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琳:中國和教皇關係不好 責任在梵蒂岡

2020-12-01 搜狐

  中國與羅馬教皇之間的關係源遠流長,但是一直都不順利。主要責任在梵蒂岡。最重要的原因為它不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矛盾起始:中國、羅馬之間的「禮儀之爭」

  中國與羅馬教皇之間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元朝,當時羅馬教皇曾經向蒙古帝國派出使臣,企圖勸說蒙古人皈依基督教。元朝滅亡之後,關係一度中斷。利瑪竇於1601年來到北京,1605年主持建造了宣武門大教堂。他博學多才,向中國人介紹數學、幾何學和力學等科學知識。他苦讀中國詩書,深入鑽研中國傳統文化,穿漢服,提出傳教要「入鄉隨俗」,使用漢語舉行宗教儀式,為基督教在中國傳播奠定了基礎。起初,傳教活動也進行的比較順利。如果羅馬教皇遵循利瑪竇提出的原則在中國傳教,天主教在中國絕非今日之局面。

  然而,天主教內部卻產生了所謂「禮儀之爭」,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翻譯「神」的稱謂和如何對待中國傳統習俗。利瑪竇認為,對於「神」的稱謂,除了用「天主」之外,亦可稱「天」或「上帝」並且同意中國信徒保留祭祖和祭孔的傳統習俗。而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和方濟各會傳教士則認為,祭祖、祭孔屬於偶像崇拜,違反《聖經》規定並派人到羅馬教廷控告以利瑪竇為首的耶穌會。

  1700年(清康熙39年)康熙皇帝介入。他嚴正指出,祭祖、祭孔屬於中國傳統習俗,不屬於宗教活動。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公然下令,禁止中國教徒舉行祭祖、祭孔等活動,禁止把「上帝」和「天」作為「天主」的別稱並派特使來華談判。1706年教皇特使鐸羅聲言,他來華的使命是禁止中國教徒祭祖、祭孔。康熙皇帝得知後大怒,認為此舉屬於幹涉中國習俗,派人將鐸羅送往南京暫住並下令驅逐反對中國禮儀的傳教士,同時派使節前往羅馬談判。1707年,鐸羅無視康熙的旨意,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於是,康熙下令把鐸羅押往澳門軟禁並降旨:「諭眾西洋人,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之規矩,斷不準在中國住,必逐回去。」

  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重申1645年的禁令,違者以異端論處。康熙帝大怒,下令拘捕傳教士並禁止傳教。1719年,教皇又派使團來北京談判,康熙拒不接見並斥責說:「爾西洋人不解中國文字,如何妄議中國道理之是非。」「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傳教,禁止可也。」於是康熙下令逐客。羅馬教皇被迫讓步,於1720年宣布「八項準許」,同意中國信徒舉行非宗教性的中國禮儀。康熙下令只準許尊重中國禮儀的傳教士居留中國並禁止公開傳教。一直到1939年,羅馬教廷才撤銷了有關禮儀的一切禁令,為這場持續了300多年的爭論畫上了句號。

  由此可見,所謂「禮儀之爭」,完全是由羅馬教皇對中國文化無知造成的。其他外來宗教幾乎都在中國「生根落了戶」,「入鄉隨了俗」,唯獨天主教迄今不能面對和尊重中國現實。

  鴉片戰爭之後,外國傳教士在西方列強的炮艦和不平等條約庇護下,紛紛進入中國,建造教堂,「自由」傳教,其中有些傳教士違背了上帝派他們來拯救中國人民「靈魂」的旨意,充當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幫兇。他們披著宗教外衣,幹了不少壞事,嚴重損毀了基督教的形象,引起中國人民憤慨。

  中國天主教走上獨立辦教會的道路,「既愛上帝,也愛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梵蒂岡拒不承認並對中國內政進行粗暴幹涉。1952年我國中斷與梵蒂岡所有官方關係,取締天主教堂,教會財產被沒收,譴責其串通帝國主義勢力企圖顛覆新中國……梵蒂岡正式承認了臺灣。

  中國廣大愛國天主教徒對梵蒂岡強烈不滿,決心走獨立自主辦教會的道路。我國先後建立了「天主教愛國會」、「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等。這些組織得到政府承認、政府資助,也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其根本宗旨是愛教愛國、遵紀守法。「既愛上帝,也愛國家」。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於1958年成立,1982年組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中國天主教各教區的領導機構。最重要的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有獨立任命主教的權力。

  「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的宗旨是:自治、自養、自傳,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帶領全國基督徒愛國愛教、榮神益人,遵守憲法,弘揚高尚的道德風尚等。中國是一個世俗國家,各種宗教歷來都是依法管理,受到法律保護。

  有人可能會疑惑:中國有辦理教會的自主權嗎?當然可以。英國國教就是明顯例證。英國興國明君——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因為不滿羅馬教皇不批准他與其西班牙妻子離婚(因為她沒有生育,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可能旁落到其對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他一氣之下,使英國脫離了羅馬教會,組建了英國自己的民族教會,即「英格蘭聖公會」或「安立甘教會」。這就是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的來歷。英國國王把自己封為教會的最高領導人。迄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保留著「基督教保護者」頭銜。

  梵蒂岡成了唯一一個未與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

  梵蒂岡是唯一一個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中國政府對與梵蒂岡改善關係的立場是:梵蒂岡必須斷絕與臺灣的所謂「外交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梵蒂岡不得幹涉中國內政,包括不以宗教事務為名幹涉中國內政。中梵雙方早有建交的意願,可是談來談去,至今尚未取得任何成果,原因何在?

  梵蒂岡已經明確表示,一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建交協議,可以隨時把駐臺灣的代表調駐北京。目前,雙方爭論的焦點是中國大陸的主教任命權。梵蒂岡認為,主教任免歷來屬於教會的權力。政府無權幹預。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則堅持,自己擁有在中國大陸任命主教的權力。中梵雙方的立場截然不同,爭執不下。對於中國而言,主教任命權屬於國家內政,屬於國家主權,中國在主權問題上絕不讓步。而本篤十六世則指責中國政府「限制宗教自由」,甚至我方任命的主教,梵蒂岡威脅要開除其教籍,導致雙方當關係惡化。

  近年來,梵蒂岡表示出了希望同中國改善關係。但是,2000年10月1日,梵蒂岡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將近代史上曾經在中國犯下醜惡罪行的一些外國傳教士及其追隨者120人封為「聖人」,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及天主教會的極大憤慨。但是,2001年10月24日,約翰·保羅二世(Pope John Paul II)在有關利瑪竇的研討會上發表書面致辭,就教廷在歷史上及近期對中國天主教會犯下的錯誤表示某種程度的歉意,但未就「封聖」事件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嚴重傷害做出明確道歉。

  約翰·保羅二世是天主教歷史上最活躍的一位教皇。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訪問過100多個國家,其中不僅有天主教國家,還有伊斯蘭、東正教、猶太教和佛教國家。他積極倡導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和解,2001年5月在訪問敘利亞期間,他作為教皇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伊斯蘭教清真寺。為了擴大天主教在青年中的影響,他於1985年倡導建立了世界天主教青年日。1992年10月,他宣布為蒙怨長達359年的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平反。2000年3月,他又對天主教會在過去兩千年中犯下的七大罪過進行懺悔並請上帝寬恕。七大罪行是:1、背離福音,強迫教徒懺悔罪惡;2、進行十字軍東徵等宗教戰爭和設立宗教裁判所審判異端;3、分裂基督教;4、敵視猶太教,對二戰時納粹分子殘害猶太人表示沉默;5、強行傳教;6、歧視婦女;7、對諸多社會問題漠不關心。

  2005年4月2日,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去世後,新教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數次表示要與中國改善關係。2007年他向中國天主教徒發出一封不同尋常的公開信,呼籲與中國政府對話,並暗示梵蒂岡願與中國政府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於是中梵雙方進行了接觸,舉行了非正式會談。2008年「中國愛樂樂團」與「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到梵蒂岡訪問。教皇本篤十六世和當時中國駐義大利大使孫玉璽均出席觀看了演出。雙方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良好氣氛。

  「條條大路通羅馬」,中梵關係新機遇

  今年2月份,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成為自1294年以來第一位主動退位的教皇。公開的理由是「年事已高,心力交瘁」。背後的原因可能與教會內政見不一、美國和歐洲牧師戀童癖以及梵蒂岡財務醜聞有關。目前,天主教面臨諸多挑戰,其影響力也江河日下。信教的人越來越少,教堂的上座率越來越低。例如,德國全國共有4500座教堂,其中1500即做將被迫關閉或出售,甚至教皇本篤十六世的家鄉巴伐利亞州的天主教堂現在也空空如也。許多美國天主教婦女使用避孕工具、墮胎,甚至興起了同性結婚等藐視天主教教義的行為。而梵蒂岡又不能與時俱進,頑固堅守古老的信條。

  新教皇已經產生,而我國也選出了新一屆國家領導人。這為兩國之間重啟談判提供了一個新機遇。數日前,梵蒂岡重申2007年教皇本篤十六世向中國天主教徒發出的公開信仍然有效,希望重啟談判並建議雙方組建一個高級別的委員會。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接近14億。幾百年來,羅馬教廷一直企圖把「福音」賜予神州大地。由於這個外來宗教「水土不服」,一直未能在中國站穩腳跟。2013年2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重申:中國願意發展與梵蒂岡的關係,但前提是梵蒂岡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並且不要幹涉中國的內政。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的現狀絕不能與100年前相比,梵蒂岡不要再犯當年禮儀之爭之類的錯誤,要面對現實,與中國政府一道,共同努力尋找一條彼此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這對雙方都有益。

  宗教幾乎是與人類誕生相伴隨的最為悠久的社會現象。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文化幾乎都或多或少地與宗教有關。人類歷史數千年,千變萬化,宗教依然揮之不去,足見其生命力之強大。宗教勸人為善,做了令人崇敬的慈善事業。但是,宗教也以神的名義,為暴政和侵略助紂為虐。宗教既興辦教育、倡導科學、弘揚文學藝術,也禁錮過人們的思想、摧殘壓制科學發明和創造,如審判伽利略、火燒布魯諾等。宗教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興風作浪,捲起政治狂飆甚至戰爭和災難,也可以與政治結合,興國安邦。

  總之,我們要了解一些有關宗教的知識,以便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宗教。(作者劉治琳是前外交官)

相關焦點

  • 梵蒂岡教皇「愛中國」,官員說訪問中國
    北京(路透社)——弗朗西斯·「愛中國」和梵蒂岡教皇希望中國有一個偉大的未來,中國官方報紙周五援引訪問梵蒂岡官員說,在一種友好的表達,儘管兩者之間的緊張關係。   教皇弗朗西斯想治癒與中國幾十年的裂痕,天主教徒在哪裡分為那些忠於他,屬於政府控制的官方教會。
  • 意媒:教皇拒見蓬佩奧 因其唆使梵蒂岡反對和中國主教協議
    【環球時報記者 韓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在歐洲訪問,按計劃他此次行程中包括梵蒂岡。不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7日引述義大利媒體的報導說,羅馬教皇方濟各「已告知美方,不會親自接見蓬佩奧」,因為蓬佩奧試圖唆使梵蒂岡反對和中國續籤主教任命協議。
  • 梵蒂岡公開「爭議教皇」秘密檔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是希特勒的教皇,還是戰爭中的聖者?二戰期間在位的教皇庇護十二世,因在猶太人大屠殺問題上的態度一直爭議不斷。當地時間2日,梵蒂岡宗座檔案館中與庇護十二世相關的文件檔案開始陸續對外開放,真相可能將慢慢浮出水面。據英國《衛報》1日報導,二戰時期是梵蒂岡最具爭議的歷史階段之一。
  • 外媒稱中國和梵蒂岡將就主教任命權作最後談判 中方回應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和梵蒂岡關係出現改善勢頭,雙方就主教任命權或將達成共識的新聞屢現報端。據路透社10月21日援引梵蒂岡消息人士稱,中國和梵蒂岡兩方代表預計將在月底前於羅馬會晤,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共識。這將是雙方的最後談判。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不掌握有關信息」,但是願與梵方共同努力,進行建設性對話,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不斷取得新進展。
  •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2018-06-06 09:10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教皇Pope Francis下周將在梵蒂岡會見一些大型石油公司高管,可能會在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對其使全球氣候變暖的相關行動給予勸阻。
  • 梵蒂岡正在調查「教皇點讚」Ins模特照片的相關情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梵蒂岡正在核查在巴西色情模特娜塔麗婭•加裡波託的照片下出現「教皇」點讚的相關情況。梵蒂岡發言人馬特奧•布魯尼周五對記者稱,我們正在藉助Instagram的主管部門查明所發生的事件。27歲的加裡波託10月6日在Instagram上發布了這張照片。
  • 中國愛樂樂團將為梵蒂岡教皇演出 被指意義重大
    中新社北京五月三日電 中國愛樂樂團與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的歐洲巡演即將啟程,而首站就是梵蒂岡的保羅六世音樂廳。  據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透露,這是一次民間文化交流活動。該司官員稱:「音樂可以駕起溝通的橋梁,我們祝願這次演出取得成功。
  • 圍繞中國周邊訪問了一圈,教皇方濟各不避諱訪華意願
    在飛越中國領空時,教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拍發電報,表達了對習近平和中國民眾的祝福。按慣例,羅馬教皇會向飛經國家的領導人拍發電報表達問候。但對於方濟各獲準飛越中國領空一事,西方媒體認為,這意味著中國與梵蒂岡關係向前邁進了一步,因為之前的教皇保羅二世訪問亞洲時就不得不繞過中國領空。 此外,據美媒報導,教皇在2日的記者問答中還透露,梵蒂岡方面跟中國之間的談判是高層級的。
  • 美媒稱中國大陸與梵蒂岡或就主教任命達成協議 臺當局回應
    【觀察者網綜合】據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30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國和梵蒂岡考慮籤署主教任命權協議,雙方的談判代表就中國天主教的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妥協。 報導稱,根據提議,中國政府在主教任命上可提出幾名候選人,讓教皇從其中選擇;教皇有權拒絕候選人,並可要求提名新的候選人。
  • 教皇飛經中國送祝福 外界關注「說了什麼」
    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 外媒稱,教皇方濟各一世8月14日抵達首爾,之前他在途經中國上空時前所未有地向中國發出了友好祝願。據路透社8月14日報導,方濟各一世將在首爾待5天,與韓國教徒見面,這是教皇自1999年以來首次出訪亞洲。
  • 香港主教暗示:梵蒂岡與中國大陸就任命主教達成共識
    他暗示梵蒂岡可能會為中國量身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主教任命方式。,可參與選舉教皇,目前全球共有211名樞機——觀察者網注)撰寫了題為《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的文章。梵蒂岡電臺表示,祝聖獲得教皇認可。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大陸首次公開祝聖。
  • 歷史上最短的梵蒂岡教皇,任職僅2天
    教皇(或最高教皇)是羅馬教區的主教,也是全球天主教的領袖。除了這兩個角色,教皇一直是自1929年以來在義大利梵蒂岡城的國元首。假設一個未經證實的教皇是教皇,那麼任期最短的教皇被稱為教皇史蒂芬二世,他僅當選兩天,在752年3月24日至3月26日。若按照使用已確認的教皇的名單,那麼任職時間最短的教皇被稱為教皇利奧十一世,他在 1605 年 4 月 1 日至 4 月 12 日之間服務了 11 天。任職時間最長的教皇是聖彼得,統治了37年。
  • 梵蒂岡承認驅魔事件,羅馬教皇堅信魔鬼真實存在並公開驅魔
    世界上最堅信魔鬼存在的人,大多來自於梵蒂岡,因為這裡存在驅魔師這種職業。而梵蒂岡承認驅魔事件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 港媒:中國與梵蒂岡主教任命協議基本達成
    據權威人士透露,中梵雙方在主教任命權上已達成默契,包括可由教區自選出一至兩名主教人選,通過外交渠道通報梵方,如果中國政府和梵方對所報主教人選無異議就可以舉行祝聖禮,在中梵雙方未就主教人選達成一致的前提下,雙方都不會有單方面的任命行動,不會強行祝聖。他又認為中梵雙方肯定就主教任命問題制定了雙方交換意見機制。
  • 教皇方濟各的左傾和虛偽
    無論非洲、拉丁美洲還是亞洲,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國家壟斷的計劃經濟,轉向支持私有化和民營企業,走向了發財致富之路。  這裡最顯著的是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印度和中國(合計佔世界人口35%),原都熱衷計劃經濟,都排斥資本主義,結果兩國都貧窮落後。
  • 義大利為何能夠容忍梵蒂岡?作為一個國中國,梵蒂岡有什麼魅力呢
    說起梵蒂岡這個國家,大家一定會覺得非常的神奇,作為一個袖珍國,梵蒂岡的人口連一千都不到,土地也僅僅有不到半平方公裡,相比之下,我國就是一個村子都比這個國家要大上不少,不過雖然梵蒂岡的國土少,人口少,但是人家的人均GDP高,在二零零七年的時候,梵蒂岡的人均收入就已經達到了七萬多美元,
  •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怎麼就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梵蒂岡大約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了,然而這個小國卻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因為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的居住地,也因此成為天主教教會最重要的中心。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的強大影響力,這其中的傳奇故事還真不少。保羅二世在梵蒂岡遇刺如今的教皇是阿根廷人,方濟格,他在擔任巴西主教的時候就以仁愛和虔誠聞名。同時他也是個有著強大人格魅力的人。
  • 只要中國大陸和梵蒂岡談完這件事 「臺梵」就會斷交
    內容提示:有媒體分析,或者是說臺灣最怕和臺灣斷絕關係的,其實是歐洲的梵蒂岡,如果梵蒂岡也離開臺灣而去了,那臺灣在歐洲沒有任何一個有官方關係的國家存在,那對臺灣的衝擊會非常非常的大。
  • 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強調宗教自主自辦 羅馬教皇呼籲中國信眾效忠教廷
    時隔9年,中國再次召開統戰工作會議,其中關於宗教工作的表述引發外媒關注,美英媒體稱,中國意指宗教必須擺脫外國影響。與此同時,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呼籲全世界為中國教徒祈禱,這被外媒解讀為呼籲中國信眾效忠教廷。 據新華社報導,中央統戰工作會議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
  • 梵蒂岡稱各國立法者有責任禁止同性戀婚姻
    2003-08-01 16:11:37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固山   由於擔心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同性戀婚姻法律,梵蒂岡今天呼籲羅馬天主教議員和其它立法者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