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為啥還在計算?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

2021-01-09 騰訊網

世界上少有絕對的事情,比如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圓,就算用圓規旋轉一圈,也只是無限接近於圓,而圓周率是圓周長度和直徑的比值,迄今為止已經被算到了31.4萬億位。

最早的圓周率產生於四千年前左右,在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的古巴比倫石匾上,圓周率等於25除以8,為3.125;而萊因德數學紙草書上的圓周率則等於16/9的平方,約等於3.1605。

此外許多人認為,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造的胡夫金字塔和圓周率有關,金字塔的周長和高度之比等於圓周率的兩倍,正好是圓的周長和半徑之比。

現如今,我們都會在數學課本上學習到圓周率,通常用的是3.14。約等於3.14這個數值最早則是由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算出來的,阿基米德通過求出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再取平均值,得出3.141851這一數值。

阿基米德享譽國際,與高斯和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另外他的《方法論》中已經十分接近現代微積分,當然,阿基米德在數學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最終還是想要應用到物理上,而他還是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因此享有「力學之父」的美譽。

當然,數千年來,大家一直都在計算圓周率,在5世紀中後期,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衝之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另外由祖衝之撰寫的《大明曆》還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曆法。

發展到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范·科伊倫窮盡一生,把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35位數,不過進行到現代,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31.4萬億位,實在算不上是件難事。

但關於圓周率的應用,在現代科技領域中,基本只用到圓周率的十幾位,此外以39位精度的圓周率值去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誤差還不到一個原子的體積

事實上在1761年之前,人們計算圓周率,主要是想搞明白圓周率是否循環小數,但在1761年數學家蘭伯特證明了圓周率是無理數,1882年數學家林德曼證明圓周率是超越數後,圓周率的神秘面紗已經被掀開了。

即使計算到31.41萬位,但還不需要用到這麼多,那為什麼還在繼續算下去?它的意義在哪?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事實上,31.41萬位精度的圓周率作用不大,而繼續算下去,只是因為電子計算機計算圓周率太方便了,不管是不是在數學領域做研究,大家都可以計算圓周率,也就是興趣使然,還有部分人表示,計算圓周率可提高記憶力。

當然,還有部分人提出疑問,圓周率能不能被算盡?這個也沒有絕對的答案,比如無邊無際的宇宙,如果找到它的終點,結局會怎樣?筆者認為,當圓周率出現一個絕對值,人類找到宇宙的盡頭,大概各個星球上都可能有人類生存,宇宙的末日不過如此了。

相關焦點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的原因
    3.14)去計算圓,當然要求很高的領域,比如航天領域、生物領域等需要用到圓周率的位數就多了,在航天領域不能有一點誤差,否則會導致飛船飛不起來,或者偏離軌道而導致項目失敗,儘管如此,即使像航天領域這些精度要求極高的領域需要用到的圓周率小數位也不過百來位,就是小數點後的100位數就可以滿足太空梭、火箭的正常飛行了。
  • 圓周率已被算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這裡告訴你真正原因
    ,否則會導致飛船飛不起來,或者偏離軌道而導致項目失敗,儘管如此,即使像航天領域這些精度要求極高的領域需要用到的圓周率小數位也不過百來位,就是小數點後的100位數就可以滿足太空梭、火箭的正常飛行了。可是人類對圓周率的後面的小數位的計算卻樂此不疲,如今人類已經把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計算到億萬級以上,比如著名國際巨頭谷歌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位計算到31.4萬億位,當然這還不是圓周率小數位的極限數值,IBM宣稱已經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計算到60萬億位,這個數值成為人類計算出圓周率最多位數的記錄,儘管這樣人類依然沒有把圓周率給算盡,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法算盡的無理數
  • 推到31.4萬億的圓周率,怎麼還在算?科學家:或和宇宙規律有聯繫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因為圓周率不能被除盡,一般認為它的後面是無限小數。一般在數學計算裡我們只保留後面七位數,3.1415926,越按照3.14。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知道圓周率3.14就夠了,但是科學家們不行,他們對圓周率有一種謎一樣的執著。
  • 圓周率已經算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各國仍未停止計算,為什麼?
    圓周率已經算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各國仍未停止計算,為什麼?「3.1415926...」是大多數人對圓周率的認知,至於小數點後的多少位,對普通人就是未知區域了。關於圓周率,人們都不會陌生,因為在九年義務教育裡就曾經接觸過,雖然沒有深層次學習,但是在考試中也會提到。
  • 人類能將"圓周率"算盡嗎?現已算到小數點後31萬億位了
    ,他運用中國古代數學家&34;發明的割圓術理論,計算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後七位數,而這個成就西方是在一千多年後才做到的。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2010年1月7日,法國工程師法布裡斯·貝拉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2.7萬億位。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答案很意外
    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能背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明白,π的小數位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人類目前還沒有算盡這個數。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答案很意外
    引言:在很多人看來,圓周率π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符號,它的作用僅僅是解決一些幾何問題的計算。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其內隱藏什麼秘密,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但如果你有了解過這個符號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小數位是算不盡的,但人類一直在竭盡全力計算。在眾多數學符號中,有一個符號很多朋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了,而且它經常被用來計算一些幾何問題,它就是π。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被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
  • 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
    去年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這個位數讓人們感到震撼,讓人們對圓周率這個神秘的數字更加敬畏。可能很多人對此有一個疑惑: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這樣做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圓周率由2000年前古代數學家發現,可是這樣的一個數字,卻讓科學發達的現代也無能為力。
  • 圓周率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仍未停止計算,有什麼用處?
    話雖如此,可凡事總要有個度,將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字精確到幾十、幾百位已經夠多了,但是現在卻已經達到了31.4萬億位,而且這個數值還在不斷增加,計算仍未停止,這麼做究竟有何用處?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讓人類窺探到了更多的「真理」,尤其是超級計算機的發明,更是讓人類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也許你們還不知道,目前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給算到31.4萬億位,並且甚至有科學家提出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到了1948年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了808為小數值,之後的計算機時代,人們充分利用計算機對圓周率進行計算。到了2019年,圓周率已經被算到了314.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呢?網友得知原因後感嘆:高瞻遠矚,謀劃甚遠。
  • 目前圓周率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如今仍在算,有用處?
    古老科學家們為此創造了很多測量工具,但圓周長卻沒有辦法準確測量,不過在公元前2500年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時候,他們似乎觸及到了一個神秘的數據,也就是今天要說的圓周率π,它主要被用來計算圓的周長面積和半徑,看似無用,但直到現在都還在被計算
  • 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圓周率是用數學符號π來表示的。目前人類已經能夠將圓周率計算到它的31.4萬億位了。不過很多人都對圓周率持續計算下去的這一問題,抱有很大的看法。以現有的圓周率已經可以來計算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體積等等關鍵的數值了。那麼持續將它計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難道不是過於的吹毛求疵了嗎?將圓周率計算下去,人類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利處呢?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數學,從簡單的計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運用。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出門買菜,我們也會利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在數學計算中我們一般用3.14來計算。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圓周率3.14就已經夠了,但是科學家似乎對計算圓周率有一種特別的痴迷。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
  • 如果圓周率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沒趕上圓周率紀念日,咱趕在4月14日前出一篇圓周率。關於圓周率,我們從中學就知道這是一個無線不循環小數,所以它應該是算不盡的,假如有一天圓周率被算盡,那麼這個宇宙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呢?1949年:2037位 1958年:10000位1981年:200萬位 1999年:687億位2019年:31.4萬億位很明顯2019年的是紀念圓周率而計算出來的一個位數,畢竟超級計算機面前,計算圓周率不過是時間和電力消耗的問題,想要多少位都可以!如果圓周率被算盡會怎樣?
  • 如果圓周率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沒趕上圓周率紀念日,咱趕在4月14日前出一篇圓周率。關於圓周率,我們從中學就知道這是一個無線不循環小數,所以它應該是算不盡的,假如有一天圓周率被算盡,那麼這個宇宙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呢?估計直接飛跑了,所以還得繼續計算,後來有了效率更高的無窮級數來計算,到了十八世紀德國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終於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再後來德國數學家林德曼證明了圓周率Π是一個超越數(超越數就是不能作為有理係數多項式根的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