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在數學計算中我們一般用3.14來計算。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圓周率3.14就已經夠了,但是科學家似乎對計算圓周率有一種特別的痴迷。
這還是去年的消息,去年3月14日也就是情人節的那天,谷歌公司宣布,利用超級計算機他們已經把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以後31.4萬億位,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極限。一個小小的圓周率,明知道除不盡,為什麼還要耗費人力物力一直算下去,是不是科學家太閒了?
其實原因並非如此。圓周率對於人類科學發展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在巴比倫的石刻上就發現過當時的人們對圓周率的記載,雖然不夠精確,但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科學的思考。到了中國的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將圓周率精確計算到了後七位,比西方早八百多年。進入計算機時代後,人們計算圓周率有了更簡單方便的方式,但對它的計算似乎從來沒有停止。
對於圓周率無止境的計算,其實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比拼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現如今,各國都投入了巨大力量研發超級計算機,而怎麼衡量一臺超級計算機的性能呢,那無疑是計算的速度。計算圓周率的精確程度,能夠反映出超級計算機本身的先進性。
其次是圓周率蘊含的秘密不容小覷。
在宇宙物理學前沿,科學家們發現圓周率的不規律性質,和宇宙非常相似。圓周率的無窮無盡,似乎跟宇宙一樣,沒有邊界。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兩顆完全相同的天體。從表面上看,圓周率和宇宙天體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圓周率是人類認識宇宙的關鍵單位,人們不清楚圓周率的極限,自然也不了解宇宙的盡頭。一直有科學家認為,圓周率有規律可循,只是人類還沒有發現而已。一旦人類掌握了圓周率的秘密,就會揭開整個宇宙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