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觀察生活的角度

2020-12-03 張不才讀書

愛因斯坦看問題的角度,總是與眾不同,在科學研究上,他有無窮的想像力,並提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的觀點。在如何看待生活上,愛因斯坦也是個特別有想法的人。

一,

一個快樂的人總是滿足與活於當下,而非浪費時間揣想未來。我從不去想未來,因為它來得已經夠快的了。——愛因斯坦

迎面而來,觸手可及的,只有當下,所謂過去,只是完成了的當下,而未來,只是未曾完成的當下,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至少不是存在於此時此刻。

一個個過去,一個個現在,和緊接著的未來,那麼緊湊,那麼連貫,無懈可擊,沒有間隙,擁抱當下,已經足夠你用盡全力了,哪還有精力耗費在更多的他事上?

基於時間的連貫性,給未來分配的思考時間太多的話,如今所佔的比例,自然就少了,可以觸摸的沒有動靜,虛無縹緲的卻投入心力,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古人又說「凡事預則立」,這難道不是為未來做準備嗎?是的,準備是必須的,但也是當下的行動,充實而豐盈的當下,就是映射出的未來結出的果實。

二,

一個從未犯錯的人是因為他不曾嘗試新鮮事物。——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曾說過,好奇心是科學研究最大的動力之源。人類的行為動機,很大程度在於對於好奇心的滿足,對於新鮮事物的探求和感知。

但人類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又限制了人性的某些方面的發揮,正如佛洛依德在其著作中所說,文明有時候和人性是相悖的。

所以從這個層面看,從未犯錯的人,在道德層面,文明的方向上,有自我的堅持,但往往會失去嘗試新鮮事物的樂趣,因為文明意味著約束。

這並不意味著文明與人性完全南轅北轍,而是說在文明的框架內,發揮一個人的天性,去探知未知的領域,做自己想做未做的事,哪怕犯一點小錯誤,都勝過一事不做。

過分的自我壓制,失去的只能是機會,得到的卻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孰輕孰重,一目了然。穩健與發展,是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過於穩健未必可取。

三,

人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出自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心,而是出自對人對客觀事物的熱心和專心。我喜歡旅遊,但不喜歡到達目的地。——愛因斯坦

興趣和愛,是最好的引導和老師。因為愛,因為單純的愛,所以熱心,因為熱心,所以專心。

雄心壯志和責任心,也是很好的情緒方式,但顯然都是後天理性思緒參與和自我提醒之後,生發出來的一種情感狀態。而愛,單純的熱愛本身,則是純粹的,最本真和最本質的東西,也是最牢靠的東西。

愛不釋手,樂此不疲,流連忘返,樂而忘憂,雖不甚貼切,卻也有幾分形象,這便是真正的喜歡一件事物的狀態。因為熱愛而全情投入,累也不說累,苦也不言苦,這其實恰恰也是最好的度過時間的方式。

當我們沉浸在生活中時,生活也給予同樣的回報。你愛生活多少,生活愛你多少,過程中點滴的感動和細節,皆是風景,而不是急著趕到目的地,而忽略了一路的山水景致,大好風光。

如何看待過程,既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過程和結果,方式和目的,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看清的人,每一天都是風景。正如尼採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全集》:解讀愛因斯坦的生活和宇宙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愛因斯坦的科學貢獻沒有徹底改變人類關於時間、空間、物質和輻射的看法,就不會有這麼多人關心他的私生活了。 一本暢銷的科學讀物 以往大多數愛因斯坦傳記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或褒或貶,將愛因斯坦個人生活的某些層面過分放大,讓讀者無所適從。
  • 從生物學特徵角度看,愛因斯坦的大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從生物學角度出發,愛因斯坦的大腦與一般人不同嗎?作者喬伊斯·史克恩凱恩(圖片來源:推特)假設大腦看起來正常,是否意味著行為也正常?那麼是什麼讓愛因斯坦大腦有與眾不同呢?儘管愛因斯坦曾要求火化,但在最後一刻(在他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託馬斯·哈維博士還是偷走了他的大腦。關於哈維是如何避免被發現他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那故事可就多了。
  • 愛因斯坦的日常生活輕看金錢懂得快樂
    據說有一次,大西洋上某輪船的船長,為了優待愛因斯坦,特地讓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間給他使用,誰知竟被他嚴詞拒絕,表示不願意接受這種特別優待,而情願睡在最下等的艙裡!    猶太身份亡命海外    德國當局為了表示對愛因斯坦的厚愛和欽佩,趁他五十誕辰的機會,特地為他在普斯丹城建造一座半身銅像,還贈送他一套精緻的住宅和一艘小遊艇。
  • 在現實生活中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8種方式
    相對論是2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理論之一,但是它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事物的解釋如何呢?深刻的影響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1905年提出的,它的概念是,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 從老照片裡不同的角度仰望愛因斯坦
    一、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並且是一名猶太人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Kingdom of Württemberg,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
  • 愛因斯坦:最後的古典
    □中國人民大學 羅逍然 在《愛因斯坦:生活和宇宙》這本出色的愛因斯坦傳記中,愛因斯坦絕不是一個偶像,也絕不僅僅是一個年少不得志,但奮發圖強並最終大獲成功的典型
  • 愛因斯坦說:不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就不能改變當前的生活狀況
    文章的題目引用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句話。至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他老人家說過的,本人也沒去做深入的考證,其實,也沒有考證的必要。簡單說,思維方式就是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對人的言行起決定作用。一個人的生活狀況與他的思維方式之間又有著著怎樣的聯繫呢?當然有聯繫!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基本上是他思維方式的結果。大千世界,看似紛繁複雜,但它遵循一個不變的鐵律:因果定理。
  • 和愛因斯坦瓷磚一起,期待嚮往的生活
    很多人在看過《嚮往的生活4》後,都會非常渴望節目裡那種:白天和家人、朋友一起做各種活計,然後累得氣喘籲籲;晚上再圍坐一桌,一遍聊天,一遍品嘗自己做的美食......但那種安逸、靜謐、隨心所欲的慢生活,也許真的只有在綜藝節目中才能找到的。儘管對於嚮往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自己的追求。
  • 愛因斯坦的愛情和婚姻
    7月10日,一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最後一批文稿——他的私人書信在塵封半個多世紀之後終於被公開。   這批書信大部分來自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愛因斯坦檔案館,一直由愛因斯坦的繼女馬格特·愛因斯坦保管,她曾要求在她死後的20年中這些信件不能公之於眾——現在正好是她去世(1986年7月)20周年。   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信件來自蘇黎世中央圖書館的手稿收藏室以及其他收藏點。
  • 從科學角度來說,怎樣才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說,理論上,有些做法能做到「穿越時空」的效果。一:超光速相對論的「鍾慢尺縮」效應說明了當一件物體越接近光速,時間就會過的越慢。很多人根據這個推論延伸出,只要超越光速就可以讓時間倒流,事實上,愛因斯坦從未說過這樣的話。若時光真的倒流也就違背了「因果論」產生了很多矛盾的「時間悖論」。
  • 學觀察:「人類社會生活」是一個詞叫視野
    把觀察了近三十年,剛剛發現了的一個生活小常識,小秘密,加以修正告訴老鐵們。「我們的思想來源不單從生活實際中來,我們被騙了幾千年」這就是我要講的。為了公益與人義,我們一定要去為我們抱守的思想負責到底。凡是人類,凡是社會,凡是生活,人們中的凡夫俗子,總改不了習慣於,從一些旁人的流言中,接受了他們說的話,相信了他們的觀點。
  • 愛因斯坦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中應該怎麼做
    愛因斯坦早年的生活給了我們一些線索,讓我們知道他將來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他從來不是那種為了證明自己才智而主導談話的人。即使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也不怎麼說話。據說他直到3點才開始講話——關於這一點,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說法。然而,沒有什麼矛盾的是,他花了比一般孩子更長的時間來說話。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愛因斯坦(Einstein)】極簡空間探索者·讓生活重新想像
    藝術需要傳承與創新愛因斯坦(Einstein)瓷磚在產品開發創作上也倡導「生活藝術化」的人文關懷在色彩上,沿用歐洲的設計風格大膽著色 ,線條、色塊點綴,融合了人文藝術時尚奔放、高貴典雅的品牌設計內涵以滿足現代都市人追求生活藝術的狂熱
  • 愛因斯坦留下三個預言,兩個已經被證實,最後一個和人類滅亡有關
    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掌握的知識遠比普通人要多,所以科學家看問題的角度往往要超前許多,他們可以從現代的科學發展看出人類未來的走向,愛因斯坦就給我們留下了三個預言,最後一個甚至說出了人類的未來。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研究和理論自然給人類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相對論給我們展示了宇宙中真正的時間和空間,質能方程推動了人類核能源的快速發展,並且愛因斯坦也在量子理論萌芽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伽利略為人類打開了物理學的大門,讓人真正地開始探索宇宙,而愛因斯坦的成就就是給人類尋找到了物理學的道路,讓我們可以更方便地從物理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這個宇宙。
  •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早就抽象出來了,但大部分人直到今天也不明白,因為人類的想像都是受限於現實的經驗,眼睛接收的都是2維畫面,大腦的想像也就只能是2維畫面。
  • 愛因斯坦VS牛頓誰更厲害?看完就懂了
    愛因斯坦與牛頓的比較,就猶如一場「關公戰秦雄」似的較量。愛因斯坦曾經提出一條理論,否定了包括牛頓在內的一票科學家。那麼牛頓與愛因斯坦是否能比出個高下呢?這就要讀者你自己來看了……愛因斯坦「戰勝」牛頓的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愛因斯坦的智商被高估了嗎?其他人的智商是否可能比愛因斯坦高?
    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一個極其偉大的科學家,稱她為科學界的傳奇也不為過。那麼愛因斯坦的天才被高估了嗎?其他人的智商是否可能比愛因斯坦高?但是總結一下愛因斯坦的職業生涯,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奇異年」期間,他的理論徹底改變了許多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研究發展到了多個領域,並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最後,在他的「科學成熟期」,他帶來了一個真正偉大的貢獻,革命性地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思考方式,以及宇宙的拓撲結構和相對宇宙學。愛因斯坦是理論科學家的完美典範,是每個想從事理論科學活動的人都可以借鑑的人。
  • 愛因斯坦:不好意思推翻了你的理論(上)
    自然觀察的開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高中的最後一年,父親移民到義大利,愛因斯坦決定放棄德國國籍,前往瑞士繼續學業。高中畢業之後,他進入蘇黎世的聯邦工科大學。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老師心目中好的學生,因為他常常被某些問題深深的吸引,而投入全部的興趣和時間,對於不感興趣的必修科目,一點也不想費心思。
  • 愛因斯坦提及的預言,可能是對的!
    愛因斯坦提及的預言,可能是對的!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的概率更大,因為宇宙中的星體不計其數,光與地球類似的星體就達20多顆,或許早就孕育過生命,那些外星文明的科技早已超出人類許多。生活中也經常出現一些不明飛行物,似乎在告訴人類外星文明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不明飛行物大多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速度極快,一瞬間的功夫就消失了,引發UFO愛好者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