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包裹從倉庫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需要物流快遞來完成。作為流通體系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在暢通「雙循環」中備受關注,也直觀地反映著一個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在短短三個月內,全國快遞業務量從500億件「三連跳」至700億件,那麼成都的快遞業務量又如何呢?
今天,小錦從成都市郵政管理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獲悉,今年前10月成都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超過11億件,同比增長逾一成,其中10月當月快遞業務量達1.36億件,同比增長兩成多。在全國快遞前50強城市中,前10月成都快遞業務量居第12位,快遞業務收入居第10位。
變化:
「買」「賣」趨於平衡
業務量與投遞量之比逐漸縮小
快遞業務量是與快遞投遞量相對應的一個指標,一般是指當地快件的出港量,簡而言之就是當地產生的包裹量。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快遞下鄉等戰略實施下,加上配套交通便利提升、營商環境優化,吸引了不少企業在成都打造電商基地、建設中轉樞紐和倉儲配送中心,推動了「成都造」商品和「成都產」農特產品紛紛觸網銷售,促進供給側改革,融入市場大循環。這樣的現象直觀地體現在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派件量的數據變化上。
據成都市郵政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成都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1.06億件,同比增長12.21%;快遞業務投遞量累計完成12.04億件,同比增長10.83%。這兩組數據反映出兩大變化:一是快遞業務量與快遞業務投遞量之比逐步縮小,越來越接近1:1。在我國東部經濟較為發達城市,基本上都是快遞業務量大於快遞投遞量,換而言之即「賣多於買」,成都的快遞業務量與快遞投遞量之比逐步縮小,說明「買賣」兩者逐漸趨於平衡。二是快遞業務量增速高於快遞投遞量,這從一程度上反映了成都電子商務以及新經濟新業態等發展速度,也就是說成都快件出港量增速快於進港量。
排名:
10個月站上「億梯級」
成都快遞業務引領中西部發展
統計還顯示,今年前10月成都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超過百億元,達107.76億元。由此可見,雖然今年遭遇疫情的影響和衝擊,但是成都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在10月內站上「億梯級」,快遞累計業務量超過了十億件,快遞累計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
從全市快遞業務量構成來看,前10月同城、異地、國際及地區快遞業務量分別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6.29%、72.91%和0.80%;業務收入分別佔全部快遞收入的20.40%、54.32%和5.90%。與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遞業務量的比重增長了0.53個百分點,異地快遞業務量的比重下降了0.72個百分點,國際及地區業務量的比重增長了0.1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全國快遞前50強城市排名顯示,前10月成都快遞業務量居全國第12位、中西部第1位;快遞業務收入居全國第10位、中西部第1位。而據四川省郵政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月四川快遞業務量居前5位的市(州)分別為:成都、眉山、南充、德陽、綿陽。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楊富 供圖 楊富 編輯 楊華春 校對 田莉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