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難的東西,就好比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到如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數學家能夠給出答案。而同樣,我們在小學數學課上的時候,就學習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它就是圓周率,大部分人都知道圓周率的前幾位數字,3.1415926,而後面那無窮無盡的數字卻是連現代最智能的計算機也無能為力,那麼為什麼圓周率至今無法算盡呢?
我們先來看看圓周率是什麼?按照數學家們的定義,圓周率其實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在數學乃至物理學中最常見也是最常需要用到的數字,如果我們要精確計算一個圓形的周長或者是面積、體積,那麼圓周率越精確那麼計算出來的數據也就越準確。
而就是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數字,卻讓無數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因為它竟然是算不完的。實際上從18世紀以來,各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們都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來證明圓周率能夠算完,但結果無一都是失敗。而為什麼人類現在無法算盡圓周率呢?其本質的原因或許是,我們現有的數學體系可能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假設圓周率真的被算了出來,那就意味著在當前的宇宙空間中,一個圓內的正多邊形邊長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邊長就等於圓弧的長度,而這樣的理論在現有的知識體系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這樣的圓和這樣的正多邊形不會存在於當前的這個宇宙中。
那麼如果在一個全新的宇宙中,圓周率是否能夠算出來呢?答案或許是能的。如今,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圓周率數字中所包含的信息極為豐富,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圓周率值來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大小,那麼這個宇宙的數據我們人類就可以計算出來,而假如這個精度不斷往上提升,那麼我們這個宇宙的空間甚至時間的維度會不會也能夠計算出來?
在高等文明的世界中,外星高等文明之所以能夠擁有先進的科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看待宇宙的方式與人類不同,我們現有的數學乃至科學體系或許是比較低級的一種,而這種低效率的數字運算讓人類的科技文明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陷入遲緩,如果我們想在未來前往其他星球乃至其他宇宙,現有的科學體系必須要得到改進或者是升級,圓周率或許成為了人類新的突破口。
不過這樣的突破絕非一朝一夕,或許100年,或許100萬年,人類終將有一天會發現一種方法將圓周率的答案給求解出來,而那時候,我們的科學技術將突破到一個新的等級中去,宇宙空間時間的密碼也會被人類慢慢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