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億件快遞包裹,是如何完成大遷徙送到你手上的?

2020-12-05 電商在線官方

雙11的包裹,你收到幾個了?

中國最北小店裡的山珍,快的話三天就能送達在海南過冬的老鐵;嚴控成本的義烏老闆,光在包裝上每單就能省下幾毛錢;上億剁手黨在雲監工的直播間裡,被數字物流治好了焦慮;小區裡的快遞員因為變長的雙11,緩解了送貨密度;菜鳥驛站裡有強迫症的小雷,把貨架擺成了「圖書館」……

儘管物流信息會不斷提示我們,包裹到哪兒了,但其實那些字眼,並不能真正為我們還原一個包裹的神奇旅行。當收包裹已經變成再熟悉不過的生活一部分,它的進化史,是一個摻雜著生活氣息、科技智能和快遞末梢的社會化協同。

這次雙11,誕生了22.5億個包裹,每個包裹的足跡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最北小店

零下15度,大興安嶺雪紛飛。天還未亮,董菲菲就進山採摘野果了。踩在鋪滿雪的路上,呼哧呼哧聲和靴子踏雪的聲音交雜,寒風在耳畔呼嘯,她形容這是「外地東北人最解鄉愁的聲音「。

天色漸亮,望著兩旁的林海雪景,她開始興奮:家鄉的美景真的值得一看。巡山路上,冰凍路面上冒出一頭外出覓食的黑熊,她嚇了一跳,稍做鎮定後,依舊不忘推薦:興安經典打卡景點,勝似魔界。

董菲菲今年38歲,大興安嶺呼中區人,當了20多年的山大王,最愛巡山。12年前,她在網上開店,將山中珍奇野味銷到大江南北。買家收到包裹,查閱發現發貨地離中國最北小鎮漠河僅3個多小時車程,於是她有了一個「中國最北小店巡山女大王「的稱號。

今年雙11,董菲菲準備了榛菇、蔓越莓幹、野生覆盆子、大興安嶺野生冷水魚、野生山丁子幹、大松子等山中美食,為外地人送去家鄉的味道。

這些天來,店裡平均每天有100多個訂單,她一個人做客服、打包、發貨。前些年,最困擾她的就是發貨了,那時附近沒有快遞點,冰天雪地裡,她和母親拖著自行車,一個掌車把一個扶著後座貨物,走好久才能到郵政局。

為了方便發貨,她和家人搬到了離大山3個小時車程遠的地方居住。隨著圓通、韻達、順豐等快遞在當地設立站點,快遞員上門取貨,她的生意輕鬆了許多。

合作的圓通快遞員楊哥最近也連軸轉。趕上雙11,小店發貨量增加。通常,包裹需要3天左右到江浙滬,6天才能到達海南省,為了不讓買家著急,他和同事們早上6、7點就起床上門收件,中午在站點匆忙吃飯,下午接著收件。

楊哥年近五旬,是一名有兩年經驗的資深快遞老哥,也是店裡合作最久的快遞員之一。這幾年,當地網店越來越多,快遞員也多了。在冰天雪地中奔波時,快遞員也沒少羨慕別人在熱炕上不受罪,但是通過努力,他們也能獲得一份收入維持生活。

這次雙11大概能為董菲菲帶來10多萬元銷售額。這對於她來說,不是筆小數目。「小時候家鄉大約有5萬人,如今只剩1萬多人了。我喜歡與大山為伴,希望做好生意,故鄉越來越熱鬧。」

拒絕過度包裝

快遞包裹如何才能選擇最合適的包裝?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義烏商人李華,直到今年雙11前夕,他才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多年來,李華一直從事家居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早年主要做批發時,產品都是統一裝箱,大批量運走,他從來不用為包裝發愁。但自從做了電商之後,散件的打包卻始終讓他頭痛不已。

他的商品中,不僅有體積比較大的塑料桌椅,也有中等體積的塑料臉盆、垃圾桶,還有數量更多體積更小的衣架、封口夾、各種樣式的盒子,而且不少訂單都會一次性購買多種商品,「打包工人單單是在選擇合適的快遞箱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不少。」

李華還注意到,為了方便打包,增加效率,倉庫裡的不少打包工人,會下意識地選擇體積更大的紙箱子,不僅浪費空間,還會產生大量的填充物。而且,使用大箱子同時還會增加運輸成本。他當時就意識到,「這部分的成本,太費了。」

但傳統的打包,靠的是倉庫人員的經驗,「我不太相信經驗」,李華說。

不相信個人經驗的,還有菜鳥這一群年輕海歸算法工程師,他們自主研發了一套「裝箱算法」。通俗地講,這套算法會根據某個店鋪銷售的商品體積、重量以及某些特性,為商家推薦最合適的箱型和裝箱方案。

讓每一件商品,都能裝入到最合適的箱子中,從源頭上,幫助商家和快遞公司節約包材使用以及倉儲配送空間,平均減少15%的包材使用,僅在菜鳥倉內,過去一年就「瘦身」了2.9億個包裹。更少的包裹,對應的是更低的物流成本,經過「瘦身」後的物流成本,每一單能夠省下3毛錢。

「如果訂單裡有垃圾桶,這個系統還會建議打包工人,將其他比較小的商品,裝到桶裡之後再打包,很聰明很有意思。」李華說。並且,這一技術已經面向全行業開放,將成為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

全民圍觀傳送帶

「快遞卡在傳送帶上了,真想過去幫它撥一下。」

11月1日零點,雙11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首次開啟全球快遞直播,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直播包括物流倉中的智慧機器人、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遠洋巨輪、以及白雪皚皚的邊疆村落。

凌晨1點半,陝西的網友「彩虹天堂」剛剛搶購完雙11,就開始期盼自己下單的東西什麼時候能送到,焦慮的心情令她遲遲無法入睡。

她打開了機器人倉庫的現場直播,發現有幾千萬人正在觀看,一時發出驚嘆:「看著這些高科技分揀機器人還是挺稀奇的。」像她一樣,同時在線的幾千萬網友都很好奇,機器人配送快遞到底是怎樣的高科技。

截至11月11日11時30分,這場直播吸引了1億人次觀看,網友們凌晨3點還在評論區互動:「機器人沒電了還會自己回去充電!」「199號機器人去哪了?是不是在偷懶?」

這臺編號199的機器人,因為上班「摸魚」屢次被主管抓,瞬間成了快遞界的小網紅,網友們時不時地發評論調侃「看他偷懶的樣子,像極了我上班時忙裡偷閒的摸魚,機器人也是打工人呀!」 有網友還研究起機器人的分揀路線,觀察分揀員的工作模式,甚至因為一件快遞卡在了傳送帶上而急得直刷屏。

「從雙11開始之前,菜鳥就想到了用全球快遞直播的方式展現雙11物流」,菜鳥網絡小二孫翔說,「主要原因是看到今年很多媒體平臺也都在嘗試慢直播,發現受眾對這一方式的接受程度還挺強的。很多用戶對快遞背後的一切都不了解,甚至連快遞配送各個環節是如何運作的也不清楚。所以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呈現雙11物流的真實現場,也讓購物者能夠感知現代數字物流的進步,看到自己購買的包裹在流水線上真實的樣子,以及中國經濟流動直觀的展現。」

他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熬夜觀看機器人搬貨,「第一天就有800萬人在線觀看,連續直播12天,累計觀看人次超過了1億,「接下來該揭秘更多物流現場了。」

孫翔所說的神秘場景是菜鳥驛站的無人車快遞配送。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的一些校園和社區,無人車送貨均已常態化運營。浙大校園內,機器人「小蠻驢」和菜鳥小G也一刻不歇地奔跑在配送的路上。

無數個快遞末梢

杭州西湖區的一個居民小區門口,楊戩信穿著紅黑相間的順豐制服,坐在一堆碼成了山的紙箱旁,低頭打著電話。

他身邊停著一輛小三輪。以前,他送快遞,用的是自己的二手電動車。這兩天,天貓雙11的快遞下來了,單量暴增,這個小三輪,是他特地找朋友借來用幾天的。

「又沒通。」他忍不住吐槽,一邊拿起手邊其他快遞,一邊接著說:「這個人我已經記住他了,每次送快遞,都要打好久的電話。」

快速發洩完負面情緒,他又開始打下一個電話。每次電話接通,他都會試探性地問一句:「我在你小區門口,你方便下來拿一下嗎?」

「但很少有人願意下來拿,最後總歸是我們一個個送上去。」

楊戩信和無數快遞員一樣,是這場購物狂歡節的末尾階段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角色。

他算了算自己在天貓雙11期間的任務量:三個小區,每個小區一晚最少200個快遞,其中70%能在當晚派送完,剩下的人要麼不在家,要麼已經太晚了,送不了。

晚上8點,借著小區門口水果店的燈光,楊戩信將打過電話,要求送上門的包裹撥到一旁,又把剩下的部分整理好。等他跑來跑去,把包裹都送上門,已經是40分鐘後。

楊戩信匆忙啃了幾口麵包,把剩下的快遞搬到快遞櫃前。他要把剩下的快遞都裝進柜子裡,「站點已經堆滿了,不能帶回去。」

還剩下幾十個包裹,可空著的柜子不到十個。楊戩信能做的只有等,他一邊給包裹主人發簡訊,讓他們儘早下來拿快遞。一邊盯著附近,看有沒有人來拿快遞。每空出一個柜子,他就能裝一個包裹。

去年,楊戩信是另外一個公司的快遞員。天貓雙11後的一個星期,他基本沒回過家。「有一天晚上,我和別家公司的快遞員,在一個小區的快遞櫃前守了一夜,為了佔位子。」

「今年還算好的。」他估算了下,按照目前的進度,今晚12點前就能收工。「這和今年雙11分成兩撥,有點關係。」

有「強迫症」的驛站

福州十裡江灣小區的物業隔壁有個菜鳥驛站,這裡沒有想像中快遞滿滿,無處下腳的後雙11景象,所有包裹碼放地整整齊齊,仿佛進入了一個微型的倉儲式購物超市,貨架的收納能力被發揮到了極致。

來取件的一位阿姨,進門十幾秒就找到了自己的快遞,放在門口的取件機上一掃,「取件成功!」一個包裹被成功認領。

「我有強迫症,必需把包裹都按照大小、形式,分門別類擺好。」菜鳥驛站站長雷李雲是個95後小夥兒,30平方米的站點裡放著9個六層快遞架,最上層是長條的包裹,第二層是小盒子,第三層是大一點的盒子,中間三層放袋子,最底下放大箱子,所有快遞單朝外,方便業主取件,7號貨架會放一些比較貴重的包裹,整個驛站清清爽爽,遠遠望去還以為是個圖書館。

這種強迫症,始於他還在上大學時候做校園菜鳥驛站的經歷,當年因為做得好,還得了校園創業大獎。

今年天貓雙11從11月1日就開始了,整個物流的周期被拉長,從3號開始,驛站就進入收件高峰,「每天都有一千多單,4號那天有1600多個包裹。」為了不破壞驛站的「陣型」,雷李雲嚴格遵循「一個蘿蔔一個坑」,貨架被擺得嚴絲密縫。

小小的驛站,平時在雷李雲高超的收納技巧下,從來沒有出現過放不下的情況。因為住戶大多是上班族,所以取件高峰在晚上6到8點之間,雷李雲也基本每天9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不過雙11期間,很多快遞員都在連夜送件,晚上10點11點還經常過來投遞,「我已經在站點睡了好幾晚啦,快遞員都跟我很熟了,他們知道我開著門,就會儘量把當天的件都送完,這樣第二天可以減少點工作量。」

來取件的戶主,從進門到出門,一般都不會超過一分鐘,牆上貼著各種指示,貨架上也有清晰的指引,「他們老說我排得太整齊了,都不好意思破壞陣型」。

不過雷李雲說他生活裡倒是沒什麼強迫症,「家裡比較亂,沒有驛站這麼整齊啦,這樣做主要還是為了提升大家取件的效率,讓大家體驗更好。」

畢竟早一點收到包裹,可以早一點獲得拆包裹的喜悅。物流進化史,不正是為了這個終極目的。

相關焦點

  • Pitney Bowes:2019年全球快遞包裹數量創造新的紀錄突破1000億...
    DoNews 10月15日消息(記者 程夢玲)據德國《焦點》周刊14日報導,美國快遞技術公司必能寶(Pitney Bowes)13日公布的年度全球快遞包裹指數顯示,2019年全球快遞包裹數量創造新的紀錄突破1000億。此外,必能寶預測稱,未來六年內,全球包裹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一倍以上。
  • 快遞被籤收卻未收到包裹,詢問快遞員時發生毛骨悚然一幕
    快遞被籤收卻未收到包裹19歲的小班是大連女孩。去年12月17日,在廣東東莞的朋友通過百世快遞,給她郵寄了一份禮物。禮物為生活用品,價值450元左右。不斷更新的快遞物流信息顯示:12月20日,包裹已由「大連集散中心」發往「大連沙區二十四部」;25日,包裹抵達「大連沙區二十四部」,由快遞員褚某正在派件。然而,接下來兩天,小班卻沒有收到快遞。
  • 同城快遞變「慢遞」,女子包裹13天才送到?一個細節被忽略了
    可家住山東省青島市北區的劉女士最近卻經歷了一次「慢遞」,原本一兩天就能收到的同城快遞,足足用了13天的時間。「我給圓通公司打了不下11個電話反饋,為什麼同城快遞整整走了13天!」劉女士說,這樣的投遞效率讓她很上火。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2020年第500億件快遞誕生!僅用時8個...
    進入第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復市持續推進,快遞業務增速明顯加快,重回30%以上。特別是5月份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超四成,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當前,郵政快遞業日均2億多件已成常態,日均服務用戶近4億多人次,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雙11全國快遞業務量23.09億件 比去年...
    23.09億件 妥投率達97.5%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顯示,11月11日-16日,受網絡電商平臺集中促銷影響,業務量達到全年高峰,6天內共處理郵(快)件23.09億件,同比增長22.69%(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去年顯示,2018年11月11日~16日業務高峰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
  • 機器人配送商品 消費者「刷臉」取件 數位化讓快遞更「快」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3月,由菜鳥網絡自主研發的新能源快遞無人車在河北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人們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快遞。今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比上年增長26.6%,預計2019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600億件。
  • 今年全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2020-12-22 07:51:52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 一個變化折射兩個現象 成都快遞業10個月站上「億梯級」
    一個包裹從倉庫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需要物流快遞來完成。作為流通體系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在暢通「雙循環」中備受關注,也直觀地反映著一個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在短短三個月內,全國快遞業務量從500億件「三連跳」至700億件,那麼成都的快遞業務量又如何呢?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 我們連起來夠繞赤道70圈——一個快遞包裹的旅程「自述」
    我的家族不僅龐大,而且創造了很多世界紀錄:中國去年快遞共送出140億件,同比增長52%,躍居世界第一;全國單日最高處理快遞量超過1億件;中國快遞業務量6年漲了8倍,每年人均發送超過10件快遞……    我們給千家萬戶帶來了便捷服務,但大家真的了解我們的「前世今生」嗎?我來講講我們短暫而艱辛的「旅程」。身價不到2元    說起我的來歷,也是一肚子辛酸。
  • 如何暢通快遞配送最後幾百米?
    記者了解到,今年「雙11」快遞沒有送貨上門的情況並不少見,引發消費者吐槽和投訴。如何暢通快遞配送最後幾百米,將物品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不管快遞大小,都沒送上門趁著「雙11」打折,劉先生買了不少東西,其中包括幾袋10公斤或20公斤的狗糧。
  • 快遞員上演行業「大逃亡」,包裹堆積如山,「罷工潮」下無人送貨
    而電商訂單的爆棚帶來的就是物流業務的增長,今年的物流包裹更是遠超以往,就天貓的雙11的訂單就達到了23.21億單,可見包裹之多,很多物流網點的貨物都堆積如山。然而,雖然訂單很多,包裹也很多,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物流企業也是大賺特賺,那麼自己的包裹應該很快就送到了吧。
  •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時間:2018-12-28 15:15   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12月28日消息 據央廣網報導,今天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一件從陝西武功寄往北京的快遞包裹成為
  • 830億件快遞的幕後代價:處理垃圾需43億,種7億棵樹才能吸汙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順豐快運完成3億美元融資,成立不到...
    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目前,郵政快遞業復工人員近300萬人,復工率達90.2%,日處理快件量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國家郵政局:超半數省份允許體溫正常快遞員進小區投遞3月6日上午,國新辦就交通運輸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如何解決居民取快遞難、快遞員在小區門口擺起地攤的問題。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達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雙11」包裹量5.35億!我們丟掉的快遞垃圾,能繞地球多少圈?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雙11」當天全國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再創歷史新高。在人們足不出戶買遍全球的同時,快遞過度包裝造成的汙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 快遞末端服務:近五成受訪者3天收個快遞 近9成用過代收
    原標題:快遞末端服務:近五成受訪者3天收個快遞,近9成用過代收   500億、600億,首破700億……最近三個月,中國快遞以平均每個月淨增百億包裹的速度完成了
  • 一場由郵政快遞包裹引發的腦力挑戰!
    在這張圖片中你能看到幾個遼寧省內郵政快遞包裹「次日遞」特殊標識貼?5個?6個?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走進百世西安運轉中心 你的包裹原來是...
    百世快遞西安運轉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快遞。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剁完手」後等待快遞的日子很難熬,每天都要看幾遍快遞到哪兒了,這是很多網購消費者的常態。可你知道從從賣家發貨到買家收貨,快遞都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