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上演行業「大逃亡」,包裹堆積如山,「罷工潮」下無人送貨

2020-12-04 投資家網

近年來,隨著電商行業的騰飛,在原來的時候,這個被譽為「光棍節」的雙11,如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購物狂歡節,打著單身的名義來進行消費活動,而每到這個時候,又是很多年輕人購物狂歡憑手速的時候。

今年的雙十一比往年要早很多時間開始,雖然今年的經濟不太好,但是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卻沒有減少,很多人還是在雙11的活動中買買買,讓很多的電商平臺的業績也爆棚。

而電商訂單的爆棚帶來的就是物流業務的增長,今年的物流包裹更是遠超以往,就天貓的雙11的訂單就達到了23.21億單,可見包裹之多,很多物流網點的貨物都堆積如山。

然而,雖然訂單很多,包裹也很多,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物流企業也是大賺特賺,那麼自己的包裹應該很快就送到了吧。但是結果卻是,很多人的包裹左等右等的等不到貨,導致很多人憤而退貨,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根據報導,今年的包裹遠超以往的狀態下,很多快遞站居然面臨包裹無人配送。根據報導,有消息稱在五家快遞公司四通一達已經在這個月內連續出現多起網點異常的問題,這些網點涉及到了多個省份,同時出現了「快遞貨物積壓」和「包裹無人配送」的問題,很多網點的快遞員都不幹了。但是針對這樣的報導,這些快遞公司也進行了闢謠說沒有此類事件發生。

雖然說近年來,「快遞罷工」的事件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但是到如今快遞員直接逃離快遞站還是不常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為什麼作為快遞員的他們最後不願意再去做這個職業了?

近年來,隨著物流行業的見頂,很多快遞公司想要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就比如要在對方的手裡「搶肉吃」,而也因此各大快遞公司都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很多包裹幾乎都是用成本價在接單。然而,看似成本的背後,背負這個結果的卻是「快遞員」。

根據報導,在一份12元快遞費的包裹裡面,如果快遞員去送件,其實只能賺到3毛錢,比起原先的客單價少了很多,並且,雖然幹得多可能拿到上萬元的工資,但是一旦被投訴,可能要面臨不少的罰款,一旦罰款這個月可能又白幹了。

而且,因為包裹單價的降低,再加上需要配送的包裹量大,很多快遞員為了多送包裹,一般都是送到快遞點因為上門送貨是費時間的,如今很多的包裹大多數都是放到豐巢中去,並且因為包裹的多,很多快遞員需要配送的包裹數量是非常大的,而有的因為沒法配送到家,一旦被客戶投訴,那麼可能快遞員這個月也就白幹了。

因為就「包裹」的配送問題,很多人經常爭論,網友們都是雙方僵持不下,一方認為需要配送到家,一方認為配送到豐巢也是可以的。然而就這樣的狀態下,很多快遞員經常接到各種投訴,導致快遞員有苦難言。

而且,很多人還會經常催單,認為快遞員配送的太慢了,有的顯示3天到貨,但是只要下午可能到的,上午就會電話催單,還有的顯示一個星期的就可能直接投訴了。

有時候接到的投訴太多,可能快遞員就要面臨罰款,有媒體報導,就因為網點評論只是被評價4星,而不是五星就罰款快遞員500元,很多小城市,500元可不是小數目,快遞員一個月也賺不了多少錢,500元相當於要配送近1700個單子,可見之多。

而這樣的環境下,客單價越來越少,包裹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重,被投訴的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快遞員直接「逃命」了,都不願意幹了,如今很多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樂意去當快遞員,可見這個行業的壓力。

雖然,有人離開就有人進入,但是在快遞員這個行業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顯示出其中的問題了,如今在百度搜索的「快遞員罷工」的詞彙越來越多,可見這個職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在堅持或者逃離。

而且,因為快遞公司之間的戰爭,也讓這些快遞員走在「刀尖上」,因為市場本身都是這麼多,互相競爭的結果就是雙方都不好,所以讓越來越多的快遞員對於這個行業已經「討厭」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如果公司只是想著一味地競爭,不加考慮,可能終將面臨無人可用的局面,因為你真的是站在消費者和快遞員的位置考慮嗎?你只是站在商人的角度考慮罷了。

所以,對於網友們來說,有沒有感覺到如今快遞的速度在減慢呢?送貨也在減慢?

相關焦點

  • 快遞倉庫爆倉,快遞員卻越幹越心酸,無奈上演「大逃亡」
    快遞倉庫爆倉,快遞員卻越幹越心酸,無奈上演「大逃亡」推薦語:近年來,我國電商行業迎來了全面的爆發,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佔網民整體的78.6%
  • 大象起飛|電商壯大下的印度快遞員:背著超重包裹與牛賽跑
    兩名印度的快遞員騎著摩託車準備去送快遞。在印度,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快遞員也遭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庫馬爾先生今年30歲,從事物流行業剛剛3個月,穿著藍黃相間的馬球衫,卡其色褲子和破舊的白球鞋,他自稱只有150磅重,胳膊下還夾著一個笨重的展示櫃。而當他從附近的倉庫取好貨物出發時,背包在雙肩上已經比身體寬了三倍。
  • 快遞員忙得吃不上飯 網購狂歡快遞忙
    從前天開始,快遞業就進入到了一場接貨送貨連軸轉的「戰役」中。要發送的貨物堆積成山;因為取貨,物流基地周邊的交通也比平日裡繁忙了許多;快遞員們左奔右跑,一天要完成兩天的工作量,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親,你今天收了幾個快件啊?這或許是昨天很多網民見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了。
  • 快遞被籤收卻未收到包裹,詢問快遞員時發生毛骨悚然一幕
    從東莞發到大連的快遞,被籤收後卻遲遲未能收到包裹。收貨人是19歲的女孩小班,她向快遞員詢問原因時,卻發生了毛骨悚然的一幕:快遞員發來了一張「水龍頭衝血」的圖片,並暗示見面「聊一聊」。小班嚇了一跳,認為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隨後向百世快遞客服反映了情況,並撥打電話報警。
  • 圓通快遞變慢遞 客服:只能等,投訴也沒用
    昨日,記者來到了朝陽區亞運村圓通速遞公司,發現倉庫、院內貨物堆積如山,不少市民無奈自己親自來找包裹。客服稱,自「雙十一」以後各公司都存在貨物積壓的情況,亞運村公司尤為嚴重,「沒辦法,只能等」。  反映 包裹抵京十餘天未送  市民王女士11月18日從山東青島郵寄一批化妝品,11月21日抵達北京,訂單記錄顯示24日就在「派件中」,但截至昨日下午,王女士的快件仍不見蹤影。不僅如此,心急如焚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快遞員,配送點,包括圓通的客服電話都打不通,我寄了價值好幾千塊的進口化妝品,這要丟了損失很大」。
  • 22.5億件快遞包裹,是如何完成大遷徙送到你手上的?
    中國最北小店裡的山珍,快的話三天就能送達在海南過冬的老鐵;嚴控成本的義烏老闆,光在包裝上每單就能省下幾毛錢;上億剁手黨在雲監工的直播間裡,被數字物流治好了焦慮;小區裡的快遞員因為變長的雙11,緩解了送貨密度;菜鳥驛站裡有強迫症的小雷,把貨架擺成了「圖書館」……儘管物流信息會不斷提示我們,包裹到哪兒了,但其實那些字眼,並不能真正為我們還原一個包裹的神奇旅行
  • 快遞包裹放驛站晚上7點就關門,顧客加班後怎樣取
    據了解,一些市民反映,在寄收快遞的過程當中,快遞包裹放驛站晚上7點就關門,顧客加班後怎樣取。針對這個話題,網友陳先生則有自己的看法,他分析,已經習慣了別的包裹不送到家,但也不送到家就很無語,越是小縣城的越牛,隨意把一個鞋盒子大小的給寄成大件物品,多收幾塊錢有意思嗎?
  • 快遞小哥的「最強大腦」:為千個包裹規劃路線、一天和500多人通電話
    這或許是全國快遞員雙十一的日常。面對巨大的包裹配送量,快遞員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驚人的抗壓能力,這樣才能保障每一個包裹都精準送達。歙縣,位於安徽最南端,北倚黃山,這裡山清水秀,有徽派建築的古民居群,遠處山林間還有粉牆黛瓦村落,猶如一幅水墨丹青畫。程樂樂,29歲,個頭一般,精幹務實,3年前加入蘇寧物流,成為一名快遞員,現在成長為蘇寧物流歙縣配送站站長。
  • 隔三差五就有公司說自己在做的無人機送貨,真的靠譜嗎?
    但是大公司們,比如 Google、亞馬遜,快遞公司 DHL、順豐都在拼命開發「無人機送貨」。這幾天,Google 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合作,在校園裡推薦了一個新的無人機送貨服務:你買的午餐墨西哥卷餅可能是 Google Project Wing 無人機送來,然後從天而降,飛機會自動飛到你附近,然後在空中盤旋,用絞盤和繩索慢慢放下貨物。
  • 德邦快遞無人車科技滲透校園,助力大學生活更美好
    其快遞預約操作已經整合到學校官方APP,可實時查看無人車位置,支持驗證碼/二維碼/人臉識別多種方式存取包裹。因而破解了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難題,讓大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鑑於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考量,校園快遞包裹被要求放在固定的快遞櫃。對於不在快遞櫃附近的學生來說,路程較遠,收、寄快遞很麻煩。以華商學院為例,在校學生達33000人,高峰期取快遞需要排隊、快遞不直接送到樓下、寄快遞需要親自上門等問題都是校園快遞服務一直無法完善的地方。對於快遞員說,收件時間也更長,影響快遞效率。
  • 快遞員吐槽加盟模式:送1單賺1元 罰款1次幾百元
    根據中國國家郵政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近六年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幾乎每年的業務量增速都在50%左右,其中2013年增速更是高達61.6%。312.8億的包裹數量意味每個中國人平均一年有23個包裹,這一數字也足以讓中國快遞行業穩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圓通、申通、順豐等幾家快遞公司相繼登陸資本市場。
  • 點讚「小蜜蜂」——尋找最美快遞員
    你的過冬裝備是羽絨服+秋褲還是WIFI+被窩~雙十一、雙十二的「次日達」大大方便了大家的生活那麼你的包裹是來自哪一個城市?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往返於倉庫、網店、收件地他們是城市的「活地圖」用腳步丈量城市的角落只希望用準時送達交換「五星好評」他們的臉被頭盔遮蓋你只能看到眼睛微笑的弧度我們幾乎每天都跟他們接觸卻很少交流他們可能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有個專屬名稱:快遞小哥
  • 黨員快遞員付豪:從地質學跨界快遞業 黨員精神引領我前進
    「我除了是快遞員,更是一名黨員。一個團隊需要有人付出,有人被他人的付出感動,然後也慢慢加入進來……」1993年出生的付豪,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去年畢業之後,付豪選擇跨界加入了德邦快遞,並投身一線快遞員崗位。
  • 分析丨「最後一英裡快遞」技術顛覆與創新
    其中,新興快遞企業尤其受益於此,相關的軟體開發不僅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而且減少了先期投資及運營成本。產品搜索與匹配算法提高了商家的效率,而快遞單與快遞員的匹配及線路優化,使快遞的定製化或當日達成為可能。先進算法還為新興快遞企業創造不同於傳統郵政企業的商業模式,例如買家自提貨物、快遞外包、賣家快遞內包等。與此同時,優化算法也有助於傳統郵政企業提高服務質量。
  • 「外媒說」電子商務帶來便利 快遞交通安全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2009年至2018年,美國郵政局投遞的包裹數量翻了一番,達到每年62億個。與此同時,快遞交通安全、包裝垃圾回收等問題也開始凸顯。根據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消息,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發生涉及快遞、外賣行業各類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
  • 快遞代收代寄+家電維修清洗,618蘇寧「生活幫」開啟社區攻略
    出差旅遊不擔心,「有人像朋友一樣照顧我的快遞」銀川市金宇名庭蘇寧小店裡的「生活幫」,10幾平米的空間,整齊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包裹,最多的時候超過300個包裹,每天人來人往,這裡的負責人叫李貝貝。李貝貝介紹到,每天早上8點開始,各家快遞員會陸續把包裹投遞到「生活幫」,李貝貝和快遞員仔細核對每一個包裹信息後,會給用戶發送取件信息。
  • 快遞末端服務:近五成受訪者3天收個快遞 近9成用過代收
    88%的用戶使用小區代收點收過快遞  疫情加速了網購的市場滲透,快遞行業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在快遞行業高集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末端也面臨著更大的考驗。有廣州快遞員告訴南都記者,由於周邊社區不讓快遞員進入,在以前附近沒有驛站時,大家都不得不把包裹放在門衛處,「趕上大促,包裹堆得比人還高,物業也沒有專門人員看管,丟件事情常有,甚至一個月光因丟件自己就能賠上500-1000元。」  作為上門投遞的補充,市場現狀為以自提櫃、快遞驛站為代表的末端服務點帶來了契機。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據介紹,「金星快遞員」是指連續12個月績效考核都能達到德邦快遞五星級標準的快遞員,其考核指標包括零投訴、時效快、運費合理,包裝合格等20餘項。今年德邦快遞在績效獎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綜合素質的考量,注重物質與精神多方面的激勵,目的是展現快遞員的整體面貌,促進快遞員的全面發展。
  • 快遞單易洩露信息 個別快遞員私賣快遞單0.4至1元錢
    快遞行業誠信告急,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正面臨著嚴重的洩露危機。但用戶也不是沒有辦法避禍,例如收貨地址不要寫居住地,可寄至公司等公共場所,聯繫方式也可以不留手機而留公司的固話等等。「以一份廣州寄至北京的快件為例,快件從發貨客戶手中發出後,需要經過收件快遞員、倉庫管理員到達分流站,隨後分流站的工作人員再將包裹送至廣州中轉站場,中轉站場工作人員再將快件送至北京中轉站場,再通過層層傳遞,最後到達收貨人手中。」他說。記者問到此過程是否會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時,該人士表示不太可能,因為每天收發的運單數量龐大,經手人員幾乎沒時間暫停工作查看訂單上的個人信息。
  • 菜鳥裹裹發布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新增 3 萬快遞員崗位,女快遞員...
    今日菜鳥裹裹發布的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新增 3 萬快遞員就業,日均服務寄件量增長 20%,每月平均增收超 3000 元。從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 5 城菜鳥裹裹快遞員人數最多,90 後超越 80 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性別方面,2020 年,菜鳥裹裹女快遞員數量較 2019 年增長超過 20%。