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引言: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在眾多數學符號中,有一個符號很多朋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了,而且它經常被用來計算一些幾何問題,它就是π。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能背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明白,π的小數位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人類目前還沒有算盡這個數。
今年的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
但是可能會有人對此疑惑,為什麼要將一個被定為無限不循環的小數進行如此精確的計算呢?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對一般人而言圓周率的小數點後兩三位在計算圓的面積、體積等幾何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夠用了,但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圓周率的呢?據了解,古巴比倫一塊大約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石碑上曾經刻有這樣的數字「3.125」,而且人類也在古埃及的文物中發現了類似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離真正的圓周率還有一定的誤差,但是充分體現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關注到圓周率了。後來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專注這方面的研究,他利用割圓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的第七位,這讓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算得如此精確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一些數學家也在算圓周率上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始終要比祖衝之落後800多年。到了現代,人類科技空前發展,許多計算已經可以由計算機來代替,因此圓周率得到更加精確的測算。那麼為什麼現代人類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來算圓周率呢?這個問題的背後存在幾種可能的原因。
有觀點認為計算圓周率相當於在研究宇宙,人類計算出來的結果越精確就更加靠近宇宙的奧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呢?因為宇宙和圓周率確實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例如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小數點後的數字是隨機且無規律地出現,這一點和宇宙中的天體有點相似,宇宙沒有一顆完全相同的天體。而且到目前為止圓周率一直沒有被算盡,這和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的邊界一樣,遠遠沒有下落。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圓周率的小數看起來沒有規律,但是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巧合,例如某人的出生年月日、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等等。由此看來圓周率不但是一個算不盡的數字,它還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數字。雖然圓周率無法被算盡,但是許多國家都以算出越多小數位為傲,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一直在算圓周率的其中一個原因。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圓周率或許就是宇宙密碼,認為未來某一天圓周率算盡那天,那就是人類掌握全部變化規律的時候,到時我們的世界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很多國家都將算出越多小數位為傲,對此大家覺得圓周率會有被算盡的一天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