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見河水邊像是有什麼動物在動,便去查看,結果發現好像是娃娃魚……」近日,張志軍帶著公司員工在樂山市夾江縣旅遊環線進行團建活動,一伙人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路邊小河裡的響動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跑過去一看,這條似魚非魚的傢伙渾身深褐色,通體光滑扁長,長著短短的四肢,約70釐米長,3斤多重。因為不敢確定這條長腳的怪魚到底是什麼,不敢擅自處理。
隨後,他們把它護送到夾江縣自然資源局,經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條野生大鯢,也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娃娃魚。它體表無外傷,具備即刻放歸野外條件,大家隨即將這條娃娃魚放歸了自然。
張志軍說,「他只在小時候見過野生娃娃魚,娃娃魚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它既然出現了,說明我們夾江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環境需要所有人共同愛護,這樣我們的家鄉才會越來越美好。」
據了解,娃娃魚對水質、溫度等環境要求非常高,被稱為生態環境活的「晴雨表」。娃娃魚的頻繁現身,說明夾江的水環境越來越好。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更「有實」的關鍵之年。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各級河(湖)長認真履職,組織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治理河道89.5千米,建成行走青衣江文旅公園和龍騰湖溼地公園等生態廊道。青衣江夾江段20年來未新建1家企業,未新增1個排汙口,河(湖)系統治理成效明顯,青衣江水質長期保持II類及以上,已成為全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縣域內水質保持Ⅲ類及以上的河流有14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來源於:夾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