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達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2021-01-17 騰訊網

對錢建國和李鐵鐵父子來說,廢品回收給了他們在北京這個城市落腳的機會。樸素的李鐵鐵父親挺知足,「收入還行,兩個人一年十幾萬元,比種地強。」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

編輯 | 陳芳

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這堪稱中國速度,200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只有10億件,八年後的2014年突破100億件,六年後超500億件,快遞業一飛沖天背後主要得益於網購的迅猛發展。按照2020年的數據計算,相當於中國14億人人均每月收取約5件快遞。

不過,快遞業務量狂飆猛進背後,垃圾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

拿濟南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舉例來說,早在2017年就有航拍發現,這裡垃圾山足足有30米高,幾輛垃圾運輸車傾倒完,推土車輪番上陣,把各色包裝袋的垃圾推向填埋場。偶爾有風拂過,塑膠袋被吹得滿天飛。據了解,這裡每天接收全濟南4500噸-5000噸垃圾,雙11後幾天甚至突破5000噸,包含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

時至今日,快遞垃圾的處理能力並沒有跟上快遞業的發展腳步,浪費和汙染每天都在上演,連深入城市毛細血管的廢品回收站都解決不了。

一些人的謀生行當

廢品回收站與城市似乎有點割裂,在高樓林立的北京北三環,一個小區的臨街廢品回收站,仿佛從上個世紀90年代穿越過來,地面凹凸不平,有幾個坑坑窪窪的洞,白牆斑駁,有些牆皮已經脫落。牆上掛著一頂掛鍾和空鳥籠,屋裡堆著報紙、金屬、紙箱等。

這家店是錢建國的地盤,每次有人送廢品上門時,他就放到門口的秤上稱一下,算好價格後,從身旁的鋁鍋裡拿出小額鈔票和硬幣遞給對方,然後伸手把廢品丟進門口分別放紙箱和金屬的兩輛大卡車上。

今年50多歲的錢建國,和廢品打了半輩子交道,2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廢品收購生意。前些年他盤下這塊店面,後來帶著老婆和兒子一起做。他透露,這家店歸屬於一家再生資源回收公司,他們每月拿固定工資加提成,一個人年收入有四五萬元。

錢建國對現在的行情很滿足,「紙箱漲價了,以前一公斤1.2-1.3元,最差的時候是2013-2014年,只有五六毛錢,現在漲到1.5元。」這對錢建國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為這幾年快遞紙箱越來越多,紙箱佔他們回收物的七八成。

這當然得益於快遞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快遞包裹量與日俱增後,讓紙箱回收這門生意興隆,「廢紙大戶」張茵就是靠破紙箱成為中國的女首富,1957年出生的她經過調查拿著3萬元一頭扎進了深圳廢紙回收業,從香港倒騰廢紙回內地賺了一大筆,後來還創辦了中南紙業,業務範圍也擴大到美國,從美國低價回收廢紙回中國售賣,最終於2006年超越黃光裕成為中國第一個女首富。

紙箱廢品回收的財富故事吸引了1200多萬人從業。來錢建國回收站的有清潔工人,還有沒太多事幹的老人。有時候,為了搶生意,還會發生爭搶地盤的情況,有的是站點與站點搶,有的是撿紙殼的人之間搶。

「經常是小區搞衛生的不讓拾荒老人撿垃圾,2010年以前有打架的,遇到什麼打什麼,棍棒、鐵鍬我都見過,酒瓶倒沒看過,之後打架少了,一般就吵吵罵罵的,畢竟報警對誰都不划算。」錢建國如是說。

相比之下,在路邊停個大卡車收廢品的李鐵鐵父子倆就艱苦得多。他們在一家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處承包了北京望京的部分區域,每天開個大卡車來路邊,從早上8點待到晚上5點,除了過年和下雨下雪天外,幾乎全年無休。

父子倆來自河南信陽,30歲的李鐵鐵做這行五六年了,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幾年前忙不過來把老父親接來打下手,他還有個姐姐在燕郊也幹這行。每天早上六點多,父子倆就得起床,匆忙洗漱、喝完粥,就得從六環外的出租屋開車一小時往四環的「工作地」趕。

紙箱也佔李鐵鐵父子倆回收物的七八成,他們感慨最近快遞紙箱變得越來越多了,每天幾乎都能裝好幾百斤,塞滿大半個卡車,剩餘空間裝點金屬雜物,車頂上再拴上裝有塑料瓶的大袋子。不時有附近拾荒或社區廢品站的人過來,李鐵鐵一般會負責上秤,父親負責把貨物碼好。旁邊是一排掉光葉子的大樹,綠化帶的枯草邊緣砌著水泥落臺,閒暇時父親會拿過草叢上的冰塊洗洗手,坐在落臺上抽菸。

對錢建國和李鐵鐵父子來說,廢品回收給了他們在北京這個城市落腳的機會。樸素的李鐵鐵父親挺知足,「收入還行,兩個人一年十幾萬元,比種地強。」錢建國看得通透,「這是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沒文化沒文憑,沒辦法只能做這個,不是很賺錢,但也沒大的風險。」

快遞垃圾處理費用將高達43億

雖然紙箱回收養活甚至造富了一批人,但放眼整個快遞業產生的垃圾,並不是所有的垃圾都能變廢為寶,那些無法回收的,它們無法被再次利用,最終給社會帶來了很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

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布關於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報告指出,從2000年到2018年,在中國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的增量已經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在部分大型城市這一指標也飆升到85%-90%。

快遞垃圾量猛增背後是快遞包裝使用量的大幅提升。從2000年到2018年,快遞包裝從2.26萬噸增加到941萬噸,其中紙類佔91%,塑膠袋佔9%。這是什麼概念?要生產、使用、處理941萬噸垃圾,會排放1303噸二氧化碳,這需要7.1億棵樹才能將其吸收。

然而,快遞垃圾中真正能回收的比預想中要少得多。據了解,我國快遞包裝以紙箱和塑膠袋為主,紙箱類快遞包裝約佔44.03%,塑膠袋類包裝約佔33.5%,套袋紙箱約佔9.47%,還有其他包裝材料如編織袋、泡沫箱、文件袋等,以及運單、膠帶、填充料等輔助材料。

這之中,紙箱類只有不到5%被重複使用,按重量計算有80%被回收,還有15%混入生活垃圾,而塑膠袋回收程度更低,除了泡沫箱一類能達到70%-80%的回收率外,膠帶、運單、塑膠袋都是「回收困難戶」,按質量計算有99%的快遞包裝廢塑料混入生活垃圾,被焚燒或填埋。

趙書會是北京望京某小區垃圾分類處理站的工作人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迎接裝載六個垃圾桶的小三輪車,再操作機器將垃圾倒入大垃圾車裡。「生活垃圾裡好多塑膠袋,也有快遞包裝垃圾,附近幾個小區每天有十幾噸垃圾。」

印象裡,趙書會記得回收站已不再接收各種顏色的、壞的塑膠袋,「以前一公斤還收三四毛,甚至七八毛,現在只收白色、厚實、乾淨的塑膠袋,1公斤1塊錢,只有部分快遞垃圾袋符合要求。」

紙箱和泡沫箱才是回收人的「黃金屋」。距離該小區10公裡外的北三環某小區,一個身穿暗灰色棉襖的男子騎著小垃圾車在轉悠,車後面捆的兩個大編織袋卻乾淨如新,裡面裝滿了泡沫箱和紙箱,他說不收塑膠袋。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俊傑曾透露,塑料作為人工合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最大危害是不可降解性,而且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如甲苯、氯化氫等,少量會導致失明。此外,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快遞垃圾,會額外增加垃圾處理成本。按照快遞行業增長速度,有報告估算,到2025年,中國需要填埋的快遞包裝將達609萬噸,處理費用需要近43億元。

為何綠色回收這麼難?

為什麼快遞垃圾造成這麼多浪費?本質上這是個衡量投入產出比的數字遊戲。

比如回收率最低的快遞塑料包裝就不太受待見。上海綠化市容局曾將廢塑料列為可回收物,泡沫塑料歸為低價值可回收物,汙損的塑膠袋被打入黑名單,屬於「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

這一切都與成本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平臺易代扔CEO張洪銘曾透露,泡沫塑料回收後能做成泡沫塑料磚,但體積大、重量輕、物流倉儲成本高,大部分地區很難推進,而快遞外包裝袋屬於二級塑料,理論上回收後可煉油,但也因成本過高,執行中被作為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

這點趙書會深有體會,儘管白色的厚實幹淨塑膠袋被放開回收,但她和同伴並不感冒,「沒分量,一大袋才賣一塊錢,誰願意?」在AI財經社走訪的幾家廢品收購站點,老闆們表示塑膠袋回收很少,收到的塑料製品大多是塑料瓶。

來自源頭的快遞垃圾浪費也很難禁止。在北京望京一家圓通快遞站點,快遞員張峰正在給一個微波爐大小的包裹上膠條,本來把袋子外的封口包好就行,頂多三四道,但他卻繞了十幾道,淡綠的編織袋外儘是土黃色的膠帶。

「公司不會管包裝(用料)的事,只要求包好,不然得擔責,一般都會多裹幾道。」張峰說。果不其然,站點內堆放的大大小小的包裹,無論是紙箱還是塑膠袋外包裝,外表都被土黃或透明色的膠帶掩蓋。

這並不罕見,除快遞網點外,一些商家為了減少貨物磕碰帶來的損失,也會過度包裝,造成大量的紙箱、泡沫紙、膠帶浪費,有時打包後,商品的體積翻了不止一倍。

有人曾提出採用綠色包裝,這也被國家郵政局專門列為指導意見中,但推廣也面臨高成本難題。

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曾對媒體表示,無膠帶紙箱、環保快遞袋的價格約為普通紙箱和快遞袋的1.5倍-2倍,可降解膠帶價格是普通膠帶的5倍。有估算顯示,如果國內830億件包裹全部採用綠色包裝,增加的成本將在百億元級別。

這讓快遞公司頗為為難。因為受制於價格戰和供需關係,圓通、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已在2元出頭徘徊,再增加包裝成本可謂雪上加霜。中通快遞研究院院長朱逸委婉地說了一句,「低成本的綠色耗材對推廣綠色包裝很重要,畢竟快遞行業的利潤已經很薄了。」

但快遞垃圾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已刻不容緩,2020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八部委《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並爭取到2025年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規模達1000萬個。

為了解決垃圾問題,政府部門頻頻出動。2020年11月,北京就出臺了最嚴「限塑令」,聚焦電商快遞、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等行業的減塑力度,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積極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

企業層面也有所行動,菜鳥推「回箱計劃」,京東投放可循環快遞箱「青流箱」,蘇寧推可循環共享快遞盒。此外,順豐、中通、圓通、百世等快遞公司也都設置了回收箱,但在執行過程中並不如意。

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曾透露,紙箱回收計劃「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原因在於用戶和快遞小哥在回收上的痛點都不強,理想的規劃是用戶收到快遞就拆開,然後把紙箱交給快遞員帶回去循環使用。但很多時候,用戶不在家,無法當場籤收,也就無法拆開快遞。而對於快遞小哥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忙著配送,也沒有時間等著回收。

即使有固定網點回收,大部分用戶也不會拖著紙箱送到回收網點。更多情況下,他們會直接丟到樓下垃圾桶裡。

當前,包括順豐、中通、申通、韻達、圓通等在內的快遞公司都享受著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幾家市值均在百億之上,順豐更是高達4000多億元,某種程度上,他們已經是大企業,應該承擔更多減少快遞垃圾的社會責任,但顯然,他們做得還不夠,不少人壓根不知道他們推出的回收計劃。

在成本考量下,快遞垃圾造成的浪費和汙染問題重任,似乎被身居城市底層的廢品收購站人員莫名承擔。

夕陽西下,最後一抹暗黃消失在遠處的樹影裡,路邊的李鐵鐵父子還在等最後一個來晚的客戶。一會兒,開著小三輪的收廢品老人來了,三人合力把紙箱和幾捆建材垃圾卸下來,用方言寒暄著最近的惡寒天氣和收成。收下一疊小票,老人開著車揚長而去,父子倆也跳上車,消失在暖黃燈光下的深藍夜色裡。

(應人物要求,文中錢建國、李鐵鐵、趙書會、張峰均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830億件快遞的幕後代價:處理垃圾需43億,種7億棵樹才能吸汙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當天全國處理5.35億快件 我們丟掉的快遞垃圾,能繞地球多少圈?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和2017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消耗編織袋約31億條、塑膠袋約82.68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 「雙11」包裹量5.35億!我們丟掉的快遞垃圾,能繞地球多少圈?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和2017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消耗編織袋約31億條、塑膠袋約82.68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 作為網購大國 中國去年產生快遞垃圾400多萬噸
    隨著網購的興起和快速擴張,我國快遞業務量激增。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140億件;2015年達到驚人的206.7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這麼多的快遞垃圾往哪裡去?記者在每年快遞業務量超50億件的網購大省廣東走訪發現,對於快遞包裝盒大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 回收率小於20% 網購狂歡後,快遞垃圾怎麼辦?
    根據國家郵政局提供的數據,今年「雙十一」期間可能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全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400億件。巨大的快遞量也帶來巨大的快遞包裝消耗,由此產生的快遞垃圾如何處理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難題。對此,快遞協會專家建議,綠色包裝是發展趨勢,消費者自身也應提高環保意識。  「雙十一」狂歡之後的近一個月內,北京廢品收購站的生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雙11全國快遞業務量23.09億件 比去年...
    23.09億件 妥投率達97.5%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顯示,11月11日-16日,受網絡電商平臺集中促銷影響,業務量達到全年高峰,6天內共處理郵(快)件23.09億件,同比增長22.69%(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去年顯示,2018年11月11日~16日業務高峰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
  • ...咋處理?重複使用率僅為5%:快遞包裝需種7億棵樹才能中和碳排放
    11月11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擺脫塑縛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發布《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70198億元,年人均快遞業務量從2000年的0.01件增長到36件。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 加碼綠色 菜鳥聯合快遞公司發起「全國紙箱回收日」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韻哲)11月20日,菜鳥宣布,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以及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公司共同發起「全國紙箱回收日」。除社區外,全國4萬個菜鳥驛站和3.5萬個快遞網點也接收快遞包裝物,分類回收。
  • 22.5億件快遞包裹,是如何完成大遷徙送到你手上的?
    中國最北小店裡的山珍,快的話三天就能送達在海南過冬的老鐵;嚴控成本的義烏老闆,光在包裝上每單就能省下幾毛錢;上億剁手黨在雲監工的直播間裡,被數字物流治好了焦慮;小區裡的快遞員因為變長的雙11,緩解了送貨密度;菜鳥驛站裡有強迫症的小雷,把貨架擺成了「圖書館」……儘管物流信息會不斷提示我們,包裹到哪兒了,但其實那些字眼,並不能真正為我們還原一個包裹的神奇旅行
  • 首屆電商物流包裝大賽落幕 30萬評選「史上最時尚環保紙箱」
    懸賞30萬 只為讓你的快遞紙箱「更有用」首屆物流包裝設計大賽起始於4月25日,京東物流以30萬元為懸賞金,向全社會徵集綠色物流包裝設計圖,參賽者憑優秀作品可以獲得獎金,其作品將有機會用於京東物流的倉儲配送過程中。
  • 今年全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2020-12-22 07:51:52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來源:中國經濟網
  • 剁手之後,我們來聊聊快遞包裝的回收
    91.9億到400億,短短五年間這個數字竟然翻了四點三倍。而中國各省的快遞網點,也在以飛快的速度增長。回收利用時要對回收物進行再次處理,提高了回收成本。二、暫無低成本、易回收的快遞包裝,綠色材料的快遞包裝沒有得到推廣。三、消費者環保意識薄弱。大多數消費者都直接把快遞包裝丟進垃圾桶,卻沒有意識到可以回收利用。部分人會把紙箱留下來裝東西,但由於紙箱強度低,並不耐用,因此也難免一段時間後被丟進垃圾桶的命運。
  •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時間:2018-12-28 15:15   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12月28日消息 據央廣網報導,今天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一件從陝西武功寄往北京的快遞包裹成為
  • 安徽首富:36歲科長下海,靠小小的瓜子成就120億身價,市值215億
    嗑瓜子的習俗自古就有,現如今更是成了人們茶餘飯後、家常裡短間的一個習慣。畢竟它老少皆宜、物美價廉之餘還方便攜帶,就是這樣一種小小的零食,一個低門檻的炒貨行業,卻被做成了大氣候!難以想像的是,一粒瓜子大概1分錢,有人卻是憑藉著它一年賣了40多億元,甚至「嗑」出了一個市值215億的上市公司!
  • 丈夫是泰國首富,女兒執掌千億帝國,她是身價440億傳奇女富豪!
    同樣有這樣一個女企業家,她是正大製藥集團女掌門人,手中更是掌控三九藥業、福瑞達、天晴等20多家藥企,身價高達440億;值得一提的是,新生代「富四代美女」謝其潤正是她的女兒,她就是秦商「帶頭人」,泰國首富謝氏家族第三代掌門人謝炳之夫人鄭翔玲。壹古語有云「無奸不商」,如今已經不適用了,當今商人重利不假,但更多的都是義字當頭!
  • 吉林某小學學生製作創意手工:快遞包裝不再是廢品
    (石洪宇)垃圾分類、生態環保理念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關注和支持。雙十一過後,吉林省吉林市的小學生們便利用快遞紙殼等舊物製作創意手工藝品,倡導並踐行低碳環保生活。
  • 中國垃圾大半靠埋!垃圾分類「斷層」背後的殘酷真相
    圖源:pixabay一紙政令,中國上海率先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運動。有人說,這推進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在科學、民主、法制、公平等現代的宏大敘事中,終於有了垃圾的一席之地。上世紀70年代,由於物資極度匱乏,日本政府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呼籲全民進行適當的垃圾分類和回收。40多年後,垃圾分類成了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道德法則。而在中國,40年的躍進,還僅僅是一場完成任務式的專項考核。有人說中國的垃圾分類終將曇花一現,尤其是看到環衛將分好類的垃圾又混在一車拉走時,就知曉這是一場上下斷層的「魔幻」。
  • 去年我國快遞使用膠帶能繞地球1200圈「買買買」背後,這些垃圾去哪...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量超600億件,2020年預計達750億件。而據測算,我國平均每件快遞的膠帶使用量是0.8米,2019年中國快遞使用的膠帶長達480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將近1200圈。
  • 吉林小學生製作創意手工:快遞包裝不再是廢品
    雙十一過後,吉林省吉林市的小學生們便利用快遞紙殼等舊物製作創意手工藝品,倡導並踐行低碳環保生活。  吉化第六小學副校長徐光介紹,學生們新近製作的數百件手工藝品,原材料均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廢品,如紙殼、雪糕棍、酸奶瓶、易拉罐包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