦超掃描技術,對教學材料所引發的學生偏好,教師呈現材料的方法,以及師生之間的大腦同步,進行了深入研究。近期,團隊兩篇論文同時發表在國際著名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

8,哥大新研究:運動可使大腦老化推遲 4 年!磁共振成像是如何掃描大腦的?

來源:雷鋒網

近日,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相比不常運動的老人,經常進行散步、遊泳或跳舞等運動的老年人大腦萎縮程度更低,大腦老化時間相對晚 4 年。據悉,完整論文擬定於 2020 年 4 月 25 日至 5 月 1 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全球最大神經學盛會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第 72 屆年會上發布。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用於脊髓損傷修復的功能性支架;為何會有吃飽的感覺

2,腦科學日報|Current Biology:新的睡眠方法或可增強大腦的記憶力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1億神經元計算系統誕生;人類大腦皮層結構的遺傳基礎
    該研究確定了199個重要的基因座,並發現了顯著富集的基因座,可影響產前皮質發育過程中活躍的調節元件內的總表面積,支持放射狀單位假說。今天,英特爾宣布推出其最新神經擬態系統 Pohoiki Springs,首次將計算能力擴展到了 1 億個,將 Loihi 的神經容量增加到一個小型哺乳動物大腦的大小。Pohoiki Springs 是一個數據中心機架式系統,是英特爾迄今為止開發的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它將 768 塊 Loihi 神經擬態研究晶片集成在 5 臺標準伺服器大小的機箱中。
  • 腦科學日報: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
    1,方方課題組合作發文——應用人類立體顱內腦電揭示視皮層的運動回放現象來源:腦科學在無外界信息輸入的條件下,大腦也可產生與先前感知物理環境相似的神經活動,這一現象被稱為神經活動的回放(replay)。近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現,巨噬細胞通過炎症提醒免疫系統對外來入侵者免疫,可以使受傷的骨骼的神經再生。該研究發表在《細胞報告》上。2019年12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在小鼠中證明,修復骨折需要在整個受傷區域產生、生長和擴散神經細胞或神經元。
  • 腦科學日報|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
    3,Nat Commun: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來源:生物在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療法,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預防腦外傷後的癲癇發作。這項研究發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腦科學日報|比人腦更出色的可穿戴異質突觸;COVID-19免疫反應圖
    1,Nat Med:醫生繪製了人體的COVID-19免疫反應圖來源:細胞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已經繪製出人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反應圖譜,這是對抗這種全球殺手的一個潛在突破。研究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該小組在COVID-19患者恢復期間的血液中發現了四種不同的免疫細胞群。
  • Nature子刊:改寫兒童腦損傷規則!二甲雙胍可修復腦損傷、改善認知
    2019年11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團隊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二甲雙胍能夠激活大腦中的神經幹細胞和祖細胞,修復大腦損傷。時隔半年多,該研究團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現:二甲雙胍有望改寫兒童腦損傷治療的遊戲規則。與安慰劑治療相比,二甲雙胍可顯著恢復兒童腦腫瘤患者因顱腦放療導致的認知和神經損傷,並且在女性患者中療效更為顯著。
  • 腦科學日報:年輕人沒有耐心?多吃巧克力可提高認知能力
    研究人員闡明了大腦衰老觸發免疫監視的機制,以及免疫細胞對腦衰老過程中神經發生和認知功能減退的具體影響,為改善衰老相關疾病的神經修復和認知功能提供了新的預防及幹預策略。通過比較年輕和年老人腦組織的免疫印記,研究人員發現以自然殺傷(NK)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隨著年齡增長在人腦內逐漸增加。這些細胞大多位於腦內齒狀回區域,並與神經前體細胞相臨近。
  • 腦科學日報:大腦用多久記住一個新單詞?意識解離是什麼?
    2,Science Immunology:單細胞測序揭示腦脊液免疫環境來源:生物通儘管存在血腦屏障和血-腦脊液屏障,但T細胞通過腦脊液(CSF)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監控著其中的病原體。與此同時,T細胞也可能導致神經炎症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MS)。
  • 腦科學日報:人工蛋白質成功修復神經連接;午睡超1小時有損健康
    1,【Science】人工蛋白質成功修復神經連接,改善記憶,有望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針對腦轉移的乳腺癌細胞,目前化學療法藥物通常無效,因為它們無法穿越血腦屏障。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針對小鼠大腦中的乳腺癌腫瘤的一種新的聯合療法能夠顯著減小腫瘤的大小並提高了存活率。有大約75%患有乳腺癌腦轉移的小鼠在治療後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研究於8月26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發表。
  • 神經刺激部分喚醒植物人 為腦損傷後意識恢復鋪路
    儘管這與全面甦醒的情況相去甚遠,但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這一發現暗示了在腦損傷後恢復意識的一條主要途徑。   儘管如此,一些醫生和腦損傷專家仍然對這種治療是否真如所描述的那樣有效表示懷疑。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關鍵期),腦在結構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強的適應和重組的能力,關鍵期內異常姿勢和運動未固定化,早期幹預可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抑制異常反射,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因此,對於腦損傷高危兒幹預開始的早晚,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什麼是新生兒腦損傷?
  • 豬腦死亡數小時後竟可恢復部分功能
    如何更科學地定義死亡?是否真的存在「不朽」?這是人類長久的命題。 據科技日報4月18日消息,英國《自然》雜誌4月17日發表了一項神經科學重磅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可在豬腦死亡數小時後恢復其腦循環和部分細胞功能的系統,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存在與意識、認知或其他更高階的腦功能相關的全腦電活動。
  • 腦科學日報:人類為什麼需要睡眠?能預測剩餘壽命的AI生命時鐘
    外周神經系統(PNS)在損傷後基本恢復,部分原因是其基膜中含有豐富的細胞外基質(ECM)成分。美國萊斯大學Jeffrey D. Hartgerink、貝勒醫學院Hyun Kyoung Lee等人設計了一個由8個MDPs組成的面板,這些MDPs包含各種模仿細胞外基質成分和生長因子的基序,並成功地自組裝成可注射的納米纖維水凝膠。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可以使小鼠細胞的生物鐘波動可視化。特別是那些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大腦區域,顳葉和頂葉、海馬體、後扣帶回和楔前葉,被發現在從正常體重到超重、肥胖和病態肥胖的體重分類範圍內血流減少。 匹茲堡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神經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表明,UCSF 開發了一款簡單的類似耳塞的設備,可以通過刺激通關鍵神經,從而顯著提高佩戴者學習新語言的能力。研究發表於 8 月 6 日的《自然》雜誌合作期刊《學習科學》(npj Science of Learning)。
  • 腦科學日報|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出新的連接,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在缺乏HTT基因的小鼠中,脊髓損傷後的神經元軸突出芽和再生明顯減少。Tuszynski說:「這項新研究表明,亨廷頓基因對於促進大腦神經元的修復至關重要。因此,該基因的突變將導致成年神經元失去自我修復功能。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慢性神經元退化,進而導致亨廷頓病。」
  • 腦科學日報:為何修復大腦損傷這麼難?嚴重營養不良的神經性厭食
    2,為何修復大腦損傷這麼難?因為損傷還會波及「旁觀者」細胞來源:生物通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傷害或疾病折磨相對較少的腦細胞,會引起連鎖反應,停止神經迴路的活動。12月8日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創傷性腦損傷或疾病的情況下,人們會出現暫時但嚴重的認知功能喪失。
  • 腦損傷後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一項納入1015例腦損傷後倖存患者的meta分析報導,腦外傷後垂體功能障礙的發病率為27.5%,輕度、中度和重度腦損傷後垂體功能障礙患者的發生率,分別為16.8%、10.9%和35.3%。 (4)最近研究發現,腦損傷後垂體功能障礙與自身免疫機制和遺傳易感性也有相關性。
  • 腦科學日報:可印在皮膚上的監測傳感器;類腦計算系統新框架
    類腦計算系統和傳統計算系統的層次結構 一直以來,通過模擬人腦信息處理方式,仿製像人腦一樣具有「思維」、在工作性能上超越人腦的「類腦系統」,實現通用人工智慧,是眾多科學家畢生追求的夢想。
  • 基因編輯事件核心CCR5竟影響神經元再生,或有助中風後恢復
    根據《細胞》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抑制CCR5,可以幫助小鼠在腦卒中或腦損傷發生後更快地恢復運動和認知能力,攜帶CCR5-Δ32突變的人群,也被證實在腦卒中發生後有更強的恢復能力[2]。
  • 腦科學日報:愛吃甜食會越來越「重口味」;體能差,更易患抑鬱症
    這些MET-types代表了皮質GABA能中間神經元類型的統一定義,並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以跨不同形式捕獲現有知識並橋接未來分析。 3,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了一種新型的遺傳特質 或能保護人類機體免疫系統免於衰老 來源:細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恩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胚胎心臟發育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遺傳特質
  • ...科學家一夜之間逆轉動物「永久性」腦損傷,還讓老年大腦恢復了...
    該研究顯示,這種名為ISRIB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在創傷性腦損傷數月後恢復記憶功能,此外,它還能逆轉唐氏綜合症認知障礙、預防與噪音相關的聽力損失、對抗某些類型的前列腺癌,甚至還能增強健康動物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