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答案很意外

2020-12-03 騰訊網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引言: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在眾多數學符號中,有一個符號很多朋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了,而且它經常被用來計算一些幾何問題,它就是π。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能背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明白,π的小數位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人類目前還沒有算盡這個數。

今年的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

但是可能會有人對此疑惑,為什麼要將一個被定為無限不循環的小數進行如此精確的計算呢?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對一般人而言圓周率的小數點後兩三位在計算圓的面積、體積等幾何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夠用了,但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圓周率的呢?據了解,古巴比倫一塊大約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石碑上曾經刻有這樣的數字「3.125」,而且人類也在古埃及的文物中發現了類似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離真正的圓周率還有一定的誤差,但是充分體現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關注到圓周率了。後來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專注這方面的研究,他利用割圓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的第七位,這讓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算得如此精確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一些數學家也在算圓周率上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始終要比祖衝之落後800多年。到了現代,人類科技空前發展,許多計算已經可以由計算機來代替,因此圓周率得到更加精確的測算。那麼為什麼現代人類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來算圓周率呢?這個問題的背後存在幾種可能的原因。

有觀點認為計算圓周率相當於在研究宇宙,人類計算出來的結果越精確就更加靠近宇宙的奧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呢?因為宇宙和圓周率確實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例如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小數點後的數字是隨機且無規律地出現,這一點和宇宙中的天體有點相似,宇宙沒有一顆完全相同的天體。而且到目前為止圓周率一直沒有被算盡,這和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的邊界一樣,遠遠沒有下落。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圓周率的小數看起來沒有規律,但是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巧合,例如某人的出生年月日、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等等。由此看來圓周率不但是一個算不盡的數字,它還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數字。雖然圓周率無法被算盡,但是許多國家都以算出越多小數位為傲,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一直在算圓周率的其中一個原因。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圓周率或許就是宇宙密碼,認為未來某一天圓周率算盡那天,那就是人類掌握全部變化規律的時候,到時我們的世界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很多國家都將算出越多小數位為傲,對此大家覺得圓周率會有被算盡的一天嗎?

-END-

相關焦點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答案很意外
    今年的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但是可能會有人對此疑惑,為什麼要將一個被定為無限不循環的小數進行如此精確的計算呢?雖然這個數字離真正的圓周率還有一定的誤差,但是充分體現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關注到圓周率了。後來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專注這方面的研究,他利用割圓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的第七位,這讓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算得如此精確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一些數學家也在算圓周率上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始終要比祖衝之落後800多年。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到了1948年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了808為小數值,之後的計算機時代,人們充分利用計算機對圓周率進行計算。到了2019年,圓周率已經被算到了314.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呢?網友得知原因後感嘆:高瞻遠矚,謀劃甚遠。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什麼如此執著的突破它?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相信大家在讀小學的時候都計算過圓周率,而且老師也會詳細的告訴我們圓周率是如何推演出來的,那麼作為這麼一個常數,為什麼很多人從古到今都會去追求它的精確度呢
  • 圓周率都算到31.4萬億位了,科學家為何仍如此執著?原因肅然起敬
    在探索的過程中,宇宙和大海是大部分人嚮往的,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執著於另一項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探索——圓周率。圓周率大家都不陌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這個代表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的符號「π」可是給我們除了不少難題。其實它不僅在數學方面有所應用,在物理學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但不管在哪一領域,以如今的科技水平,在計算的時候最多取其小數點後40位,就足以應付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勘測了。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其內隱藏什麼秘密,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在眾多數學符號中,有一個符號很多朋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了,而且它經常被用來計算一些幾何問題,它就是π。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被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明白,π的小數位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人類目前還沒有算盡這個數。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萬億位,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歷史上,最早計算出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利用「分割術」計算出圓周率的數值在3.1429到3.1408之間,並且,他還成功開創了人類計算圓周率小數位的先河。然而,在阿基米德這位偉大的數學家計算出大概的數值之後,圓周率的計算似乎陷入了停滯的狀態,直到600多年後,中國偉大的算數家祖衝之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圓周率的小數位計算才得到了延長。
  • 圓周率都算到31.4萬億位了,科學家如此執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探索的過程中,宇宙和大海是大部分人嚮往的,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執著於另一項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探索——圓周率。,圓周率經歷了實驗時期、幾何法時期、分析法時期,如今進入計算機時代以後,已經有人把圓周率計算到了10萬億位,還因此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
  • 推到31.4萬億的圓周率,怎麼還在算?科學家:或和宇宙規律有聯繫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因為圓周率不能被除盡,一般認為它的後面是無限小數。一般在數學計算裡我們只保留後面七位數,3.1415926,越按照3.14。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知道圓周率3.14就夠了,但是科學家們不行,他們對圓周率有一種謎一樣的執著。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如此執著,到底為了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 科學家為何執著的計算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位,到底有什麼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π一般都是取3.14來使用,我們經常會背誦的也就是3.1415926,我們明知道π這個數字在數學上是是無法被算計的,但是很多的科學家卻一直非常執著的計算圓周率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為啥還在計算?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
    世界上少有絕對的事情,比如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圓,就算用圓規旋轉一圈,也只是無限接近於圓,而圓周率是圓周長度和直徑的比值,迄今為止已經被算到了31.4萬億位。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讓人類窺探到了更多的「真理」,尤其是超級計算機的發明,更是讓人類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也許你們還不知道,目前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給算到31.4萬億位,並且甚至有科學家提出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 谷歌已將圓周率算到30多萬億位,人類為何對它如此執著?
    數學也是一切類型科學的基礎,許多科學家或多或少都會掌握一些數學理論。數學之中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論,那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其中就有圓周率。大家都知道圓周率是一個永遠不可能算得盡的數。它的盡頭到底在哪裡,以人類目前的科學知識暫時不得而知。雖然說圓周率沒有盡頭,但還是有著一些科學家或者是組織在持續算著圓周率。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在數學計算中我們一般用3.14來計算。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圓周率3.14就已經夠了,但是科學家似乎對計算圓周率有一種特別的痴迷。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的原因
    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可是人類對圓周率的後面的小數位的計算卻樂此不疲,如今人類已經把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計算到億萬級以上,比如著名國際巨頭谷歌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位計算到31.4萬億位,當然這還不是圓周率小數位的極限數值,IBM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計算到60萬億位,這個數值成為人類計算出圓周率最多位數的記錄,儘管這樣人類依然沒有把圓周率給算盡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真正原因
    可是人類對圓周率的後面的小數位的計算卻樂此不疲,如今人類已經把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計算到億萬級以上,比如著名國際巨頭谷歌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位計算到31.4萬億位,當然這還不是圓周率小數位的極限數值,IBM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計算到60萬億位,這個數值成為人類計算出圓周率最多位數的記錄,儘管這樣人類依然沒有把圓周率給算盡,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法算盡的無理數
  • 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
    圓周率的計算公式非常簡單,可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數字,卻困擾了人類二千多年的時間。自從2000年前,圓周率出現之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數學家花費一生的時間來計算它的位數。在計算機沒有出現之前,數學家計算圓周率只能通過人工方式,效率自然就非常慢了。直到計算機出現之後,圓周率的計算才放棄人工開始轉由計算機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