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何執著的計算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位,到底有什麼用?

2021-01-12 騰訊網

在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也越來越多,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我們也已經掌握了固定的規律和一定的事技巧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可以不斷的發掘新的領域,在數學上有一個數不盡的數字常數圓周率在數學上經常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它是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在科學上認為它是算不盡的代名詞,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用圓周率的計算來解開宇宙上的一些現象,也是人類對未知領域探索永不停止的一種精神支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π一般都是取3.14來使用,我們經常會背誦的也就是3.1415926,我們明知道π這個數字在數學上是是無法被算計的,但是很多的科學家卻一直非常執著的計算圓周率,為什麼科學家明知道圓周率不會算計還如此執

根據目前,美國科學家對圓周率的計算來看,現在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如此正常的數字,看起來就非常的頭痛,雖然我們知道在數學上有一些數字都必須要做到比較精確,但是精確到一個數字小數點後31.4萬一位真的有必要嗎?那麼一個算不盡的數字科學家如此執著的計算到底存在著怎樣的意義呢?

這句話當圓周率和科學所聯繫在一起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現象可以用科學技術來解釋,但是也有很多的神秘現象是我們無法解釋的,也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這是目前我們無法參透的未知領域,而這些我們未知的事物和圓周率有著非常大的共同之處,它們神秘並且也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正是因為這樣有很多的科學家認為,圓周率派和科學有著一定的關係,如果我們認清了圓周率的位數不盡的算下去,或許就能夠解開宇宙存在的奧秘。

很多的科學家窮極一生,不斷的研究圓周率不僅將獲得榮譽,更多的是想要解開人類和宇宙之間存在的聯繫,但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圓周率的盡頭在哪裡無人得知。在我們現在的科學應用當中,也可以把圓周率作為計算機領域檢測的一把標尺,來驗證計算機的性能。

如果一臺計算機在運算圓周率的過程當中出現了錯誤,那麼說明這個計算機的軟硬體設備存在一定的故障,需要重新的調整,就像是在2019年我們拍攝到的黑洞照片,是用了兩年的時間進行數據處理才得到的,所以在研究宇宙科學的領域當中,超級計算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也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從一方面來講,它確實可以推動我們現在科學社會的進步。現在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參透圓周率的秘密,對於圓周率的不斷計算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到了1948年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了808為小數值,之後的計算機時代,人們充分利用計算機對圓周率進行計算。到了2019年,圓周率已經被算到了314.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呢?網友得知原因後感嘆:高瞻遠矚,謀劃甚遠。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答案很意外
    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今年的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但是可能會有人對此疑惑,為什麼要將一個被定為無限不循環的小數進行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答案很意外
    引言: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什麼如此執著的突破它?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相信大家在讀小學的時候都計算過圓周率,而且老師也會詳細的告訴我們圓周率是如何推演出來的,那麼作為這麼一個常數,為什麼很多人從古到今都會去追求它的精確度呢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為啥還在計算?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
    世界上少有絕對的事情,比如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圓,就算用圓規旋轉一圈,也只是無限接近於圓,而圓周率是圓周長度和直徑的比值,迄今為止已經被算到了31.4萬億位。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其內隱藏什麼秘密,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在眾多數學符號中,有一個符號很多朋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了,而且它經常被用來計算一些幾何問題,它就是π。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被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
  • 谷歌已將圓周率算到30多萬億位,人類為何對它如此執著?
    數學也是一切類型科學的基礎,許多科學家或多或少都會掌握一些數學理論。數學之中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論,那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其中就有圓周率。大家都知道圓周率是一個永遠不可能算得盡的數。它的盡頭到底在哪裡,以人類目前的科學知識暫時不得而知。雖然說圓周率沒有盡頭,但還是有著一些科學家或者是組織在持續算著圓周率。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如此執著,到底為了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萬億位,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歷史上,最早計算出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利用「分割術」計算出圓周率的數值在3.1429到3.1408之間,並且,他還成功開創了人類計算圓周率小數位的先河。然而,在阿基米德這位偉大的數學家計算出大概的數值之後,圓周率的計算似乎陷入了停滯的狀態,直到600多年後,中國偉大的算數家祖衝之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圓周率的小數位計算才得到了延長。
  • 圓周率都算到31.4萬億位了,科學家如此執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人類對未知的事物總是有抹不掉的好奇,因此我們一直未曾停下探索的腳步。在探索的過程中,宇宙和大海是大部分人嚮往的,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執著於另一項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探索——圓周率。,圓周率經歷了實驗時期、幾何法時期、分析法時期,如今進入計算機時代以後,已經有人把圓周率計算到了10萬億位,還因此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
  • 推到31.4萬億的圓周率,怎麼還在算?科學家:或和宇宙規律有聯繫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因為圓周率不能被除盡,一般認為它的後面是無限小數。一般在數學計算裡我們只保留後面七位數,3.1415926,越按照3.14。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知道圓周率3.14就夠了,但是科學家們不行,他們對圓周率有一種謎一樣的執著。
  • 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圓周率是用數學符號π來表示的。目前人類已經能夠將圓周率計算到它的31.4萬億位了。不過很多人都對圓周率持續計算下去的這一問題,抱有很大的看法。以現有的圓周率已經可以來計算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體積等等關鍵的數值了。那麼持續將它計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難道不是過於的吹毛求疵了嗎?將圓周率計算下去,人類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利處呢?
  • 圓周率都算到31.4萬億位了,科學家為何仍如此執著?原因肅然起敬
    人類對未知的事物總是有抹不掉的好奇,因此我們一直未曾停下探索的腳步。在探索的過程中,宇宙和大海是大部分人嚮往的,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執著於另一項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探索——圓周率。圓周率大家都不陌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這個代表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的符號「π」可是給我們除了不少難題。其實它不僅在數學方面有所應用,在物理學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 為何非要把圓周率算到十幾億位?專家:或許和宇宙有莫名聯繫!
    為何非要把圓周率算到十幾億位?專家:或許和宇宙有莫名聯繫!20世紀有了計算機,才最終將圓周率算到了上億位。其實圓周率不僅運用到數學領域,一些天文計算或者是物理試驗都能夠使用到圓周率,而一般情況之下,我們所使用的圓周率幾乎也就到3.14,而一些科學實驗當中這根本是不能夠的,因此科學家們會進行反覆的試驗來進行實地的探究,為何非要把圓周率算到十幾億位?專家:或許和宇宙有莫名聯繫!
  • 科學家是有多無聊!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到底為了什麼?
    前段時間,官方便爆出一條驚天動地的消息,稱谷歌可以將圓周率小數點後,算到31.4萬億位。這組信息主要是想表達機器的高智能,還是科學家們真很閒?但是這組消息在數學界可是掀起了大浪,越來越多的人類開始關注。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數學,從簡單的計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運用。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出門買菜,我們也會利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的原因
    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可是人類對圓周率的後面的小數位的計算卻樂此不疲,如今人類已經把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計算到億萬級以上,比如著名國際巨頭谷歌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位計算到31.4萬億位,當然這還不是圓周率小數位的極限數值,IBM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計算到60萬億位,這個數值成為人類計算出圓周率最多位數的記錄,儘管這樣人類依然沒有把圓周率給算盡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真正原因
    可是人類對圓周率的後面的小數位的計算卻樂此不疲,如今人類已經把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計算到億萬級以上,比如著名國際巨頭谷歌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位計算到31.4萬億位,當然這還不是圓周率小數位的極限數值,IBM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計算到60萬億位,這個數值成為人類計算出圓周率最多位數的記錄,儘管這樣人類依然沒有把圓周率給算盡,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法算盡的無理數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讓人類窺探到了更多的「真理」,尤其是超級計算機的發明,更是讓人類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也許你們還不知道,目前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給算到31.4萬億位,並且甚至有科學家提出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